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白首乌 Baishouwu《山东中药》
【异名】
隔山消《纲目》,白何乌、白何首乌《东医寿世宝元》,隔山撬《分类草药性》,白木香、野蕃薯(浙江),一肿三消(湖南),和平参、山花旗(广东),张果老(江西)。
【品种考证】
唐元和7年(813年)李翱著《何首乌录》,宋《开宝本草》称何首乌有赤、白二种,赤者指蓼科何首乌,白者可能即指白首乌而言。《救荒本草》的牛皮消,过去文献如松村任三《植物名汇》等均考证其为 Cynanchum caudatum Maxim.按此植物仅产于日本及库页岛,我国尚未见有分布,故《中国植物志》第63卷将 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ex Wight考定为《救荒本草》之牛皮消是合宜的。《植物名实图考》之飞来鹤即为此种。江苏滨海县对其栽培已有100余年,江苏部分地区以其根作何首乌用,并以根磨粉制成何首乌粉出售,现已改称白首乌粉作为营养品销售。山东泰山地区以戟叶牛皮消 Cynanchum bungei Decne.为白首乌或称泰山何首乌,誉为泰山四大名产药材之一。
【来源】
为萝藦科植物牛皮消的块根。
【原植物】
牛皮消 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Wight又名:飞来鹤《植物名实图考物:》。耳叶牛皮消《中国药用植物志》,老牛冻(湖南、四川)。
蔓性半灌木。具乳汁。根肥厚,类圆柱形,表面黑褐色,断面白色。茎被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9cm;叶片心形至卵状心形,长4~12cm,宽3~10cm,先端短渐尖,基部深心形,两侧呈耳状内弯,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被微毛。聚伞花序伞房状,腋生;总花梗圆柱形,长10~15cm,着花约30朵;花萼近5全裂,裂片卵状长圆形,反折;花冠辐状,5深裂,裂片反折,白色,内具疏柔毛;副花冠浅杯状,裂片椭圆形,长于合蕊柱,在每裂内面的中部有一个三角形的舌状鳞片;雄蕊5,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连成筒状,花药2室,附着于柱头周围,每室有黄色花粉块1个,长圆形,下垂;雌蕊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柱头圆锥状,先端2裂。裚果双生,基部较狭,中部圆柱形,上部渐尖,长约8cm,直径约1cm。种子卵状椭圆形至倒楔形,边缘具狭翅,先端有一束白亮的长绒毛。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生于海拔3500m以下的山坡岩石缝中、灌丛中或路旁、墙边、河流及水沟边潮湿地。分布于华东、中南及河北、陕西、甘肃、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山东、江苏有栽培。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牛皮消适应性较强,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喜通风和充足光照。以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为好。
栽培技术 用分根繁殖。选用中等大小的根,直径1~1.5cm,长6cm的为种栽。南方3月下旬,北方4月中旬栽种,按行株距(30~40)cm×(15~20)cm开穴,施农家肥做基肥,栽种后覆土约3cm压实。
田间管理 苗期给以充足水分。苗高5cm左右时,松土除草,并施第1次追肥,在搭架前再除草1次,当茎蔓生长到6~8节,有3~4个分枝时,施第2次追肥,并搭架,以利茎蔓攀援生长。8月上旬再施1次磷、钾肥。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中华萝癲叶甲为害,可实行轮作,冬前翻地及发生期用5%西维因粉喷于植株和地面。
【采收加工】
春初或秋季采挖块根,洗净泥土,除去残茎和须根,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鲜品随采随用。
【药材及产销】
牛皮消 Radix Cynanchi Auriculati主要为栽培品。主产江苏,山东亦产。加工成白首乌粉销全国。其他地区为野生品,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1)牛皮消根长圆柱形、长纺锤形或结节状圆柱形,稍弯曲,长7~15cm,直径1~4cm。表面浅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脱落处土黄色或浅黄棕色,具网状纹理。质坚硬,断面类白色,粉性,具鲜黄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甘后苦。
(2)戟叶牛皮消块根呈不规则团块状或类圆形,长1.5~7cm,直径约5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坚硬,断面类白色,粉性,有稀疏黄色放射状纹理。以块大、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牛皮消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有3~9列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带;石细胞类长方形、半圆形或类多角形,直径7~30cm,纹孔及孔沟明显。韧皮部薄壁组织中散有众多乳汁管,有的与筛管伴生;韧皮射线宽3~9列细胞。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3至数个相聚,木射线宽10余列细胞,木质部束导管周围可见木间韧皮部,筛管群明显可见,并伴有乳汁管。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特征:牛皮消淡棕色。①石细胞类多角形、类长方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75μm,壁厚5~22μm,孔沟较细密。②无节乳管多碎断,直径约至26μm,乳汁管中充满灰色分泌物。③淀粉粒单粒类圆形、长圆形或卵圆形,脐点人字状、星状、点状或裂缝状,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3个分粒组成。④草酸钙簇晶直径15~45μm。此外,有木栓细胞、导管和木纤维。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5g,以改良Folich试剂渗漉。渗漉液低温(<50℃)氮气减压回收溶剂。残渣以适量氯仿溶解,转至具塞离心管中,加5倍量石油醚沉淀甾甙类化合物,离心,移取上清液于蒸发皿中,残渣如法重复3次。合并上清液,真空干燥,残渣以氯仿溶解,即得总磷脂提取液。吸取总磷脂提取液适量,真空浓缩,点样于3块硅胶G薄板上,以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甘油(PG)、双磷脂酰甘油(DPG)和磷脂酰肌醇(PI)作对照品。先用丙酮上行法展开,取出,暗处挥去丙酮,置充氮干燥器中干燥12h;再以乙酸乙酯-异丙醇-水(10∶7∶3)与第1次同向展开,取出,挥去溶剂。3块板分别以Vaskovsky试剂、茚三酮、Dragendoff试剂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在原点和PC间有与Dragendoff试剂显色的磷脂酰胆碱(PC)斑点。戟叶牛皮消在DPG上方尚有一个未知磷脂组分。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