【药名】
合欢皮
【异名】
合昏皮《千金要方》,夜合皮《独行方》,合欢木皮《纲目》。
【品种考证】
合欢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新修本草》云:此树生叶似皂荚、槐等,极细,五月花发,红白色,所在山涧中有之,今东西京第宅山池间亦有种者,名曰合欢,或曰合昏。秋实作荚,子极薄细尔。《本草图经》云:合欢,夜合也。生益州山谷,今近京、雍、洛间皆有之。人家多植于庭除间……五月花发红白色,瓣上若丝茸然。至秋而实作荚,子极薄细,采皮及叶用,不拘时月。《本草衍义》曰:合欢花,其色如今之醮晕线,上半白,下半肉红,散垂如丝,为花之异,其绿叶至夜则合。上述本草对合欢的描述及附图、产地均与现今豆科植物合欢相符合。
【来源】
为豆科植物合欢的树皮。
【原植物】
合欢 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 又名:青堂(崔豹《古今注》,黄昏《千金要方》,合昏《新修本草》,夜合《本草图经》,萌葛、乌赖树《百一选方》,交枝树《本草蒙筌》,宜男《群芳谱》,马缨《畿辅通志》,绒树《植物名实图考》,乌树《本草便读》,茸花枝《分类草药性》,绒花树、马缨花、蓉花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落叶乔木,高可达16m。树冠开展;树干灰黑色;嫩枝、花序和叶轴被绒毛或短柔毛。托叶线状披针形,较小叶小,早落;二回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3~5cm,总叶柄近基部及最顶1对羽片着生处各有一枚腺体;羽片4~12对,栽培的有时达20对;小叶10~30对,线形至长圆形,长6~12mm,宽1~4mm,向上偏斜,先端有小尖头,有缘毛,有时在下面或仅中脉上有短柔毛;中脉紧靠上边缘。头状花序在枝顶排成圆锥状花序;花粉红色;花萼管状,长3mm;花冠长8mm,裂片三角形,长1.5mm,花萼、花冠外均被短柔毛;雄蕊多数,基部合生,花丝细长;子房上位,花柱几与花丝等长,柱头圆柱形。荚果带状,长9~15cm,宽1.5~2.5cm,嫩荚有柔毛,老荚无毛。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或栽培。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向阳环境,耐寒和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砂质壤土和粘壤土中生长迅速。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育苗,播种前将种子浸泡8~10h后取出播种。开沟条播,沟距60cm,覆土2~3cm,播后保持畦土湿润,约10d发芽。1hm2用种量约150kg。苗出齐后,应加强除草松土追肥等管理工作。第2年春或秋季移栽,株距3~5m。移栽后2~3年,每年春秋季除草松窝,以促进生长。
病虫害防治 夏、秋间有豆毛虫为害羽叶。
【采收加工】
夏、秋间剥皮,切段,晒干或炕干。
【药材及产销】
合欢皮 Cortex Albiziae 主产于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以湖北产量大,销全国。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呈浅槽状或卷成单筒状,长40~80mm,厚1~3mm。外表面灰褐色,稍粗糙,皮孔红棕色,椭圆形。内表面平滑,淡黄白色,有纵直的细纹理。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面裂片状。气微香,味微涩,稍刺舌,而后喉部有不适感。
显微鉴别 皮横切面:木栓层细胞数十列,常含棕色物及草酸钙方晶。皮层窄,散有石细胞及含晶木化厚壁细胞,单个或成群。中柱鞘部位为2~6列石细胞及含晶木化细胞组成的环带。韧皮部宽广,外侧散有石细胞群,内侧韧皮纤维与薄壁细胞及筛管群相间排列成层;石细胞群与纤维束周围均有含晶木化厚壁细胞。射线宽1~5列细胞。粉末特征:米黄色。①纤维大多成束,细长,直径7~25μm,壁极厚,淡黄棕色,木化。纤维束周围有含晶细胞,形成晶纤维。②石细胞众多,类方形、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直径11~60μm,壁极厚,木化,孔沟明显。石细胞群周围的厚壁细胞常含方晶。③含晶细胞类方形或类长圆形,直径16~24μm,壁不均匀增厚,微木化,胞腔含方晶。④草酸钙方晶呈多面形,少数呈立方形或扁方形,直径约至16μm。⑤韧皮薄壁细胞较小,壁稍厚,径向面观纹孔圆形;切向面观呈连珠状增厚。此外,有木栓细胞、筛管、淀粉粒。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生理盐水5ml,水浴煮沸2min,滤过。取滤液2ml,加2%红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2ml,摇匀,可见溶血现象。(检查皂甙类)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15ml,冷浸过夜,滤过。取滤液1ml,加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数滴,显蓝色。(检查酚类和鞣质) (3)取第(2)项甲醇提取液浓缩至约4ml,取浓缩液1ml,加浓盐酸数滴及锌粉少许,在沸水浴上加热,显樱红色。(检查黄酮)(4)取粉末1g,加水10ml置60℃温浸1h,滤过,取滤液各3滴,分置两支试管中,一管中加0.1mol/L盐酸溶液5ml;另一管中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5ml,强力振摇1min,碱液管泡沫比酸液管泡沫高一倍以上。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饮片性状:为丝状,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略有纵皱纹,密生红棕色的小疙瘩。内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平滑,有细密纵纹,质硬而脆。横切面黄白色,呈纤维性。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激喉舌。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味甘,性平。归心、肝、脾经。
1.《本经》:甘,平。
2.《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3.《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太阴经。
4.《本草汇言》:甘,温、平。
5.《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6.《饮片新参》:味苦、涩,温。
【功能主治】
安神解郁,活血消痈。主治心神不安,忧郁,不眠,内外痈疡,跌打损伤。
1.《本经》: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久服轻身明目,得所欲。
2.《本草拾遗》:杀虫。
3.《日华子》:煎膏,消痈肿,并续筋骨。
4.《纲目》:和血,消肿,止痛。
5.《得配本草》:治肺痈,又能补心脾之阴。
6.《药性集要》:和血,补阴亏。
7.《萃金裘本草述录》:补阴气,宁心志,解郁结。
8.《分类草药性》:消瘰疬。
9.《饮片新参》:平肝开胃,安神止汗。
【应用与配伍】
用于心神不宁,忧郁失眠。合欢皮入心、肝二经,善和心志解肝郁而安神,为忿怒、忧郁,烦躁不眠者所常用。可单味煎服,亦可与柏子仁、远志、郁金等同用,以增强养心开郁,安神定志作用。用于内外痈疡。合欢皮和血解毒以消痈肿。治疗肺痈,咳吐脓血,可单用本品煎服,如《千金要方》黄昏汤。肺痈久不愈者,可与白蔹煎服,如《景岳全书》合欢饮。现常与清热解毒,排脓之品如鱼腥草、冬瓜仁、桃仁等同用,疗效更佳。治疗其他痈疽疮肿,常与蒲公英、野菊花等同用,以清热解毒而消痈肿。用于跌打损伤。合欢皮有活血消肿,长肌肉续筋骨之功,常与乳香、没药等同用,如《续本事方》以本品配乳香、麝香为末,温酒调服,以活血消肿止痛。若创口溃破,本品外用,可配乳香、没药、紫草等,以活血止痛生肌,方如《伤科补要》玉红膏。
1.朱震亨:长肌肉,续筋骨,与白蜡同入膏用神效。(引自《纲目》)
2.《本经逢原》:合阿胶煎膏,治肺痿吐血。
3.《得配本草》:配白芥子内服、外敷治跌打折骨。
4.《本草用法研究》:得酒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风热自汗,外感不眠者禁服。孕妇慎服。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