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椇

时间:2020-11-09浏览:101

【药名】

枳葄子 Zhijuzi 《新修本草》

 

【异名】

木蜜(陆玑《诗疏》),树蜜、木饧(崔豹《古今注》),白石木子《荆楚岁时记》,蜜葅葇《雷公炮炙论》,蜜屈律《太平广记》,鸡距子、癞汉指头《苏沈良方》,*3縅《埤雅》,背洪子、兼穹《朱子大全》,拐枣《救荒本草》,天藤、还阳藤《滇南本草》,木珊瑚、鸡爪子、鸡橘子、结留子、曹公爪、棘枸《纲目》,白石枣《医林纂要·药性》,万寿果《药物出产辨》,鸡爪梨、甜半夜、龙爪《中国树木分类学》,碧久子《广州植物志》,金钩钩、酸枣《江苏植物药材志》,鸡爪果《南宁市药物志》,枳枣《中药志》,转钮子(江西《草药手册》),鸡脚爪、万字果、橘扭子、九扭《全国中草药汇编》,金钩子《浙江药用植物志》。

 

【释名】

《纲目》:枳蓂,徐锴注《说文》作葉*!,又作枳枸,皆屈曲不伸之意。此树多枝而曲,其子亦卷曲,故以名之。曰蜜、曰饧,因其味也。曰珊瑚、曰鸡距、曰鸡爪,象其形也。曰交加、曰*3縅。言其实之纽屈也。*3縅,枋梁之名……又诗话云:子生枝端,横折歧出,状若*3縅,故土人谓之*3縅也。珍谓*3縅及俗称鸡矩,蜀人之称桔枸、棘枸,滇人之称鸡橘子,巴人之称金钩,广人之称结留子,散见书记者,皆枳蓂、鸡距之字,方音转异尔。其木色白质密如石,故名白石木。癞汉指头、捌枣、木珊瑚等,亦以形象得名。

 

【品种考证】

本品在陆玑《诗疏》中已有记载,称为木蜜,入药始载于《新修本草》,云:其树径尺,木名白石,叶如桑柘,其子作房似珊瑚,核在其端。《纲目》收载于果部,谓:枳蓂木高三四丈,叶圆大如桑柘,夏月开花,枝头结实,如鸡爪形,长寸许,纽曲,开作二三歧,俨若鸡之足距,嫩时青色,经霜乃黄,嚼之味甘如蜜。每开歧尽处,结一二小子,状如蔓荆子,内有扁核赤色,如酸枣仁形。上述植物形态及《纲目》所附枳蓂图的特征均与本品原植物一致。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北枳蓂、枳蓂和毛果枳蓂的成熟种子。亦有用带花序轴的果实。

 

【原植物(矿)物:】

枳蓂 Hovenia acerba Lindl.[H.dulcisauct.non Thunb.又名:鸡爪树、金果梨枸《中国植物志》,南枳蓂《黄山植物的研究》。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浅纵裂,不剥落。小枝红褐色,幼时被锈色细毛冬芽卵圆形,芽鳞2,大而早落。叶互生叶柄长2~5cm,红褐色,具细腺点叶片卵形或卵圆形,长8~16cm,宽6~11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具细尖锯齿,上面无毛,背面脉上及脉腋有细毛三出脉,淡红色,侧脉3~5对。二歧式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对称,总花梗长约6.5cm,小花梗长约3mm;花杂性,径约7mm;萼片5,卵状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黄绿色雄花有雄蕊5,中央有退化的雌蕊两性花具雄蕊5,子房上位,埋于花盘中,圆锥形,3室,每室具1胚珠,柱头半裂或深裂。果实近球形,灰褐色,无毛,径6~8mm;果柄肉质肥大,扭曲,径3~5mm,红褐色,上具黄色皮孔,成熟后味甜可食。种子扁圆形,暗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于海拔2100m以下阳光充足的山坡、沟谷及路边,也常栽培于庭园内。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但不耐空气过于干燥,喜阳光充足,潮湿环境,生长适温20~30℃,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碱性地均能生长,适应性较强。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种子需砂藏90d后再播。春季条播,行距30cm,沟深2~3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后稍加镇压,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当苗高35~40cm时,按行株距400cm×300cm挖穴种植,每穴栽1株。

田间管理 移栽后,每年中耕除草4次,每年春、秋季各追施厩肥、堆肥等1次。冬季剪去阴枝、弱枝。促进树干直立粗壮。采收加工:10~11月果实成熟时连肉质花序轴一并摘下,晒干,取出种子。

 

【药材及产销】

枳蓂 Semen Hoveniae Acerbae 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此外,甘肃、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亦产。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种子暗褐色或黑紫色,直径3.2~4.5mm


【药理】

1.中枢抑制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枳〖FJF〗蓂子皂甙30mg/kg,能显著减少自发活动,并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大鼠腹腔注射30mg/kg,能特异性地抑制条件反射,显示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小鼠腹腔注射较大剂量(400mg/kg以上)时,对电刺激及戊四唑或士的宁所致的惊厥均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1]

2.降压作用 小鼠静脉注射枳蓂子皂甙3~10mg/kg,均有短暂的降压作用[1]

3.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枳蓂子匀浆液给雄性小鼠以6g/kg9g/kg灌胃给药14d,以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清及肝、肾、脑组织中丙二醛(MAP)含量,表明能显著降低血清和组织中MAD含量并呈量效依赖关系以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明能显著增加小鼠肝、脑组织中的SOD含量[2]

4.其他作用 枳蓂子匀浆液6g/kg灌胃给药7d能增强小鼠耐寒(-20℃)功能和耐热(50℃)功能,并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表明枳蓂子能显著增加小鼠综合体能和抗御不良刺激的能力[2]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果柄,清水洗净,干燥,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见药材鉴别项。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味甘,性平。入胃经。

1.《新修本草》:味甘,平,无毒。

2.《滇南本草》:味甘,微温。

3.《品汇精要》:味甘性缓。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朽。

4.《本草再新》:味甘、酸,性平。无毒。入心、脾二经。

5.《本草撮要》:入手太阴经。

6.《陕西中药志》:入胃经。

7.《广西本草选编》:味甘、涩,性平。

 

【功能主治】

解酒毒,止渴除烦,止呕,利大小便。主治醉酒,烦渴,呕吐,二便不利。

1.《新修本草》:主头风,小腹拘急。

2.《本草拾遗》:止渴除烦,去膈上热,润五脏,利大小便,功用如蜜。

3.《滇南本草》: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络。久服轻身延年。化小儿疳虫,健胃养脾。

4.《滇南本草图说》:补中益气,痰火闭结于胸中,或酒毒结痛,用此可解。治远年近日痰火,湿气流痰。

5.《纲目》:止呕逆。

6.姚可成《食物本草》:治鼻孔生疮。

7.《重庆草药》:治痨伤咳嗽,吐血。

8.《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民间用作预防小儿惊风。

9.《安徽中草药》:平肝熄风,和血舒筋。

 

【应用与配伍】

用于醉酒,烦渴,呕吐,二便不利。枳蓂子善解酒毒,清胸膈之热。治醉酒,烦热口渴,呕吐。可单味应用,亦可配伍葛花、绿豆煎汤饮服。若嗜酒过度,热积于中,津液亏耗,烦热口渴,二便不利,可配合知母、麦冬、麻仁等同用。治伤暑烦渴,本品可配竹叶同煎服。此外,枳蓂子亦可用治风湿麻木,手足拘挛等症,常泡酒服。《得宜本草》:得麝香能解酒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服。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禁服。

1.《食疗本草》:多食发蛔虫。

2.《得配本草》:反乌头,脾胃虚寒者,禁用。

3.《本草省常》:多食损齿。


【附方】

1.治饮酒多,发积为酷热,熏蒸五脏,津液枯燥,血泣,小便并多,肌肉消烁,专嗜冷物寒 浆枳蓂子二两,麝香一钱。上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吞下。(《世医得效方》枳蓂子丸)

2.治酒痨吐血 鸡距子一两。煎,不拘时服,服至数十日愈。(《疑难急症简方》)②拐枣120g,红蔗糖30g。炖猪心肺服。(《安徽中草药》)

3.治醉酒鲜 拐枣30g,煎水冷服。或枳蓂子12g(杵碎),葛花9g,煎水冷服。(《安徽中草药》)

4.治热病烦渴,小便不利 枳蓂子、知母各9g,金银花24g,灯心3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5.治伤暑烦渴,头晕,尿少 枳蓂子、竹叶各30g。水煎服。(《华山药物志》)

6.治风湿瘫痪 拐枣树果150g,紫薇树皮15g。泡酒1000ml早晚各服15~30ml(《贵州草药》)

7.治风湿麻木 拐枣120g,白酒500g,浸泡3~5d,每次服1小酒杯,每日2次。(《安徽中草药》)

8.治手足抽搐 枳蓂果实、四匹瓦、蛇莓各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9.治小儿疳积 拐枣树种子9g。研末,蒸鸡肝吃。(《贵州草药》)

10.治小儿惊风 枳蓂果实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集解】

1.陆玑《诗疏》:南山有枸。枸树山木,其状如栌,一名枸骨,高大如白杨,所在山中皆有。理白可为函板,枝柯不直,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江南特美。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古语云枳蓂来巢,言其味甘,故飞鸟慕而巢之。本从南方来,能令酒味薄,若以为屋柱,则一屋之酒皆薄。

2.《食疗本草》: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误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为水也。

3.《本草拾遗》:木蜜树生南方,人呼白石木,枝、叶俱甜。嫩叶可生啖,味如蜜。老枝细破,煎汁成蜜,倍甜,止渴解烦也。

4.《纲目》:飞鸟喜巢其上,故宋玉赋云:枳蓂来巢。《曲礼》云:妇人之贽,蓂、榛脯修,即此也。盐藏荷裹,可以备冬储。


【参考文献】

药理

[1] HiroshiSaito, etal. 生药学杂志()197933(2):103〔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19801(1):45

[2] 王艳林, 等. 中草药, 1994, 25(6):306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