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矢藤

时间:2020-07-10浏览:81

【药名】

鸡矢藤 Jishiteng《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

斑鸠饭、女青、主屎藤《质问本草》,却节《李氏草秘》,皆治藤、臭藤根《纲目拾遗》,牛皮冻、鸡矢藤《植物名实图考》,臭藤《天宝本草》,毛葫芦《岭南采药录》,甜藤《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五香藤、臭狗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香藤、母狗藤《四川中药志》,白毛藤、狗屁藤《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清风藤《福建中草药》,臭屎藤《云南文山中草药》,鸡脚藤《云南中草药选》,解暑藤《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鸡屎藤、鸭屎藤《万县中草药》,苦藤、玉明砂《福建药物志》,鸡屙藤《浙江药用植物志》,雀儿藤《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释名】

《纲目拾遗》云:搓其叶嗅之,有臭气,未知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为臭藤。鸡屎藤及诸臭、诸屎之名皆得义于其臭气。又名香藤、甜藤、五香藤,皆反其义而用之。鸟类喜食其果实而名斑鸠饭。清风藤,源于其善治风湿痹痛。皆治当为鸡屎之音转。


【品种考证】

《纲目拾遗》卷七藤部中载有皆治藤,曰其蔓延墙壁间,长丈余,叶似泥藤。该卷臭藤根条中又引《草宝》云:此草二月发苗,蔓延地上,不在树间,系草藤也。叶对生,与臭梧桐叶相似。六、七月开花,粉红色,绝类牵牛花,但口不甚放开。搓其叶嗅之,有臭气,故名为臭藤。其根入药。《纲目拾遗》并引《李氏草秘》云:臭藤一名却节,对叶延蔓,极臭。《植物名实图考》卷十九蔓草类载有牛皮冻和鸡矢藤,分别云:牛皮冻,湖南园圃林薄极多。蔓生绿茎,长叶如腊梅花叶,浓绿光亮。叶间秋开白筒子花,小瓣五出,微卷向外,黄紫色。结青实有汁。鸡矢藤产南安。蔓生,黄绿茎。叶长寸余,后宽前尖,细纹无齿。藤梢秋结青黄实,硬壳有光,圆如绿豆稍大,气臭。综上所述之产地、生境及形态,并观其附图,应与现代鸡屎藤一致。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

鸡矢藤 Paederia scandens (Lour.) Merr.

多年生草质藤本矿物,长3~5m。基部木质,多分枝。叶对生;叶柄长1.5~7cm;托叶三角形,长2~3mm,早落;叶片卵形、椭圆形、长圆形至披针形,长5~15cm,宽1~6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两面无毛或下面稍被短柔毛;叶纸质,新鲜揉之有臭气。聚伞花序排成顶生的带叶的大圆锥花序或腋生而疏散少花;花紫色,几无梗;萼狭钟状;花冠筒长7~10mm,先端5裂,镊合状排列,内面红紫色,被粉状柔毛;雄蕊5;子房下位,2室。浆果球形,直径5~7mm,成熟时光亮,草黄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溪边、河边、路边及灌木林中,常攀援于其他植物或岩石上。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条件。土壤以肥沃、深厚、湿润的沙质壤土为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在10~11月采成熟果实,堆积腐烂,搓去果皮,用湿沙贮藏备用。3~4月播种,整地开1.3m宽的畦,按行窝距各约33cm挖窝,点播种子10粒左右。扦插繁殖:在2~3月,选二年生老藤,剪成25~30cm长有3节以上的插条,在1.3m畦上按行窝距各33cm挖窝,每窝栽3根插条,填土压紧。注意淋水,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  苗高5cm时匀苗、补苗,每窝留苗2~3株,并中耕除草、追肥,藤长30cm左右时,再中耕除草、追肥1次,同时要插支柱,以供攀援,9~10月收割后,再行中耕除草,追肥1次过冬,以后每年管理与第1年相同,肥料春夏可用人畜粪水,冬季可用堆肥。


【采收加工】

在栽后9~10月除留种的外,每年都可割取地上部分,晒或晾干即成。或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及产销】

鸡矢藤 Herba Paederiae Scandentis 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鸡矢藤茎呈扁圆柱形,稍扭曲,无毛或近无毛,老茎灰棕色,直径3~12mm,栓皮常脱落,有纵皱纹及叶柄断痕,易折断,断面平坦,灰黄色;嫩茎黑褐色,直径1~3mm,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灰白色或浅绿色。叶对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宽卵形或披针形,长5~15cm,宽2~6cm,先端尖,基部楔形、圆形或浅心形,全缘,绿褐色,两面无柔毛或近无毛;叶柄长1.5~7cm,无毛或有毛。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前者多带叶,后者疏散少花,花序轴及花均被疏柔毛,花淡紫色。气特异,味微苦、涩。以条匀、叶多、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幼茎横切面:呈扁圆形,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增厚,被角质层有的可见非腺毛残基。皮层7~8列细胞,外侧1~2列为厚角细胞,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有油细胞,韧皮部外侧有纤维,单个或数个成群断续排列成环,壁非木化。木质部导管常数个至十数个相聚成12~14个导管群,木纤维发达,木薄壁细胞稀少。髓部较大,呈长圆形。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 老茎横切面:呈圆形,韧皮部外侧可见木栓层,木质部呈圆形环,髓部扁圆形,略偏心形。 叶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有非腺毛,长50~500μm,由3~15个细胞组成,壁上有角质层纹理。栅栏细胞1列,海绵组织中有大型含晶细胞,针晶束长约140μm。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导管排列不规则,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主脉的上面微凸起,下面呈弧形突出,上、下表皮内方均有厚角组织。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较平直,平周壁有明显角质层纹理。上、下表皮均有平轴式气孔,副卫细胞2个。草酸钙针晶束较多,长达150μm。叶脉部分常有非腺毛分布,长50~500μm,由3~15个细胞组成,壁具角质层纹理。


【化学成分】

全株含环烯醚萜甙类(iridoid glucoside):鸡屎藤甙(paederoside),鸡屎藤次甙(scandoside),鸡屎藤甙酸(paederoside acid),车叶草甙(asperuloside),去乙酰车叶草甙(deacetyl asperuloside)。还含矢车菊素糖甙(cyanidin glyco-side),矮牵牛素糖甙(petunidin glycoside),飞燕草素(delphinidin),锦葵花素(malvidin),芍药花素(peonidin),蹄纹天竺素(pelargonidin) ,此外还含β及γ-谷甾醇(sitosterol),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anol),摁贝素(embelin)及一饱和羰基混合物。叶中含熊果酚甙(arbutin),挥发油,C10-表叶绿素(C10-epichlorophyll)和脱镁叶绿素(pheophytin)。


【药理】

1.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 鸡屎藤总生物碱腹腔注射能抑制小鼠自发性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有一定的镇静作用。热板法试验表明,小鼠腹腔注射鸡屎藤叶或根注射液50~150g/kg后,痛阈提高1.5~2.8倍,比吗啡起效较慢而维持较久。鲜鸡屎藤水蒸馏浓缩液腹腔注射,对电刺激小鼠法也获得相同的镇痛效果,并对戊四唑诱发的小鼠惊厥有较强的保护作用,显著提高小鼠存活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鸡屎藤总挥发油经过精馏后获得的主要成分之一二甲基二硫化物对家兔膈神经电位发放具有兴奋-抑制双相效应,并且随剂量增加,抑制效应加强。对蟾蜍外周神经干兴奋传导呈明显阻滞效应。对心率和脑电活动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易化青霉素所致大鼠大脑皮层癫痫放电,爆发性高波幅尖波连续发放型癫痫放电频率增加,持续性多棘波型癫痫放电振幅增高,阵发性多棘波型癫痫放电异常放电指数增多。部分动物用药后出现呼吸抑制、心率减慢、心电图波形改变以及一过性脑波等电位现象,提示二甲基二硫化物具有明显的中枢神经毒作用。同时,研究认为,二甲基二硫化物对大脑皮层癫痫放电的易化作用可以导致动物产生惊厥,因此,鸡屎藤对抗戊四唑致动物惊厥作用可能是一种阻滞外周神经干的肌肉松弛现象,而非中枢抗惊厥作用。

2.抗菌作用 0.5g/ml鸡屎藤煎剂对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也有抑菌作用,但另有报道,1g/ml的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宋内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均无抑制作用。体内抗菌试验表明,小鼠腹腔注射5g/ml鲜鸡血藤注射液,每日0.5ml,对腹腔感染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保护作用。

3.对平滑肌作用 鸡屎藤总生物碱能抑制肠肌收缩,并能拮抗乙酰胆碱所致的肠肌挛缩。鸡屎藤注射液有抗组胺所致的肠肌挛缩作用,但对氯化钡引起的肠肌挛缩无效。

4.其他作用 鸡屎藤注射液和乙醚提取物对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均有传导阻滞的局麻作用。

5.毒性 小鼠静脉注射鸡屎藤注射液250g/kg,观察3d,给药后动物表现活动减少,无一只死亡。小鼠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腹腔注射鸡屎藤注射液200g/(kg•d),连续2星期,未见任何异常反应,脑、心、肾、脾组织病理检查亦无异常改变。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过筛。

饮片性状:为段片状。余参见药材鉴别项。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味甘、微苦,性平。

1.《本草求原》:苦、辛,温。

2.《岭南采药录》:味辛、苦,平。

3.《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性平,味甘,无毒。

4.《岭南草药志》:味微甘、微涩,性平。根涩性较大而微苦,性微温。

5.《上海常用中草药》:甘酸,平。

6.《河南中草药手册》:性平,味甘、苦、涩。

7.《云南中草药》:腥臭,微甘、酸,平。

8.《青岛中草药手册》:性平,味甘、涩。入肝、脾经。

9.《福建药物志》: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消食化积,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痹痛,食积腹胀,小儿疳积,腹泻,痢疾,中暑,黄疸,肝炎,肝脾肿大,咳嗽,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脚湿肿烂,烫火伤,湿疹,皮炎,跌打损伤,蛇咬蝎螫。

1.《生草药性备要》:其头治新内伤,煲肉食,补虚益肾,除火补血;洗疮止痛,消热散毒。其叶擂末加糖煎食,止痢。

2.《李氏草秘》:煎洗腿足诸风,寒湿痛,拘挛不能转舒。(引自《纲目拾遗》)

3.汪连仕《采药书》:治风痛肠痈,跌打损伤,流注风火,散毒,散郁气。洗疝,合紫苏煎汤。(引自《纲目拾遗》)

4.《纲目拾遗》: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煮服。治瘰疬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溃者敛。

5.《本草求原》:理脚湿肿烂,蛇伤。根解洋烟积。

6.《植物名实图考》:为洗药,解毒,去风,清热,散寒。敷无名肿毒,并补筋骨。

7.《草木便方》:补虚劳,调理脾胃元气,治病后虚肿、耳鸣。

8.《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补中气,散血气,补肺、肝。治小儿疳积,失眠久咳及疯犬咬伤等症。

9.《岭南草药志》:预防暑毒,消肠胃积滞,化五淋;固阴气耗散。用于痢疾,黄疸,肺痨咯血,咳嗽,百日咳,胃痛,大便下血,疝气偏坠,风寒湿痹,烫火伤,毒蛇咬伤。

10.《上海常用中草药》:祛风,活血,止痛,消肿。治风湿酸痛,跌打损伤,肝脾肿大,无名肿毒。

11.《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祛风活络,消肿止痛,化食除痰。主治咽炎,扁桃腺炎,结膜炎,气管炎,头痛,肺结核,咯血,肝区痛,腹痛,痢疾,肠炎,消化不良,疔

疮疖肿,烫火伤。

12.《安徽中草药》: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消疳化积,化痰止咳。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痢疾,胃肠痉挛性疼痛,小儿疳积,支气管炎,带状疱疹,热疖肿毒,跌打肿痛,毒蛇咬伤,肺结核咳嗽,百日咳,肠结核,神经性皮炎。

13.《全国中草药汇编》: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外伤性疼痛,肝胆、胃肠绞痛,黄疸型肝炎,肺结核咯血,支气管炎,放射性反应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农药中毒;外用治皮炎,湿疹,疮疡肿毒。

14.《福建药物志》:消食和胃,理气破瘀,解毒止痛。主治腹泻,胸闷,脾肿大,鼻窦炎,耳道炎,头风贯眼,闭经,乳腺炎,附骨疽,蛇头疔,气性坏疽,阴囊湿疹,毒虫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附方】

1.治风湿关节痛鸡屎藤、络石藤各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2.治食积腹泻鸡屎藤30g。水煎服。

3.治小儿疳积鸡屎藤干根15g,猪小肚1个。水炖服。(2~3方出自《福建中草药》)

4.治红痢鸡屎藤根120g,路边姜60g。炖肉服。(《重庆草药》)

5.治小儿脱肛皆治藤近根之头、老者,酒蒸晒10次,和羊肠煮食之。(《岭南采药录》)

6.治慢性气管炎鸡矢藤30g,百部15g,枇杷叶10g。水煎,加盐少许内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7.治妇女虚弱咳嗽,白带腹胀鸡屎藤根120g,红小芭蕉头120g。炖鸡服。(《重庆草药》)

8.治带状疱疹,热疖肿毒,跌打肿痛,毒蛇咬伤鲜鸡矢藤嫩叶捣烂敷患处。(《安徽中草药》)

9.治阑尾炎鲜鸡屎藤根或茎叶30~60g。水煎服。

10.治背疽鲜鸡屎藤60g,酒水煎服;渣或另用鲜叶捣烂敷患处。(9~10方出自《福建中草药》)

11.治附骨疽鸡矢藤、山芝麻根各30g,羊肉125g。水炖服。

12.治头风贯眼鸡矢藤根60g,生地黄、何首乌各15g。水煎服。(11~12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13.治皮肤溃疡久不收口鲜鸡矢藤叶或嫩芽适量(视病变范围而定),捣烂搽患处,每次搽5min,每日2~3次,连用7d。(《全国中草药汇编》)

14.治神经性皮炎鲜鸡矢藤叶揉烂擦患处。(《安徽中草药》)

15.治跌打损伤鸡屎藤根、藤30g。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现代临床研究】

1.治疗痛症 取鲜鸡屎藤制成注射液,每1ml相当于生药5g。每次2~5ml,肌内注射,4h后可重复用药或连续用药。治疗胃肠疼痛,胆、肾绞痛,各种外伤、骨折、手术后疼痛,神经痛等531例,疼痛消失328例,减轻191例,无效12例,有效率97.7%。注射时局部有轻微刺激痛,加入适量普鲁卡因液可减轻;少数病人用量过大有头昏感,余无其他副反应。

2.治疗软组织损伤 取鸡矢藤鲜叶捣烂贴敷患部(压痛点)皮肤上,成为约3~5mm厚的药层,然后点燃艾条施行回旋灸,烘熏至温热深透患部深处,持续约3~5min后,去掉被烘干的药层,重新更换上湿药,又如上法继续施灸,一般更换湿药2~3次即可,每日灸治1次,直至全愈为止。治疗各种急、慢性体表软组织扭挫伤、劳损患者41例,除1例冈上肌肌腱炎经灸治6次仍无明显效果外,其余病例灸治1~6次全部治愈。

3.治疗慢性骨髓炎 用鸡屎藤30g,红孩儿15g,加蔗糖为引制成的鸡红汤内服,每日煎服2~3次。有死骨者用樟蜣散外敷疮口,每日1次。有窦道或瘘管者,加用红升丹药线插窦道及瘘管中。治疗198例,结果:痊愈63例(31.8%),显效87例(43.9%),有效31例(15.7%),无效17例(8.6%)。临床治愈时间最短58d,最长370d,平均90d。

4.治疗电光性结膜炎 用鸡屎藤2000ml蒸馏液(每1ml含生药5g),加入黄连素2g,梅片1g,氯化钠适量,配制成等渗液,调节pH为7~7.4,制成复方鸡屎藤眼药水。每眼点2~3滴,频频滴眼。治疗100例,眼痛、羞明等症状均于当日消失,检查结膜充血明显减轻以至消失,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5.治疗瘤型麻风反应 用鸡屎藤茎叶1000g,加水过药面蒸馏,取蒸馏液1000ml,按制剂规程制成静脉注射液,每日静脉注射1次,每次30~50ml,2~5d为1疗程,高热时可用鸡屎藤液60ml加10%葡萄糖液200ml静脉滴注。治疗中、晚期瘤型麻风反应37例,显效25例,好转7例,无效5例。对麻风的关节反应、淋巴反应有较好疗效,对结节性红斑反应及神经痛疗效较差。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