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苣

时间:2025-08-19浏览:23

▲菊苣语音讲解


【药名】

菊苣 Juqu 《新疆中草药手册》

 

 

【异名】

蓝菊《新疆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菊苣的地上部分。

 

 

【原植物】

菊苣 Cichorium intybus L.

多年生草本,高 20~150cm。根肥大。茎直立,有棱,中空,分枝偏斜且先端粗厚,有疏粗毛或绢毛,少有无毛。基生叶倒向羽状分裂至不分裂,但有齿,长 6~20cm,先端裂片较大,侧裂片三角形,基部渐狭成有翅的叶柄;茎生叶渐小,少数,披针状卵形至披针形,上部叶小,全缘,全部叶的下面被疏粗毛或绢毛。头状花序单生茎和枝端,或 2~3 个在中上部叶腋内簇生;总苞圆柱状,长 8~14mm;外层总苞片长短形状不一,下部软革质,有睫毛,外面无毛或有毛;花全部舌状,花冠蓝色。瘦果先端截形;冠毛短,长 0.2~0.8mm,鳞片状,先端细齿裂。花期夏季。

生于山坡、田野及荒地上。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江西等地。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切段晒干。

 

 

【化学成分】

全草含马栗树皮素(esculetin),马栗树皮甙(esculin),野莴苣甙(cichoriin),山莴苣素(lectucin)和山莴苣苦素(lacturopicrin)[1]

叶含单咖啡酰酒石酸(monocaffeoyltartaric acid)[2],二咖啡酰酒石酸(dicaffeoyltartaric acid)又名菊苣酸(chicoric acid)[3]

 

 

【药性】

苦,寒。

1. 《新疆中草药》:苦,寒。

2. 《中国民族药志》:微苦、咸,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主治湿热黄疸,肾炎水肿,胃脘胀痛,食欲不振。

1. 《新疆中草药》:清热,利尿,利胆,消炎。主治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气管炎。

2. 《中国民族药志》: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健胃。用于肝火食少,肾炎水肿,胃脘湿热胀痛,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水洗。

 

 

【附方】

1. 治黄疸型肝炎  菊苣 9g。水煎服。并用适量煎水洗身。(《新疆中草药手册》)

2. 治急性肾炎  菊苣、索索葡萄、车前草各 9g。水煎服。

3. 治气管炎  菊苣、秦皮、青兰各 9g,甘草 6g。水煎服。(2~3 方出自《新疆中草药》)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 L van Hee. C A,1967,66∶35364m

[2] Scarpati M L, et al. C A,1961,55∶13423i

[3] Scarpati M L, et al. Tetrahedron,1958,4∶43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