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模语音讲解
【药名】
酸模 Suanmo 《本草经集注》
【异名】
须、薞芜(《尔雅》),山大黄、当药《本草拾遗》,山羊蹄、酸母(《纲目》),牛耳大黄、酸汤菜、黄根根《贵州民间方药集》,酸姜、酸不溜、酸溜溜《东北药用植物志》,莫菜、酸木通《中国土农药志》,鸡爪黄连(《浙江民间草药》),猪耳根棵、牛舌头棵、打锣锤《河南中草药手册》,田鸡脚、水牛舌头、大山七《湖南药物志》,羊舌头《浙江药用植物志》,酸鸡溜《长白山植物药志》,大黄药菜《贵州中草药名录》。
【释名】
《纲目》:薞芜乃酸模之音转,酸模又酸母之转,皆以味而名。
【品种考证】
酸模始载于《本草经集注》。《本草拾遗》曰:酸模叶酸美,小儿折食其英……叶似羊蹄,是山大黄,一名当药。《蜀本草》曰:《图经》云:又有一种茎叶俱细,节间生子若茺蔚子。《日华子》曰:酸模,状似羊蹄叶而子黄。《纲目》载:平地亦有,根、叶、花形并同羊蹄,但叶小味酸为异。其根赤黄色。以上本草所载酸模特征以及《植物名实图考》附图均与今之药用酸模相似。
【来源】
为蓼科植物酸模的根。
【原植物】
酸模Rumex acetosa L.
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为肉质须根,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无毛,或稍有毛,具纵沟纹,中空。单叶互生;叶片卵状长圆形,长5~15cm,宽2~5cm,先端钝或尖,基部箭形或近戟形,全缘,有时略呈波状,上面无毛,下面及叶缘常具乳头状突起;茎上部叶较窄小,披针形,具短柄,或无柄且抱茎;基生叶有长柄;托叶鞘膜质,筒状,破裂。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顶生,狭圆锥状,分枝稀,花数朵簇生;雄花花被片6,椭圆形,排成2轮,内轮花被片长约3mm,外轮稍狭小;雄蕊6,花丝甚短;雌花的外轮花被片反折向下紧贴花梗,内轮花被片直立,花后增大包被果实,径约5mm,圆形,全缘,各有一不明显的瘤状突起;子房三棱形,柱头3,画笔状,紫红色。瘦果三棱形,黑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路边、山坡及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及产销】
酸模 Radix Rumicis Acetosae 产于四川、云南、湖北、浙江、江苏、陕西、河北、吉林、辽宁、新疆等地。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顶端有残留的茎基,常数条根相聚簇生;根稍肥厚,长3.5~7cm,直径1~6mm,表面棕紫色或棕色,有细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棕黄色,粗糙,纤维性。气微,味微苦、涩。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3~4列木栓细胞,内含棕褐色物。皮层中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壁较厚,微木化,孔沟及层纹明显,并可见类方形、不规则状或分枝状石细胞,胞腔较大,孔沟明显。韧皮部可见筛管群。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多个相聚,成放射状排列;木纤维成束。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及黄棕色或红棕色物。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粉末0.1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10ml,浸渍10min,振摇,滤过。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振摇,氢氧化钠液层显红色。(检查蒽醌)
(2) 取本品粉末少许,行微量升华,置显微镜下可见黄色针状、羽状或棱形结晶。滴加氢氧化钠试液,结晶溶解,溶液显红色。(检查蒽醌)
(3)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ml,浸渍20min,振摇,滤过,滤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醋酸(30∶10∶10∶0.5)展开,用10%氢氧化钾的甲醇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淡红色斑点。
【化学成分】
酸模根中含有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蒽酮(chrysophanol anthrone),大黄素甲醚蒽酮(physcion anthrone),大黄素蒽酮(emodin anthrone)[1],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8-O-β-D-葡萄糖基大黄酚(8-O-β-D-glucosylchrysophanol),8-O-β-D-葡萄糖基大黄素(8-O-β-D-glucosylemodin),ω-乙酰氧基芦荟大黄素(ω-acetoxyaloe-emodin)[2]和酸模素(musizin)[3]。
【药理】
1. 抗菌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对发癣菌类有抗真菌作用[1],也能抑制大孢子真菌的生长和繁殖[2]。根中含有强抗菌作用成分酸模素,其作用参见羊蹄条[3]。
2. 抗癌作用 根热水提取后得到的多糖部位(RAP),20mg/(kg·d),50mg/(kg·d),100mg/(kg·d)及400mg/(kg·d)腹腔注射,或200mg/(kg·d)及400mg/(kg·d)灌服,连续10d,对小鼠S₁₈₀实体瘤,两种给药途径均有疗效,但对艾氏腹水癌无效[4]。另报道,本品叶和根中提取的多糖200mg/(kg·d),连续灌胃10d,对小鼠S₁₈₀生长的抑制率为90%[5]。
3. 其他作用 RAP尚能延长戊巴比妥诱导的睡眠时间,降低苯胺羟化酶和氨基比林去甲基酶的活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作用[6],对人的补体C₃有很强的活化作用[4,6]。本品尚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3],有关这些成分的药理参见大黄条。
【药性】
味酸、微苦,性寒。
1.《本草经集注》:醋(酸)。
2. 《日华子》:味酸,凉,无毒。
3. 《纲目》:酸,寒。根微苦。
4.《全国中草药汇编》:酸、苦,寒。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泄热通便,利尿,杀虫。主治吐血,便血,月经过多,热痢,目赤,便秘,小便不通,淋浊,恶疮,疥癣,湿疹。
1. 《本草经集注》:根疗疥。
2. 《本草拾遗》:根主暴热腹胀,生捣绞汁服当下痢。杀皮肤小虫。
3. 《日华子》:治小儿壮热。
4. 《纲目》:去汗斑,同紫萍捣擦,数日即没。
5. 《贵州民间方药集》:利便,解热,利尿,治五淋。
6. 《湖南药物志》:主治小便不通,发热,疥疮,外伤。
7. 《全国中草药汇编》:凉血,解毒,通便,杀虫。主治内出血,痢疾,便秘,内痔出血;外用治疥癣,疔疮,神经性皮炎,湿疹。
8. 《福建药物志》:凉血止血。主治白血病出血,月经过多。
9. 《长白山植物药志》:主治肠炎,痢疾,黄疸,便秘,尿路结石,内出血,维生素C缺乏症,发热,目赤肿痛,肺结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附方】
1. 治吐血,便血 酸模4.5g,小蓟、地榆炭各12g,炒黄芩9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2. 治白血病出血,月经过多 酸模15g,水煎服。体虚者加人参、茯苓、白术各9g。(《福建药物志》)
3. 治目赤 酸模根3g,研末,调人乳蒸过敷眼沿,同时取根9g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4. 治便秘 酸模根30~60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 治小便不通 酸模根9~12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 治小儿口疮 鲜酸模根6~9g。水煎,含漱后咽下。
7. 治扭伤 鲜酸模根30~60g,洗净切碎,浸烧酒500g,待酒呈红色即可。每日1小杯,1次服或数次服。(6~7方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集解】
1. 陶弘景:羊蹄,又一种极相似而味酸,呼为酸模,根亦疗疥也。
2. 《新修本草》:注云:(实味苦涩,平,无毒)今山野平泽,处处有之。
3. 《日华子》:酸模,所在有之,生山冈。状似羊蹄叶而小黄。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 Tamano M, et al. C A, 1982, 97:107083j
[2] Sharma M M, et al. C A, 1978, 88:86026q
[3] 何丽一,等. 药学学报,1981, 16(4):289
药理
[1]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下册). 第1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533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900
[3] 何丽一,等. 药学学报,1981, 16(4):289
[4] 张书楣,等. 国外药学·植物药分册,1981, 2(1):43
[5] Ito H,et al. C A, 1981, 94:71478p
[6] Ito H. C A, 1986, 104:122759r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