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脑

时间:2025-08-22浏览:12


菊花脑语音讲解

【药名】

菊花脑 Juhuanao 《上海常用中草药》

 

 

【异名】

野菊、连梗野菊、田边菊、菊花头《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菊花脑的嫩茎叶。

 

 

【原植物】

菊花脑  Dendranthema nankingense  (Hand. - Mazz.) X. D. Cui

多年生草本,高 30~90cm,有气味。茎直立,有分枝,近光滑或上部稍有细毛。叶互生;叶柄有窄翼;叶片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 2~6cm,宽 1~2. 5cm,先端短尖,基部具粗大复齿或羽状深裂,上面绿色,光滑或近无毛,下面淡绿色,脉上具稀疏的细毛。头状花序直径 1~1. 5cm,生于枝端,梗长 5~10mm,集成圆锥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光滑,薄膜质,透明,仅中部绿色,外层总苞片较内层约短一半,狭椭圆形,内层总苞片卵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圆钝;舌状花黄色,长椭圆状披针形,长约 5mm,宽约 1mm,管状花长约 3mm。花期 10~11 月。

分布于江苏、上海。南京地区有栽培。

 

 

【采收加工】

7~9 月采集,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药性】

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治风火赤眼,鼻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疮疖肿痛。

1. 《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主治鼻炎,支气管炎,风火赤眼,疮疖痈肿,咽喉肿痛,蛇咬伤,湿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