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

时间:2019-05-07浏览:335

【药名】

金银花 Jinyinhua 《履砏岩本草》

 

【异名】

忍冬花《新修本草》,鹭鸶花《曲洧旧闻》,银花《温病条辨》,双花《中药材手册》,二花《陕西中药志》,金藤花《河北药材》,双苞花《浙江民间草药》,金花《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二宝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释名】

《救荒本草》:花初开白色,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其余花名,多因其有二色而得。


【品种考证】

金银花的原植物忍冬之名始载于《别录》,列为上品。《本草经集注》云:今处处皆有,似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新修本草》 载:此草藤生,绕覆草木上,苗茎赤紫色,宿者有薄白皮膜之,其嫩茎有毛。叶似胡豆,亦上下有毛。花白蕊紫。《纲目》亦载:忍冬在处有之。附树延蔓,茎微紫色,对节生叶。叶似薜荔而青,有涩毛。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气甚芬芳。《纲目》并有附图一幅。以上记述及附图,与今忍冬属植物特征相符。

 

【来源】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


【原植物】

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又名:密银花(河南),东银花(山东),小山花(广西全州)

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长达9m。茎中空,多分枝,幼枝密被短柔毛和腺毛。叶对生;叶柄长4~10cm,密被短柔毛;叶纸质,叶片卵形、长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8cm,宽1~5.5cm,先端短尖、渐尖或钝圆,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两面和边缘均被短柔毛。花成对腋生,花梗密被短柔毛和腺毛;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与叶柄等长或稍短,生于下部者长2~4cm,密被短柔毛和腺毛;苞片2枚,叶状,广卵形或椭圆形,长约3.5mm,被毛或近无毛;小苞片长约1mm,被短毛及腺毛;花萼短小,萼筒长约2mm,无毛,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先端尖,外面和边缘密被毛;花冠唇形,长3~5cm,上唇4浅裂,花冠筒细长,外面被短毛和腺毛,上唇4裂片先端钝形,下唇带状而反曲,花初开时为白色,2~3d后变金黄色;雄蕊5,着生于花冠内面筒口附近,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浆果球形,直径6~7mm,成熟时蓝黑色,有光泽。花期4~7月,果期6~11月。

生于山坡疏林中、灌木丛中、村寨旁、路边等处,亦有栽培。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湿润气候,喜阳光充足,耐寒、耐旱、耐涝,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但以土层深厚疏松的腐殖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以扦插繁殖为主。种子繁殖:4月播种,将种子在35~40℃温水中浸泡24h,取出拌2~3倍湿沙催芽,等裂口达30%左右时播种。在畦上按行距21~22cm开沟播种,覆土1cm,每2d喷水1次,10余日即可出苗,秋后或第2年春季移栽,每1hm 2 用种子15kg左右。扦插繁殖:一般在雨季进行。在夏秋阴雨天气,选健壮无病虫害的1~2年生枝条截成30~35cm,摘去下部叶子作插条,随剪随用。在选好的土地上,按行距1.6m、株距1.5m挖穴,穴深16~18cm,每穴5~6根插条,分散开斜立着埋土内,】地上露出7~10cm左右,填土压实。也可采用扦插育苗;7~8月间,按行距23~26cm开沟,深16cm左右,株距2cm,把插条斜立着放到沟里,填土压实,栽后喷一遍水,以后干旱时,每隔2d要浇水1次,半月左右即能生根,第2年春季或秋季移栽。

田间管理 每年春季2~3月和秋后封冻前,要进行松土、培土工作。每年施肥1~2次,与培土同时进行,可用土杂肥和化肥混合使用。每次采花后追肥1次,以尿素为主,以增加采花次数。合理修剪整形,是提高金银花产量的有效措施,可根据品种,墩龄、枝条类型等进行,如鸡爪花,主干明显,枝多不着地,冠幅80~120cm,剪枝要去顶,清脚丛,打内膛,修剪过长枝、病弱枝、枯枝、向下延伸枝,使枝条成丛直立,主干粗壮,分枝疏密均匀,花墩呈伞形,通风透光好,新枝多,花蕾多。剪枝:一是冬剪,从12~翌年2月下旬均可进行。二是生长期剪,是在每次采花后进行, 头茬花后第1次剪春梢于6月上旬进行;27月下旬二茬花后剪夏梢, 第39月上旬三茬花后剪秋梢。以轻剪为主。在寒冷地区种植金银花,要保护老枝条越冬。一般在地封冻前,将老枝平卧于地上,上盖蒿草6~7cm,草上再盖泥土越冬,次年春萌发前去掉覆盖物。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褐斑病,除减少病源、加强管理外,在发病初期可用3%井冈霉素5×10-5(50ppm)液连续喷治2~3次。虫害有圆尾蚜,可用化学药剂防治。咖啡虎天牛,可在7~8月,气温在25℃以上晴天,在田间释放天牛肿腿蜂防治,效果良好。尺蠖可在幼龄期用化学药剂防治。

 

【采收加工】

金银花开花时间集中,必须抓紧时间采摘,一般在5月中、 下旬采第1次花,6月中、下旬采第2次花。当花蕾上部膨大尚未开放,呈青白色时采收最适宜,金银花采后应立即晾干或烘干。

 

【药材及产销】

忍冬 Flos Lonicerae Japonicae 主产于河南、山东,多为栽培。销全国,并出口。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花蕾细棒槌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1.3~5.5cm,上部直径2~3mm。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久贮色变深,密被粗毛或长腺毛;花萼细小,绿色,萼筒类球形,长约1mm,无毛,先端5裂,萼齿卵状三角形,有毛;花冠筒状,上部稍开裂成二唇形,有时可见开放的花;雄蕊5,附于筒壁;雌蕊1,有一细长花柱。气清香,味甘微苦。

显微鉴别 花蕾表面制片:忍冬 腺毛有两种,一种头部倒圆锥形,先端平坦,侧面观10~33细胞,排成2~4层,直径48~108μm,柄部1~5细胞,长70~700μm;另一种头部类圆形或略扁圆形,4~20细胞,直径30~64μm;2~4细胞,长24~80μm厚壁非腺毛单细胞,长45~90μm,直径14~37μm,壁厚5~10μm,表面有微细疣状或泡状突起,有的具角质螺纹。薄壁非腺毛单细胞,甚长,弯曲或皱缩,表面具微细疣状突起。草酸钙簇晶直径6~45μm花粉粒类圆形或三角形,3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细颗粒状雕纹。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振摇提取2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供点样。另取绿原酸制成甲醇溶液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10μl,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醋酸丁酯--甲酸--(7∶2.5∶2.5)上层展开,展距10cm,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商品规格】

商品按产区分为密银花(南银花),主产于河南密县一带;济银花(东银花),主产于山东济南一带;山银花(土银花),为其他各地所产。除山银花分一、二等外,其他均分为一至四等。以河南的密银花品质最优,山东的济银花产量最大。

(1) 密银花一等:无开放花朵,破裂花蕾及黄条不超过5%。二等:开放花朵不超过5%,黑头、破裂花蕾及黄条不超过10%。三等:开放花朵、黑条不超过30%。四等:花蕾或开放花朵兼有,色泽不分,枝叶不超过3%

(2) 济银花 一等:花蕾肥壮,无嫩蕾、黑头及枝叶,开放花朵不超过5%。二等:花蕾较瘦,开放花朵不超过15%,黑头不超过3%。三等:花蕾瘦小,开放花朵不超过25%,黑头不超过15%,枝叶不超过1%。四等:花蕾或开放花朵兼有,色泽不分,枝叶不超过3%

(3) 山银花 一等:花蕾长瘦,开放花朵不超过20%。二等:花蕾或开放花朵兼有,色泽不分,枝叶不超过10%

出口商品分甲、乙两级。

甲级:色泽青绿微白,花针均匀,有香气,散花不超过2%,无枝叶、黑头和油条。

乙级:色泽白绿,花针均匀,有香气,散花、枝叶不超过5%,无黑头及油条,身干。

 

【化学成分】

忍冬花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1],白果醇(gin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D-glucoside),豆甾醇-D-葡萄糖甙(stigmasteryl-D-glucoside)[2];还含挥发油其成分有芳樟醇(linalool),左旋---266-三甲基-2-乙烯基-5-羟基--四氢吡喃(cis-266-trimethyl-2-vinyl-5-hydroxytetrahydropyran)】,棕榈酸乙酯(ethylpalmitate)11′-联二环己烷(11′-bicyclohexyl),亚油酸甲酯(methylinoleate)3-甲基-2-(2-戊烯基)-2-环戊烯-1-酮〔3-methyl-2-(2-pentenyl)-2-cyclopenten-1-one〕,反--反金合欢醇(trans-trans-farnesol),亚麻酸乙酯(ethyllinolenate)β-荜澄茄油烯(β-cubebene),顺-3-己烯-1-(cis-3-hexen-1-ol),】α-松油醇(α-terpineol)*1牛儿醇(geraniol),苯甲酸苄酯(benzylbenzoate)2-甲基-1-丁醇(2-methyl-1-butanol),苯甲醇(benzylalcohol),苯乙醇(phenethylalcohol),顺--芳樟醇氧化物(cis-linalool oxide),丁香油酚(eugenol)及香荆芥酚(carvacrol)等数十种[34]

 

【药理】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金银花煎剂及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杆菌、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7]。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叶煎剂比花煎剂作用强[47]。若与连翘合用,抗菌范围还可互补[8],与青霉素合用,能增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9]。各种细菌对其敏感性,各家报道不一,一般而言,对沙门菌属作用较强,尤其对伤寒及副伤寒杆菌在体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时对志贺菌属均可抑制,低浓度时则对志贺痢疾杆菌作用较强,对舒氏痢疾杆菌次之,对弗氏痢疾杆菌几乎无效[2310]。金银花的水煎剂、水浸液和提纯液,用平板打洞法,对致龋齿的变形链球菌,具有较好的杀菌和抑菌作用,抑菌效果随浓度增大而明显增强,提纯液最佳,水煎剂其次[11]。金银花在体外对人型结核菌有某些抑制作用[12]。在对小鼠接种人型(H37RV)结核杆菌后的实验治疗中, 也能较显著地减轻肺脏病变,但器官涂片及培养仍能查到结核菌[13]。有人认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主要的抗菌成分[1415]。但另有报道,金银花经加热炮制后,其绿原酸含量有所下降,但其抑菌作用未见相应下降,相反对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还有所加强,说明绿原酸并非金银花唯一抑菌成分[16]。水浸剂在体外对铁锈色小芽胞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7]。金银花水煎剂(1∶20)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上,对流感病毒、 弧儿病毒、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延缓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发生[18]。金银花在细胞外抑制柯萨奇及埃柯病毒的作用很明显[19]。金银花煎剂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20]2.抗毒作用 腹腔注射金银花注射液7.5g/kg能使接受LD90的绿脓杆菌内毒素或绿脓杆菌的小鼠存活率达半数以上。静注金银花蒸馏液6g/kg,对绿脓杆菌内毒素中毒的家兔有治疗作用,能改善其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体温降低[21]。从黄褐毛忍冬中分离出的黄褐毛忍冬总皂甙,给小鼠皮下注射200mg/kg,能显著降低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中毒小鼠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及肝脏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含量,并明显减轻肝脏的病理损害[2223]

3.抗炎、解热作用 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液0.25g/kg, 能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24],对蛋清所致的足肿胀也有抑制作用[25]。大鼠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液8g/kg12次,连续6d,对巴豆油肉芽囊肿的炎性渗出和肉芽组织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4]。早期报道金银花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26],但用霍乱菌苗等给家兔静注致热,未证实灌服金银花煎剂5g/kg有解热作用[27]

4.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体外实验金银花煎剂稀释至1∶1280的浓度仍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28],小鼠腹腔注射金银花注射液也有明显促进炎性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25]。金银花水煎剂250mg/kg能降低豚鼠T细胞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百分率,提示对细胞免疫可能有抑制作用[29]

5.降血脂作用 大鼠灌服金银花2.5g/kg能减少肠内胆固醇吸收, 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30]。体外实验金银花可与胆固醇相结合[31]

6.中枢兴奋作用 经电休克,转笼等实验方法证明,口服绿原酸后,可引起大鼠、小鼠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其作用强度为咖啡因的1/6,两者合用无相加及增强作用[3233]

7.抗生育作用 金银花经乙醇提取后,以水煎浸膏对小鼠、犬、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注射及对孕期20~22d的犬静滴,均有较好的抗早孕作用,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对孕期3个月的猴,羊膜腔给药也有抗早孕作用[34]。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物(660mg/kg)有终止小鼠的早、中、晚期妊娠作用。注射24h后的早孕大鼠外周血孕酮浓度可降至给药前的30%,表明有抗黄体激素的作用[35]。金银花抗孕作用可被外源性的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所完全取消,金银花还能明显抑制假孕小鼠蜕蟆瘤的形成,此作用也可被黄体酮所对抗,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吲哚美辛(消炎痛)能干扰金银花的抗孕作用,表明金银花抗生育作用既涉及前列腺素机制,又与其对性激素的影响密切相关[36]

8.其他作用 体外试验金银花的水及醇浸液对小鼠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37]。金银花提取物口服对大鼠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有轻度预防作用[38]。口服大剂量绿原酸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及胆汁分泌。绿原酸及其分解产物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439]。此外,绿原酸还能轻微增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对猫与大鼠的升压作用,但对猫的瞬膜反应无影响[33]

9.毒性 小鼠皮下注射本品浸膏的LD5053g/kg[30]。绿原酸有致敏原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但口服无此反应,因绿原酸可被小肠分泌物转化成无致敏活性的物质[40]

 

【炮制】

1.金银花 《疮疡经验全书》:洗净。《外科正宗》:去梗叶。《外科启玄》:锉。现行,取原药材,拣去残留梗叶及杂质,筛去灰屑。生品用于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2.炒金银花 《吴鞠通医案》:炒。现行,取净金银花,置热锅内,用文火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摊开晾凉。炒金银花用于清热解表,和胃止呕。

3.金银花炭 《温病条辨》:炒黑。《温热经纬》:炭。现行,取拣净的金银花,置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炒干,取出晾透。银花炭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饮片性状:金银花呈棒状而弯曲,长20~30mm,上粗下细,黄白色,绿白色或淡黄色,有短柔毛。花萼绿色。气清香,味淡微苦。炒金银花形如金银花,显黄色。金银花炭形如金银花,焦褐色,略具焦香气。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金银炭散热防复燃。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

1.《滇南本草》: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丹瘤、瘰疬。

2.《医学入门·本草》:止消渴要药也。

3.《雷公炮制药性解》:主热毒血痢,消痈散毒,补虚疗风,久服延年。

4.《本草汇言》:驱风除湿,散热疗痹,消痈止痢。

5.《医林纂要·药性》:缓肝、补肺、降逆、散热、养血、祛风、止渴、清暑。疮家主药。

6.《药性切用》:清金治痢,解毒除烦。

7.《重庆堂随笔》:清络中风火湿热,解温疫秽恶浊邪,息肝胆浮越风阳,治痉厥癫痫诸证。

8.《福建药物志》:主治感冒、中暑、肺炎、扁桃体炎、淋巴腺炎、痢疾、 乳腺炎、阑尾炎、丹毒、疔、疖。

 

【应用与配伍】

用于温病。金银花甘寒,擅清肺卫之热,且质轻气香,兼有宣散之功。为治温病初起,邪在肺卫,发热不恶寒而口渴之主药。常与连翘相须而用,再配以薄荷、荆芥等组成辛凉解表之剂以散邪清热,如《温病条辨》银翘散。本品治疗温病,不仅能清在卫之邪,即使邪入于气分,甚至深入营分、血分者,亦为常用之药。如温病邪入肺胃气分,壮热、口渴甚者,可与石膏、知母等同用,益增清热泻火止渴之效。若温病邪初入营,发热、心烦、舌质红绛而干,常于清营之生地、玄参等药中,加用本品宣散清热,使邪热从气分而解。即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意,如《温病条辨》清营汤。若温病邪热未从外解,而又进入血分,迫血妄行而吐血或衄血者,可与连翘、犀角、生地黄等同用,既清肺卫未解之邪,又清血分之热,此即《温病条辨》银翘散配合犀角地黄汤同用之意。本品又为清暑之要药。若暑温证,暑湿内阻、外感于寒、头痛身疼、发热恶寒无汗、面色红赤、口渴较甚、胸闷苔腻者,常与祛暑、发汗之香薷等同用,以解表、清暑、化湿、泄热,如《温病条辨》新加香薷饮。若暑温汗后、余邪未尽、微感头胀、视物不清者,可用质轻气香之鲜金银花与西瓜翠衣、鲜荷叶等,以清肺络中未尽之邪,如《温病条辨》清络饮。

用于痢疾。金银花又能解清肠中热,善治热毒壅滞所致之赤白痢疾,可单味炒存性,视痢疾之赤白,分别用蜜水、砂糖水调服,如《惠直堂经验方》忍冬散;亦可与白头翁、当归、赤芍等同用,以解毒活血。若痢疾日久、湿热郁蒸、血络受损、瘀血内留、便中带有瘀块、肛门有下坠感者,以本品与燥湿清热,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之樗根皮、地榆等同用,方如《温病条辨》断下渗湿汤。

用于疮疡肿毒。金银花为内外痈肿之要药,解毒祛脓,泻中有补,有疮家主药之誉。治一切疮疡肿毒、红肿疼痛、发热恶寒者,常与防风、白芷、乳香、没药等同用,以散邪活血,清热解毒。使脓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如《校注妇人良方》仙方活命饮。若痈疽患者,元气虚弱,不能溃散者,须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同用,以扶正祛邪而消疮毒,如《校注妇人良方》托里消毒散。治各种疔疮,其形如粟、坚硬根深、热毒深重者,可与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同用,集中清热解毒之药效,并加酒同煎而助药势,以利疔毒消散,如《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治脱疽,热毒内蕴,皮色黯红,灼热微肿,疼痛甚剧;溃后脓水淋漓,足趾腐烂脱落,常与玄参、当归、甘草同用,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活血止痛,如《验方新编》四妙勇安汤。治疗内痈,本品亦为常用,所以《辨证录》治肺痈、肠痈及肝痈诸方中,大多皆用本品,配以清热解毒排脓及活血疏肝之品,如治肺痈之完肺饮,以本品与玄参、天花粉、桔梗等同用;治肠痈之清肠饮,以本品与玄参、当归、薏仁等同用;治肝痈之宣郁化毒汤,以本品与柴胡、香附、当归、天花粉等同用。

用于咽喉肿痛。金银花清热解毒,兼能宣散,凡因风热外袭,内热上冲,咽喉不利肿痛,声音难出,痰涎壅盛者,可与薄荷、桔梗、牛蒡子、甘草等同用,以散邪解毒,祛痰利咽。如《外科理例》清咽利膈散。若温病兼夹温毒之邪,致颈项肿大,咽喉疼痛者,可按《温病条辨》之法,于银翘散中加玄参、马勃,以增解毒消肿之功。

现代临床上,金银花还用于外科感染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皆能取得显著效果。

1.《得宜本草》:得当归治热毒血痢。

2.《得配本草》:得黄芪、当归、甘草,托痈疽。得粉草,解热毒下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疮疡属阴证者慎服。

 

【附方】

1.治太阴温病初起,邪在肺卫,但发热而不恶寒,且口渴者 连翘一两, 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服。(《温病条辨》银翘散)

2.治太阴暑温,汗后余邪未尽,头感微胀,视物不清 鲜荷叶边二钱,鲜银花二钱,西瓜翠衣二钱,鲜扁豆花一枝,丝瓜皮二钱,鲜竹叶心二钱。上药用水二杯,煮取一杯,一日二次分服。(《温病条辨》清络饮)

3.治疮疡痛甚,色紫变黑者 金银花连枝、叶()二两,黄芪四两,甘草一两。 上细切,用酒一升,同入壶瓶内闭口,重汤内煮三二时辰,取出去滓,顿服。( 《活法机要》回疮金银花散)

4.治发背,恶疮,托里,止痛,排脓 金银花四两,甘草一两()。上为粗末, 每服四钱,水、酒各一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之。(《卫生宝鉴》)

5.治痈疽发背初起 金银花半斤。水十碗,煎至二碗,入当归二两,同煎至一碗, 一气服之。(《洞天奥旨》归花汤)

6.治消渴愈后,预防发痈疽,宜先服此 忍冬草根、茎、花、叶皆可,不拘多少, 入瓶内,以无灰好酒浸,以糠火煨一宿,取出晒干。入甘草少许,碾为细末,以浸药酒,打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汤酒任下。此药不特治痈疽,大能止渴。(《纲目》引《外科精要》)

7.治乳腺不行,结成痈肿,疼痛不可忍者 金银花、当归、黄芪(蜜炙)、 甘草各二钱半。上作一服,水煎,入酒半盏,食后温服。(《济阴纲目》金银花散)

8.治乳岩积久渐大,色赤出水,内溃深洞 金银花、黄芪()各五钱,当归八钱, 甘草一钱八分,枸橘叶(即臭橘叶)五十片。水酒各半煎服。(《竹林女科》银花汤)

9.治湿温、温热之邪,郁阻肺气,咽喉不利疼痛 连翘一两,牛蒡子六钱, 银花五钱,射干三钱、马勃二钱。上药捣成粗末,每用六钱,水煎片刻,待香味大出后,即可服用。(《温病条辨》银翘马勃散)

 

【制剂】

1.金银花注射液 金银花1000g,氯化钠6g。取金银花,按水蒸气蒸馏--水醇法综合制取,提取液回收乙醇,与蒸馏液合并,加氯化钠,搅匀,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滤过,灌封,100℃灭菌30min,即得。为棕黄色澄明液体。每支2ml10ml,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24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计算绿原酸含量。pH应为5.5~7.0。 功能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用于细菌性感染疾病。肌内注射,每次2ml,每日1~2次。静脉滴注, 每次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使用。〔《陕西省医院制剂规范》1983;《中成药研究》1982(10)∶162.银翘解毒片 金银花200g,连翘200g,薄荷120g,荆芥穗80g,淡豆豉100g,牛蒡子()120g,桔梗120g,淡竹叶80g,甘草100g。以上九味,金银花、桔梗粉碎成细粉,过筛;薄荷、荆芥穗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连翘等五味加水煎煮两次,每次2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成稠膏状,加入金银花、桔梗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喷加薄荷、荆芥穗挥发油,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90g,制成浓缩丸,每丸重3g,即得。本品为棕褐色的浓缩蜜丸;气芳香,味微甜而苦、辛。①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黄色,尖球形,直径54~68μm,有3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雕纹;草酸钙簇晶成片,直径5~17μm,存在于薄层细胞中。联结乳管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取本品切碎,加硅藻土研匀,加石油醚浸渍,滤液挥散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荆芥对照品药材加石油醚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薄荷脑对照品加乙醇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分别点于同一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喷以茴香醛试液,在105℃加热约10min。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取本品切碎,加硅藻土研匀,加乙醇回流,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对照药材,水浸液蒸干,残渣加乙醇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4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喷以醋酸--硫酸(20∶1)溶液,在105℃烘约10min,放冷,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样颜色的荧光点。④取牛蒡子对照药材1.2g,甘草对照药材1g,各加乙醇回流,滤液蒸干,残渣分别加乙醇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吸取上述两种对照药材溶液及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40∶10∶1)为展开剂,展开,喷以稀硫酸,在105℃烘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每次1丸,每日2~3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

3.银黄片 金银花提取物100g,黄芩甙80g。按处方称取各药,粉碎,混匀, 过100目筛,加适量淀粉,用乙醇润湿制粒,烘干,加3%干淀粉,0.5%硬脂酸镁混匀,压1000片,包糖衣即成。每片含绿原酸不低于18mg,黄芩甙不低于36mg。功能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肺炎。口服,每次4~6片,每日3~4次。(《湖南医院制剂规范》1980;《山东省药品标准》1986)

4.银黄注射液 金银花提取物12.5g,黄芩提取物20g,苯甲醇10ml。取金银花、黄芩提取物,分别加水与8%氢氧化钠液溶解,合并,加水使成980ml,调pH 7.2,脱色,加入苯甲醇与注射用水使成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每支2ml。本品为棕黄色或棕红色澄明液体,pH 6.0~7.0。功能清热、解毒、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1~2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

5.双黄连注射液 金银花250g,黄芩250g,连翘500g。金银花水提物,按石硫法处理,得金银花提取物;黄芩粗粉水提取,滤液用盐酸液(2mol/L)pH 1.0~2.080℃保温30min,滤过,沉淀物加8倍量水搅拌,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 7.0,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滤过,滤液再调至pH 1.0~2.0,加热至80℃,滤过,沉淀物用乙醇洗涤后,60℃干燥,得黄芩提取物;连翘粗粉,按水提醇沉法,得连翘提取物,将上述各提物混合,加水250ml,搅拌溶解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 7.0,加1%活性炭,煮沸30min,放冷,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1000ml115℃灭菌30min,冷藏,滤过,灌封,110℃灭菌30min即得。每支2ml5ml20ml。为棕红色澄明液体,pH5.0~7.0应无溶血和凝血现象,其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注射剂和各项规定,在λ276nmλ327nm处测定吸收度,每1ml注射液含绿原酸2.75mg,黄芩甙5.8mg。功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用于球菌性感染,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小儿病毒肺炎和泌尿道感染等。静脉注射,每次10~20ml,每日1~2;静脉滴注,每次每1kg体重1ml;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1~2次。〔《黑龙江药品标准》1986;《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4(2)∶79

6.小儿消炎栓 金银花250g,连翘500g,黄芩250g,半合成脂肪酸脂78g。连翘、黄芩加水煎煮30min后,加金银花继续煎煮2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静置12h,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再加乙醇使乙醇含量达85%,静置12h,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应出干膏粉72g,公差率±3%),备用;另取半合成脂肪酸脂,水浴加热使溶,保持40℃左右, 在搅拌下缓缓加入上述干膏粉,混匀,浇模,冷却后取出。本品为棕色栓剂。功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直肠给药,小儿每次1粒,每日2~3次。(《黑龙江省药品标准》1986)

7.银翘合剂 金银花3g,连翘3g,淡竹叶1.5g,荆芥穗1.5g,薄荷2g,淡豆豉1.5g,甘草1.5g,苇根6g,牛蒡子2g,桔梗2g。薄荷、荆芥穗分别蒸馏提取挥发油留取余渣加金银花、桔梗、淡竹叶、甘草、淡豆豉、牛蒡子、苇根,以20%乙醇渗漉取液; 和以上母液混合,浓缩至24ml,加入挥发油,以0.3%苯甲酸防腐剂即得。本品为淡褐色,有荆芥、薄荷香气。功能辛凉透表,清热解表。用于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 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口服,每次10~15ml,用时摇匀。( 曹春林《中药制剂汇编》1983)

8.601片 金银花提取物1000g,黄芩素420g,连翘提取物80g,大黄蒽醌70g,盐酸小檗碱100g,板蓝根提取物10g,淀粉(或加部分糊精)1300g,硬脂酸镁适量。将上述各药与淀粉套均匀,湿法制粒,压10000片,包糖衣。每片重0.3g。功能抑菌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等。每次2片,每日3次。(曹春林《中药制剂汇编》1983)

9.清咽糖浆 胖大海35g,金银花70g,桔梗70g,腊梅花70g,薄荷70g,麦冬70g

薄荷蒸馏,收集挥发油及芳香水100ml备用; 药楂与其余五味用蒸馏后的药液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静置,滤过;另取蜂蜜150g,蔗糖500g加水煮沸,滤过,与浓缩液合并,加入防腐剂,混匀,放冷,加入薄荷油及芳香水,混匀,加水至1000ml,即得。本品为棕色液体,味甜。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22。功能清热解毒,清咽消炎,润肠通便。用于热结大肠,咽喉肿痛,咽炎。口服,每次10~20ml,每日3次。 (《重庆市医院制剂规范》1988)

 

【现代临床研究】

1.预防儿童上呼吸道感染 用金银花、贯众各60g,甘草20g,水煎后,浓缩至120ml。每日上午用喷雾器喷入或滴入咽喉部,每日1次,每次1.2ml。疗程3个月,星期日停药。在3个月疗程中,用药组(393)上感发病率为12.29%,而对照组(391)发病率为44.49%,为用药组的3.6[1]

2.治疗咽喉炎 用金银花15g,甘草3g,煮汤冷却后,作口咽含漱,每日3次,作辅助治疗。观察58例,一般含漱2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另在抗生素的协同下,炎症可迅速得到控制,红肿消退[2]

3.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用金银花、九里光制成每毫升含金银花1g,九里光2g的注射液,每日静滴250ml(日用量最小100ml,最大750ml),并口服金银花30g,九里光40g(干品)煎剂,住院期间,根据不同病情,配合应用西医的支持和对症处理,如补液、止血等,均不用青霉素及其他抗生素、磺胺药。共治疗55例,经治疗3~12d(平均6.1d)后,全部痊愈。主要症状及体征一般治疗后4d内大部分消失,5~6d内全部消失[3]

4.治疗外科化脓性疾病 用金银花、野菊花各500g,以蒸馏法制成注射剂1000ml, 分装灭菌,供肌内注射;1~33ml3~125ml12岁以上10ml,每日3~4次。治疗胆囊炎、阑尾脓肿、深部脓肿、疖、痈、蜂窝组织炎、外伤感染、手术后感染、烫伤感染、骨髓炎及败血症等计185例,有效率平均在90%左右[4]

5.治疗急性炎症 采用二花离子透入法。离子透入前,先作6~8min无热超短波治疗,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药液易于透入病灶。然后按直流电导入疗法的操作常规,将二花液导入局部病灶。每日1次,每次30min10~20次为1疗程。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肿块吸收。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体征及有关检查明显好转,肿块缩小2/3以上。有效:症状有改善,肿块缩小1/2以上。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患者,一般10次左右即可痊愈,其他急性炎症(乳腺炎、淋巴结炎等,一般4~5次即可治愈)。疗效观察:159例急性炎症中,急性阑尾脓肿70例,痊愈49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例68(97.2%);急性阑尾炎34例,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33(97.1%);其他急性炎症55例,痊愈19例,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52(94.5%)[5]

6.治皮肤病 用没药50g,金银花50g,加入1000ml水中,煎至500~700ml,即为没银煎液,冷却备用。用软布或6~8层纱布浸没药液,平敷于患部,每次30min,每日3次。 小面积棉签蘸液涂擦,手足部可以浸泡。治疗192(其中急性湿疹67例,慢性湿疹急性发作42例,接触性皮炎52例,脚癣合并感染26例,其他5)。治疗结果:192例全部治愈,其中184例用药1~2d后,仅8例用药5d左右,皮损渗出减少,创面干燥结痂,结果表明没药银花煎液有收敛、消炎、止痒、生肌的功效,并能形成一保护药膜,无副反应[6]

 

【药论】

1.论金银花的功效特点和用法 张景岳:其性微寒,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但其性缓,用须倍加或用酒煮服,或捣汁掺酒顿饮,或研烂拌酒厚敷。若治瘰疬上部气分诸毒,用一两许,时常煎服极效。(《本草正》) ②张石顽:芳香而甘,入脾通肺。主下痢脓血,为内外痈肿之要药;解毒祛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今世但知其消肿之功,昧其能利风虚也。但气虚脓清,食少便泻者勿用。(《本经逢原》) ③清代太医院:味甘寒气香,入肺散热,化毒解毒,补虚疗风,养血止渴。治痈疽疥癣, 杨梅恶疮,肠血痢。花叶同功,花香尤佳,酿酒、代茶,蒸膏尤妙。花每收一斤,泡酒吃之,永不生疮。凡有肠痈、背痈,将金银花大剂,每日当茶服之,自然消矣。此药无经不达, 多服将周身之毒气,化为黄水从大小便而出矣。毒既化, 疮又从何而生哉! (《药性通考》) ④苏廷琬:金银花,味甘微寒。凡肝家血虚有热以为病者,或脏腑、经脉,或肉里,皆可用以撤其壅热,散其聚毒,不但为诸疮要药而已。(《药义明辨》)

2.论疮疡必用金银花的意义 陈士铎:疮疡必用金银花者, 以金银花可以消火毒也。

然毒实不同,有阴毒、阳毒之分。其毒之至者,皆火热之极也。金银花最能消火热之毒,而又不耗气血,故消火毒之药,必用金银花也。以金银花可以夺命,不分阴阳,皆可治之。盖此药为纯补之味,而又善消火毒,无奈世人以其消毒去火而不肯多用,遂至无功,而且轻变重而重变死也。若能多用,何不可夺命于须臾,起死于顷刻哉? 诚以金银花少用则力单,多用则力厚而功臣也。故疮疡一门,舍此味无第二品也。所以疮疡初起,必用金银花,可以止痛;疮疡溃脓,必用金银花,可以去眩;疮疡收口,必用金银花,可以起陷。然此犹补阳症之疮疡也。若阴症初生,背必如山之重,服金银花而背轻矣;阴症溃脓,心如火焚,必服金银花而心凉矣;阴症收口,疮如刀割,必服金银花而皮痒矣。然此犹症而无大变也。苟痛痒之未知,昏溃之罔察,内可调其肺肝,外可窥其皮骨,饮而不欲,食之而不知,惟金银花与人参大剂治之,亦可以夺命而返魂也。谁谓金银花岂小补之物哉?而世人弃之者,因识其小而忘其大。是以他物可以少用,而银花必须多用也。知金银花之功力若此,又何患哉!(《洞天奥旨》)

3.论古书谓金银花补虚养血的本义 黄宫绣:金银花,诸书皆言补虚养血, 又言入肺散热,能治恶疮、肠、痈疽、痔漏,为外科治毒通行要剂。按此似属两歧。

殊不知书言能补虚者,因其芳香味甘,性虽入内逐热,而气不甚迅利伤损之意也;书言能养血者,因其毒结血凝,服此毒气顿解,而血自尔克养之谓也。究之止属清热解毒之品耳,是以一切痈疽等病,无不藉此内入,取其气寒解热,力主通利。如谓久服轻身延年益寿,不无过谀。凡古人表著药功,类多如是,但在用药者审认明确,不尽为药治效所惑也。(《本草求真》)

 

【集解】

1.《曲洧旧闻》:金银花,郑、许田野间,二三月有一种花蔓生,其香清远,马上闻之,颇似木樨花,色白。土人呼为鹭鸶花,取其形似也,亦谓五里香。

2.《救荒本草》:本草名忍冬;一名鹭鸶藤,一名左缠藤,一名金钗股;又名老翁须,亦名忍冬藤,旧不载所出州土,今辉县山野中亦有之。其藤凌冬不凋,故名忍冬,草附树延蔓而生,茎微紫色,对节生叶。叶似薜荔叶而青,又似水茶臼叶,头微团而软,背颇涩;又似黑豆叶而大。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白色,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采花*(熟,油盐调食;及采嫩叶,换水煮熟,浸去邪味,淘净,油盐调食。

 

【附注】

同属植物尚有以下种类的花蕾在部分地区作金银花用:灰毡毛忍冬 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 又名:假大花忍冬《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金银花(湖南新宁),大银花、岩银花、山银花、木银花(湖南、贵州)。湖南、广西及贵州部分地区作金银花用。花蕾长1~5cm,表面棕绿色或棕黄色,有倒生短糙伏毛,腺毛少;花萼被毛,齿缘较多。花冠外面显微观察,腺毛较少,腺头大多圆盘形,侧面观5~16细胞,排成1~3层,直径37~118μm,柄部2~5细胞,厚壁非腺毛多短似角状,长21~315μm,体部直径8~20μm,壁厚3~10μm,表面微具疣状突起。细毡毛忍冬 L.similis Hemsl. 又名:岩银花《中药大辞典》,细苞忍冬《拉汉种子植物名称》,二花《鄂西草药名录》,大银花(湖南),金银花(广西、贵州)。在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湖南作金银花用。花蕾长至6cm,表面棕绿色,略呈角质样,被稀疏毛或几无毛,萼筒有疏毛,萼齿边缘有毛。花冠外表面显微观察,毛茸稀少,腺毛头部类方形、长圆形或倒圆锥形,顶端平坦,侧面观2~17细胞,排成1~3层,直径至18~100μm,柄长,完整者约至600μm2~4细胞,基部细胞特长;厚壁非腺毛长45~1320μm,体部直径8~33μm,壁厚3~11μm,表面有微细疣状突起。短唇忍冬 L.bournei Hemsl. 又名:西南忍冬《中国植物志》。在云南思茅作金银花用。花蕾长1~4cm,表面红棕色、黄棕色或绿黄色,有疏毛;萼筒无毛。花冠处表面显微观察,毛较少,腺毛头部倒圆锥形、倒三角锥形或扁圆形,侧面观9~22细胞,排成2~4层,直径40~100μm,柄部大多2细胞,厚壁非腺毛116~510μm,体部直径11~29μm,壁厚4~7μm,表面平滑。水忍冬 L.dasystyla Rehd. 又名:毛柱忍冬《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银花、金银花(广西)。在广西作金银花用。柳叶忍冬 L.lanceolata Wall. 又名:小叶金银花《西藏常用中草药》。在西藏地区作金银花用。大花忍冬 L.macrantha (D.Don) Spreng. 又名:大金银花《贵州草药》。贵州兴仁及广东部分地区作金银花用。异毛忍冬 L.macrantha var. heterotricha Hsu et H. J. Wang 又名:异毛大花忍冬《云南种子植物名录》,鸢子银花(四川兴文),金银花(广西乐业)。在四川及广西部分地区作金银花用。短柄忍冬 L.pampaninii Lévl. 又名:狗爪花(广西全州)。在广西部分地区作金银花药用。⑨净花菰腺忍冬 L.hypoglauca Miq.subsp.nudiflora Hsu et H.J.Wang 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作金银花用。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 李伯廷,.中草药,1986,17(6):250

[2] Sim K S, et al.C A, 1981,94:52765p

[3] 吴元鎏,.化学学报,1980,38(6):573

[4] 吉力,.中国中药杂志,1990,15(11):680

药理

[1] 刘国声.中华新医学报,1950,1(2):95

[2] 李希贤,.中华医学杂志,1955,41(10):952

[3] 重庆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中医中药研究组.微生物学报,1960,8(1):52

[4]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江西中医药,1960,(1):34

[5] 王增慧.中华儿科杂志,1966,15(2):91

[6] 广东省中医学院.新医学,1971,(3):30

[7] 张家铨.新医学,1975,6(3):155

[8] 浙江温州地区卫生局.浙南本草新编(内部发行).1975:340

[9] 俞用川,.微生物学报,1959,7(3):231

[10] 中国医科院江西分院.医学科学论文汇编,1960,2:49

[11] 彭俊杰,.中华口腔科杂志,1985,20(1):54

[12] Wang F L, Chinese Med J, 1950,68(5,6):169

[13] 郭钧,.中国防痨杂志,1964,5(3):488

[14] 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1.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93,146

[15] 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关于金银花有效成分研究总结.1972

[16] 南云生,.中成药,1989,11(8):17

[17] 曹仁烈,.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5(4):286

[18]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病毒组.新医药学杂志,1973,(1):26

[19] 董杰德,.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4):262

[20] 湖南黔阳地区防疫站钩端螺旋体病研究小组.流行病防治研究,1975,(2):114

[21] 冯玉书,.沈阳药学院学报,1979,(11):73

[22] 时京珍,.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1):33

[23] 时京珍,.药学学报,1995,30(4):311

[24] 徐锦奋,.中医药资料汇编(吉林医大),1973,(1):95

[25] 竺稽能,.中西医结合资料汇编.急腹症第二集(湖北中医院),1979:64

[26] 张鸿祺,.山东医刊,1960,(10):22

[27] 黄一麟,.中医药研究资料,1965,(3):43

[28] 杭州第二人民医院.杭州医药资料汇编,1977:62

[29] 消彭华,.徐州医学院学报,1988,8(3):192

[30] 李希贤.中国药学会1962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1963:342

[31] 浙江省中医研究所冠心病研究组.中草药通讯,1974,70

[32] Czok G, et al.C A, 1961,55:20218i

[33] Valette G.C A, 1971,74:97900g

[34] 曹采频,.医药工业,1986,17(3):19

[35] 曹采频,.医药工业,1986,17(7):31

[36] 曹采频,.中药药理与临床,1989,5(3):48

[37] 解放军245部队第一附院外科实验室.科技简讯,1973,(3):41

[38] 富泽摄夫.日本东洋医学会志,1962,13(1):5

[39] Czok G.C A, 1966,65:12755g

[40] Fredman S O, et al.C A, 1965,63:18775c

现代临床研究

[1] 周黎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9):27

[2] 李永洲.中级医刊,1965,(11):711

[3] 曾勇.中医杂志,1984,(8):48

[4] 湖南.中西医结合防治常见病资料选辑,1972:192

[5] 陈中先.河南医药,1984,(3):169

[6] 杨桂仙.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8):492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