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

时间:2019-06-28浏览:58

【药名】

茉莉花


【异名】

白末利《北户录》,小南强《清异录》,柰花《铅丹杂录》,餯华《群芳谱》,末梨花《中国树木分类学》。


【释名】

末利,为梵文mallika的音译之名,后从艹则为茉莉。《纲目》:嵇含《草木状》作末利,《洛阳名园记》作抹厉,佛经作抹利,《王龟龄集》作没利,《洪迈集》作末丽。盖末利本胡语,无正字,随人会意而已。柰花,《纲目》:杨慎《丹铅录》云《晋书》都人簪柰花,即今末利花也。晋成帝时,三吴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晋书》),因与素柰相似而得名。餯,《集韵》:餯,发美儿。过去常作为头饰插于发上,而有餯花之称。


【品种考证】

茉莉原名末利,载于《南方草木状》,云:末利花似蔷薇之白者,香愈于耶悉茗。《纲目》载于芳草类,曰:末利原出波斯,移植南海,今滇、广人栽莳之。其性畏寒,不宜中土。弱茎繁枝,绿叶团尖,初夏开小白花,重瓣无蕊,秋尽乃止,不结实。有千叶者,红色者,蔓生者,其花皆夜开,芬香可爱。女人穿为首饰,或合面脂,亦可熏茶,或蒸取液以代蔷薇水。根据以上记述与附图,应为本种。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


【原植物】

茉莉 Jasminum sambac (L.) Ait. 又名:末利《南方草木状》,抹历《洛阳名园记》,没利《梅溪诗集》,末丽(洪迈)

直立或攀援灌木,高达3m。小枝圆柱形或稍压扁状,有时中空,疏被柔毛。叶对生,单叶;叶柄长2~6mm,被短柔毛,具关节。叶片纸质,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2.5cm,宽2~7.5cm,两端圆或钝,基部有时微心形,除下面脉腋间常具簇毛外,其余无毛。聚伞花序顶生,通常有花3朵,有时单花或多达5朵;花序梗长1~4.5cm,被短柔毛,苞片微小,锥形;花梗长0.3~2cm;花极芳香;花萼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裂片线形;花冠白色,花冠管长0.7~1.5cm,裂片长圆形至近圆形。果球形,径约1cm,呈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以富含腐殖质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7~8月栽种,截取长15~20cm带有2~3个芽的枝条,斜插于苗床,保持苗床湿润,温度在25~35℃,约1个月生根。按行、株距1m×1m定植。


【采收加工】

夏季花初开时采收,立即晒干或烘干。


【药材及产销】

茉莉花 Flos Jasmini Sambac 主产于江苏、四川、广东等地;全国各地亦产。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花多呈扁缩团状,长1.5~2cm,直径约1cm。花萼管状,有细长的裂齿8~10个。花瓣展平后呈椭圆形,长约1cm,宽约5mm,黄棕色至棕褐色,表面光滑无毛,基部连合成管状;质脆。气芳香,味涩。以朵大、色黄白、气香浓者为佳。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参见药材鉴别项。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药性】

味辛、微甘,性温。归脾、胃、肝经。

1.《纲目》:辛,热,无毒。

2.《药性切用》:性味辛温,入肺、脾。

3.《本草再新》:味甘、辛,性热。

4.《饮片新参》:苦、微甘。

5.《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辟秽开郁。主治湿浊中阻,胸膈不舒,泻痢腹痛,头晕头痛,目赤,疮毒。

1.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温脾胃,利胸膈。

2.《药性切用》:功专辟秽治痢,虚人宜之。

3.《本草再新》:解清虚火,能去积寒。并能治疮毒,消疽瘤。

4.《随息居饮食谱》:和中下气,辟秽浊。治下痢腹痛。

5.《饮片新参》:平肝解郁,理气止痛。

6.《现代实用中药》:洗眼,治结膜炎。

7.《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能避瘟疫,醒脑。治目赤肿痛,耳心痛。

8.《福建药物志》:安神。治头痛头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代茶饮。外用:适量,煎水洗目或菜油浸滴耳。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