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丹语音讲解
【药名】
活血丹 Huoxuedan 《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
遍地香《祝穆试效方》,地钱儿《救荒野谱》,钹儿草《救生苦海》,连钱草《质问本草》,铜钱草《慈航活人书》,白耳草、乳香藤、九里香、半池莲、千年冷、遍地金钱、金钱草《纲目拾遗》,金钱艾《本草求原》,马蹄草、透骨消《植物名实图考》,透骨风、过墙风、巡骨风《分类草药性》,蛮子草《天宝本草》,胡薄荷《现代实用中药》,穿墙草《经效实验单方》,团经药、风草《贵州民间方药集》,肺风草、金钱薄荷、十八缺草《福建民间草药》,江苏金钱草《中药通报》1959,5(1)∶27,透骨草、一串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四方雷公根、钱凿草、钱凿王《陆川本草》,大叶金钱草、野薄荷《江西民间草药》,马蹄筋骨草、破铜钱《四川中药志》,对叶金钱草(浙江),疳取草(湖南),钻地风、接骨消(广西)。
【释名】
本品匍匐于地,叶圆似钱,边有缺刻,故有“连钱”“金钱”“铜钱” 诸名。马蹄草,以叶形相似得名。其香味浓郁,故又名遍地香、九里香等。江苏一带以本品作 “金钱草” 用,故称江苏金钱草。透骨风、过墙风诸名,皆据祛风湿、止骨痛之功用命名。
【品种考证】
活血丹载于《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云:“活血丹,产九江、饶州,园圃、阶角、墙阴下皆有之。春时极繁,高六七寸,绿茎柔弱,对节生叶,叶似葵菜初生小叶,细齿深纹,柄长而柔。开淡红花,微似丹参花,如蛾下垂。入夏后即枯,不易寻矣。” 并附有植物图。观其图,并对照上述描写,应是本种。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
【原植物】
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 [ G. hederacea L. var. longituba Nakai; G. hederacea auct. non L. ]
多年生草本,高 10~30cm,幼嫩部分被疏长柔毛。匍匐茎着地生根,茎上升,四棱形。叶对生;叶柄长为叶片的 1.5 倍,被长柔毛;叶片心形或近肾形,长 1.8~2.6cm,宽 2~3cm,先端急尖或钝,边缘具圆齿,两面被柔毛或硬毛。轮伞花序通常 2 花;小苞片线形,长 4mm,被缘毛;花萼筒状,长 9~11mm,外面被长柔毛,内面略被柔毛,萼齿 5,上唇 3 齿较长,下唇 2 齿略短,顶端芒状,具缘毛;花冠蓝或紫色,下唇具深色斑点,花冠筒有长和短两型,长筒者长 1.7~2.2cm,短筒者长 1~1.4cm,外面多少被柔毛,上唇 2 裂,裂片近肾形,下唇伸长,3 裂,中裂片最大,先端凹入;雄蕊 4,内藏,后对较长,花药 2 室;子房 4 裂,花柱略伸出,柱头 2 裂;花盘杯状,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长圆状卵形,长约 1.5mm,深褐色。花期 4~5 月,果期 5~6 月。
生于海拔 50~2000m 的林缘、疏林下、草地上或溪边等阴湿处。全国各地除甘肃、青海、新疆及西藏外,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
4~5 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药材及产销】
活血丹 Herba Glechomae Longitubae 产于全国各地。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茎呈方柱形,细而扭曲,长 10~20cm,直径 1~2mm,表面黄绿色或紫红色,具纵棱及短柔毛,节上有不定根;质脆,易折断,断面常中空。叶对生,灰绿色或绿褐色,多皱缩,展平后呈肾形或近心形,长 1~3cm,宽 1.5~3cm,边缘具圆齿;叶柄纤细,长 4~7cm。轮伞花序腋生,花冠淡蓝色或紫色,二唇形,长达 2cm。搓之气芳香,味微苦。
以叶多、色绿、气香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呈方形。表皮细胞 1 列,有非腺毛及腺毛,皮层薄壁细胞约 8 列,角隅处有厚角组织;内皮层凯氏点明显。维管束外韧型,环列;韧皮部外侧有木化纤维,木质部较宽。髓部薄壁细胞较大。
粉末特征 灰绿色。①非腺毛多细胞,常有 1~ 几个细胞缢缩,另有单细胞锥状非腺毛 。②腺鳞头部 8 细胞。③小腺毛头部单细胞;柄单细胞。④叶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气孔直轴式。⑤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有较细密的角质纹理。⑥螺纹、网纹导管直径 20~30μm。
【化学成分】
茎叶含挥发油,主成分为左旋松樟酮(pinocamphone),左旋薄荷酮(menthone),胡薄荷酮(pulegone),α - 蒎烯(α - pinene),β - 蒎烯(β - pinene),柠檬烯(limonene),1,8 - 桉叶素(1,8 - cineole),对 - 聚伞花素(p - cyme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异松樟酮(isopinocamphone),芳樟醇(linalool),薄荷醇(menthol)及 α - 松油醇(α - terpineol)等。成分随产地、采期及其他因素而有所差异。还含欧亚活血丹呋喃(glechomafuran),欧亚活血丹内酯(glechomanolide)。此外尚含熊果酸(ursolic acid),β - 谷甾醇(β - sitosterol),棕榈酸(palmit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胆碱(choline),维生素 C 及水苏糖(stachyose)等 [1,2]。
【药理】
1. 利胆作用 能促进肝细胞的胆汁分泌,肝胆管内胆汁增加,内压增高,胆道括约肌松弛,而使胆汁排出 [1]。
2. 利尿作用 煎剂大鼠灌胃有显著利尿作用,连续应用则利尿作用逐渐降低。麻醉家兔试验也有明显利尿作用 [1]。
3. 溶解结石作用 能使小便变为酸性,而使存在于碱性条件下的结石溶解 [1]。
4. 抑菌试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极度敏感,宋内痢疾杆菌中度敏感,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均不敏感 [1]。
【药性】
味苦、辛,性凉。归肝、胆、膀胱经。
1. 《纲目拾遗》:“味微甘,性微寒。”
2. 《本草求原》:“辛、涩,微温。”
3. 《岭南采药录》:“味涩,气香,性平。”
4. 《现代实用中药》:“有特异香气。苦,寒。”
5. 南药《中草药学》:“微甘,寒;入肾、肝、胆经。”
【功能主治】
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疮痈肿痛,跌仆损伤。
1. 《百草镜》:“治跌打损伤,疟疾,产后惊风,肚痈,便毒,痔漏;擦鹅掌风;汁漱牙疼。”
2. 王安卿《采药志》:“发散头风风邪。治脑漏,白浊,热淋,玉茎肿痛。”
3. 《纲目拾遗》:“祛风,治湿热。”
4. 《本草求原》:“祛风湿,止骨痛。浸酒,舒筋活络,止跌打闪伤,取汁调酒更效。”
5. 《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下血。”
6. 《岭南采药录》:“除骨痛,散风湿,理跌打伤。”
7. 《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药,有解热,镇咳,止泻,止血,利尿之效。治小儿痫热,腹内热气,瘰疬鼠漏,研汁点暴赤眼良;以盐揉贴肿毒并风癣。”
8. 《贵阳民间药草》:“治月经不调,红崩带下,解热利尿,镇咳,治肺结核。”
9. 《四川中药志》1960 年版:“能活血通络。治感冒咳嗽,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黄疸,肺痈,凝寒闪挫及涂寸耳寒(耳下腮炎)等症。”
10.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敷。
【使用注意】
阴疽、血虚及孕妇慎服。
《陕西中草药》:“血虚及孕妇忌用。”
【附方】
1. 利小便,治膀胱结石 ①连钱草、龙须草、车前草各 15g。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②金钱草 100g,藕节 100g。水煎服。(《吉林中草药》)
2. 治肾及输尿管结石 金钱草 120g。煎水冲蜂蜜,日服 2 次。(《吉林中草药》)
3. 治肾炎水肿 连钱草、萹蓄草各 30g,荠菜花 15g。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4. 治湿热黄疸 连钱草 60g,婆婆针 75g。水煎服。
5. 治胆囊炎,胆石症 金钱草、蒲公英各 30g,香附子 15g。煎服,每日 1 剂。(4~5 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6. 治伤风咳嗽 鲜连钱草 15~24g(干品 9~15g),冰糖 15g。酌加开水,炖 1h,日服 2 次。(《福建民间草药》)
7. 治肺热咳嗽,肺痈 金钱草 60g,甘草 30g。用大麦煎汤浸泡 1~2h。去渣加蜂蜜 15g,当茶饮。(《吉林中草药》)
8. 治胎咳,子肿 团经药、尖惊药、大苋菜、花蝴蝶各 9~15g。炖肉或鸡吃。(《贵阳民间药草》)
9. 治疟疾 ①疟发前用连钱草 7 叶为丸塞鼻中。(《质问本草》) ②连钱草 45~90g。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剂。连服 3d。(《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10. 治胃痛 连钱草 30g,或配五味子根 9g,水煎服;呕泛酸水者加鸡蛋壳(炒黄研粉)9g 吞服。(《浙南本草新编》)
11. 治牙痛 鲜透骨消捣烂,口含,亦可外敷。
12. 治鼻渊 透骨消、藜芦各 3g。共为细末,豆腐 250g,放砂锅内煮熟,分两次食,隔 2d 食 1 次,食后避风寒。(11~12 方出自《陕西草药》)
13. 治风湿性关节炎 团经药,捶绒,酒炒热,外敷。(《贵阳民间药草》)
14. 治跌打损伤 连钱草(鲜)30g,杜衡根(鲜)3g,捣汁,水酒冲服;药渣捣烂敷患处。(《江西草药》)
15. 治痈肿 ①透骨消 30g,白细辛 3g,赤芍 9g,飞天蜈蚣 15g。共为细末,醋调敷。(《陕西草药》) ②鲜连钱草、鲜马齿苋等量。煎水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16. 治疮疖,丹毒 鲜金钱草、鲜车前草各等分。捣烂绞汁,加等量白酒,擦患处。(《吉林中草药》)
17. 治蛇咬 连钱草生药鲜吃,并捣烂敷伤口。(《浙江民间草药》)
18. 治疥疮 钹儿草,加盐少许,搓热频擦,全化,然后洗浴。(《救生苦海》)
19. 治湿疹 金钱草、白藓皮各 30g,蛇床子 15g。水煎,熏洗患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20. 治月经不调,小腹作胀 团经草、对叶莲各 9g,大叶艾 6g。泡酒吃。(《贵阳民间药草》)
21. 治白带 ①团经草 15g,杜仲 9g,木通 4.5g。煎水加白糖服。(《贵阳民间药草》) ②透骨消 3g,鸡冠花 9g。水煎服。(《陕西草药》)
22. 治小儿疳积 连钱草 9g,加动物肝脏适量。炖汁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23. 治暑热症 连钱草 15~30g。水煎服或当茶饮。
24. 治糖尿病 连钱草(鲜)120g,玉米根 120g,猪瘦肉 90g。水煮服汤食肉。(23~24 方出自景德镇《草药手册》)
【现代临床研究】
1. 治疗腮腺炎 将连钱草洗净,加少量食盐捣烂后,敷于肿大处,不论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一般都两侧一起敷药,鲜品或干品疗效一样。共随访 50 例,全部治愈。腮腺肿大消退,体温下降平均为 12h [1]。
2. 治疗烧伤 用新鲜连钱草 1 把,洗净,取黄草纸包 2~3 层,水中浸湿后置旺火中烤熟,约 20~30min 取出去纸,乘热将药草揉烂取汁,盛于杯中,用消毒鸭毛蘸药汁涂搽伤面,每日搽至数十次,以保持伤面湿润为度。伤势严重的,药汁中可加入适量冰片或麝香;如创面感染化脓,须先经清洗消毒处理,然后搽药。治疗 30 例 Ⅱ 度、Ⅲ 度烧伤者,其中已感染化脓者 17 例,伴全身症状者 3 例。结果:全部治愈,且无功能障碍 [2]。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 浙江药用植物志编写组 . 浙江药用植物志 . 第 1 版 .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085
[2]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等 . 长白山植物药志 .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961
药理
[1] 浙江药用植物志编写组 . 浙江药用植物志 . 第 1 版 .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085
现代临床研究
[1] 蔡永生. 新医学,1972,(10):49
[2] 河北新医大学. 止血、烧烫伤技术资料汇集. 1971:52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