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

时间:2021-04-14浏览:11

【药名】

仙人掌 Xianrenzhang  《花镜》

 

【异名】

凤尾《广东新语》,龙舌《桂平县志》,平虑草、老鸦舌《南安府志》,神仙掌、霸王《本草求原》,观音掌《贵州民间方药集》,观音刺《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霸王树《湖南药物志》,仙巴掌、火焰、火掌《全国中草药汇编》,刺巴掌、番花、麒麟花、佛手刺《福建药物志》,避火簪(浙江)

 

【品种考证】

《花镜》曰:仙人掌出自闽粤,非草非木,亦非果蔬,无枝无叶,又并无花,土中突发一片,与手掌无异。其肤色青绿,光润可观。掌上生米色细点,每年只生一叶于顶,今岁长在左,来岁则长在右,层磊而上。其所指为仙人掌,但描述尚有出入。《植物名实图考》引《岭南杂记》云:仙人掌,无叶,枝青而扁厚有刺,每层有数枝,杈竍而生。又云:人呼为老鸦舌,郡中有高八九尺及丈许者。并有附图。从图文来看,与仙人掌植物相符。

 

【来源】

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及绿仙人掌的根及茎。

  

【原植物】

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Ker-Gaw) Haw [Cactus dillenii  Ker-Gaw]

多年生肉质植物,常丛生,灌木状,高05~3m。茎下部稍木质,近圆柱形,上部有分枝,具节;茎节扁平,倒卵形至长圆形,长7~40cm,幼时鲜绿色,老时变蓝绿色,有时被白粉,其上散生小窠,每一窠上簇生数条针刺和多数倒生短刺毛;针刺黄色,杂以黄褐色斑纹。叶退化成钻状,早落。花单生或数朵聚生于茎节顶部边缘,鲜黄色,直径2~9cm;花被片多数,外部的带绿色,向内渐变为花瓣状,广倒卵形;雄蕊多数,排成数轮,花丛浅黄色,花药2;子房下位,1室,花柱粗壮,柱头6~8裂,白色。浆果多汁,倒卵形或梨形,紫红色,长5~7cm。种子多数。花期5~6月。

生于沿海沙滩的空旷处,向阳干燥的山坡、石上、路旁或村庄。分布于西南、华南及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宜温暖、向阳、干燥、避风处栽培。土壤以较高燥的夹沙土为好。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在春、夏雨季,把顶部扁化茎枝从节处割下,割下的茎枝,放通风处,经过2~3d,断面干燥后,再行扦插,在整好的地上或盆钵内,每隔60cm左右或每钵扦插1片,入土6~10cm,按紧,然后淋水1次,成活后,顶部发出新枝时,可追施人畜粪水1次。露地栽培,每年要清除株旁杂草。盆栽的要插支柱捆好,并在霜降前搬入室内防冻,春季再搬到室外的向阳处,并追肥1次。

 

【采收加工】

栽培1年后,即可随用随采。

 

 

【药理】

1抗炎抗菌作用  新鲜仙人掌水煎剂100g/(kg·d),灌胃或腹腔注射,连续6~8d,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肿胀,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小鼠棉球肉芽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50g/kg灌胃,对大鼠琼脂性足肿也有明显抑制作用[1]。另有报道,鲜仙人掌水煎剂25g/kg50g/kg,对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及小鼠耳郭急性渗出性炎症和大鼠蛋清性足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2]。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鲜仙人掌煎剂对急性和慢性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也有实验报道,仙人掌水提取液给小鼠按每只1g生药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7d,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抑菌试验表明:仙人掌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抗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呈现高度的抑制作用[4]

2降血糖作用  鲜与干仙人掌30g/kg灌胃,7h后,使正常小鼠血糖分别降低124%169%。干仙人掌水煎醇沉液对正常小鼠也有降血糖作用,225g/kg灌胃,7h后血糖降低1996%[5]。仙人掌经075%酸水提取物分别腹腔注射200mg/(kg·d)400mg/(kg·d),连续6d,能显著降低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而且降血糖作用与给药剂量有关[6]

3降血脂作用  由仙人掌中提取的果胶(pectin),按1%含量加入到含025%胆固醇的饲料中喂饲豚鼠,可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肝中游离和结合的胆固醇分别降40%85%。其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的机制,可能与胆汁酸结合树脂(bile acid-binding resins)相似,能增加胆汁酸排泄,并阻断肠肝循环[7]

4其他作用  鲜仙人掌水煎液50g/(kg·d)腹腔注射,连续7d,能使幼年小鼠的胸腺重量明显减轻,提示可能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2]。从鲜仙人掌茎提取的活性部分对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的7658淀粉酶有激活作用,与氯化钙作用相似,有热稳定作用[8]。另有报道,仙人掌提取液对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均有激活作用[9]

 

【药性】

味苦,性寒。归胃、肺、大肠经。

1《药性考》:苦,性涩。

2《本草求原》:寒,滑。

3《草木便方》:味苦、涩,性寒。

4《广西本草选编》:味苦,性凉。

5《安徽中草药》:微甘。

6南药《中草药学》:有小毒。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治胃痛,痞块,痢疾,喉痛,肺热咳嗽,肺痨咯血,吐血,痔血,疮疡疔疖,乳痈,痄腮,癣疾,蛇虫咬伤,烫伤,冻伤。

1《药性考》:痔血宜服。焙末油调,能瘳白秃。

2《本草求原》:消诸疮初起,洗痔妙。

3《草木便方》:虫疮疥癞洗安然。

4《分类草药性》:专治气痛,消肿毒、恶疮。

5《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解热镇静剂。治喉痛,疗疔毒及烫伤,又治精神失常。外用治小儿急惊风。

6《湖南药物志》: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祛湿退热,生肌。

7《广西本草选编》:消肿解毒,清热利湿。主治腮腺炎,乳腺炎,结膜炎,用鲜茎去刺捣烂或切片外敷;痢疾,肠炎腹泻,胃痛,水煎服。

8《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健胃止痛,镇咳。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痢疾,咳嗽,蛇咬伤。

9南药《中草药学》:治心胃气痛。

10《福建药物志》:清热凉血,散瘀消肿。治头痛,胃痛,吐血,颈淋巴结核,鹅掌风,脚底深部脓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焙干研末,3~6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

1《岭南杂记》:其汁入目,使人失明。

2《广西本草选编》:孕妇慎服。

3《广西民族药简编》:忌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附方】

1治胃痛  ①仙人掌研末,每次3g,开水吞服;或用仙人掌30g,切细,和牛肉60g炒吃。(《贵州草药》)  ②仙人掌、香附各15g,石菖蒲、高良姜各3g。制成胃痛粉口服,每次8g,每日3次。(《福建药物志》)

2治急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  仙人掌150g,海螵蛸30g,木香60g,鸡内金15g。共研末,每次服15~3g,每日3次。(《河北中草药》)

3治痞块  仙人掌15~30g,捣绒,蒸甜酒吃;再用仙人掌适量,加甜酒炒热,包患处。(《贵州草药》)

4治头痛  仙人掌去刺,剖成两爿,剖面撒食盐,合拢,湿草纸包,细铁线绑扎固定,火煨八成熟。将剖面贴额颞部,胶布固定,每次贴4h,可连续使用。(《福建药物志》)

5治急性菌痢  鲜仙人掌30~60g。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肺热咳嗽  鲜仙人掌60g。捣烂绞汁,加蜂蜜1食匙,早晚各1次,开水冲服。(《安徽中草药》)

7治支气管哮喘  仙人掌茎,去皮和棘刺,蘸蜂蜜适量熬服。每日1次,每次服药为本人手掌之1/2大小。症状消失即可停药。(《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8治肠风痔血  仙人掌,与甘草浸酒饮。(《药性考》)

9治痔疮出血  仙人掌30g,炖牛肉250g,顿服。(《草木便方今释》)

10治腮腺炎  仙人掌茎绞汁涂患处,每日2~3次,或捣烂敷患处。

11治颈淋巴结核  仙人掌茎剖开两爿,剖面撒上煅牡蛎粉,合紧烤热后,取含牡蛎粉剖面敷患处,胶布固定。

12治鹅掌风  仙人掌绞汁涂擦手掌,擦至发烫为度,每日3~5次。

13治脚底深部脓肿  仙人掌茎剖成两爿,内夹食盐,置炉上焙软至食盐溶解为度,取剖面敷患处。(10~13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14治小儿头上秃疮  仙人掌焙干为末,有汗干掺,无汗油调。(《普济方》)

15治毒蛇咬伤  鲜仙人掌60g,捣烂绞汁,甜米酒15g调服;另用药渣加雄黄粉适量,捣匀敷伤口周围。(《安徽中草药》)

16治火伤  仙人掌,用刀刮去外皮,捣烂后贴伤处,并用消毒过的布包好。(《福建民间草药》)

17治小儿惊风  仙人掌浆汁3g,温开水冲服。(《西昌中草药》)

18治心悸、失眠  仙人掌60g,捣绒取汁,冲白糖开水服。(《贵州草药》)

19治湿疹,黄水疮  仙人掌茎适量。烘干研粉,外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现代临床研究】

1治疗咳嗽、神经衰弱  仙人掌糖浆(仙人掌6250g,尼泊金15g,苯甲酸钠25g,砂糖2500g,共制5000ml)治疗感冒咳嗽85例,每次口服10~20ml,每日3次。治愈53例,好转20例,无效12例。治神经衰弱24例,治愈15例,好转6例,无效3[1]

2治疗急性乳腺炎  鲜仙人掌60~90g,剥皮,切细,捣泥。加适量蛋清,合匀,摊干敷料上,包扎患处,每日1~2次。治疗急性乳腺炎60例,全部治愈[2]

 

【参考文献】

药理

1 陈淑冰,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6)33

2 王桂秋,等.哈尔滨医药,199111(4)45

3 张文芝,等.辽宁中医杂志,1990(2)43

4 刘寿山.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62-1974).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260

5 陈福君,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增刊)60

6 蒋建勤,等.基层中药杂志,199610(1)40

7 Luz Fernandez M et al J Nutr 1990120(11)1283(C A 199111441408e)

8 金万学,等.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2)742

9 金万学,等.中国中药杂志,199217(5)298

现代临床研究

1 江苏省扬州地区药品管理所.中草药通讯,1978(1)31

2 何国兴.四川中医,1987(3)47

 

【集解】

1《纲目拾遗》:《云南通志》:仙人掌,叶肥厚如掌,多刺,相接成枝,花名玉英,色红黄,实似山瓜可食。

2《植物名实图考》:《岭南杂记》:仙人掌,人家种于田畔,以止牛践;种于墙头,亦辟火灾。无叶,枝青嫩而扁厚有刺,每层有树枝,杈桠而生,绝无可观。其汁入目,使人失明。《桂平县志》:龙舌,青色,皮厚有脂,妇人取以泽发。种土墙上,可以辟火。《通志》附仙人掌下,当是浔州土名。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