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景天
【异名】
戒火、慎火《本经》,火母、据火、救火《别录》,慎火草《千金要方》,护花草、拔火、谨火《履砏岩本草》,挂壁青《本草蒙筌》,护火、辟火《纲目》,火丹草《本经逢原》,火焰草、八宝草、佛指甲《植物名实图考》,火炊灯《分类草药性》,绣球花、跤蹬草《福建民间草药》,土三七、九头三七、蚕豆七、观音扇、橡皮七《湖南药物志》,活血三七《内蒙古植物志》,胶稔草、美人草《闽东本草》,猪脚草《浙江药用植物志》。
【释名】
陶弘景云:今人皆盆盛养之于屋上,云以辟火。故有慎火、戒火、救火、护火、辟火、谨火诸名。《履砏岩本草》称护花草,花为火之音误。
【品种考证】
景天始载于《本经》上品。《本草图经》云:景天生泰山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人家多种于中庭或以盆盎植于屋上,云以辟火,谓之慎火草。春生苗,叶似马齿苋而大,作层而上,茎极脆弱,夏中开红紫碎花,秋后枯死,亦有宿根者。《本草蒙筌》载:人家园亭,多以盆植。茎叶坚厚,随种随生……花香细浅红,带赤白能止。《本草图经》、《履砏岩本草》、《植物名实图考》皆有附图,系指本品而言。
【来源】
为景天科植物八宝的全草。
【原植物】
八宝 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 (Miq. H. Ohba [Sedum erythrostictum Miq.] 又名:对叶景天《东北植物检索表》,白花蝎子草《经济植物手册》。
多年生肉质草本,高30~70cm。块根胡萝卜状。茎直立,不分枝,茎节紫色,全株带白粉。叶对生,稀为互生或3叶轮生;近无柄;叶片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5~10cm,宽2~4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浅波状锯齿。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密集,花梗长约1cm;萼片5,披针形或卵形,长1.5mm;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宽披针形,长5~6mm;雄蕊10,2轮,与花瓣等长或稍短,花药紫色;鳞片5,长圆状楔形,长1mm,先端微缺;心皮5,分离,针形,淡红色。華裚果,直立,带红色或蔷薇红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草丛、石缝中或沟边湿地。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全草,除去泥土,置沸水中稍烫,晒干。
【药材及产销】
景天 Herba Hylotelephii Erythrosticti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表面较粗糙,密生多数细根。茎呈圆柱形,长30~60cm,直径2~10mm,表面淡黄绿色、淡紫色或黑棕色,有细纵纹及叶痕。叶多对生,叶片多已碎落,叶展平后呈长卵形,无柄。有的可见顶生伞房花序或黄白色果实。气微,味甘淡。
【药性】
味苦、酸,性寒。归心、肝经。
1.《本经》:苦,平。
2.《别录》:酸,无毒。
3.《药性论》:有小毒。
4.《日华子》:冷。
5.《品汇精要》:苦酸,性平,味厚于气,阴中之阳。
6.《药性切用》:苦酸,性寒。入心。
7.《药性考》:酸,寒。
8.《本草再新》:入肝经。
9.《湖北中草药志》:淡,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主治赤游丹毒,疔疮痈疖,火眼目翳,烦热惊狂,风疹,漆疮,烧烫伤,蛇虫咬伤,吐血,咯血,月经量多,外伤出血。
1.《本经》:主大热火疮,身烦热,邪恶气。
2.《别录》:疗诸蛊毒,痂秓,寒热风痹,诸不足。
3.《本草经集注》:疗金疮,止血。以洗浴小儿,去烦热惊气。
4.《药性论》:治风疹恶痒,主小儿丹毒,及治发热惊疾。
5.《日华子》:治心烦热狂,赤眼,头痛寒热,游风丹肿,女人带下。
6.《本草衍义》:浓研取汁,涂火心疮。
7.《本草从新》:专清热毒。疗诸种火毒,一切游风,捣敷蛇咬。
8.《药性切用》:泻热解毒,并涂丹肿、蛇伤。
9.《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清热止渴,生津止咳。
10.《长白山植物药志》:活血止血,清热解毒。治吐血,跌打,疮疡肿毒,烫火伤,蜂螫,鸡眼。
【应用与配伍】
用于游风丹毒。灼热红肿者,可用景天鲜品和盐捣汁内服,并频涂患处;或加珍珠末捣敷,或用干粉加菊花叶汁调涂,均有苦寒泄热,凉血解毒之功。用治疔疮、乳痈、疖肿,用鲜草捣烂调敷,有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之功;火眼目赤,羞明流泪,或眼生花翳,涩痛难忍者,可单用,或与夏枯草、栀子、菊花等同用,并以鲜品捣汁滴眼,能清肝明目。用于风疹、漆疮及脚癣等皮肤病瘙痒,有解毒止痒之效;治漆疮亦可配鸡肠草(附地菜),以加强清热解毒作用。至于用治水火灼伤及蛇虫咬伤,亦取其清热解毒之作用。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及月经量多等出血证。景天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收敛止血,故对血热引起的出血证尤为适合。可单用或配伍侧柏叶、大小蓟,以加强止血之功。若创伤出血,则可捣烂外敷止血。此外,景天可清肺热,又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50~10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摩涂、滴眼;或研粉调搽;或煎水外洗。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1.《本草汇言》:但苦寒纯阴,苟非实热火邪,切勿轻用以动脾气,惟外涂无碍耳。
2.《本草经疏》:一切病得之寒湿,恶寒喜热者勿服。
3.《闽东本草》:忌铁器。虚寒便溏者忌用。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