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黄精Huangjing 《雷公炮炙论》
【异名】
龙衔《广雅》,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抱朴子》,菟竹、鹿竹、重楼、救穷《别录》,戊己芝《五符经》,萎蕤、苟格、马箭、仙人余粮《本草图经》,气精《宝庆本草折衷》,黄芝《灵芝瑞草经》,生姜《滇南本草》,野生姜、米蔶《本草蒙筌》,野仙姜《广西通志》,山生姜《本草备要》,玉竹黄精、白及黄精《本草从新》,阳雀蕻《辰溪志》,土灵芝、老虎姜《草木便方》,山捣臼《岭南采药录》,鸡头参《山西中药志》,懒姜《贵州民间草药》。
【释名】
《本草图经》:“隋时羊公服黄精法云,黄精是芝草之精也,一名葳蕤,一名白及,一名仙人余粮,一名苟格,一名马箭,一名垂珠,一名菟竹。”《纲目》:“黄精为服食要药,故《别录》列于草部之首,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五符经》云,黄精获天地淳精,故名为戊己芝,是此义也;余粮、救穷,以功名也;鹿竹、菟竹,因叶似竹而鹿、兔食之也;垂珠,以子形也。”陈嘉谟:“根如嫩姜,俗名野生姜,九蒸九曝,可以代粮,又名米蚰。”
品种考证:黄精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并指出其“叶似竹叶”。《本草经集注》曰:“今处处有。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萎蕤。萎蕤根如荻根及菖蒲,蝚节而平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虽燥并柔软有脂润。”萎蕤,即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说明黄精与玉竹相似,应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本草图经》载有10幅黄精图,其中“滁州黄精”“解州黄精”和“相州黄精”均为叶轮生,与黄精P. sibiricum Detar. ex Redoute相似,“永康军黄精”叶互生,与多花黄精P. cyrtonema Hua接近。《植物名实图考》载有黄精、滇黄精2条。其黄精条附图可确定为多花黄精。滇黄精条曰:“滇黄精,根与湖南所产同而大,重数斤,俗以煨肉,味如山蓣。茎肥色紫,六七叶攒生作层,初生皆上抱。花生叶际,四面下垂如璎珞,色青白,老则赭黄。”结合其附图可鉴定为滇黄精P. kingianum Coll. et Hemsl.由此可见,古代所用黄精来源不只1种,但主要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与目前药用的黄精原植物大致相符。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的根茎。
【原植物】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 [P. agglutinatum Hua ] 又名:德保黄精、节节高、仙人饭《中药志》。
本种与黄精的区别在于:植株高1~3m。顶端常作缠绕状。叶片轮生,每轮通常4~8叶;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6~20cm,宽3~30mm,先端渐尖并拳卷。花腋生,下垂,通常2~4朵成短聚伞花序;花被较大,筒状,长18~25mm,常带粉红色。浆果,成熟时红色。
生于林下、灌丛或阴湿草坡。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阴湿的环境。耐寒,对气候适应性较强。可选择半高山或平地栽培,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土壤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根茎繁殖为主。9~10月边收获边分栽,选择有芽的根茎,用刀切成数段,每段有节两个,按行株距30cm×20cm开穴栽种,每穴栽1段根茎,栽后施入腐肥熟厩肥或土杂肥,最后覆盖一层细土。
田间管理 出苗后经常松土除草,松土要浅,避免伤根。结合中耕除草,在春、夏各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植株枯萎后,撒施土杂肥。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叶斑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虫害有蛴螬,为害根茎,可用50%辛硫磷兑水1000倍浇灌根部,也可用苦楝叶水淋根。
【采收加工】
滇黄精Rhizoma Polygonati Kingiani 主产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多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滇黄精 根茎肥厚,姜块状或连珠状,直径2~4cm或以上,每一结节有明显茎痕,圆盘状,稍凹陷,直径5~8mm;须根痕多,常突出,直径约2m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有明显环节及不规则纵皱。质实,较柔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平坦,颗粒状,有众多深色维管束小点。气微,味甜,有粘性。
显微鉴别 滇黄精 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有时局部有4~5列木栓细胞。维管束散列,周木型,少见外韧型。有粘液细胞,长径36~110μm,短径20~66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理化鉴别 (1)取粗粉1g,加水20ml,水浴温热30min,滤过,滤液行下列试验。①取滤液2ml置试管中,加α-萘酚试剂2~3滴,摇匀,沿管壁加硫酸1ml,两液面交界处有红色环。(糖类反应)②取滤液2ml,加混合的Fehling试剂3ml,摇匀后置水浴中加热片刻,有砖红色沉淀产生。(糖类反应)(2)纸色谱 取粉末3g,加甲醇50ml,回流4h,弃去甲醇,药渣加水适量煎2h,滤过,得滤液约20ml,加乙醇使成含醇量65%的溶液,得白色絮状沉淀,冷藏过夜,滤过。沉淀加1mol/L硫酸1ml,置沸水浴中加热2h,成透明溶液,加水少量,用碳酸钡调至pH6~7,滤过,滤液中加氢型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1小勺,放置过夜,滤去树脂,滤液浓缩作供试液。另以半乳糖醛酸、甘露糖、葡萄糖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Whatman NO∶1滤纸上,用萘酚-水-浓氨水(40g∶10ml∶5滴)下行展开,以邻苯二甲酸苯胺(1.66g∶0.93ml溶于水饱和的正丁醇)喷雾,105℃烤20min。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化学成分】
黄精的根状茎含甾体皂甙,已分离出2个呋甾烯醇型皂甙和2个螺甾烯醇型皂甙。属于前者的是: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O-甲基-25(S)-呋甾-5-烯-3β,26-二醇 3-O-β-石蒜四糖甙〔26-O-β-D-glucopyranosyl-22-O-methyl-25(S)-furost-5-ene-3β,26-diol 3-O-β-lycotetraoside〕即西伯利亚蓼甙A(sibiricoside A)和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O-甲基-25(S)-呋甾-5-烯-3β,14α,26-三醇 3-O-β-石蒜四糖甙〔26-O-β-D-glucopyranosyl-22-O-methyl-25(S)-furost-5-ene-3β,14α,26-triol 3-O-β-lycotetraoside〕即14α-羟基西伯利亚蓼甙A(14α-hydroxysibiricoside A);属于后者的是:(23S,25R)螺甾-5-烯-3β,14α,23-三醇 3-O-β-石蒜四醇甙〔(23S,25R)spirost-5-ene-3β,14α,23-triol 3-O-β-lycotetraoside〕即西伯利亚蓼甙B(sibiricoside B)和新巴拉次薯蓣皂甙元-A 3-O-β-石蒜四糖甙(neoprazerigenin A 3-O-β-lycotetraoside)[1]。另含黄精多糖A、B、C,三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大于20万,均由葡萄糖(glucose)、甘露糖(mannose)和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按照摩尔比6∶26∶1缩合而成;又含黄精低聚糖A、B、C,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30、862和472,系由果糖(fructose)与葡萄糖按摩尔比8∶1、4∶1和2∶1缩合而成[2]。
【药理】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黄精水煎液浓缩至1g(生药)/kg浓度作为原液,体外试验原液1/160浓度以下可抑制伤寒杆菌,1/80以下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酸菌607、石膏样毛癣菌、柯氏型表皮癣菌;黄精醇浸膏的乙醚提取物1/2500浓度以下可抑制伤寒杆菌,1/640以下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1]。豚鼠接种结核杆菌H37Rv,次日或出现淋巴结肿大时开始给予黄精水煎液,口服剂量为每日1g(生药)/kg,服药60d有显著疗效,肺及淋巴结很少有结节,已接近于异烟肼每日0.5g/kg的疗效[2]。黄精醇浸膏配成2%、5%、6%、10%浓度,体外试验对多种致病性真菌菌株有抑菌作用[3]。黄精粉末用水调成糊状,用22层纸片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对红色毛癣菌、申克孢子丝菌、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菌作用[4]。黄精多糖滴眼液、口服液、注射液治疗家兔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并与无环鸟苷治疗组比较,它们的治疗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滴眼液滴眼配合注射液结膜下注射和滴眼液滴眼,配合口服液口服,疗效优于无环鸟苷组[5]。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黄精水浸膏0.35%洛氏溶液离体兔心灌流,能极明显的增加冠脉流量,同时对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无影响;狗静注黄精溶液〔0.16~0.26g(生药)/kg〕,冠脉流量峰值平均增加32.4%±8.7%,对心率、心肌氧利用率和平均动脉压无影响;家兔静注黄精溶液1.5g(生药)/kg,能压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T波增高和促进T波异常提前恢复[6]。黄精醇制剂0.15%溶液能使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力增强,对心率则无影响;0.4%溶液使离体兔心心率加快[7]。黄精水醇提取液经八木法离体蟾蜍心的灌流实验发现,对衰竭心脏生药0.03g就呈强心效果,每搏输出量由衰竭状态的2~3滴增加到每搏3~4滴,心肌收缩振幅增大30%;对正常心脏有抑制作用,平均剂量为生药0.18g[8]。黄精30%乙醇浸出液和乙醇-水浸出液有降低动物血压的作用[8,9]。黄精的氯仿提取液对兔肺血管紧张素转变酶(ACE)的活性有抑制作用[10]。
3. 降血脂作用给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灌服100% 黄精煎剂,每次 5 ml,每日 2 次,共 30 d,在给药的 10 d、20 d、30 d 血三酰甘油、β-脂蛋白和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11]。黄精的水或乙醇提取液能显著降低血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影响[12]。黄精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肝脏脂肪浸润有一定作用[13]。
4. 延缓衰老作用黄精煎剂、20% 浓度浸泡桑叶喂养家蚕,有延长家蚕幼虫期的作用[14]。食用黄精水提取液的果蝇平均生存期延长了8%~9%,其中雌性果蝇有了显著性的提高。此外,果蝇飞翔能力和抗高温能力亦有提高[15]。黄精煎剂6 g(生药)/kg 灌胃,连续 10 d,能显著提高小鼠红细胞膜 Na⁺-K⁺-ATP 酶活性[16] 。黄精水煎剂3 g/(kg·d),连续灌胃 1 个月能显著增强小鼠心肌和脑组织内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增强脑组织匀浆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心肌组织过氧化氢酶活性作用不明显[17]。20% 黄精煎剂给小鼠每日每只灌服 13 ml,连续 26 d,能明显提高小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其心肌中脂褐质含量[18]。黄精水煎剂2.55 g/kg,连续灌胃 1 个月可使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增加 6.6%[19]。
5. 对免疫功能和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黄精水煎剂12.5 g/kg灌胃对3月、18月、24月龄小鼠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有促进作用,对3月龄小鼠体外抗体形成细胞(PFC)促进作用明显,而对18月、24月龄小鼠作用不明显[20]。³H-胸腺嘧啶核苷(³H-TdR)掺入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表明,黄精多糖1 mg(相当于原生药0.1 g)/ 管具有高度激发作用,与银耳多糖相似,但随剂量增大,反而会起抑制作用。用⁶⁰Co照射90%的致死量后,给黄精多糖的小鼠脾重在9~11 d增重明显,造血灶也增多,以及用黄精多糖后,小鼠的脾、肝、心等脏器的DNA含量提高[21]。同时黄精提取物可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T 淋巴细胞转化率或 E-玫瑰花结形成率明显升高,此作用与直接的细胞毒作用无关,也不是由于培养基成分改变所致[22]。黄精水煎液给小鼠每日每只喂饲0.5 g,连续10 d,能显著降低正常小鼠血浆cAMP、cGMP 含量,尤以降低cGMP 显著,使cAMP/cGMP 比值略增高,但无显著差异;明显升高正常小鼠脾组织 cGMP含量,对cAMP、cAMP/cGMP 无明显影响[23]。
6. 对血糖的影响兔灌服黄精浸膏,其血糖含量渐次增高,然后降低。血糖量的暂时增加,可能是由于黄精浸膏中含有碳水化合物所致。血糖量增加率及作用时间均与所给黄精浸膏的剂量成正比,黄精浸膏对肾上腺素诱发的血糖过高呈显著抑制作用[24]。黄精甲醇提取物给正常小鼠以及链脲霉素诱发糖尿病小鼠腹腔注射4 h后使血糖值下降,并能较强地抑制肾上腺素诱发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值,认为其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肝糖酵解的功能。经研究发现其配糖体(PO-2)是活性成分之一[25]。黄精水煎剂2 mg/500 μl对正常人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总结合率和最高结合率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26]。
7. 其他作用小鼠腹腔注射黄精水浸膏12 g/kg,能使其耐缺氧能力明显提高[6]。黄精煎剂2.65 g/kg灌胃能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间[19]。黄精甲醇提取物40 mg/只,正丁醇部分20 mg/只,水层部分20 mg/只,腹腔注射,对干冰-甲醇冷冻小鼠尾部 1 min,切尾法实验表明有止血作用,使小鼠出血量减少[27]。
8. 毒性将生黄精及清蒸品的水提醇沉液按450 g/(kg·24 h)(相当于原生药)剂量给小鼠灌服,结果,生品组小鼠全部死亡,而炮制组小鼠无死亡,均活动正常,说明黄精炮制后毒性明显降低[28]。
【炮制】
1. 黄精《圣惠方》:“细切。”《本草从新》:“去须。”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略润,切厚片,干燥。
2. 蒸黄精《雷公炮炙论》:“凡采得,以溪水洗净后,蒸,从巳至子,刀薄切,暴干用。”《医学入门·本草》:“先用滚水绰去苦汁,九蒸九晒。”现行,取黄精,洗净,置笼屉内,蒸至棕黑色滋润时,取出,切厚片。蒸后增强补脾益肾润肺作用,可消除麻味,免刺咽喉。
3. 炙黄精取净黄精片用清水漂1夜,煮后晒至五成干,拌蜂蜜润1夜,放锅内隔水蒸至透为度。
4. 酒黄精《寿世保元》:“酒蒸。”现行,取净黄精片用黄酒拌匀,置炖药罐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至黄酒被吸尽;或置适宜容器内,蒸至内外滋润,色黑,取出,晒至外皮稍干时,切厚片,干燥。每黄精片100kg,用黄酒20kg。酒制能助药势,使滋而不腻。
5. 黑豆制黄精《鲁府禁方》:“(黄精)四两,黑豆二升,同煮熟去豆,忌铁器。”现行,取黑(黄)豆置锅内熬取浓汁,加入黄精用文火共煮(豆汁平过药面)至水尽,取出微晾,再置容器内蒸5~8h;或豆汁拌浸黄精,润至透心,蒸至内外呈滋润黑色,取出,切厚片,干燥。每黄精100kg,用黑(黄)豆10kg;或取净黄精片浸泡2d,每日换水1次,取出,将黑豆煮水取汁,合煎12h,取出,晒至半干,再加熟蜜及白酒各5kg,共兑化拌匀后,蒸至呈黑色,无麻味,晒干;或取净黄精用米汤泡透心,淘净后加入炒香之黑豆,加水与药平,用微火煮干,筛去黑豆,再蒸至上气,取出日晒夜露,晒干。每黄精片100kg,用黑豆30kg;或取净黄精置锅内用水泡透后煮沸,去水,加生姜、黑豆煮2h,晒半干,加蜂蜜与水拌匀,蒸至黑亮为度。每黄精片100kg,用蜂蜜15kg,黑豆10kg,生姜5kg。
6. 熟地制黄精取净黄精置适宜容器内,蒸至带黑色,晒半干,露1夜,如此反复3次,再加入熟地膏拌匀,润1夜,蒸至黑透,晒,露1次,晒干,每黄精片100kg,用熟地膏24kg;或取净黄精置锅内,加蒸熟地的汁与药平,用文火煮至药汁被吸尽,内外呈黑色,用时再切片。
饮片性状:黄精为不规则厚片,表面淡黄色或棕黄色,半透明,周边黄棕色,较皱缩,偶见盘状茎根痕(鸡眼),质稍硬而韧,粘性。气微,味甜。蒸黄精形如黄精,表面棕黑色,有光泽质柔软。酒黄精形如黄精,表面黑色,有光泽,中心深褐色,味甜,微有酒气。炙黄精、黑豆制黄精、熟地制黄精形如黄精,内外呈黑色。
贮干燥容器内,蒸黄精、炙黄精、酒黄精、黑豆制黄精、熟地制黄精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性】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1. 《别录》:“味甘,平,无毒。”
2. 《四声本草》:“寒。”
3. 《品汇精要》:“味甘,性平缓。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腥。”
4.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5. 《本草正》:“味甘、微辛,性温。”
6. 《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7. 《医林纂要·药性》:“纯阳,其性大热。”
8. 《本草求真》:“专入脾,兼入肺、肾。”
9. 《本草再新》:“入心、脾、肺、肾四经。”
10. 《天宝本草》:“味苦、甘,微温。”
11. 《湖南药物志》:“生辛,熟甘。”
【功能与主治】
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羸瘦,风癞癣疾。
1. 《别录》:“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2. 《日华子》:“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单服九蒸九暴,食之驻颜。”
3. 《道藏神仙芝草经》:“宽中益气,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体坚强,其力倍,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下三尸虫。”
4. 《滇南本草》:“补虚添精。”
5. 《本草蒙筌》:“壮元阳。小儿羸瘦多啖弥佳。”
6. 《纲目》:“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
7. 《本草从新》:“平补气血而润。”
8. 《本草求真》:“补脾阴。”
9. 《药物图考》:“主理血气,坚筋骨,润皮肤,去面黑,目痛,眦烂。”
10. 《现代实用中药》:“为滋养强壮药,对病后诸虚弱症有效。又为解热剂,用于间歇热、痛风、骨膜炎等。并为蛔虫驱除药,对于高血压亦有效。”
11.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补肾滋阴。治脾虚面黄,肺虚咳嗽,筋骨酸痹无力及产后气血衰弱。”
12. 《贵州民间药物》:“止咳,接骨。”
13. 《吉林中草药》:“治脚癣,蛲虫病。”
14. 《宁夏中草药手册》:“治消渴。”
15. 《湖北中草药志》:“治阴血不足,大便秘结,神经性皮炎。”
16. 《东北药用植物志》:“温肾,排脓,去黄水。”
【应用与配伍】
用于阴虚劳嗽,燥咳。黄精甘平质润,善滋阴润肺,又能益气,故尤宜用于咳嗽日久,或虚劳久咳,干咳少痰,短气乏力,气阴两虚者,可单用或与沙参、麦冬、川贝母、百部、杏仁等同用,以助其滋阴润肺、化痰宁咳之功;兼咳血者,可配白及、阿胶、旱莲草、冰糖等,以滋阴凉血止血;兼骨蒸潮热者,当伍地骨皮、生地黄、知母,以滋阴退热除蒸;气短乏力者,还可加黄芪、党参、五味子等,以益气敛肺。对于肺燥咳嗽,鼻咽干痒,无论偏凉偏热咸宜。证属凉燥,可与紫苏、杏仁、紫菀等同用,以温散燥邪,润燥止咳;证属温燥,可与桑叶、杏仁、川贝母等合用,以疏表清燥,润肺止咳。
用于脾虚之面黄倦怠,食少无力,或津亏之口干食少,舌红少苔。黄精既能补脾胃之气,又能养脾胃之阴。可单用久服,或配伍其他补益脾胃之品同用。脾胃气虚者,可配党参、山药、白术、陈皮等,以健脾益气开胃;脾胃阴伤,配北沙参、麦冬、玉竹、谷芽等,以养阴益胃生津;若属气阴两虚者,又当与人参、麦冬、山药等合用,共奏补气养阴、健脾益胃之效。
用于消渴。黄精滋阴生津,善治阴虚内热之消渴。单味大剂量煎服有效;热甚者,可与天花粉、知母、石膏等同用,以清热养阴生津;阴伤重者,可与生地、天冬、北沙参等同用,以滋阴生津止渴。本品兼能益气,对消渴日久,证属阴损及阳或气阴两虚者亦可投用。前者,可与熟地、山药、山萸肉、附子、肉桂等同用,以收阴阳并补之功;后者,则与生黄芪、西洋参、山药、石斛等同用,以取气阴双补之效。
用于肾虚精亏之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头晕耳鸣,目暗眼花,须发早白及小儿五迟等证。黄精滋肾填精而强壮固本,用于肾亏诸症,常与枸杞子等补肝肾药同用,以加强补肾填精之力,如《圣济总录》二精丸;阳痿、遗精者,可再伍淫羊藿、菟丝子、沙苑子等补肾壮阳、固精止遗;若为精血双亏,则配当归,以补肾养血。
用于体虚羸瘦。黄精有滋补强壮作用,又为治虚弱羸瘦所常用。偏虚寒者,可与少量干姜、肉桂等药同用,以补虚壮阳散寒,方如《千金要方》黄精膏;偏阴虚有热者,可与天门冬、白蜜等药同用,以补虚强壮、滋阴制阳,方如《圣济总录》黄精丸;属气阴两亏者,又常与生地黄、黄芪、党参等同用,气阴双补。
此外,黄精还可用治风癞癣疾等病证。
1. 《本草经疏》:“同术久服,可轻身涉险,不饥;同地黄、天门冬酿酒,可去风益气血。”
2. 《得宜本草》:“得枸杞,补精益气;得蔓菁,养肝明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入丸、散,熬膏。外用:适量,煎汤洗;熬膏涂;或浸酒搽。
【使用注意】
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禁服。
1. 《纲目》:“忌梅实。”
2. 《本经逢原》:“阳衰阴盛人服之,每致泄泻痞满。”
3. 《玉楸药解》:“黄精助湿,湿旺者不宜。”
4. 《得配本草》:“气滞者禁用。”
5. 《本草正义》:“胃纳不旺者,亦必避之。”
6. 《贵州民间药物》:“忌酸、冷食物。”
【附方】
1. 治肺结核黄精、夏枯草各15g,北沙参、百合各9g,百部12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2. 治久咳不愈老虎姜9g,一朵云9g。煨水服。(《贵州草药》)
3. 治肺燥咳嗽黄精15g,北沙参12g,杏仁、桑叶、麦门冬各9g,生甘草6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4. 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①黄精、党参、淮山药各50g。炖鸡食。②黄精、当归各20g。水煎服。(《东北药用植物志》)
5. 治慢性肝炎,疲乏无力,腹胀不适,胃口不好,尿量减少,汗多口干丹参30g,黄精25g,糯稻根须25g。水煎服。(《本草骈比》)
6. 治消渴黄精、山药、天花粉、生地黄各15g。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7. 助气固精,保镇丹田黄精(去皮)、枸杞子各二斤。洗净黄精,控干细锉,与枸杞子相和,杵碎拌匀,阴干,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食前温酒下。(《圣济总录》二精丸)
8. 壮筋骨,益精髓,变白发黄精、苍术各四斤,枸杞根、柏叶各五斤,天门冬三斤。煮汁一石,同曲十斤,糯米一石。如常酿酒饮。(《纲目》黄精酒)
9. 治肾虚腰痛黄精250g,黑豆60g。煮食。(《湖南药物志》)
10. 治小儿五迟、五软黄精1000g,煨红枣120~180g。焙干研末,炼蜜为丸,黄豆大。每次6g,每日3次,开水调服。(江西《草药手册》)
11. 治眼,补肝气,明目蔓菁子一斤(以水淘净),黄精二斤(和蔓菁子水蒸九次)。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空心以粥饮调二钱,日午晚食后,以温水再调服。(《圣惠方》蔓菁子散)
12. 治病后体虚,面黄肌瘦,疲乏无力黄精12g,党参、当归、枸杞子各9g。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13. 治神经衰弱,失眠黄精15g,野蔷薇果9g,生甘草6g。水煎服。(《新疆中草药》)
14. 治白细胞减少症制黄精30g,黄芪15g,炙甘草6g,淡附片、肉桂各4.5g。水煎。(《安徽中草药》)
15. 治阴血不足,大便秘结黄精、火麻仁、玄参各15g,当归、肉苁蓉各9g,熟地12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16. 治大风癞病,面赤疹起,手足挛急,身发疮痍,指节已落黄精(生者)十二斤,白蜜五斤,生地黄(肥者)五斤。上三味,先将黄精、生地黄洗净细锉,以木石杵臼,捣熟复研烂,入水三斗,绞取汁,置银铜器中,和蜜搅匀煎之,成稠膏为度。每用温酒调化二钱匕至三钱匕,日三夜一。(《圣济总录》黄精煎)
17. 治足癣、体癣黄精30g,丁香10g,百部10g。煎水外洗。(《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
18. 治神经性皮炎黄精适量。切片,九蒸九晒。早晚嚼服,每次15~30g。(《湖北中草药志》)
19. 治风寒湿痹,手足拘挛老虎姜、百尾笋各15g。煎水洗。(19~20方出自《贵州草药》)
20. 治劳伤跌损老虎姜60g,泡酒服。(《贵州草药》)
21. 治骨折懒姜、小九龙盘(即观音草)各1把。拌酒捣绒,先将骨折复位,再包上药,后上杉木皮夹板,日换药1次。(《贵州民间药物》)
22. 治九子疡或毒疮老虎姜适量,捣绒包患处。治九子疡加甜酒炒熟,外包。(《贵州草药》)
【制剂】
1. 当归黄精膏黄精4450g,当归4450g。当归提取挥发油,其残渣与黄精加水煎煮2次,每次2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清膏。另取蔗糖11250g制成糖浆,加入清膏,继续浓缩至稠膏,放冷,加入上述挥发油,搅匀。本品为棕黄色粘稠液体;具有当归香气,味甜。功能补气养血。用于气血两亏,身体虚弱,面黄肌瘦,腰腿无力,津液不足,倦怠少食。口服,每次15g,每日2次。(《湖南省药品标准》1982年;《山东省药品标准》1987年)
2. 黄精片黄精316g,当归316g。取32g当归打成细粉,剩余当归用85%乙醇回流2次,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黄精用70%乙醇渗漉,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合并稠膏并加入当归粉和适量辅料混匀,制粒,压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功能补气养血。用于气血两亏、身体虚弱引起的面黄肌瘦,腰腿无力,倦怠少食,兼胎动不安、或乳汁短少。口服,每次2片,每日2次。(《青海省药品标准》1986年)
3. 黄精注射液生黄精500g,苯甲醇10ml,吐温-80 5~10ml。将捣碎的黄精加8~9倍量的水浸泡30min后,煎煮3次,滤过,浓缩液醇沉3次(60%),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注射用水1000ml,煮沸,冷藏,滤液加吐温-80、苯甲醇、注射用水补足至1000ml,精滤,灌封,灭菌,即得。每支2ml含原药材1g。本品为淡黄色澄明液体。与α-萘酚乙醇液反应,界面呈现红棕色环;与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反应产生红棕色沉淀。功能抗菌,补益正气。用于真菌感染(如外阴真菌感染、灰指甲),神经衰弱。肌内注射,每次2ml,每日2次。(《常用药物制剂》1979年)
【现代临床研究】
1.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取浙江产黄精,洗净后加水煎熬去渣,接着加糖,并掺入糖浆制成010% 糖浆(每 1 ml 含黄精 1 g),成人每次服用 10 ml,每日 3 次,4 星期为 1 个疗程。共治疗了 40 例患者,其中显效 11 例(白细胞计数比服药前增加 2000 以上,头晕乏力等症状明显好转);有效 18 例(白细胞增加 1000 以上,症状好转);无效 11 例(白细胞增加不到 1000,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为 72.5%。多数病例在用药 2 星期后白细胞开始增加。对于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在不停用原服用药物的情况下,黄精的疗效显著。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轻微腹胀,改为饭后服药即可消除[1]。
2. 治疗药物中毒性耳聋 采用100% 黄精注射液 2~4 ml(相当于生药 2~4 g)每日肌注;同时每日肌注维生素 B₁ 100 mg,口服维生素 A₂ 5000 u,每日 3 次;部分患者服用黄精片(每日相当 10 g 生药)或以黄精 10 g 水煎服用。连续用药,平均疗程为 2 个月。对照组则以 ATP、苍术片、维生素 A、维生素 B₁、复合维生素B 等为主,疗程为 2 月到 5 年不等。观察结果显示,黄精组观察的 100 例中,治愈 9 例(听力恢复到 20 dB 以内),有效 25 例(听力上移 15 dB 以上或进行性听力下降停止),有效率总计为 34%。而对照组观察的 100 例中,无 1 例治愈,有效率仅为 2%(P<0.01)。观察表明黄精对中毒性耳聋早期患者有一定疗效,对年幼者、病程短者效果较好,与中毒药物的用量、种类及易感性无明显关系。若同时伴有强噪声损伤,预后则较差[2]。
3. 治疗近视眼 取黄精45 kg,黑豆 5 kg,白糖 5 kg,制成每 1 ml 含黄精 1 g 的糖浆。患者每次服用 20 ml,用开水冲服。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仅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治疗时间分别为 12~25 天,在此期间学生照常学习。视力在原有基础上增进 1 排为进步,增进 2 排以上为显效。黄精糖浆组观察的 82 例中,显效 26 例,进步 22 例,总有效率为 58.5%,其中初中学生的有效率为 81.5%,高中组为 38.63%;空白对照组观察的 74 例中,显效 1 例,进步 8 例,自然视力变化率为 12.16%。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05)。观察表明,药物组对近视的有效范围多在 - 2.25D 以内,这表明黄精糖浆主要适合近视程度不深的学生[3]。
4. 治疗手足癣取黄精干品100 g,加入 75% 乙醇 250 ml,密闭浸泡半月,之后过滤取汁,与普通米醋 150 ml 混合均匀,制成黄精醇醋液。使用时,先将患处用温水洗净擦干,然后用棉签蘸取药液涂擦患处,每日 3 次,同时注意避免重复感染。观察的 67 例患者中,痊愈 55 例,好转 12 例[4]。
【药论】
1. 论黄精补阴
①张石顽:“黄精为补中宫之胜品,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皆是补阴之功。”(《本经逢原》)
②张秉成:“黄精味甘如饴,性平质润,为补养脾阴之正品。”(《本草便读》)
2. 论黄精生用制用之不同
汪绂:“生黄精,实有辛莶之味,戟人喉吻,惟蒸晒久,庶几补养滋肾耳。然纯阳能动命火,使血妄行,山中人饮汁杯许则衄,可知其性大热。”(《医林纂要·药性》)
3. 论黄精滋腻助湿
①黄元御:“黄精滋润醇浓,善补脾精,不生胃气,未能益燥,但可助湿。上动胃逆,浊气充塞,故多服头痛。湿旺者不宜。”(《玉楸药解》)
②黄宫绣:“黄精止是入脾补阴,若使夹有痰湿,则食反更助湿。”(《本草求真》)③张秉成:“黄精滋腻之品,久服令人不饥。若脾虚有湿者,不宜服之,恐其腻膈也。”(《本草便读》)
4. 论黄精与熟地、玉竹功效之异同
①张山雷:“黄精味甘而厚腻,颇类熟地黄……按其功力,亦大类熟地,补血补阴,而养脾胃是其专长。”(《本草正义》)
②徐大椿:“黄精性平味甘,补益中气,润养精血,功力轻缓,稍逊玉竹一筹。”(《药性切用》)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 Kun H S, et al. J Nat Prod, 1990, 53(2)∶333
[2] 杨明河,等. 药学通报,1980,(7)∶332
药理
[1] 汤泽光,等. 中华医学杂志,1958,44(5)∶430
[2] 邵春源,等. 中华内科杂志,1962,10(4)∶227
[3] 李松初,等. 中华医学杂志,1958,44(5)∶434
[4] 曹松年,等. 中华医学杂志,1962,48(12)∶781
[5] 曾庆华,等.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8,11(1)∶30
[6] 陶静仪,等. 陕西新医药,1981,10(3)∶56
[7] 后字244部队冠心病研究组药理小组. 四川中草药通讯,1974,(2)∶20
[8] 韩玺,等. 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创刊号)∶127
[9] 李广粹,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论文摘要Ⅱ. 1956∶70
[10] 有泽宗久,等.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4,6(6)∶351
[11] 锦州医学院药理教研组. 锦医科技,1977,(6)∶19
[12] 张融瑞,等. 江苏中医,1988,(7)∶41
[13] 河北医学院. 中医学.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233
[14] 项平. 辽宁中医杂志,1982,6(3)∶44
[15] 徐志南,等. 中医研究,1993,6(4)∶13
[16] 丁安荣,等. 中成药,1990,12(9)∶28
[17] 舒宁琴,等.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9(专辑)∶49
[18] 刘中申,等. 中医药学报,1990,(3)∶44
[19] 陈淑清,等.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3)∶28
[20] 钱瑞琴,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7,19(3)∶173
[21] 谈恒山,等. 中草药,1989,20(11)∶516
[22] 南京军区总医院临床实验科临床免疫室. 江苏医药,1979,5(10)∶3
[23] 沃兴德,等. 浙江中医杂志,1984,19(5)∶232
[24] 闵丙祺. 药物学杂志,1927,6(4)∶466
[25] 加藤笃,等.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2)∶117
[26] 刘国良,等.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0)∶606
[27] 小菅卓夫,等. 中药通报,1984,9(6)∶277
[28] 冯敬群,等.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1,14(4)∶35
现代临床研究
[1] 苏全胜,等.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2)∶102
[2] 刘,等.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1)∶19
[3] 李光远. 河南中医,1981,(6)∶40
[4] 戴为群. 山东中医杂志,1986,(5)∶47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