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棣棠花 Ditanghua 《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
画眉羖《天目山药用植物志》,金旦子花《云南中草药》,鸡蛋花、三月花《贵州中草药名录》,金棣棠、青通花《秦岭植物志》,通花条(山西),清明花(江西),小通花、地团花、金钱花、鸡蛋黄(四川)。
【品种考证】
棣棠始载于《群芳谱》,云:“棣棠花若金黄,一叶一蕊,生甚延蔓,春深与蔷薇同开,可助一色。有单叶者,名金碗,性喜水。”从描述分析,棣棠有重瓣、单瓣二种。《花镜》云:“棣棠花,藤本丛生,叶如萘羛,多尖而小,边如锯齿。三月开花,圆如小球,一叶一蕊,繁而不香,其枝比蔷薇更弱,必延蔓屏树间……”《植物名实图考》附图则为重瓣棣棠花。现在考证,棣棠的正种是单瓣的,重瓣棣棠乃单瓣棣棠的一个变型,药用同正种。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重瓣棣棠花的花。
【原植物】
重瓣棣棠花 Kerria japonica (L.) DC. f. рleniflora (Witte) Rehd.
落叶灌木。高1~2m,稀达3m。小枝绿色,圆柱形,无毛,常拱垂,嫩枝有棱角,枝条折断后可见白色的髓。叶互生;叶柄长5~10mm,无毛;托叶膜质,带状披针形,有缘毛,早落;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微心形,边缘有尖锐重锯齿,上面无毛或有稀疏柔毛,下面沿脉或脉腋有柔毛。花两性,大而单生,着生在当年生侧枝顶端,花梗无毛;花直径2.5~6cm;萼片5,覆瓦状排列,卵状椭圆形,先端急尖,有小尖头,全缘,无毛,果时宿存;花瓣5。宽椭圆形,先端下凹,比萼片长1~4倍,黄色,具短爪。雄蕊多数,排列成数组,疏被柔毛;雌蕊5~8,分离,生于萼筒内;花柱直立。瘦果倒卵形至半球形,褐色或黑褐色,表面无毛,有皱褶。花期4~6月,果期6~8月。与正种不同点是花瓣为重瓣。
生境同正种。生于海拔200~3000m的山坡灌丛中。湖南、四川、云南有野生,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采收加工】
4~5月采花,晒干。
【药材及产销】
棣棠花 Flos Kerriae 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河南。民间自采自用。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花呈扁球形,直径0.5~1cm,黄色;萼片先端5,深裂,裂片卵形,筒部短广;花瓣金黄色,5片,广椭圆形,钝头,萼筒内有环状花盘;雄蕊多数;雌蕊5枚。气微,味苦涩。
【化学成分】
花瓣含柳穿鱼甙(pectolinarin)即5,7-二羟基-4,6-二甲氧基黄酮- 7-芸香甙(5,7-dihydroxy-4,6-dimethoxyfla- vone-7-rutinoside)[1]等。
【药理】
棣棠花水煮醇沉液以4g(生药)/kg给大鼠灌服, 可使大鼠给药5h后尿量显著提高, 表现出利尿作用。 它对大鼠尿中Na+、 Cl-含量无明显影响, 但显著增加尿中K+的含量[1]。
【药性】
味微苦、涩,性平。
1.《四川中药志》1962年版:性平,味涩,无毒。
2.《云南中草药》:微苦、涩,平。
3.《青岛中草药手册》:性温,味微辛。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利湿消肿,解毒。主治咳嗽,风湿痹痛,产后劳伤痛,水肿,小便不利,消化不良,痈疽肿毒,湿疹,荨麻疹。
1.《重庆草药》:止咳。治小儿咳嗽,百日咳,消化不良。
2.《湖南药物志》:治风湿关节痛,水肿。
3.《四川中药志》1962年版:治久咳,小儿荨麻疹。
4.《云南中草药》:主治肺结核。
5.《甘肃中草药手册》:主治肺热久咳,肝炎及产后劳伤关节疼痛。
6.《青岛中草药手册》:主治风寒咳嗽。
7.《河北中草药》:行水消肿,止痛。适用于小便不利,浮肿尿少,以及饮食停积,脘腹胀闷,慢性气管炎。
8.《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附方】
1. 治风湿关节痛 棣棠花、黄荆条、大血藤、丝瓜络、木贼、茜草各9g,透骨草12g。水煎服。
2. 治水肿 棣棠花6g,青木香6g,何首乌9g,车前草12g,有柄石韦30g。水煎服。(1~2方出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3. 治消化不良 通花条花15g,炒麦芽12g。水煎服。
4. 治荨麻疹 通花条花适量,水煎外洗。(3~4方出自《甘肃中草药手册》)
5. 治痈疽肿毒 (棣棠)花、马兰、薄荷、菊花、蒲公英各9~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 Takahashi M, et al. C A,1981,95∶165625g
药理
1贾敏如,等.中药材,1991,14(9)∶40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