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蛇床子 Shechuangzi 《本经》
【异名】
蛇米《本经》,蛇珠《吴普本草》,蛇粟《广雅》,蛇床仁《药性论》,蛇床实《千金要方》,气果、双肾子《分类草药性》,癞头花子《浙江中药手册》,野茴香(江西《草药手册》)。
【释名】
蛇床子形似粟米,《纲目》:蛇虺喜卧于下食其子,故有蛇床、蛇粟诸名。其叶似蘼芜,故曰墙蘼。蛇米、蛇珠,义同蛇粟。双肾子之名,当缘于两分果腹平背隆如肾形。
【品种考证】
蛇床子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本草图经》曰:三月生苗,高三二尺,叶青碎,作丛,似蒿枝,每枝上有花头百余,结同一窠,似马芹类。四五月开白花,又似散水(《纲目》作伞状)。子黄褐色,如黍米,至轻虚,五月采实,阴干。《纲目》载:其花如碎米攒簇,其子两片合成,似莳萝子而细,亦有细棱。据以上文字描述并参考《本草图经》南京蛇床子图,可以认定,古今所用蛇床子原植物是一致的。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实。
【原植物】
蛇床shCnidium monnieri (L.) Cuss.[Selinum monnieri L.]又名:盱、虺物:床《尔雅》,马床《广雅》,思益、绳毒、枣棘、墙靡《别录》,秃子花《中药大辞典》,野胡萝卜(东北、甘肃、河北、江苏),野芫荽(山东、浙江)。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根细长,圆锥形。茎直立或斜上,圆柱形,多分枝,中空,表面具深纵条纹,棱上常具短毛。根生叶具短柄,叶鞘短宽,边缘膜质,上部叶几全部简化成鞘状;叶片轮廓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8cm,宽2~5cm,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10mm,宽1~1.5mm,具小尖头,边缘及脉上粗糙。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2~3cm;总苞片6~10,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5mm,边缘膜质,有短柔毛;伞辐8~25,长0.5~2cm;小总苞片多数,线形,长3~5mm,边缘膜质,具细睫毛;小伞形花序具花15~20;萼齿不明显;花瓣白色,先端具内折小舌片;花柱基略隆起,花柱长1~1.5mm,向下反曲。分生果长圆形,长1.3~3mm,宽1~2mm,横剖面近五角形,主棱5,均扩展成翅状,每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2,胚乳腹面平直。花期4~6月,果期5~7月。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摘下果实晒干;或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落果实,筛净或簸去杂质。
【药材及产销】
蛇床子Fructus Cnidii 主产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川。此外,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亦产。销全国,并有出口。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双悬果细小,椭圆形,长1.8~3.2mm,直径约2mm。表面灰棕色或黄褐色,顶端有2枚向外弯曲的花柱基,基部有的具小果柄。分果背面有翅状突起的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略内凹,中间有纤细的心皮柄附着(心皮柄2分裂达到基部)。果皮松脆,揉搓易脱落,种子细小,显油性。气香,特异,味辛,嚼之有麻舌感。以籽粒饱满、色黄绿、手搓之有辛辣香气者为佳。
显微鉴别 分果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表皮细胞,常皱缩;外被角质层。中果皮厚,纵棱异常突出,其间夹有条状网纹及孔纹细胞,以维管柱内侧为多;油管6个,在接合面2个,背面每2个纵棱间1个,油管扁长圆形,切向径约至110μm;维管柱位于果棱中部,木质部导管类圆形或多角形,并伴有少数纤维,韧皮部位于束柱两侧。内果皮为1~2列扁长形细胞,长短不一。种皮细胞常颓废,于接合面中央为数列细胞;有细小种脊维管束。内胚乳细胞含脂肪油及糊粉粒,糊粉粒中含细小簇晶。粉末特征:黄褐色。①外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垂周壁微波状或深波状弯曲,表面具角质纹理,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4个。②网纹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壁稍厚,非木化或微木化,具条状或网状增厚。③油管碎片黄棕色或深红棕色,有的可见横隔,表面隐约可见细胞痕迹。④镶嵌层(内果皮)细胞壁有的呈念珠状增厚。另有内胚乳细胞和脂肪油滴。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30min,滤过。取滤液数滴点于白瓷板上,置紫外光灯(365nm)下显蓝紫色荧光;另取滤液2ml,加等量3%碳酸钠溶液,加热5min,放冷,再加新制的重氮对硝基苯胺试液1~2滴,即显樱红色。(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适量,热提5min,滤过。滤液浓缩至1ml,加7%盐酸羟胺甲醇2~3滴,20%氢氧化钾乙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热,冷后,加稀盐酸调节pH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液1~2滴,显紫色。(检查香豆素)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含蛇床子素(C15H16O3)不得少于1.0%。
【炮制】
1.蛇床子《雷公炮炙论》:凡使须用浓蓝汁并百部草根自然汁二味同浸三伏时,漉出,日干,却用生地黄汁相拌蒸,从午至亥,日干用。《世医得效方》:去皮壳。《活幼心书》:去埃土。《普济方》:碾为细末。《长沙药解》:去壳取仁,微研用。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炒蛇床子《日华子》:凡合药服食,即按去皮壳取仁,微炒杀毒即不辣。《理伤续断方》:炒。《普济方》:炒令焦黄。《幼科释谜》:炒黑。现行,取净蛇床子,用文火炒至发香为度,取出放凉。
【饮片性状】
蛇床子参见药材鉴别项。炒蛇床子形如蛇床子,表面色泽加深,具浓郁香气。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性】
味辛、苦,性温。归脾、肾经。
1.《本经》:味苦,平。
2.《别录》:辛、甘,无毒。
3.《药性论》:有小毒。
4.《品汇精要》:味苦、辛、甘,性平散。气厚于味,阳中之阴。
5.《纲目》:乃右肾命门,少阳三焦气分之药。
6.《本草汇言》:味苦,性热。入右肾与命门、手少阳、足厥阴四经气分。
7.《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8.《药义明辨》:入肝经。
9.《本草再新》:入脾、肾经。
【功能主治】
温肾壮阳,燥湿杀虫,祛风止痒。主治男子阳痿,阴囊湿痒;女子宫寒不孕,寒湿带下,阴痒肿痛,风湿痹痛,湿疮疥癣。
1.《本经》: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久服轻身。
2.《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好颜色,令人有子。
3.《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湿痹,毒风,去男子腰疼。浴男女阴,去风冷,大益阳事。主大风身痒,煎汤浴之差。疗齿痛及小儿惊痫。
4.《日华子》:治暴冷,暖丈夫阳气,助女子阴气,扑损瘀血,腰胯疼,阴汗湿癣,四肢顽痹,赤白带下,缩小便。
5.《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治风湿痒及阴疮。
6.《长沙药解》:吹耳。
7.《医林纂要·药性》:坚肾,润命门,去下部寒湿,去风杀虫。
8.《药性考》:散寒,补肾,强阳,益阴,祛风燥湿,除痹腰疼,疗癣疥癞,专益命门。
9.《分类草药性》:治膀胱疝气,大补中气。
【应用与配伍】
用于阳痿及宫寒不孕。蛇床子有温肾助阳作用,治疗肾阳虚衰引起的男子阳痿,女子宫冷不孕,可与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肉桂等同用,以益肾补火,助阳兴痿;《千金要方》治肾阳虚寒,阳痿不起的天雄丸,即以本品配伍菟丝子、五味子、肉苁蓉等药而成。《方脉正宗》以蛇床子与鹿角胶、山萸肉、车前子等同用,治疗妇女寒湿带下,亦取其温肾燥湿之功。取蛇床子温肾散寒,燥湿祛风之功,还常与桑寄生、杜仲、狗脊、独活等补肾壮骨、祛风除湿药同用,以治疗肾虚感受寒湿之腰痛。
用于男子阴囊湿痒,女子阴痒带下,湿疹疥癣。蛇床子可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治阴囊湿疹,女子阴痒带多,可单用或与苦参、黄柏、明矾等煎汤外洗;《外科大成》以本品与威灵仙、当归尾、苦参,水煎熏洗,并服龙胆泻肝汤,治肾囊风瘙痒作痛。治女子阴痒带下,还可以本品与枯矾研末为丸,作坐药使用;现在临床上治疗妇女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糜烂,常以蛇床子配合他药做成软膏或栓剂使用,疗效亦很显著。若治湿疹疥癣,可与枯矾、苦参、黄柏、硼砂等研末,油调外搽;治秃疮、疥疮、湿注游风,瘙痒水多者,可以蛇床子配伍枯矾、雄黄、雌黄、大枫子等研末调擦,如《疡科纲要》蛇床子散。
1.《品汇精要》:合猪脂,治小儿癣疮。
2.《得宜本草》:得五味、菟丝子疗阳痿;得乌梅治产后阴脱。
3.《得配本草》:得乌梅,洗阴脱阴痛;得川连、轻粉,吹耳内湿疮;配白矾,煎汤洗妇人阴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剂。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做成坐药、栓剂;或研细末调敷。
使用注意:下焦湿热或相火易动,精关不固者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牡丹、巴豆、贝母。
2.《本草经疏》:肾家有火及下部有热者勿服。
3.《本经逢原》:肾火易动,阳强精不固者勿用。
4.《药义明辨》:肝肾有湿热者忌之。
【附方】
1.治阳痿不起菟丝子、蛇床子、五味子各等分。上三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饮服三十丸,日三。(《千金要方》)
2.治妇人子脏偏僻,冷结无子蛇床子、芫花各等分。上为末,取枣大纱囊盛,如小指长。纳阴中,避风冷。(《妇人良方》)
3.治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末之,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丸如枣大。绵裹纳之。(《金匮要略》蛇床子散)
4.治产后阴下脱,亦治产后阴中痛蛇床子一升,布裹炙熨之。(《千金要方》)
5.治妇人白带,脐腹冷痛,面色萎黄,日渐虚困蛇床子一两,白芷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普济方》)
6.治妇人阴痒蛇床子一两,白矾二钱。煎汤,频洗。(《濒湖集简方》)
7.治肾囊风疙瘩作痒,搔之作痛蛇床子、威灵仙、归尾、苦参各五钱。水煎熏洗。(《外科大成》蛇床子汤)
8.治小儿卒阴囊肿痒蛇床子一两,柳屑一两。上药以水一大碗,煎六七沸。洗之,取其滓以绵裹,熨儿肿处妙。(《圣惠方》蛇床仁汤熨方)
9.治阴汗蛇床子、石菖蒲各等分。为末。一日三两次涂搽。(《卫生易简方》)
10.治大风癞病蛇床子、莨菪子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散。每量多少,浓煎汁洗疮,逐日服神虎丸。十日疮渐干,半月后须眉渐生。(《圣济总录》蛇床子散)
11.治冷疮疼痛不止蛇床子一两,乳香半两。为末,用时入薤白捣稀稠得所,可疮贴之。(《普济方》)
12.治疮癣蛇床子一两(为末),白矾一两(枯过,为末)。上用斑蝥煎,麻油调,涂疮上。(《澹寮集验方》搽疮药)
13.治疥疮瘙痒,搔之皮起作痂蛇床子半两,黄连(去须)三分,胡粉(结砂子)一两,水银(同胡粉点水研令黑)一分。上件药,以生麻油和稀滑。每用药时,先以盐浆水洗疮令净,后以药涂之,干即更换,不过三五度瘥。(《局方》如圣散)
14.治耳内湿疮蛇床子、黄连各一钱,轻粉一分。为末。吹之即愈。(《仙拈集》三妙散)
15.治冬月喉痹肿痛,不可下药者蛇床子烧烟于瓶中,口含瓶口吸烟,其痰自出。(《圣惠方》)
16.治牙疼用蛇床子,不拘多少,煎水热。含嗽之,即止。(《古今医鉴》漱牙止痛方)
17.治肛门奇痒蛇床子、楝树根各三钱,防风二钱,甘草一钱,皂角三分。共为细末,炼蜜成条。塞入粪门,听其自化,连塞二三次。(《吉人集验方》)
18.治脱肛蛇床子、甘草各一两。上为末。热汤调服一钱,日进三服。(《普济方》蛇床散)
19.治小儿痔疾疼痛,硬肿不消蛇床子半两(末),荆芥半两(末),蜗牛三七枚。上药研烂,涂纸上。每发时,先用白矾热水洗净后,在被褥上安药,令儿坐其上。(《圣惠方》坐药方)
【集解】
1.《别录》:生临淄川谷及田野,五月采实,阴干。
2.《本草经集注》:近道田野墟落间甚多,花叶正似蘼芜。
3.《纲目》:凡花实似蛇床者,当归、川芎、水芹、藁本、胡萝卜是也。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