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雪

时间:2019-06-28浏览:75

药名

白马骨


异名

路边金《宁乡县志》,满天星《阳春县志》,路边鸡《草木便方》,六月冷、曲节草《岭南采药录》,路边荆、鱼骨刺、过路黄荆《中医药实验研究》,硬骨柴《江西民间草药》,天星木、凉粉草、细牙家、白点秤《广西中药志》,鸡骨头草、鸡脚《浙江民间草药》,路边姜《四川中药志》,白金条、千年矮《贵州民间药物》,鸡骨柴、千年勿大、白马里稍、野黄杨树、米筛花、冻米柴、月月有、朱米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坐山虎、千年树、白花树、铁线树、黄羊脑《湖南药物志》,五经风《广西本草选编》,鸡骨头柴《浙江药用植物志》。


释名

本品为小灌木,茎皮灰白色,形似朽骨,故称白马骨,硬骨、鸡骨之名同义。花白而小,六月开放,故有六月雪、满天星、天星木诸名。因喜生路边,枝繁叶茂,丛生如荆,故名路边荆,音转为路边鸡、路边金。植株矮小,因有千年勿大、千年矮之称。


品种考证

白马骨始载于《本草拾遗》,云:白马骨……生江东,似石榴而短小,对节。另《花镜》载六月雪,云:六月雪,一名悉茗,一名素馨,六月开白花。树最小而枝叶扶疏,大有逸致,可作盆玩。喜清阴,畏太阳,深山丛木之下多有之。春间分种,或黄梅雨时扦插,宜浇浅茶。其性喜阴,故所主皆热证。《植物名实图考》第二十一卷蔓草类的白马骨条中亦云:按白马骨,《本草纲目》入于有名未用,余取视之,即六月雪。小叶白花,矮科木茎,与《拾遗》所述形状颇肖,盖一草也。该条中并引有《花镜》、《宁乡县志》等所记之六月雪。故白马骨和六月雪系两种植物,但均作白马骨入药,与现代中药白马骨相符。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六月雪的全株。


原植物

六月雪 Serissa japonica (Thunb.) Thunb. Nov. Gen. [Lycium japonicum Thunb.Serissa foetida (L.F.CommJ]

本种与白马骨极相似,惟叶较小,狭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萼裂片三角形,亦较短。

生态环境及分布同白马骨。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性喜温暖、阴湿,不耐严寒,要求肥沃的砂质壤土,适应性强。

栽培技术 用分株和扦插繁殖。分株宜在春季进行。扦插繁殖:在10~11月选取二年生健壮枝条,剪成15~17cm小段,进行扦插,在20的条件下,约30d即可生根,翌年的雨季移栽,保持株距45~50cm,移栽后注意浇水,除草,追肥管理。


采收加工

栽后1~2年,于4~6月采收茎叶(能连续收获4~5),秋季挖根。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药材及产销

1. 白马骨 Herba Serissae Serissoidis 产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六月雪叶狭椭圆形,长7~15mm2~5mm,花萼裂片长仅为冠筒之半。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根、茎、叶、花混合的段状。余参见药材鉴别项。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味淡、苦、微辛,性凉。

1.《本草拾遗》:无毒。

2.《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寒。

3.《草木便方》:凉。

4.《广西中药志》:味甘,性平,无毒。

5.《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性凉,味淡,无毒。

6.《湖南药物志》:平,淡,无毒。

7.《贵州民间药物》:性凉,味微辛。

8.《河南中草药手册》:性平,味淡、微辛。

9.《安徽中草药》:性微寒,味辛、微甘、苦。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主治感冒,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咳嗽,喉痛,角膜炎,肠炎,痢疾,腰腿疼痛,咳血,尿血,妇女闭经,白带,小儿疳积,惊风,风火牙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1.《本草拾遗》:止水痢。

2.《生草药性备要》:治伤寒,中暑,发狂乱语,火症,亦退身热。

3.《植物名实图考》:治热证,疮痔,妇人白带。根煮鸡子,可治齿痛。

4.《草木便方》:祛风毒,除风热,清利头目。治偏正头痛,牙、喉痛,胸膈虚热。

5.《岭南采药录》:解暑热,消积滞,止痢疾并治伤寒,时疫,发背疮,消痈疽,拔毒。

6.《江西民间草药》:治湿热黄疸,小儿疳积,肚大青筋,目中起翳,咳嗽,痰中带血,妇人产后寒热,尿血,湿热脚气。

7.《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清热除风。治头晕目眩及胸膈邪热。

8.《湖南药物志》:疏风解表,解毒消肿。主治小儿惊风,腹痛,目翳,齿痛,肾炎。

9.《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舒经活络。治刀伤,瘫痪,男女弱症,飞疔。

10.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伤。

11.《河南中草药手册》:疏风散寒,舒经活络,止咳化痰。主治风寒感冒,咳嗽,黄疸型肝炎,关节疼痛,小儿疳积,偏头痛,咳血,吐血,外伤出血。

12.《安徽中草药》:止血。主治血尿,大便下血,小儿夏季热。

13.《福建药物志》:祛风除湿,补脾调气。主治久泻,水肿,颈淋巴结核,肾盂肾炎,睾丸炎,产后风,神经性皮炎,白癜风,带状疱疹,口腔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烧灰淋汁涂或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

《广西中药志》:阴疽忌用。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