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柄石韦

时间:2019-06-28浏览:44

【药名】
石韦


【异名】
石終《本经》,石皮《别录》,石苇(《滇南本草》务本),金星草、石兰《纲目》,生扯拢《分类草药性》,石剑、虹霓剑草《福建民间草药》,金汤匙《中药材手册》,肺心草、会全草(广州军区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石耳朵《四川中草药治疗手册》,蛇舌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小叶下红《贵州中草药名录》。


【释名】
《字林》:“韦,柔皮也。”本品常附生于石上,如皮覆石,故名石韦、石皮。《纲目》:“䩾,亦皮也。”故亦称石終。叶背生有孢子囊群,点点如星,而称金星草。其叶狭长,似兰似剑,故有石兰、石剑诸名。

 

品种考证

石韦始载于《本经》,列入中品。《本草经集注》云:“蔓延石上,生叶如皮,故名石韦。今处处有……出建平者叶长大而厚。”《本草图经》载:“叶如柳,背有毛,而斑点如皮。”《纲目》收载于草部石草类,云:“多生阴崖险罅处。其叶长者近尺,阔寸余,柔韧如皮,背有黄毛,亦有金星者名金星草,叶冬不雕()。”《植物名实图考》石草类所载的“飞刀剑”条,云:“生南安,即石韦之瘦细者,亦有金星。”以上所述生境、形态及附图特征,皆与本品符合。另《植物名实图考》又云:“石韦,种类殊多,今以面绿,背有黄毛,柔韧如韦者为石韦,余皆仍俗名以别之。”考其附图形态,系指庐山石韦 Pyrrosia sheareri (Bak.) Ching 而言,另有金星草()的附图,亦系本品(庐山石韦)

历代本草对石韦多有记载,但均指石韦属多种植物而言,其中石韦、庐山石韦、西南石韦、华北石韦和有柄石韦为主流品种,在这些品种当中,按其叶形,又有大小两类之分,大叶者有庐山石韦;小叶者有石韦、西南石韦、华北石韦和有柄石韦等种类。


【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有柄石韦的全草。


【原植物】
有柄石韦 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 Ching [Polypodium petiolosum Christ]  又名:金瓢羹《四川中药志》,独叶草(南药《中草药学》),石英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长柄石韦《贵州中草药名录》,打不死、猫耳朵(四川)

植株高5~20cm。根状茎长而横生,密被褐棕色的卵状披针形鳞片,边缘有锯齿。叶远生,二型,厚革质,上面无毛,有排列整齐的小凹点,下面密被灰棕色星状毛;孢子叶柄远长于叶片,长约3~12cm,营养叶柄与叶等长;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锐尖或钝头,基部略下延,孢子叶干后通常内卷,几成筒状;叶脉不明显。孢子囊群成熟时满布叶片背面;孢子囊呈圆的两面形,无盖,隐没于星状毛中。

生于海拔200~2200m的山地干旱岩石上。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广西。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阴凉干燥的气候,生于岩石上。

栽培技术  分株繁殖:3月栽种,栽前选营养叶片较多的老株,连根挖起,每3~4节剪成1段,放水中浸1昼夜,吸足水分后栽种。应选树下岩石有苔藓植物的地方才易栽活。栽时按行株距23~27cm,把苔藓植物刨开,放入1~2段根茎,用湿润的腐殖质土压紧。亦可利用石坎壁栽种,将种苗放在缝隙里,用湿润的腐殖质土塞稳。

田间管理  栽后每年冬季撒1次腐殖质土,厚约1cm。干旱时应浇水。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及产销】

有柄石韦 Herba Pyrrosiae Petiolosae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销全国。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有柄石韦叶向内卷几成筒状,二型,革质。叶片矩圆形或矩圆披针形,基部下延至叶柄,长3~6cm,宽0.5~2cm;能育叶下表面布满棕色孢子囊群。叶柄长3.5~11cm,长于叶片,直径1~2mm

显微鉴别  有柄石韦叶表面观:下表皮的星状毛具8~11个分枝,分枝长260~370μm,宽50~70μm;柄由3~9细胞组成,长180~600μm。叶横切面:正中分体中柱下方无小分体中柱;靠近上表皮有下皮细胞;主脉上表皮内侧具很少的厚壁组织。叶柄基部横切面:分体中柱6~9个。

 

【炮制】
《金匮玉函经》:手扑,速吹去毛尽。《全生指迷方》:去毛,锉。《活幼心书》:去毛、梗。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洗净,稍润,切丝,干燥,筛去细屑。

饮片性状:石韦为丝条状,叶面草绿色,有黑色斑点,叶背棕黄色,有残留绒毛。叶片厚,革质,硬而脆。气微,味微涩、苦。

贮于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味苦、甘,性寒。归肺、肾、膀胱经。

1.《本经》:味苦,平。

2.《别录》:甘,无毒。

3.《药性论》:微寒。

4.《滇南本草》:入小肠经。

5.《品汇精要》:味厚于气,阴中之阳。

6.《本草汇言》:味苦,气温,足太阳膀胱经药也。

7.《得配本草》:兼入手太阴经。

8.《药性考》:辛、甘。

9.《萃金裘本草述录》:入足少阴经。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清肺化痰,凉血止血。主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痰热咳喘,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及外伤出血。

1.《本经》: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2.《别录》: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气。

3.《日华子》:治淋沥遗溺。

4.《滇南本草》:止玉茎痛。

5.《本草蒙筌》:疗痈疽发背。

6.《纲目》:主崩漏,金疮,清肺气。

7.《植物名实图考》:治痰火,同瘦猪肉蒸服。

8.《闽东本草》:治痢疾。

9.《苗族药物集》:利湿退黄,通淋,解毒。


【应用与配伍】
用于淋病诸症。石韦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且能止血,故凡膀胱湿热所致的热淋、石淋、血淋见小便淋沥涩痛者均可应用。热淋,石韦配车前子,如《全生指迷方》石韦汤;或再配木通、瞿麦等以清热利尿通淋,如《证治准绳》石韦散。石淋,石韦配滑石,如《古今录验方》石韦散;或再配金钱草、海金沙等以清热利湿排结石。血淋,石韦配蒲黄、当归、芍药以泄热理血、利水通淋,如《千金要方》石韦散;若出血量多,则可与栀子、白茅根、大小蓟等同用,以加强凉血止血作用。至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可配茯苓、泽泻、车前子等以利水渗湿消肿。现代临床用石韦煎剂或片剂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对消除症状、改善肾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疗效。用于痰热咳喘。石韦能清肺泄热以化痰止咳平喘。《圣济总录》治咳嗽,以其配槟榔、生姜下气化痰。现代临床治疗慢性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常单用,亦可与佛耳草、一枝黄花或鱼腥草、百部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用于诸出血症。石韦既止血又凉血,故对血热引起者尤为适合。可单用或随证配伍其他止血药。如血热崩漏,可配侧柏叶、栀子等以加强凉血止血作用。民间治肺痨咳血,有单用石韦煎服,或与鸡肉煨食。此外,用于放疗或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石韦配红枣、甘草等补气养血药,可使白细胞升高。

1.《本草经集注》:滑石、射干、杏仁为使,得菖蒲良。

2.《蜀本草》:络石、杏仁为之使,得菖蒲良。

3.《本经逢原》:治妊娠转胞,同车前煎服。

4.《得配本草》:配槟榔、姜汤,治气热咳嗽;配滑石末,治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涂敷。


【使用注意】
阴虚及无湿热者禁服。

1.《本草从新》:无湿热者勿用。

2.《得配本草》:真阴虚者禁用。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