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

时间:2019-06-28浏览:64

【药名】
卷柏


【异名】
万岁《本经》,豹足、求股、神投时《吴普本草》,交时《别录》,石莲花、回阳草《滇南本草》,不死草《滇南本草图说》,长生不死草《纲目》,万年松《本草原始》,长生草《花镜》,石花《盛京通志》,还魂草《分类草药性》,九死还魂草《现代实用中药》,见水还阳草《浙江中药手册》,佛手草、万年青《东北药用植物志》,老虎爪《河北药材》,山拳柏、打不死《南宁市药物志》,铁拳头、岩松《闽东本草》,一把抓《文山中草药》,拳头草《福建中草药》,大还魂草、回生草、含生草、地面草《福建药物志》。


【释名】
本品细叶似柏而卷屈,故名卷柏。生命力较强,干燥时向内方卷曲,一旦遇潮,枝叶很快复苏展开,故常茂不死。《纲目》:卷柏,豹足,象形也。万岁、长生,言其耐久也。其余诸名,皆出此途:石花、佛手草、老虎爪、铁拳头等皆象形之名;回阳草、不死草、长生不死草、长生草、还魂草、九死还魂草、见水还阳草、打不死等名,皆耐久之谓。


【品种考证】
卷柏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别录》谓:卷柏生常山山谷石间。五月、七月采,阴干。陶弘景云:今出近道,丛生石土上,细叶似柏,卷屈状如鸡足,青黄色。苏颂云:卷柏……宿根紫色多须。春生苗似柏叶而细碎,拳挛如鸡足,青黄色,高三五寸。无花、子,多生石上。《滇南本草图说》载:石莲花,一名不死草。生石岸上,似侧柏叶形。按古本草所载,生上谷石间,春生苗似柏叶而细,拳卷如鸡足等特征,与卷柏科植物卷柏形态一致。


【来源】
为卷柏科植物卷柏的全草。


【原植物】
卷柏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P. Beauv.) Spring.[Stachygynandrum tamariscinum Beauv.]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5~15cm,全株成莲座状,干后内卷拳。主茎短,下着须根。侧枝丛生在顶端,各枝为二叉式扇状分枝到二至三回羽状分枝。叶二型,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侧叶斜展,长卵圆形,长2~2.5mm,宽约1mm,先端突尖呈芒状,远轴的一边全缘,宽膜质,近轴的一边膜质缘极狭,有微锯齿;中叶2行,卵圆状披针形,长1.5~2mm,宽0.6~0.8mm,先端有长芒,斜向,左右两侧不等,边缘有微锯齿,中脉在叶上面下陷。孢子囊穗单生于枝顶,长约5mm,四棱形;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先端有长芒,边缘有宽的膜质;孢子囊圆肾形,大、小孢子的排列不规则。

生于向阳山坡或岩石缝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光,具很强的抗旱能力,多生于向阳的山坡岩石上,或干旱的岩石缝中。在温度20左右潮湿的地方生长正常。

栽培技术 分茎繁殖,有些种类可用叶片繁殖及孢子繁殖。分茎繁殖是将匍匐茎切成3~6cm长的茎段,放在细砂土上,每日浇水3~4次,保持湿润,即可成活。有些种类可将小叶片插到泥土中,浇水保湿,就能生根发出新叶。一些直立茎的种类,可用孢子繁殖,选取叶腋中长有成熟孢子囊的茎段,自枝顶切下1.5cm,置于排水良好的洁净土壤表面,土壤常用1份泥土加4份细砂混合而成,在茎段切口上洒些过筛的细土,保持切口的湿度,用玻璃加盖,防止失水,常保持潮湿,置于20左右温度条件下,约9个月后就能长出新株。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去根洗净,晒干。


【药材及产销

卷柏 Herba Selaginellae Tamariscinae 主产于湖南、福建、四川、陕西、江西、浙江等地。多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全体紧缩如拳形,基部的须根大多已剪除,或剪短,仅留须根残基,或簇生众多棕色至棕黑色须根,长短不一,长者可达10cm。枝丛生,扁而有分枝,绿色或棕黄色,向内卷曲,枝上密生鳞片状小叶,叶片卵形,长1.5~2.5mm,宽约1mm,先端锐尖,有浅绿色至浅棕色长芒,叶缘膜质,有不整齐的细锯齿,中叶斜列。质脆,易折断。无臭,味淡。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圆形或椭圆形,外壁稍增厚。其内为厚壁细胞层,占茎横切面的极大部分,近背、腹两侧各有1叶迹维管束;厚壁细胞含有红棕色物质。向内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内含油滴。内皮层不明显。维管束周韧型,3个并列,中央1个较大,呈新月形。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相似,狭长形,垂周壁近平直或略弯曲,平周壁光滑,气孔附近表皮细胞近等径形。气孔不定式,分布于上下表皮沿中脉附近,上表皮分布较少。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50ml,回流1h,滤过。滤液回收溶剂至干。加无水乙醇2ml使溶。(1)取上述溶液0.5ml,加乙醇稀释到3ml,加镁粉适量,再加浓盐酸0.5ml,加热5min,显红色。(检查黄酮(2)薄层色谱取上述溶液及溴酚蓝、甲基黄对照品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板上,用异丙醇--浓氨水--(1311)展开,吹干后喷2%三氯化铝甲醇液,于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炮制】
1.卷柏《本草经集注》:用之去下近石有沙土处。《苏沈良方》:去尘土。《本事方》:去根,洗。《卫生家宝产科备要》:锉。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的须根,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2.卷柏炭《仁存方》:烧存性。《本草汇纂》:炒黑。现行,取净卷柏段,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3.炒卷柏《纲目》:以盐水煮半日,再以井水煮半日,晒干,焙用。现行,取净卷柏段,置锅内,用文武火炒至表面黄色具焦斑,取出放凉。

饮片性状:卷柏为不规则的小段状,表面绿色或黄绿色。枝扁,有鳞片状小叶,叶缘有细尖的锯齿。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卷柏炭形如卷柏段,外表黑色,内部黑褐色。质脆易碎。炒卷柏形如卷柏段,外表黄色具焦斑,内部色泽加深。质脆易碎。


【贮藏】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功能主治】
生用活血通经。主治经闭,癥瘕,跌扑损伤。炒炭用化瘀止血。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

1.《本经》: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瘕,血闭绝子,久服轻身,和颜色。

2.《别录》:止咳逆,治脱肛,散淋结,头中风眩,痿蹶,强阴益精。

3.《药性论》:()月经不通,尸疰鬼疰,腹痛。

4.《日华子》:镇心,治邪啼泣,除面筎,头风,暖水脏。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5.《滇南本草》:通月经(务本有破瘀血三字),破瘕,消血块,难产催生效。(丛本)

6.《医林纂要·药性》:补心、行肝。

7.《草木便方》:()跌扑、昏闷不醒,头风。


【应用与配伍】
用于血瘀诸证。卷柏生用,能活血祛瘀而通经脉。治妇女血瘀经闭,常与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同用,可加强通经之效。若妇人阴血不足,月经量少,渐至不通,须与滋养阴血之熟地黄、柏子仁等同用,以养阴血,则经自通。如《鸡峰普济方》柏子仁丸。治瘕结块,常与当归、川芎、三棱、莪术等同用,以破瘀血而消结。治跌打损伤,血瘀肿痛,常与乳香、没药等同用,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诸出血证。卷柏炒炭用,能止血且不留瘀。可单味研末或煎汤内服。若随症配以有关药物,其效更佳。如血热妄行,吐血、衄血,配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药等以凉血止血;肠热便血,配地榆、槐花等,以清下焦之热而止便血;尿血者,配白茅根、小蓟、血余炭等,以清热利尿止血。此外,卷柏研末,外敷创伤出血,有消炎、止血作用。

1.《滇南本草》:烧酒为使。

2.《得配本草》:配地榆治下血;配侧柏治脱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10g。外用:适量,研末敷。


【使用注意】
孕妇禁服。

1.《本草经疏》:孕妇禁用。

2.《本草汇言》:苟非血有瘀蓄或不因瘀蓄而致疾者,不可轻用。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