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序商陆语音讲解
【药名】
商陆 Shanglu 《本经》
【异名】
䓪根、夜呼(《本经》),蓫薚、马尾(《尔雅》),当陆(《尔雅》郭璞注),章陆(《雷公炮炙论》),白昌(《开宝本草》),章柳根(《本草图经》),见肿消、山萝卜(《分类草药性》),水萝卜(《中国药用植物志》),白母鸡、长不老(《南京民间药草》),牛萝卜、春牛头(《四川中药志》),湿萝卜(《贵州民间方药集》),下山虎、牛大黄(《湖南药物志》),狗头三七(《药材资料汇编》),金七娘、猪母耳、金鸡母(《福建药物志》),地萝卜、土母鸡、土冬瓜(湖北),娃娃头(江西),野萝卜(西北、云南)。
【释名】
《纲目》:此物能逐荡水气,故曰蓫薚。讹为商陆,又讹为当陆,北音讹为章柳。孙星衍云:薚即䓪俗字,商即䓪假音。而陆为蓫之音转,故倒言之,则为商陆。又《尔雅》郭璞注云:《广雅》曰:'马尾,商陆。'《本草》云:别名薚'。今关西亦呼为薚,江东呼为当陆。
【品种考证】
商陆始载于《本经》,列为下品。苏颂《本草图经》曰:商陆俗名章柳根,生咸阳山谷,今处处有之,多生于人家园圃中。春生苗,高三四尺,叶青如牛舌而长,茎青赤,至柔脆。夏秋开红紫花作朵,根如芦菔而长,八月九月采根暴干。其所附并州商陆与凤翔府商陆图,花序均直立,所指与现时所售之商陆相吻合。《救荒本草》的章柳根,《植物名实图考》附图之商陆一亦为此种,可视为历来传统药用商陆之正品。
又唐《新修本草》云:此有赤白二种,白者入药,用赤者见鬼神,甚有毒,但贴肿外用,若服之伤人,乃至痢血不已而死也。《植物名实图考》谓有红花、白花两种,按商陆之茎、枝、花色等确有赤、白之分,花色通常初白而后红,但在植物分类上均属同种,现时入药亦不分红、白,其根均同作商陆应用。
【来源】
为商陆科植物垂序商陆的根。
【原植物】
垂序商陆 Phytolacca americana L. [P. decandra L.] 又名:美洲商陆《江苏植物志》,美商陆《中药志》。
形态与上种相似,区别在于本种茎紫红色,棱角较为明显,叶片通常较上种略窄,总状果序下垂,雄蕊及心皮通常10枚。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于林下、路边及宅旁阴湿处。分布于陕西、河北、江苏、山东、浙江、江西、湖北、广西、四川等地。栽培或逸生。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适宜生长温度为14~30℃左右。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不宜低洼或粘重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9~10月,果实变成紫黑色时采收,浸入水中搓去外皮,晾干贮藏。直播法:于4月按行株距各33cm开穴,穴浅底平,每穴播种子7~8粒,施人畜粪水,盖火灰1层,以不见种子为度。苗高10~12cm时匀苗,每穴留壮苗2~3株。育苗移栽法:条播,按沟心距约25cm,在畦上开横沟,深约5cm,播幅10cm,每1hm²用种22.5~30kg。撒播,每1hm²用种子450~575kg。育苗1年后,春季移栽。
田间管理 第1年中耕除草、追肥各3次,第1次在6月上旬,第2次在6月中旬,第3次在11月上旬倒苗时。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第2年除在春季出苗后中耕除草和追肥各1次外,第2年若不挖,在冬季结合培土,还需中耕除草和追肥各1次。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为害。
【采收加工】
直播的在播种后2~3年收获,育苗移栽的在移栽后1~2年收获。冬季倒苗时采挖,割去茎杆,挖出根部,洗净,横切成1cm厚的薄片,晒或炕干即成。
【药材及产销】
垂序商陆 Radix Phytolaccae Americanae 主产于山东、浙江、江西等地。多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药材外形与商陆类同。
以块片大、色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与商陆相似,但针晶束稍长,40~96μm,无棱晶和簇晶。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细粉0.5g,加95%乙醇10ml回流提取0.5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冰醋酸1ml和醋酐1ml溶解,再滴加浓硫酸,立即显红棕色,2h也不褪色。(检查商陆皂甙)
(2) 取本品细粉0.5g,加50%乙醇10ml,回流提取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溶于生理盐水7ml中,滤过,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取滤液2ml,加2%红细胞悬浮液2ml,混匀,静置10min后,变为透明,即溶血。
(3) 薄层色谱 取粉末2.5g,加甲醇10ml浸泡过夜,滤过,作供试品溶液。另取商陆皂甙A、H制成对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氯仿–甲醇(8∶2)展开,展距10cm。喷10%硫酸乙醇溶液,110℃烘烤10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化学成分】
根含美商陆甙A、B〔即是美商陆皂甙(phytolaccasaponin)G〕、D、E(即是美商陆皂甙E)、G(即是商陆种甙E)[17, 18]、D₂、F[19],美商陆皂甙B[20],美商陆皂甙元、2-羟基商陆种酸,3-氧代-30-甲氧基羰基-23-去甲齐墩果-12-烯-28-酸(3-oxo-30-carbomethoxy-23-norolean-12-en-28-oic acid)[21],商陆种酸、美商陆酸[10],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2],2-哌啶甲酸(pipecolin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瓜氨酸(citrulline),γ-谷氨酰组氨酸(γ-glutamylhistidine)[23],γ-氨基丁酸、组胺(histamine)[24],α-菠菜甾醇、Δ⁷-豆甾烯醇,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甙(α-spinasteryl-β-D-glucoside),Δ⁷-豆甾烯醇-β-D-葡萄糖甙(Δ⁷-stigmastenyl-β-D-glucoside),6’-棕榈酰基-Δ⁷-豆甾烯醇-β-D-葡萄糖甙(6’-palmityl-Δ⁷-stigmastenyl-β-D-glucoside),6’-棕榈酰基-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甙[21],还含美商陆毒素(phytolaccatoxin)[25, 26],黄美味草醇(xanthomicrol)[27],美商陆根抗病毒蛋白(PAP-R,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 from roots)[28],美商陆根抗真菌蛋白(pokeweed antifungal protein)R₁,R₂[29]和有丝分裂原(mitogen)[30]。
【药理】
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垂序商陆根中所含的有丝分裂原(pokeweed mitogen,PWM),在试管内可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对T细胞和B细胞均有促有丝分裂作用,能刺激B细胞产生Ig,主要为IgM[1, 2]。PWM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72h后,约50%~60%的淋巴细胞转化[3]。PWM促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强大,在含有垂序商陆根提取物1/400的培养液中,即有淋巴细胞转化和有丝分裂发生,促进3×10⁶个淋巴细胞转化只需PWM 0.1μg[4]。T细胞可影响PWM刺激B细胞的作用,其中起辅助作用的是Tμ细胞,起抑制作用的是Tγ细胞[1]。垂序商陆根中提取的蛋白质用柱层析或凝胶滤过精制,可得到5种蛋白质碎片(Pa-1~Pa-5),Pa-1可代表PWM,对T和B两种淋巴细胞均有促有丝分裂作用,而Pa-2、Pa-4和Pa-5仅是T细胞激活剂,Pa-3含量很少,作用类似Pa-2,但较弱[5]。红细胞和血小板能增强PWM的促有丝分裂活性。在红细胞∶淋巴细胞为0.5~20∶1时,可增强淋巴细胞转化至300%;血小板:淋巴细胞为3~10∶1时,可增强至200%~400%[6]。如以DNA合成为指标,外原性核苷酸在浓度为10⁻³mol/L时,即能抑制淋巴细胞对PWM的反应[7]。此外,PWM能抑制正常小鼠脾培养液对绵羊红细胞(SRBC)的原发性免疫反应,但对胸腺衍生细胞已耗竭的脾培养,PWM对此种原发性免疫反应则为兴奋作用[8]。小鼠腹腔注射PWM每只0.02mg即可使4d后腹腔注射SRBC引起的脾免疫空斑形成细胞数明显减少,如PWM在腹腔注射SRBC后1d给予,即不改变免疫反应。说明PWM与PHA相似,干扰免疫反应的诱导相[9]。T和B细胞在有巨噬细胞存在下,能对PWM反应产生干扰素,T细胞反应快,培养后3d便可检出干扰素,B细胞5~7d才能检出[2]。用正常人外伤脾及病人切除脾细胞体外培养,PWM能诱生高效价的人γ干扰素(IFN-γ)。此外,PWM尚能刺激T细胞产生多种集落刺激因子(CSF)及白介素-2(IL-2)[10]。
小鼠灌胃商陆多糖(PI)50mg/kg,能促进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诱导脾细胞产生IL-2[11]。PI还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1(IL-1)[12]。
2. 抗炎作用垂序商陆粗甙15~30mg/kg腹腔注射,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13]。美商陆皂甙和皂甙元胃肠外给药,对大鼠和小鼠的急性炎症水肿均有强大抗炎作用,但口服用量需腹腔注射的6倍。美商陆皂甙的抗渗出和抗肉芽组织增生活性为氢化可的松的8倍,大剂量美商陆皂甙可破坏动物胸腺[14]。美商陆皂甙主要成分商陆皂甙E 200mg/kg灌胃,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有显著抑制作用[15]。
商陆甙A 5mg/kg和10mg/kg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和棉球肉芽肿[16]。商陆醇浸膏对蛋清引起的大鼠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服商陆浸膏片30d,24h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明显增加,血中嗜酸性白细胞明显减少[17]。大鼠灌胃商陆乙醇浸膏,明显抑制甲醛性足跖肿胀,去除两侧肾上腺后此作用消失;也能降低因注射蛋清而升高的血管通透性;还能使幼年大、小鼠胸腺萎缩,明显降低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戊巴比妥钠可完全阻断其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的作用。提示商陆不具备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但能通过中枢神经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17]。商陆甙A腹腔注射明显抑制乙酸提高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也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壳肿胀,对大鼠连续给药7d能显著减轻胸腺重量,但对肾上腺重量无明显影响。商陆皂甙甲(Es A)对摘除肾上腺大鼠足跖注射角叉菜胶的炎症仍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其抗炎作用不通过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18]。商陆中所含二羟基商陆酸也有抗炎作用,其对大鼠足跖肿胀的消炎作用强度与氢化可的松相似[19]。
美商陆抗病毒蛋白(PAP)能显著改善兔IgG 加速型肾毒血清肾炎的生化指标,使血清清蛋白增高,血清尿素氮、血清总胆固醇及腹腔吞噬细胞和外周白细胞总数减少,提示 PAP是一个潜在的抗肾炎药物[20]。
3. 抗菌、抗病毒作用商陆煎剂和酊剂在体外对流感杆菌、肺炎杆菌和奈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煎剂作用优于酊剂[21]。水浸剂对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有抑制作用[22]。本品汁液中所含糖蛋白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作用[23]。商陆蛋白质具有明显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作用[24]。
垂序商陆所含精油对羊毛样小芽胞癣菌有显著抑制作用[25];脂肪酸酯在试管内对皮肤真菌和原虫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和埃希杆菌的抗菌作用[26]。由根提取到两种抗真菌蛋白PAFP-R₁和PAFP-R₂,在0.1mg/ml时对绿木霉菌丝体的生长即有抑制作用。但在1mg/ml时也不能抑制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繁殖[27]。
美洲商陆肽(即美商陆抗病毒蛋白PAP)能抑制哺乳动物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复制[2],亦能抑制烟草花叶病毒传染[28]。用PAP处理脊髓灰质炎病毒,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内感染病毒复制的抑制率达96%[29]。在细胞培养试验中加入3μmol/L的PAP,对感染的I型单纯疱疹病毒合成和释放的抑制率分别达90%和99%;如在Vero细胞单层培养中,在感染前加入PAP,比接种病毒同时加入,可提高效力10%~15%;PAP对细胞内病毒DNA合成的抑制率达90%[30]。
4. 抗肿瘤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商陆多糖80~160mg/kg 2次(相隔4d),可使腹腔巨噬细胞对小鼠肉瘤S₁₈₀和白血病L₉₂₉细胞的免疫细胞毒反应增强,在脂多糖(LPS)辅助下,诱生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I(IL-I)。两者平行增加,其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毒反应与此密切相关[31]。商陆皂甙辛(EsH)能诱导小鼠处于产生TNF启动状态,在诱导剂作用下即释出TNF[32]。有丝分裂原(PWM)不抑制淋巴瘤细胞DNA合成,但能抑制骨髓瘤细胞DNA的合成[33]。
5.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商陆生物碱部分灌服,对氨雾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明显镇咳作用;但氯仿提取物和皂甙灌胃,镇咳作用不明显,而对小鼠有祛痰作用[34]。煎剂、酊剂和水浸剂灌胃对小鼠均有祛痰作用,其中煎剂作用最强,阿托品能部分对抗此作用,煎剂直接注入小鼠气管内,可使酚红排泌量增加。煎剂给家兔灌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明显祛痰作用,且不受切断迷走神经的影响。煎剂能使家兔气管纤毛运动加快[35]。组胺喷雾引喘法,豚鼠皮下注射商陆煎剂或酊剂5g/kg,未见平喘作用,但用至8g/kg,有一定平喘作用[36]。
6. 对肾脏的作用 商陆提取物灌注蟾蜍肾能明显增加尿量,直接滴于肾或蹼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其作用可能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肾脏血循环加速的结果,其钾盐可能起一定的附加作用[37]。小鼠灌服垂序商陆所含之PS-E 50mg/kg,100 mg/kg或200mg/kg,可明显减少尿量和尿中Na⁺和K⁺量[15]。另有报道本品煎剂4g/kg灌胃,对小鼠有显著利尿作用[38]。经炮制后对大鼠利尿作用降低16%~45%,缓和了利尿逐水作用,而本品的祛痰作用经炮制后增强了1.10~1.57倍[39]。
7.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小鼠灌服PS-E 50mg/kg,对肠道碳末推进有显著抑制作用,100mg/kg对应激性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但200mg/kg时则可诱发或加重胃溃疡[15]。
8. 对代谢的影响 小鼠灌服商陆总皂甙能明显提高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³H]TdR掺入DNA,实验结果表明商陆总皂甙可能是一种激活核苷酸还原酶的生物活性物质[40]。PWM能增加正常小鼠脾培养液的DNA合成[8]。能刺激B细胞对胸腺核苷的活力,促进DNA代谢,增强免疫功能[2]。PWM对淋巴细胞的DNA和RNA的合成均有促进作用,且RNA合成的增加先于DNA合成的增加[3]。PWM尚能增加糖原、脂质和某些水解及脱氢酶的活性[33]。
9. 其他作用 垂序商陆根中树脂样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抑制作用,50mg/kg可致猫死亡,其流浸膏能使猫强烈呕吐,1ml即可抑制猫的呼吸和循环,4ml可致心跳和呼吸停止[41]。垂序商陆所含之PS-E 25mg/kg腹腔注射可显著延长环己巴比妥钠所致小鼠麻醉时间,100mg/kg灌胃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400mg/kg灌胃能降低正常小鼠直肠温度[15]。
垂序商陆根提取物对红细胞和白细胞均有显著凝集作用[4, 42]。根的甲醇提取物含有两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成分,其中之一为腺苷[43]。PS-E在54μg/管时,对人红细胞产生50%的溶血作用[15]。垂序商陆渗漉液有局部刺激作用,经蒸、煮等炮制后刺激性降低[44]。
麻醉猫静脉注射商陆浸膏15mg/kg,血压明显下降,但作用时间短暂,对蟾蜍离体心脏有抑制作用[45]。商陆煎剂有一定抗辐射作用,能使受600γ射线照射后的大鼠血小板损失减少,回升亦较快[46]。
10. 毒性商陆水浸剂、煎剂、酊剂及浸膏小鼠灌胃,LD₅₀分别为26.0g/kg,28.0g/kg,46.5g/kg,11.87g/kg。大鼠灌服煎剂5g/kg,连续3星期,灌服浸膏3.6g/kg,连续30d,心、肺、肝、肾等脏器均未见异常。猫口服2.5~10g/kg,可致呕吐,剂量越大,呕吐越严重。犬口服1g/kg,亦发生呕吐,活动减少[21, 47]。
垂序商陆植物各部分对人和牲畜均有毒性,其中根和果实毒性较强[41]。毒性成分酸性甾体皂甙小鼠腹腔注射的MLD为0.13mg/g[48]。PS-E小鼠灌胃、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的LD₅₀分别为1200mg/kg,486mg/kg和43.6mg/kg,10~50mg/kg腹腔注射10min后可见小鼠运动减少,步态不稳和扭体反应[15]。
【炮制】
1. 商陆《雷公炮炙论》:每修事,先以钢刀刮。去上皮了,薄切。《外台》:去皮取白者,不用赤色,切如小豆。捣。《普济方》:锉片子。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2. 醋制商陆《本草辑要》:薄切,醋炒。现行,①取净商陆,加醋拌匀,焖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商陆100kg,用醋30kg。②取净商陆片,加醋(或加适量水),置锅内,用文武火加热,煮至醋吸尽,取出,晾干或晒干。每商陆100kg,用醋30~50kg。醋炙后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
根据商陆的炮制历史沿革研究,商陆制法有熬、蒸、焙、浸、炒、醋炙、酒制、煮等8种,自清代后期到现在,其他方法渐被淘汰,仅保留了醋制法。通过全面分析,认为加热处理及辅料醋可能与降低商陆毒性,保证其疗效有直接关系,故在开展商陆炮制工艺研究时,应注意考察加热的方式和程度,及醋的最佳用量等因素[1]。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垂序商陆原药材、生片及醋炙品中美商陆毒素的含量,分别为0.7141%、0.4692%和0.3534%。此结果与炮制后商陆毒性降低的传统经验相吻合[2]。用比色法测定了垂序商陆原药材、生片及其醋炙品中组织胺的含量,分别为0.103%、0.079%和0.084%。此结果与商陆炮制后刺激性降低的传统经验亦基本吻合[3]。以软化效果切制效率及水溶性浸出物量等为观察指标,筛选了垂序商陆的软化方法及切制规格,比较了不同炮制工艺对垂序商陆饮片中主要毒性成分的影响,炮制工艺对垂序商陆饮片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成分的影响[4]。观察了炮制工艺对垂序商陆饮片刺激性、半数致死量、祛痰作用、利尿作用等的影响[5]。通过以上研究,为商陆炮制工艺的筛选制订,提供了较坚实的科学依据[6]。醋制商陆皂甙甲的含量低于生商陆,毒性亦小,且呈现较好的利尿作用[7]。
饮片性状:商陆为大小厚薄不一的横切或纵切的块片。切面浅黄棕色或黄白色,周边灰黄或灰棕色,皱缩。横切面弯曲不平,具多数同心环状突起,习称罗盘纹;纵切面弯曲或卷曲,表面凹凸不平,木部呈多数隆起的平行条纹,韧皮部下凹,质坚硬。气微,味稍甜后微苦,久嚼麻舌。醋制商陆形如商陆,表面呈棕黄色,略有醋气。
贮干燥容器内,防潮,防蛀。醋商陆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药性】
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1. 《本经》:味辛,平。
2. 《别录》:酸,有毒。
3. 《药性论》:甘,有大毒。
4. 《日华子》:味苦,冷。
5. 《滇南本草》:味辛,微苦,性微寒。
6. 《心印绀珠经》:性寒,降也,阳中之阴也。
7. 《品汇精要》:性平散,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腥。
8. 《本草蒙筌》:气温。
9. 《纲目》:苦寒,沉也,降也,阴也。
10.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膀胱、小肠经。
11. 《药性考》:肝、脾兼行。
12. 《本草用法研究》:入脾、胃、大肠三经。
【功能主治】
逐水消肿,通利二便,解毒散结。主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癥瘕,痃癖,瘰疬,疮毒。
1. 《本经》:主水胀,疝瘕,痹;熨除痈肿,杀鬼精物。
2.《别录》:疗胸中邪气,水肿,痿痹,腹满洪直,疏五脏,散水气。
3.《药性论》:能泻十种水病。喉痹不通,薄切醋熬,喉肿处外薄之差。
4.《日华子》:通大小肠,泻蛊毒,堕胎,熁肿毒,傅恶疮。
5.《医林纂要·药性》:沉阴下行,泻下逐水,去热结。磨涂疮癣,杀虫。赤商,败瘀血,利小便。
6.《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黄疸。
7.《杭州药用植物志》:外用治无名中毒及治皮肤的寄生虫病。
【应用与配伍】
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商陆苦寒沉降,逐水泻下,使水湿从二便开泄,临床可单用或与泽泻、茯苓皮、槟榔等利水消肿药同用,如《济生方》疏凿饮子;若肿甚势急,可配甘遂等同用,以增强逐水之功,如《杨氏家藏方》之商陆散;若阳虚水泛,四肢浮肿,宜配火麻仁、附子、防风等,以温散水气,如《圣惠方》麻仁散;若肿满日久,体虚不堪单服本药者,本品可与羊肉、鲤鱼或糯米同煮作汤服之,使水去肿消而不伤正;本品外用亦有利水消肿之功,如《纲目》治肿满小便不利,以商陆捣烂,入麝香少许外敷脐部。
用于癥瘕,痃癖,瘰疬,疮毒。商陆有消肿散结之功。一切肿毒、瘰疬、恶疮,均可单用本品捣敷或涂擦;《圣惠方》用商陆根汁和杏仁泥共煎服,治疗胁下痛硬如石之痃癖。腹中癥瘕,用商陆捣汁热敷。
1.《日华子》:“白者得大蒜良,”“赤者能伏硇砂、砒石、雌黄。”(引自 纲目》)
2.〈本草元命苞):“水气浮肿,同粟米煮粥饮。”
3.《本草通玄》:“小儿痘毒,同葱白填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敷。
内服宜醋制或久蒸后用;外用宜生品。
【使用注意】
体虚水肿慎服,孕妇忌服。宜从小量开始。本品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故宜饭后服。过量中毒,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动过速,呼吸频数,继则言语不清,躁动,抽搐,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瞳孔散大,心跳或呼吸停止而死亡。1.《药性论》:忌犬肉。
2.《新修本草》:赤者,若服之伤人,乃至痢血不已而死也。
3.《宝庆本草折衷》:忌盐,并诸咸味。
4.《滇南本草》:忌犯铁器。
5. 《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6.《纲目》:胃气虚弱者不可用。
7.《本草汇言》:胃虚阳弱人,服之立毙,非气结水壅、急胀不通者,不可轻用。
8.《外科全生集》:腰腹背忌敷贴。
9.《本草用法研究》:大小便通利者,虚弱者禁用。
【附方】
1. 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 商陆根一斤(刮去皮,薄切之),煮令烂,去滓,内羊肉一斤,下葱豉盐如食法,随意令之,肿瘥后亦宜作此。亦可常捣商陆,与米中半蒸作饼子,食之。(《肘后方》)
2. 治虚劳四肢浮肿 大麻仁一两,商陆一两,防风一两(去芦头),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一两(浸,去白瓤,焙),汉防己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入赤小豆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温服。(《圣惠方》麻仁散)
3. 治十种水气,取水 商陆根取自然汁一盏,甘遂末一钱。上用土狗一枚(自死者),细研,同调上药,只作一服。空心服,日午水下。忌食盐一百日,忌食甘草三日。(《杨氏家藏方》商陆散)
4. 治石水病,腹光紧急如鼓,大小便涩 槟榔研末半两,商陆、生姜各一两,桑白皮一两半,甘草炙一分。上除槟榔外,用水二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五更初分作二服,每服调槟榔末一分,至平明当利,如未利再服。(《奇效良方》槟榔散)
5. 治肿满,小便不利 赤商陆根捣烂,入麝香三分,贴于脐心,以帛束之,得小便利即肿消。(《纲目》)
6. 治卒暴癥 商陆根捣碎,蒸之,以新布藉腹上,以药铺著布,以衣物覆其上,冷复易之,数日用之,旦夕勿息。(《千金要方》)
7. 治痃癖不瘥,胁下痛硬如石 生商陆根汁一升,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研仁令烂,以商陆根汁相和,研滤取汁,以火煎如饧。每服,取枣许大,空腹以热酒调下,渐加,以利恶物为度。
8. 治产后血块时攻心腹,疼痛不可忍 商陆(干者)、当归(切,炒)各一分,紫葳、蒲黄各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散,空腹酒调下二钱匕。(7~8方出自《圣惠方》)
9. 治瘰疬结核肿硬 商陆根三两。上件药捣令烂,捻作饼子,如钱大,安置瘰疬子上,以艾灸饼子上,令热干佳,灸三十壮瘥。(《圣惠方》商陆饼子)
10. 治喉中卒被毒气攻痛 商陆切根,炙令热,隔布熨之,冷辄易,立愈。(《本草图经》)
11. 治毒热肿 商陆根、芸苔苗叶根等分。上二味,捣之,以鸡子清和贴之,干即易之。(《外台》引《近效方》)
13. 治大便不通 商陆(干者),大戟(锉,炒)各一分。上二味,粗捣筛,用水四盏,枣十枚去核,煎至一盏半,下黑豆半合,同煎至水尽,拣取黑豆。初春三粒,稍加之,以通利为度。(《圣济总录》商陆煮豆方)
13. 治中风邪狂惑 商陆根(生、去皮)秤十二斤半。上一味,细切,以水一石,向东锅灶内煎,减半去滓,更以缓火煎如膏,可丸即丸梧桐子大。每服熟水下十丸至十五丸,未效渐加二十丸至二十五丸。(《圣济总录》)
14. 治跌打 商陆研末,调热酒擂跌打青黑之处,再贴膏药更好。(《滇南本草》)
15. 治消化性溃疡 商陆粉10g,血余炭10g,鲜鸡蛋1个。先将鸡蛋去壳,用蛋清、蛋黄与药物搅拌均匀,在锅内放入少许茶油,待油烧熟后,将上药液倒入锅内煎熟即可。分2次口服,上、下午各1次,2星期为1疗程。(《湖南中医杂志》1985,(4):13)
16.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商陆鲜根60~120g,猪肉250g。同煨,吃肉喝汤。(《神农架中草药》)
【现代临床研究】
1. 治疗慢性气管炎将商陆分别制成蜜浆、蜜丸(分Ⅰ、Ⅱ号)。蜜浆取鲜商陆1.25kg,洗净,切片,加水1500ml,文火煮2h左右,去渣,加蜜125g,浓缩至600ml;蜜丸Ⅰ号取商陆洗净,切片,置冷水内煮沸后7~8min,捞出,弃水,放入蒸笼内蒸40min,晒干,粉碎成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g(含纯粉3.9g);蜜丸Ⅱ号取鲜商陆洗净,切片,放入蒸笼内蒸1h,然后晒干或烘干,粉碎成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g(含纯粉3.9g)。每次服蜜浆20ml或蜜丸Ⅰ号(或Ⅱ号)1丸,均每日服3次,10d为1疗程,一般均服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5d,亦可连服。共治疗682例,结果蜜丸疗效较佳,Ⅰ号有效率为95.19%,Ⅱ号为95.85%;蜜浆有效率为82.58%。以上制剂止咳、祛痰效果较好,平喘效果较差[1]。初步观察三种剂型均有累积增效现象,但停药后疗效有逐渐减退趋势,故应适当间断投药以巩固疗效。绝大多数病人服药后食欲增加,睡眠好转,体感温热,耐寒力增强。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少数病人有鼻咽干感及上腹部不适、腹泻等,约3~5d消失,无需停药[1]。
2. 治疗银屑病将生商陆切片置于高压蒸锅中蒸2h后烤干,研成粉,压片。口服成人每日9g,分3次服,儿童量酌减。治疗各型银屑病40例,结果治愈(皮损、症状、体征、化验正常)12例(占30%);明显进步(皮损大部消失,症状、体征、化验有好转)9例(占22.5%);进步(皮损、症状有好转)11例(占27.5%);无效(皮损、症状无变化)8例(占20%),治愈率为30%,总有效率为80%。商陆治疗各型银屑病(急性点滴状银屑病除外),一般20d至1月后才产生效果,有部分用药7d后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皮损开始好转;治疗疗程一般20d至2个月,最长可达3月以上,一般认为用药1个月未见效果则可不再使用[2]。
3. 治疗乳腺增生病 用商陆片剂(每片内含生药0.5g),每服6片,每日3次,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剂量,最多至每次20片。共治疗253例,其中双侧者165例,单侧者88例,手术后复发者12例,同时设未经治疗组和西药组(睾丸糖衣片),分别为105例和20例,作对照观察。结果商陆组治愈(乳房疼痛消失,肿块消失)94例(占37.15%),显效(乳房疼痛减轻,肿块缩小1/2以上)72例(占28.46%),好转(乳房疼痛减轻,肿块缩小不及1/2或结节变软)74例(占29.25%),无效(乳房疼痛不减,肿块未见缩小)13例(占5.14%);未治组自愈9例(占8.6%),显效、好转8例(占7.6%),无效88例(占83.8%);西药组治愈1例(占5%),显效3例(占15%),好转9例(占45%),无效7例(占35%)。结果表明,商陆对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其疗效明显优于睾丸糖衣片[3]。
【药论】
1. 论商陆治水之功在于决壅导塞 邹澍:李濒湖谓商陆沉降而阴,其性下行,专于治水,与大戟、甘遂异性同功也。夫所贵于治《本经》者,为能审名辨物,知其各有所宜耳。若商陆之功,不过与大戟、甘遂垺,则用大戟、甘遂已耳,又何取于商陆哉?夫大戟、甘遂味苦,商陆味辛,苦者取其降,辛者取其通,降者能行逆折横流之水,通者能行壅淤停蓄之水,取义既殊,功用遂别,岂得以此况彼也。仲景书中十枣汤用大戟、甘遂,大陷胸汤、甘遂半夏汤、大黄甘遂汤均用甘遂,不用大戟,则甘遂之与大戟,固自有异矣;独于大病瘥后,腰已下有水气者,牡蛎洋泻散中偏取商陆,谓非商陆有异于大戟、甘遂乎。下病者上取,上病者下取,牡蛎泽泻散治腰以下水气不行,必先使商陆、葶苈,从肺及肾开其来源之壅,而后牡蛎、海藻之软坚,蜀漆、泽泻之开泄,方能得力,用栝楼根者,恐行水之气过驶,有伤上焦之阴,仍使之从脾吸阴,还归于上。是故商陆之功,在决壅导塞,不在行水疏利,明乎此,则不与其他行水之物同称混指矣。”(《本经疏证》)
2. 论商陆逐水为治标之药 ①苏廷琬:“商陆,白者直疏五肚,散水气,有排山倒海之势,所谓急则治其标也。万密斋曰:凡取水药,惟气实能食者可与服之,不可逡巡,待正气尽化为水,则难去矣。玩斯语,取水之法,岂可尽日不用,惟投剂者审其所宜,更取水之药味,宜详察耳。”(《药义明辨》)②赵其光:“(商陆)能散至阴之水结,疏五脏,故治疝瘕躄、水肿、痈肿。阳水宜辛寒,阴水宜苦温。乃疏凿饮子治阳水用之,治阴水则与槟、姜、桑白同用,因阴水阳水之甚皆结于至阴,宜此急宜治标也。”(《本草求原))
3. 论赤、白商陆功用及毒性区别①苏敬:“商陆有赤白二种,白者入药用,赤者甚有毒,但贴肿外用,若服之,伤人,乃至痢血不已而死也。”(《新修本草》)②王子接:“赤者服之,痢血不止杀人,白者煎服亦能杀人。”(《得宜本草》)③周志林:“白走气,赤走血,泻水虽同,惟赤者可外敷痈肿耳。”(《本草用法究))
【集解】
1. 《别录》:“如人形者有神。商陆生咸阳川谷。”
2.《蜀本草):“《图经》云:叶大如牛舌而厚脆,有赤花者根赤,白花者根白。所在有之,二月、八月采根,日干。《尔雅》云:
蓫薚,马尾。注《广雅》曰:马尾,商陆。本草云:别名薚。今关西永呼为薚,江东呼为当陆。”
3.《雷公炮炙论》:“勿用赤菖,缘相似,其赤菖花、茎有消筋肾之毒,故勿饵。章陆花白,年多后仙人采之用作脯,可下酒也。”
4.《纲目》:“商陆昔人亦种之为蔬,取白根及紫色者躄破,作畦栽之,亦可种子。根苗茎并可洗蒸食,或用灰汁煮过亦良,眼丹砂、乳石人食之尤利。其赤与黄色者有毒,不可食。按周定王《救荒本草》云:章柳干粗似鸡冠花干,微有线楞,色微紫赤,极易植。”
【参考文献】
化掌成分
[1] 易扬华,等.中草药,1984.15(2):55
[2] 王著禄,等.药学学报.1984.19(11):825
[3] Yi YH, et al. Planta Med, 1989, 55(6): 551
[4] Yi YH, et al. Planta Med, 1990, 56(3) : 301
[5] 易扬华、等.药学学报,1990.25(10):745
[6] Yi YH. ral. Planta Med, 1991, 57 (2) : 162
[7] Yi YH. Phytochemistry, 1991,30(12) :4179
[8] Y; YH. Planta Med, 1992, 58(1 ) : 99
[9] Yi YH. Phyrochemistry, 1992, 31(7) : 2552
[10] Woo W S, et al. C A, 9978, 88:859924
[11] 杜志德,中草药,1984,15(12):550
[12] Funayama S, et al. J Nat Prod, 1979, 42(6) :672
[13] Woo W S, et al. C A. 1975,82:152188y
[14] 易杨华.中国药学杂志,1990,25(10):585
[15] 张俊平,等.中国药理学报,1990,11(4):375
[16] Tokuyama H. C A. 1973, 79: 122804s
[17] Woo W S, et al. Phytochemistry 1976, 15(8) : 1315
[18] Woo W S. C. A, 1980, 93:2179211
[19] Kang S S, et al. Planta Med, 1987,53(4) :338
[20] Suga Y, et al. Chem Pharm Bull, 1978, 26(2) : 520
[21] Woo W S. Phytochemistry, 1974, 13(12) : 2887
[22] Burbe D E., el al. C A, 1972, 76:70181c
[23] Inatomi H. et al. C A, 1981,95:39096x .
[24] Funayama S, et al. C A, 1980,92:72738u
[25] 王祝举,等,中国中药杂志,1990,15(9):533
[26] 原思通,等,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1):659
[27] Virginia F. C A, 1962,56:5917a
[28] Bolognesi A, et al. Biochem Biophys Acta, 1990,1087(3):293
[29] 陶应双,等.云南植物研究,1991,13(4):417
[30] Reisfeld R A, et al. C .A. 1968, 68:36760г
药理
[1] 周正仁,等,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80.3(2):84[译自临床免疫(H),1979.11(6):391]
[2] 韩克慧.中成药研究,1986,(12):24
[3] Chessin I. N, et al. J Exp Med. 1966, 124(5) : 873
[4] Jan Borjeson, et al. J Exp Med, 1966, 124(5): 859
[5] Waxdal M J. et al. Nature( London), 1974, 251 (5471): 163
[6] Yachnin S. Clin Exp Immuno, 1972, 11(1): 109
[7] Hirschhorn R. CA.1975,82:15078y
[8] Watson J, et al. J Immunol, 1973, 110:43、
[9] Czerski P. et al. J Arch Immunol Ther Exp, 1972, 20(5) :703 (C A, 1973. 78:41386j)
[10] 杨嗣坤,等.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6.7(4):258
[11] 郑钦岳、等,中国药理通讯,1989.6(2):22
[12] 钱定华,等.中国药理通讯,1989.6(2):14
[13] Woo W S. C A. 1978, 88:146072p
[14] Woo W S. et al. C. A, 1978, 88:69156q
[15] Sairo H, et al. 生药学杂志(日),1979.33(2):111
[16] 麦凯.中国药理通讯,1989,6(2):59
[17] 杜志德.药物分析杂芯,1983,3(1):31
[18] 郑钦岳.等.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2,6(3):221
[19] Woo W S.C.A. 1974,80:141071n
[20] 朱荃,等.中国药理学报,1988,9(5):474
[21] 陕西省慢性气管炎基础临床研究协作组.陕西新医药,1973, (3):31
[22] 曹仁烈. 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4):286
[23] Kassanis B, et al. C A,1948,42:7840c
[24] 尹明标,等. 病毒学报,1985,1(2):106
[25] Vichkanova S A, et al. C A,1973,78:67456g
[26] Vichkanova S A, et al. C A,1973,78:155109b
[27] 陶应双,等. 云南植物研究,1991,13(4):417
[28] Houston L L, et al. J Biol Chem,1983,258(16):9601
[29] Ussery M A, et al. Ann N Y Acad Sci,1977,284:431 (C A, 1977, 86: 183054p)
[30] Teltow G J,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83,23(3):390 (C A, 1983, 98: 13728j)
[31] 张俊平,等. 中国药理学报,1990,11(4):375
[32] 胡振林,等. 中国药理通讯,1989,6(2):14
[33] Dent P B. J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1971,46(4):763
[34] 陕西省慢性气管炎基础临床研究协作组. 中草药通讯,1973,(1):13
[35] 西安医学院药理教研组. 西安医学院学报,1976,(1):27
[36] 陕西省慢性气管炎基础临床研究协作组. 陕西新医药,1973,(3):31
[37] Masuzawa H. C A, 1943, 37: 1772g
[38] 殷玉生. 中成药, 1989, 11(11): 18
[39] 赵一, 等. 中国中药杂志, 1991, 16(8): 467
[40] 刘福春, 等. 中草药, 1984, 15(11): 506
[41]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下册). 第1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7: 1732
[42] Downing H J, et al. Nature, 1968, 217(5129): 654
[43] Gozu Y, et al. C A, 1991, 114: 114827c
[44] Rodes T L, et al. Biochem Biophys Acta, 1981, 652(1): 160. (C A, 1981, 94: 58873u)
[45] 沈阳医学院基础部放射医学教研组. 医学研究(沈阳医学院), 1975, (4): 47
[46] 杜志德. 药学通报, 1983, 18(11): 690
[47] 原思通, 等. 中药材, 1991, 14(3): 46
炮制相关
[1] 原思通, 等. 中药通报, 1988, (2): 50
[2] 王祝举, 等. 中国中药杂志, 1990, (9): 2
[3] 程明, 等. 中国中药杂志, 1990, (10): 19
[4] 原思通, 等. 中药材, 1991, 14(8): 26
[5] 赵一, 等. 中国中药杂志, 1991, 16(8): 467
[6] 原思通, 等. 中药材, 1991, 14(10): 27
[7] 殷玉生. 中成药,1989,11(11):18
现代临床研究
[1] 陕西省慢性气管炎基础临床研究协作组. 中草药通讯, 1973, (1): 16
[2] 王琪. 中医杂志, 1984, 25(12): 918
[3] 田普永, 等. 中草药, 1985, 16(3): 118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