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苍术 Cangzhu 《本草衍义》
【异名】
山精《神农药经》,赤术《本草经集注》,马蓟《说文系传》,青术(张衮《水南翰记》),仙术《纲目》。
【释名】
本品与白术皆作术,后分苍、白二种。《纲目》言其根苍黑色;且药材断面有红黄色油腺点,习称朱砂点,苍术、赤术之名当得于此。仙术,《纲目》:《异术》言术者山之精也,服之令人长生辟谷,致神仙,故有山精、仙术之号。
【品种考证】
古本草文献中苍术与白术常不分,统称为术,始见于《本经》,列为上品。据《本草崇原》载:《本经》未分苍白。而仲祖《伤寒》方中皆用白术,《金匮》方中又用赤术,至《别录》则分为二,须知赤,白之分,始于仲祖,非弘景始分之也。《本草衍义》中正式出现苍术之名。曰:苍术其长如大小指,肥实,皮色褐,气味辛烈。《本草图经》曰:术今处处有之,以嵩山(《大观本草》)、茅山者为佳。春生苗,青色无桠……茎作蒿杆状,青赤色,长三二尺以来,夏开花,紫碧色,亦似刺蓟花,或有黄白色者。入伏后结子,至秋而苗枯。根似姜而傍有细根,皮黑,心黄白色,中有膏液,紫色。《纲目》载:苍术,山蓟也。处处山中有之。苗高二三尺,其叶抱茎而生,梢间叶似棠梨叶,其脚下叶有三五叉,皆有锯齿小刺。根如老姜之状,苍黑色,肉白有油膏。上述各家本草记载与现今药用苍术品种一致。
【来源】
为菊科植物茅苍术、北苍术、关苍术的根茎。
【原植物】
茅苍术 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Atractylis lancea Thunb.; Atractylodes ovata (Thunb.) DC.] 又名:茅术、南苍术《浙江药用植物志》,茅山苍术(江苏)。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结节状。茎多纵棱,高30~100cm,不分枝或上部稍分枝。叶互生,革质;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3~8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中央裂片较大,卵形,边缘有刺状锯齿或重刺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叶脉隆起,无柄,不裂,或下部叶常3裂,裂片先端尖,先端裂片极大,卵形,两侧的较小,基部楔形,无柄或有柄。头状花序生于茎枝先端,叶状苞片1列,羽状深裂,裂片刺状;总苞圆柱形,总苞片5~8层,卵形至披针形,有纤毛;花多数,两性花或单性花多异株;花冠筒状,白色或稍带红色,长约1cm,上部略膨大,先端5裂,裂片条形;两性花有多数羽状分裂的冠毛;单性花一般为雌花,具5枚线状退化雄蕊,先端略卷曲。瘦果倒卵圆形,被稠密的黄白色柔毛。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生于山坡灌丛、草丛中。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各地多有栽培。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气候,耐寒、耐旱,忌积水。最适生长温度15~22℃,幼苗能耐-15℃左右低温。以半阴半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根茎繁殖。种子繁殖:8~10月待种子外被的软毛呈黄棕色时,分批采摘花序,放阴凉处干燥,脱粒、扬净,装入布袋贮藏备用。用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法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按行株距20cm×10cm开穴,每穴播4~5粒,覆薄细土,以盖满种子为度,浇水。育苗移栽法,撒播,覆稻草一层,浇水保湿。种子发芽率50%左右,温度在16~18℃时约经10~15d出苗。培育1~2年,3月上旬移栽,按行株距20cm×20cm开穴,穴深6~8cm,随挖随栽,每穴2~3株。根茎繁殖:结合收获,挖取根茎,将带芽的根茎切下,其余作药用,待切口晾干后,按行株距20cm×20cm开穴栽种,每穴栽一块,覆土压实。
田间管理 幼苗期勤除草松土,施稀人粪尿或硫酸铵1~2次,5月施一次提苗肥,7~8月增施磷、钾肥,开沟环施,结合培土,以防倒伏;6~8月抽苔开花时,要摘除花蕾,促进根茎肥大;多雨季节要清理墒沟,排除田间积水,以免烂根。10月培土保苗越冬。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5、6月发病,要注意开沟排水,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石灰水灌浇,亦可用50%托布津800倍液喷射。虫害有蚜虫为害叶片和嫩梢,尤以春夏季最为严重,可用化学药剂,或用1∶1∶10烟草石灰水防治。另有小地老虎为害。
【采收加工】
栽培2~3年后,9月上旬至11月上旬或翌年2~3月,挖掘根茎,除净残茎,抖掉泥土,晒干,去除根须或晒至九成干后用火燎掉须根,再晒至全干。
【药材及产销】
茅苍术 Rhizoma Atractylodis Lanceae主产于湖北、江苏、河南等地。销全国并出口。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茅苍术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或略呈连珠状圆柱形,有的弯曲,通常不分枝,长3~10cm,直径1~2cm。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细纵沟、皱纹及少数残留须根,节处常有缢缩的浅横凹沟,节间有圆形茎痕,往往于一端有残留茎基,偶有茎痕,有的于表面析出白色絮状结晶。质坚实,易折断,断面稍不平,类白色或黄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俗称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横断面于紫外光灯(254nm)下不显蓝色荧光。香气浓郁,味微甘而苦、辛。以质坚实、断面朱砂点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茅苍术木栓层10~40列木栓细胞,其间夹有断续切向排列的石细胞带1~2条。皮层薄壁组织宽广,散有大形油室,长径260~945μm,短径210~650μm。外韧型维管束环列。形成层成环。木质部的木纤维束与导管群相间排列。髓部较大。射线与髓部散有油室。薄壁细胞含有菊糖和细小的草酸钙针晶,针晶长约17.5μm。粉末特征:茅苍术 棕色。①石细胞有时与木栓细胞相连结,多角形、类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直径28~80μm,少数类圆形者稀至96μm,长方形长约至135μm,壁厚,可见层纹,胞腔内含黄色物,有的含草酸钙针晶。也有石细胞壁极厚,胞腔不明显,仅见多数细点状纹孔。 ②木纤维长梭形,末端钝圆或稍尖,直径19~40μm,壁甚厚,孔沟较细密。 ③草酸钙针晶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长8~30μm。 ④菊糖团块略呈扇形。此外,有网纹及具缘纹孔导管;油室碎片及其黄棕色内含物;稀有草酸钙方晶。
【化学成分】
根茎含挥发油3.25%~6.92%,内含2-蒈烯(2-carene),1,3,4,5,6,7-六氢-2,5,5-三甲基-2H-2,4α-桥亚乙基萘(1,3,4,5,6,7-hexahydro-2,5,5-trimethyl-2H-2,4α-ethanonaphthalene),β-橄榄烯(β-maaliene),α-及δ-愈创木烯(guaiene),花柏烯(chamigr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榄香烯(elemene),複草烯(humulene),芹子烯(selinene),广藿香烯(patchoulene),1,9-马兜铃二烯(1,9-aristolodiene),愈创*3醇(guaiol),榄香醇(elemol),苍术酮(atractylone),芹子二烯酮〔selina-4(14),7(11)-diene-8-one〕,苍术呋喃烃(atractylodin),茅术醇(hinesol),β-桉叶醇(β-eudesmol)[1,2]等。根茎还含糠醛(furaldehyde)[3],3β-乙酰氧基苍术酮(3β-acetoxyatractylone),3β-羟基苍术酮(3β-hydroxyatractylone)[4],白术内酯(butenolide)B[5]等。又含色氨酸(tryptophane),3,5-二甲氧基-4-葡萄糖氧基苯基烯丙醇(3,5-dimethoxy-4-glucosyloxy phenylallylalcohol)以及2-(1,4α-二甲基-3-葡萄糖氧基-2-酮基-2,3,4,4a,5,6,7,8-八氢萘-7-基)异丙醇葡萄糖甙〔2-(1,4a-dimethyl-3-glucosyloxy-2-oxo-2,3,4,4a,5,6,7,8-octahydronaphthalen-7-yl)-isopropanolglucoside〕,2-〔8-甲基-2,8,9-三羟基-2-羟甲基双环[5.3.0]癸-7-基〕异丙醇葡萄糖甙{2-〔8-methyl-2,8,9-trihydroxy-2-hydroxymethyl-bicyclo[5.3.0]decan-7-yl〕isopropanolglucoside},2-〔8-甲基-2,8-二羟基-9-酮基-2-羟甲基双环[5.3.0]癸-7-基〕异丙醇葡萄糖甙{2-〔8-methyl-2,8-dihydroxy-9-oxo-2-hydroxymethylbicyclo[5.3.0]decan-7-yl〕isopropanolglucoside},2-(1,4a-二甲基-2,3-二羟基十氢萘-7-基)异丙醇葡萄糖甙〔2-(1,4a-dimethyl-2,3-dihydroxydecahydroxynaphthalen-7-yl)isopropanol glucoside〕等8个倍半萜糖甙等水溶性成分[6]。还含钴、铬、铜、锰、钼、镍、锡、锶、钒、锌、铁、磷、铝、锆、钛、镁、钙等无机元素 [7]。
【药理】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抗实验性胃炎及胃溃疡作用苍术水煎剂1g/kg灌胃对大鼠盐酸所致急性胃炎和幽门结扎所致胃溃疡有显著的拮抗作用[1]。提取物对实验性胃溃疡有细胞保护作用[2]。对胃液贮留的幽门结扎溃疡、阿斯匹林引起胃粘膜破坏、胃酸过剩引起粘膜溃疡,苍术与北苍术有明显的预防作用[3]。苍术水煎剂0.5g/kg灌胃,能明显提高大鼠胃液pH和降低胃蛋白酶活力,而对胃液分泌量无明显影响[1]。但苍术提取物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4]。 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及以粘膜变化为主因的溃疡,苍术有效,提示具有抗组胺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但北苍术的作用较弱。血清性溃疡系因胃粘膜缺血,循环障碍而引起的能量不足,粘膜抵抗力减弱,引起组织坏死而形成的溃疡,苍术对此有明显效果。苍术对应激性溃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 (2)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苍术对胃肠运动有调节作用,对整体动物用碳末推进实验研究发现苍术丙酮提取物75mg/kg能明显促进胃肠运动,苍术中的β-桉叶醇和茅术醇为该作用的主要成分[5]。苍术的醇提液和水溶液对兔十二指肠活动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管平滑肌收缩作用,而对弛张后的胃平滑肌则有轻微的增强收缩作用[6]。苍术水煎剂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离体豚鼠回肠收缩[1]。苍术水煎液对大鼠小肠酚红推进运动有显著抑制作用[7]。苍术能抑制脾虚 动物小肠推进运动,对抗泄泻;能降低血清铜和提高血清锌,改善脾虚动物代谢功能,增加体重,并通过提高血清铁,增加血红蛋白合成,提高红细胞功能[1]。(3)对肝脏的影响 苍术水煎剂10g(生药)/kg给小鼠灌胃,连续7d,能明显促进肝蛋白合成[8]。苍术及其所含苍术醇、苍术酮、β-桉叶醇对四氯化碳和D-氨基半乳糖诱发的一级培养鼠肝细胞损害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9,10]。
2.对血糖的影响 苍术水煎液、醇浸液灌胃或皮下注射8g/kg,使家兔血糖升高,1h内达高峰,以后缓慢下降,持续6h以上[11]。苍术提取物可使经链脲霉素前处理的大鼠明显升高的血糖水平降低,经链脲霉素(20μl/ml)前处理而很快降低的血清胰岛素水平以剂量依赖性地被灌服2.0g/kg苍术水提物升高,给与链脲霉素前处理的大鼠逐渐降低的血清淀粉酶水平,给苍术水提物8d后恢复到正常水平[12]。
3.抗缺氧作用 用氰化钾所致小鼠缺氧模型证明,苍术丙酮提取物750mg/kg灌服能明显提高小鼠存活时间,降低死亡率。苍术的抗缺氧主要活性成分为β-桉叶醇[13]。
4.排钠作用 苍术水煎液10~40g/kg给大鼠灌胃,无利尿作用,但却显著增加钠和钾的排泄[14]。苍术醇提取物对马肾Na+-K+-ATP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50值为12.8μg/ml,不同产地苍术如河南苍术、河北苍术,其醇提物I50值分别为12.8μg/ml、15.2μg/ml,ATP浓度对苍术醇提物肾Na+-K+-ATP酶抑制活性呈非竞争性抑制作用,而毒毛花苷G不影响苍术I50值[15]。
5.对烟碱(N)受体的阻断作用 小鼠骨骼肌N受体实验表明β-桉叶醇能降低肌肉紧张性,终板动作电位减少,振幅降低,这是由于β-桉叶醇阻断神经肌肉接点上的N受体通道,而且是影响通道的打开和关闭两个方面,加速N受体的脱敏[16]。对小鼠膈肌N受体,离子通道非收缩性慢流Ca2+活动的影响实验,表明β-桉叶醇明显地缩短时程,但很少影响波峰[17]。
6.其他作用 苍术挥发油少量对蛙有镇静作用,同时使脊髓反射亢进;较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终至呼吸麻痹作用而死[18]。其抑制成分主要是β-桉叶醇和茅术醇[19]。苍术对兔十二指肠和蟾蜍心脏有轻度抑制作用,对蟾蜍后肢血管有轻微扩张作用[20]。苍术挥发油、茅术醇和桉叶醇100μg/ml在体外对食管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中以茅术醇的作用为最强。10μg/ml时,则无抑制作用[21]。
【炮制】
1.苍术《博济方》:刮去皮。《活人书》:洗净、切片。《圣济总录》:铜刀刮去黑皮。《朱氏集验方》:削成小块子。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过筛。生品辛温,苦燥,以祛湿发汗为主。
2.制苍术《经验方》:用米泔水浸三二日,逐日换水,候满日取出,刮去黑皮,切作片子,暴干,用慢火炒令黄色,细捣末。《局方》:糯米泔浸三日,逐日换水,去粗皮,切,焙。《本经逢原》:泔水浸,晒露一月。现行,取净苍术片,用米泔水浸泡片刻,取出,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3.炒苍术《普济方》:去皮,锉碎,炒黄。现行,取净苍术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
4.焦苍术《外科全生集》:炒焦。现行,取净苍术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取出放凉,筛去灰屑。炒焦后辛燥之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5.苍术炭《普济方》:刮去黑皮,炒黑色。现行,取净苍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炒干取出晾透。
6.麸炒苍术《医宗必读》:糠炒。现行,取麸皮撒入锅内,炒至表面深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苍术片100kg,用麸皮10kg。麸炒后缓和燥性,气变芳香,增强健脾燥湿的作用。
7.土炒苍术《校注妇人良方》:土炒。现行,先将灶心土粉置热锅内炒松,倒入净苍术片,用中火炒至闻到苍术固有香气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每苍术片100kg,用灶心土30kg。
8.盐苍术《瑞竹堂方》:盐水浸一宿。《景岳全书》:一斤,用斗子青盐半斤同炒黄色。现行,取净苍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放凉。 每苍术片100kg,用盐5kg。
研究表明,苍术经清炒、麸炒、米泔水炙后其挥发油含量均减少,并以麸炒及米泔水炙效果为佳,去油效果分别为39%和47%,饮片性状也佳[1]。
饮片性状:苍术为不规则的厚片,边缘不整齐,切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的油点(朱砂点),久置有白色毛状结晶析出(习称起霜)。周边灰棕色或棕黑色,有皱纹和须根痕。质坚实,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制苍术形如苍术片,表面带有黄色斑或显土黄色。略有香气。炒苍术形如苍术片,表面微黄色。焦苍术形如苍术片,表面焦褐色。苍术炭形如苍术片,表面黑褐色。麸炒苍术形如苍术片,表面深黄色,气焦香。土炒苍术形如苍术片,表面土黄色。盐苍术形如苍术片,外皮焦黑色,微有咸味。
贮干燥容器内,制苍术、炒苍术、焦苍术、麸炒苍术、土炒苍术、盐苍术等均宜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泛油;苍术炭散热防复燃。
【药性】
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1.《本草衍义》:气味辛烈。
2.《珍珠囊》:甘、辛。阳中微阴。足阳明、太阴。
3.《医学启源》:气温,味甘。
4.《品汇精要》:味苦、甘,性温缓。味厚气薄,阴中阳也。臭香。无毒。
5.《纲目》:甘而辛烈,性温而燥,阴中阳也,可升可降。入足太阴、阳明,手太阴、阳明、太阳之经。
6.《本草新编》:入足阳明、太阳经。
7.《本草再新》:入脾、肝二经。
【功能主治】
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胸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湿胜,肢节酸痛重着,痿頢,夜盲。
1.《本草经集注》:除恶气,弭灾疹。
2.刘完素:明目,暖水脏。(引自《纲目》)
3.《珍珠囊》:诸肿湿非此不能除,能健胃安脾。
4.李东垣:除湿发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药。(引自《纲目》)
5.朱丹溪:散风益气,总解诸郁。(引自《纲目》)
6.《纲目》: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
7.《玉楸药解》: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癖除,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混浊。
8.《本草求原》:强脾止水泻,飧泄,伤食暑泻,脾湿下血。
【应用与配伍】
用于湿困脾胃证。苍术之味辛苦,性温气香,功能燥湿以健运脾气。凡湿困脾胃,健运失常,胸痞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肢体倦怠,舌苔浊腻者,是为常用之品,常与厚朴、陈皮、甘草同用,以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如《局方》平胃散。若脾为湿困,清浊不分,大便泄泻,小便短少者,常与厚朴、茯苓、泽泻等同用,以健脾燥湿,利小便而实大便。如《丹溪心法》胃苓汤。治小儿泄泻,现常有用苍术炒焦研末服,并可随证配以有关药物煎汤调服,如食滞者配山楂,湿热者配滑石,虚寒者配干姜等。若脾湿积久而成饮癖,胁痛,食减,吐酸者,可单用苍术为末,枣肉为丸服,以燥湿健脾而化痰饮。如《本事方》苍术丸。
用于诸郁证。苍术辛苦而芳香,可升可降,常与川芎同用。朱丹溪谓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如气郁加香附等;湿郁加茯苓、白芷等;痰郁加南星、瓜蒌等;热郁加炒山栀、青黛、香附等;血郁加桃仁、红花、香附等;食郁加香附、山楂、神曲等。用药出入,随证所宜,如《丹溪心法》六郁汤。
用于湿邪在表诸证。苍术辛散苦燥,能除湿发汗以散邪。治风寒挟湿,侵袭肌表,寒热无汗,头身重痛者,常与羌活、白芷、川芎等同用,以祛风胜湿,解表发汗。 如《局方》神术散。又如湿温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者,《湿热病篇》常用苍术皮与香薷、藿香、羌活等以散在表之湿。若湿热证壮热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脉洪大而长者,《湿热病篇》用白虎加苍术汤以清热散湿。
用于风湿痹证。苍术祛风湿以蠲痹。常与羌活、独活、秦艽等同用。若湿邪偏胜,肢体酸重而痛,常与防己、萆薢、薏苡仁等同用。若足膝疼痛因湿热者,常与黄柏同用,如《丹溪心法》二妙散。
用于痿证。苍术常与黄柏相须而用,除湿清热,为治痿要药。并随证配伍有关药物,如《丹溪心法》治痿,视证之属湿热、湿痰、气虚、血虚等,分别配以清湿热、化湿痰、补气、养血之品。而苍术与黄柏配伍,亦常用治下焦湿热所致的带下及下部湿疮等。
用于雀盲或两目昏涩。苍术有明目之功,可单味研末,用猪肝或羊肝切破,将药末纳入,煎服。如《圣惠方》抵圣散。亦可与滋补肝肾之熟地、枸杞、女贞子等同用。
1.《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
2.《本草图经》:服食家多单饵之。或合白茯苓,或合石菖蒲,并捣末,旦日水调服,晚再进,久久弥佳。
3.《得宜本草》:得防风则发汗,得黄柏则胜湿,得香附快中下之焦,得山栀解术性之燥。
4.《得配本草》:得熟地、干姜治面黄食少;得川椒醋丸治飧泻久痢;得川柏治痿頢(加牛膝更好),得米泔浸一宿,焙为末,蒸饼为丸,治好食生米;配香附解六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禁服。
1.《药性论》: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鱼。
2.《品汇精要》:忌胡荽、大蒜。
3.《医学入门·本草》:血虚怯弱,及七情气闷者慎用。 误服耗气血,燥津液,虚火动而痞闷愈甚。忌桃、 李、 雀、 鸽肉。
4.《本草经疏》: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齿衄,咽塞,便秘滞下者,法咸忌之。
【附方】
1.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 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甘草(炒)三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干枣两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局方》平胃散)
2.治时暑暴泻,壮脾温胃,进美饮食,及疗饮食所伤,胸膈痞闷 神曲(炒)、 苍术(米泔浸一宿,焙干)各等分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米饮吞下。(《局方》曲术丸)
3.治太阴脾经受湿,水泄注下,体微重微满,困弱无力,不欲饮食,暴泄无数,水谷不化,如痛甚者 苍术二两,芍药一两,黄芩半两。上锉。每服一两,加淡味桂半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保命集》苍术芍药汤)
4.治飧泄 苍术二两,小椒一两(去目,炒)。上为极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食前温水下。一法恶痢不愈者加桂。(《保命集》椒术丸)
5.治膈中停水,已成癖囊 苍术一斤,去皮,切,末之,用生油麻半两,水二盏,研滤取汁。大枣十五枚,烂者去皮、核,研,以麻汁匀研成稀膏,搜和,入臼熟杵,丸梧子大,干之。每日空腹用盐汤吞下五十丸,增至一百丸、二百丸。忌桃、李、雀、鸽。 (《本事方》)
6.治四时瘟疫,头痛项强,发热憎寒,身体疼痛,及伤风鼻塞身重,咳嗽头昏 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焙)五两,藁本(去土)、香白芷、细辛(去叶、土)、羌活(去芦)、川芎、甘草(炙)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葱白三寸,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如觉伤风鼻塞,只用葱茶调下。(《局方》神术散)
7.治湿气身痛 苍术,泔浸,切,水煎,取浓汁熬膏,白汤点服。(《简便单方》)
8.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 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丹溪心法》二妙散)
9.乌髭鬓,驻颜色,壮筋骨,明耳目,除风气,润肌肤,久服令人轻健 苍术,不计多少,用米泔水浸三两日,逐日换水,候满日取出,刮去黑皮,切作片子,暴干,用慢火炒令黄色,细捣末。每一斤末,用蒸过茯苓半斤,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卧时,温熟水下十五丸。别用术末六两,甘草末一两,拌和匀,作汤点之,下术丸妙。忌桃、李、雀、鸽及三白。
10.治内外障眼 苍术四两(米泔浸七日,逐日换水后,刮去黑皮,细切,入青盐一两同炒,黄色为度,去盐不用),木贼二两(以童子小便浸一宿,水淘焙干),同捣为末。
每日不计时候,但饮食、蔬菜内调下一钱匕服甚验。(9~10方出自《经验方》)
11.治雀目 不计日月苍术二两。上件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不计猪羊子肝一个,用竹刀子批破,掺药在内,却用麻线缠定,用粟米泔一大盏,煮熟为度。令患人熏过眼后,药气绝即晒之,每日未发前服。(《圣惠方》抵圣散)
12.清神水,退翳膜,昏晕赤隐莫开 苍术(去黑皮)、黄芩(去烂心)、朴硝各二两,甘草七钱半。上为细末,干柿为丸,每两作五丸。每服二丸,细嚼冷水送下,食后服。 (《御药院方》)
13.补虚明目,健骨和血 苍术(泔浸)四两,熟地黄(焙)二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温酒下三五十丸,每日三服。(《普济方》)
【制剂】
1.调脾合剂 苍术(炒)350g,山楂(炒焦)350g,佩兰350g,鸡内金(炙)160g,陈皮40g。称取陈皮用70%乙醇渗漉,收集漉液160ml;余药加水煎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一定量,加蔗糖100g,苯甲酸钠3g,陈皮漉液160ml,调总量至1000ml,搅匀即得。本品棕黑色液体,气香味甜,其相对密度不应低于1.10。功能燥湿健脾,理气和胃。用于运化失司所致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口干舌腻,恶心呕吐等。
口服,每次20~30ml,每日3次;儿童每次5~10ml,每日3次。用时振摇。(南京市卫生局《医院制剂规范》1989年)
2.苍术糖浆 苍术500g,鸡蛋皮粉56g。称取苍术加水煎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一定量;另取鸡蛋皮焙黄,粉碎,过120目筛。将鸡蛋皮细粉、食盐(0.5g/100ml)、白糖及尼泊金适量兑入苍术浓药液中,搅匀,分装即得(总量为560ml)。功能健脾壮骨。
用于治疗小儿佝偻病。口服,每次5ml,每日2次。〔《赤脚医生》1979,(10)∶14〕
3.平胃散 苍术9g,陈皮9g,川朴9g,甘草9g。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即得。本品为浅棕色的粉末;气芳香,味甜。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导滞。用于胎寒腹痛,呕吐,胃痛。口服,1周岁,每次0.5g,每日3次。(《吉林省医院制剂规范》1984年)
4.平胃丸(治湿平胃丸) 苍术(炒)400g,厚朴(制)200g,陈皮200g,甘草(炙)150g。
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50g,大枣100g,煎煮,煎出液泛丸,干燥即得。本品为棕褐色水丸,气微香,味苦,微甘。置显微镜下观察,依次可见厚朴、陈皮、甘草、苍术的显微特征。功能祛湿健脾,和胃。用于湿滞脾胃,脘腹胀痛,恶心反胃,嗳气吞酸。口服,每次9g,每日2次。(《浙江省药品标准》1983年;《山东省药品标准》1986年)
5.平胃片 苍术596g,厚朴372g,甘草223g,陈皮372g。苍术、陈皮分别用80% 和60%乙醇渗漉;厚朴提取挥发油后水煮,滤液浓缩成稠膏;甘草水煎,浓缩,加氨水处理,浓缩成稠膏,合并所有的稠膏,加辅料混匀,制粒,加挥发油,压成1000片。功能燥湿健脾。用于湿滞型急、慢性胃肠炎。口服,每次4~6片,每日1~2次。( 《广东省药品标准》1982年)
6.二妙丸 苍术(炒)500g,黄柏(炒)500g。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本品为灰黄色水丸,气微香,味苦涩。置显微镜下观察,依次可见苍术、黄柏的显微特征;乙醚浸提液,加高锰酸钾试液,振摇,红色消失;甲醇浸提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加甲醇制成对照品溶液。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6∶3∶1.5∶1.5∶0.5)为展开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结果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功能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口服,每次6~9g,每日2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
7.绛矾片苍术 187.5g,煅皂矾187.5g,甘草31.25g,厚朴(制)62.5g,陈皮62.5g。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红枣125g,分次加水煎煮,至煎液味尽,去渣,加入面粉78.2g打成浆糊,另取面粉78.2g和入药粉内,用浆糊泛丸,干燥即得。 本品为棕红色糊丸,味微酸。功能运脾化湿。用于黄胖病,心悸气促,肢体懈懒,或能食而无力,或嗜好香物及生米。口服,每次3~6g,每日1~2次。〔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五册)1992年〕
【现代临床研究】
1.预防感冒 将苍术、雄黄分别研末过筛,按2∶1比例混匀,用凡士林、羊毛脂为基质配成33%苍术雄黄软膏涂双侧鼻前庭,然后用手指轻轻按揉鼻翼,2~4d涂鼻1次,连用2~5次,观察20~50d,经对照观察679例次,结果发生感冒者仅占7%左右[1]。
2.治疗结膜干燥症 用苍术粉3g,分3次开水冲服,儿童酌减。治疗夜盲期结膜干燥症患者42例,经治2~3d症状消失。治疗结膜干燥症前期患者35例,服药3~4d;角膜干燥期8人,服药4~5d,自觉症状及结膜损害均消失[2]。
3.治疗原因不明性流泪 用苍术10g,菊花10g,以300~500ml沸水浸泡,待药水温热后洗眼,每日2次,连用3~5d,如趁热气熏眼效果更好。共治疗45例,结果痊愈20例,有效17例,无效8例[2]。
4.治疗佝偻病 ①苍术500g,鸡蛋皮粉56g,制成苍术糖浆560ml,每10ml含苍术9g、鸡蛋皮粉1g。每次服5ml,每日服2次,连服15d。治疗小儿佝偻病1006例。结果:显效(神经系统症状基本消失,骨骼改变,肌肉松弛等症状改善或消失,贫血等症状好转)541例,占53.8%;有效(神经系统症状有所减轻或某种症状消失,但症状未能全消,食欲、体重等有所增进等)340例,占33.7%;无效(症状、体征未见减轻或病情继续发展)125例,占12.4%;总有效率87.5%。3个月后拍摄腕片复查21例,均显骨端预备线重现,骨化加强等恢复期表现[3]。 ②通过造型佝偻病雏鸡的实验治疗,表明苍术中防治佝偻病的有效部分为苍术挥发油,经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说明其毒性小,并制成苍术挥发油微型胶囊,作临床观察。观察对象是从对儿童佝偻病普查工作中,选择经查体及X线腕片确诊的佝偻病患儿投给苍术油微型胶囊。每粒胶囊重0.16g(相当苍术油0.033ml)。2~3岁儿童,初期病例,每日3次,每次2粒口服,连服1星期;激期病例,连服2星期,并可随年龄增减剂量。停药后1个月复查。共投药120例,除漏查和废片外,资料完整的共96例。治疗前经检查均有明显症状及体征。投药终止后1个月进行检查,症状、体征大多数病例好转或改善,治疗后腕片明显好转,治愈53例,占55.2%;好转29例,占30.2%; 无变化12例,占12.5%;进展2例,占2.1%,有效率为85.4%[4]。
【药论】
1.论苍术之功,重在辟秽、燥湿 ①李时珍: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赤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疹。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纲目》)②张山雷: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驱除秽浊恶气,阴霾之域,久旷之屋,宜焚此物而后居人,亦此意也。凡湿困脾阳,倦怠嗜卧,肢体酸软,胸膈满闷,甚则*'胀而舌浊厚腻者,非茅术芳香猛烈,不能开泄,而痰饮弥漫,亦非此不化。夏秋之交,暑湿交蒸,湿温病头胀如裹,或胸痞呕恶,皆须茅术、藿香、佩兰叶等香燥醒脾,其应如响。而脾家郁湿,或为*'胀,或为肿满,或为泻泄疟痢,或下流而足重跗肿,或积滞而二便不利,及湿热郁蒸,发为疮疡流注,或寒湿互结,发为阴疽酸痛,但有舌浊不渴见证,茅术一味,是为必需之品。是合内外各病,皆有大用者。(《本草正义》)
2.论苍术总解诸郁 朱丹溪:苍术治湿,上、中、下皆有可用。又能总解诸郁,痰、火、湿、食、气、血六郁,皆因传化失常,不得升降,病在中焦,故药必兼升降,将欲升之,必先降之,将欲降之,必先升之,故苍术为足阳明经药,气味辛烈,强胃健脾,发谷之气,能径入诸药,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香附乃阴中快气之药,下气最速,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引自《纲目》)
3.论苍术之配伍及其应用 ①贺岳:苍术,气味辛烈,发汗甚速。以黄柏、牛膝、石膏下行之药引用,则治下元湿疾;入平胃散能去中焦湿证,而平胃中有余之气;入葱白、麻黄之类,则能散肉分至皮表之邪。大抵有邪者宜用,无邪者不用。今俗医不分虚闷及七情气闷,皆用苍术。丹溪载:腹中窄狭,须用苍术。医者徒诵其言,而不察其意。所谓苍术乃辛散有湿实邪者用之,则邪散而湿除即止,岂谓不分虚实概用之乎? 抑且虚闷者用之,则耗其气血,燥其津液,其虚火益动而愈闷矣。吾知调其正气,则闷自是而散矣。(《本草要略》)②贾所学:苍术,味辛主散,性温而燥,燥可去湿,专入脾胃。主治风寒湿痹,山岚瘴气,皮肤水肿,皆辛烈逐邪之功也。统治三部之湿。若湿在上焦,易生湿痰,以此燥湿行痰;湿在中焦,滞气作泻,以此宽中健脾;湿在下部,足膝痿软,以此同黄柏治痿,能令足膝有力。取其辛散气雄,用之散邪发汗,极其畅快。合六神散,通解春夏湿热病;佐柴葛解肌汤,表散疟疾初起;若热病汗、下后,虚热不解,以此加入白虎汤再解之,一服如神,汗止身冷。缪仲淳用此一味为末,治脾虚虫胀妙绝,称为仙术。(《药品化义》)
4.论苍术与白术效用的异同 ①张洁古:苍术,主治与白术同,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若补中焦除湿,力少。《主治秘要》云:其用与白术同,但比之白术,气重而体沉。及胫足湿肿,加白术泔浸刮去皮用。(《医学启源》)②李东垣:《本草》但言术,不分苍、白,而苍术别有雄壮上行之气,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入脾也。以其经泔浸火炒,故能出汗,与白术止汗特异,用者不可以此代彼,盖有止、发之殊,其余主治则同。(引自《纲目》)③李中梓:苍术,宽中发汗,其功胜于白术;补中除湿,其力不及白术。大抵卑监之土,宜与白术以培之;敦阜之土,宜与苍术以平之。(《本草通玄》)④黄元御: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住泄亦同白术,而泄水开郁,苍术独长。(《玉楸药解》)
【集解】
1.《别录》:术生郑山山谷、汉中、南郑,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暴干。
2.《东坡杂记》:黄州山中苍术甚多,就野买一斤数钱尔。此长生药也,人以为易得,不复贵重,至以熏蚊子,此亦可为太息。舒州白术茎叶亦甚相似,特花紫耳,然甚难得,三百一两,其效止于去游风,非神仙上药。(引自《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3.《本草衍义》:苍术,古方及《本经》止言术,未见其分苍、白二种也。只缘陶隐居言术有两种,自此人多贵白者。今人但贵其难得,惟用白者,往往将苍术置而不用。如古方有平胃散之类,苍术为最要药,功尤速。殊不详本草原无白术之名,近世多用,亦宜两审。稽康曰:闻道人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亦无白字。
4.《救荒本草》:苍术近郡山谷说有,嵩山、茅山者佳。苗淡青色,高二三尺,茎作蒿秆,叶窯茎而生,梢叶似棠梨叶,脚叶有三五叉,皆有锯齿,小刺,开花碧色,亦似刺蓟,或有黄花、白花者,根长如指大而肥实,皮黑,茶褐色,味苦甘,采根,去黑皮,薄切,浸二三宿去苦味,煮熟食,亦作煎。救饥:采根,去黑皮,薄切,浸二三宿,去苦味,煮熟食,亦作煎。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 黄驰,等.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20(5):289
[2] Yosioka I,et al.Chem Pharm Bull,1959,7:319
[3] 高桥真太郎,等.药学杂志(日),1959,79(4):544
[4] 西川洋一,等.药学杂志(日),1976,96(9):1089
[5] 吉冈一郎,等.药学研究(日),1969,32:563
[6] 矢原正治,等.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8,10(1):51
[7] 王玉玺,等.中药材,1990,13(7):36
药理
[1] 谢露.中医药研究,1992,(2):59
[2] Nogami-M,et al.药学杂志(日),1958,(10):978
[3] 久保道德,等.药学杂志(日),1983,103(4):442
[4] Nogami-M,et al.Chem Pharm Bull,1986,34(9):3854
[5] 李育浩.中药新药临床与临床药理通讯,1991,(1):27
[6] 卢振初,等.江苏中医杂志,1986,8:25
[7] Yamahara-J,et al.J Ethnopharmacal,1990,29(3):341
[8] 朱自平,等.中成药研究,1985,(11):28
[9] 卞益民,摘.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5,7(2):118
[10] Kiso Y.J Nat Prod,1983,46(5):651
[11] 唐汝愚,等.中华医学杂志,1958,44(2):150
[12] Kin Yung-hi,et al.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9,11(1):57
[13] 李育浩,等.中药材,1991,14(6):41
[14] 吕向华.药学学报,1966,15(6):454
[15] 佐藤かなふ,等.药学杂志(日),1991,111(2):138
[16] Kimara-M,et al.Neuropharmacology,1991,30(8):835
[17] Kimara-M,et al.J Phar Exp Ther,1991,256(1):18
[18] 金尚泰.医学中央杂志(日),1928,26:368
[19] 山原条二.药学杂志(日),1977,97(8):873
[20] 经利彬,等.国立北平研究院生理学研究所中文报告汇刊,1936,3(4):289
[21] 刘国声,等.学术论文摘要.中国药学会北京分会,1978:269
炮制
[1] 李勤劳.中药通报,1985,(5):21
现代临床研究
[1] 兰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呼吸组.中华内科杂志,1976,(5):285
[2] 晋襄.临床验方集锦(续一).第1版.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42
[3] 济南市儿童医院佝偻病防治组,等.赤脚医生杂志,1979,(10):14
[4] 刘树芬,等.中药通报,1986,11(11):698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