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旋覆花

时间:2019-05-07浏览:105

【药名】
旋覆花


【异名】
盗庚《尔雅》,盛椹《本经》,戴椹《别录》,飞天蕊(侯宁极《药谱》),金钱花《本草图经》,野油花《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滴滴金、夏菊《纲目》,金钱菊《花史》,艾菊、迭罗黄《群芳谱》,满天星《岭南采药录》,六月菊《铁岭县志》,黄熟花《南京民间药草》,水葵花、金盏花《贵州民间方药集》,复花《新疆药材》,小黄花《河北药材》,猫耳朵花、驴耳朵花《山东中药》,金沸花、伏花、全福花《上海常用中草药》。


【释名】
《本草衍义》:“花淡黄绿繁茂,圆而覆下。”李时珍认为此即旋覆得名之由。《纲目》:“诸名皆因花状而命也。”《尔雅》云:“蕧,盗庚也。”盖庚者金也,谓其夏开黄花,盗窃金气也。”盛椹,《本草经考注》:“椹,即蘬讹,蘬即糁字,其花蕊堆起如盛蘬之状,故名盛椹。”


【品种考证】

旋覆花入药始载于《本经》下品。《别录》谓:“生平泽川谷,五月采花。”《本草经集注》云:“出近道下湿地。似菊花而大。《本草图经》曰:“所在有之。二月以后生苗,多近水傍,大似红蓝而无刺,长一二尺已来,叶如柳,茎细,六月开花如菊花,小铜钱大,深黄色。”并附随州旋复花图,其叶长圆状披针形、基部渐窄的特征,与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Thunb.一致。《纲目》旋覆花图也似此种。《救荒本草》云:“苗长二三尺已来。叶似柳叶,稍宽大。茎细如蒿杆。开花似菊花,如铜钱大,深黄色。”附图中叶多为长圆形,基部宽而抱茎,与欧亚旋覆花 Inula britanica L. 相近。《植物名实图考》附图也为此种。可见古代旋覆花就以上述两种为正品,与今商品情况一致。


【来源】
为菊科植物欧亚旋覆花的花序。


【原植物】
欧亚旋覆花 Inula britanica L. 又名:大花旋覆花《中药志》,毛旋覆花《中药大辞典》。

与旋覆花不同点在于:叶片长圆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宽大,心形,有耳,半抱茎。头状花序,径2.5~5cm;总苞径1.5~2.2cm,长达1cm。瘦果圆柱形,有浅沟,被短毛。

生于河岸、湿润坡地、田埂和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新疆、河南等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重粘土及过干燥地不宜栽培,忌连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分株繁殖。种子繁殖:8月果实成熟时,分批采摘,脱粒,晒干。春播3~4月,条播,按行株距30cm开浅沟,将种子与草木灰拌匀播入沟内,覆土,浇水。约经2~3星期出苗。每1hm2用种量11.25kg。穴播,按行株距25cm×25cm开穴播种。分株繁殖:3~4月挖掘植株的分蘖苗及根芽,穴栽,每次可栽分蘖苗3株或根芽4~5节,覆土。

田间管理 用种子繁殖待苗高3~6cm时,间苗、补苗。每年5月和7月及雨后要进行中耕除草,并结合施肥,以人畜粪为主。收割后需进行培土。遇旱季要浇水;雨季注意排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多雨季节注意松土排水。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石灰5kg加水100kg浇穴。

 

【采收加工】
7~10月分批采收花序,晒干。


药材及产销

欧亚旋覆花 Flos Inulae Britanicae 产销同旋覆花。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欧亚旋覆花花序直径1~2cm,总苞片4~5层,外层苞片上部叶质,下部革质。舌状花花冠长1~2cm,宽1~1.5mm。管状花花冠长4~6mm。冠毛20~25条。以完整、朵大、色黄、无枝梗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欧亚旋覆花①外层苞片非腺毛密布于叶质部中下方,长350~1280μm,腺毛长90~140μm,直径30~45μm舌状花喉部有时可见少数或多数非腺毛。花柱细胞中常见多数草酸钙方晶和柱晶。花粉粒直径22~33μm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冷浸24h,或于水浴上加热回流15min,滤过。滤液浓缩至10ml,取1ml,加镁粉适量,再加浓盐酸数滴,加热5min,显红色。(检查黄酮) (2)薄层色谱取本品5g,加石油醚50ml,回流3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乙酸乙酯--丙酮(1∶1)2ml溶解,取上清液作供试液,以旋覆花内酯、旋覆花次内酯为对照品,点样于硅胶H--0.5%CMC板上,用苯--乙酸乙酯(1∶2)展开,碘蒸气熏,供试液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相应处,显相同斑点。


【炮制】
1.旋覆花《雷公炮炙论》:去裹花蕊壳皮并蒂子,取花蕊蒸,从巳至午,晒干。《经验后方》:洗尘令净,捣末。《圣济总录》:去萼净,择去茎叶。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梗、叶、花柄及杂质,筛去砂屑。

2.蜜旋覆花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旋覆花中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旋覆花100kg,用炼蜜25kg

3.炒旋覆花《圣济总录》:择去茎叶,微炒。现行,取净旋覆花,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带焦斑时,取出放凉。

饮片性状:旋覆花参见药材鉴别项。蜜旋覆花形如旋覆花,深黄色,多破碎,具蜜香气,味甜。炒旋覆花形如旋覆花,具焦斑。

贮干燥容器内,蜜旋覆花、炒旋覆花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药性】
味苦、辛、咸、微温。归肺、胃、大肠经。

1.《本经》:味咸、温。

2.《别录》:甘,微冷利,有小毒。

3.《药性论》:味甘,无毒。

4.《品汇精要》:气厚味薄,阳中之阴。

5.《纲目》:乃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药也。

6.《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大肠、膀胱四经。

7.《本草新编》:入心、肝、大小肠。


【功能主治】
消痰行水,降气止呕。主治咳喘痰粘,呕吐噫气,胸痞胁痛。

1.《本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2.《别录》: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蘭,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3.《药性论》:主肋胁气,下寒热水肿,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

4.《日华子》:明目,治头风,通血脉。

5.《汤液本草》:发汗、吐、下后,心下痞,噫气不除者宜此。

6.《医学入门·本草》:逐水、消痰、止呕噎。

7.《医林纂要·药性》:补心,通血脉,泄肺、降逆气。

8.《药性切用》:下气定喘,软坚化痰,为疏理风气水湿专药。

9.《药性考》:治噫消痰,止呕利脏,腹疮唇裂,染须乌发,头风白屑。

10.《南京民间药草》:花和苗,祛湿、拔毒、消肿,煎水洗患处。


【应用与配伍】
用于咳喘痰多。旋覆花之性主降,功擅下气,其味苦咸,能化胶结之痰,为治痰浊阻肺,肺气不降,咳喘痰粘,胸闷不舒者所常用,多与苏子、半夏、陈皮等配伍,以降气化痰。若咳嗽痰多色黄,属痰热盛者,则与桑白皮、瓜蒌等同用,以清肺化痰。若咳嗽痰多,粘稠难咯者,则宜与味咸软坚之化痰药,如海浮石、海蛤壳等同用,其效益佳。若风邪犯肺,痰涎内结,咳嗽痰多,头目昏痛,可与荆芥、半夏、前胡等同用,以散邪、降气、化痰。如《类证活人书》金沸草散。用于呕吐、噫气。旋覆花降胃气以止呕逆、噫气。治痰浊内伏于中,清气不升,胃气上逆,吐逆不止,头目眩晕,常与半夏、橘红、干姜等同用,以化痰降逆。如《济生方》旋覆花汤。若中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常与代赭石、人参、半夏等同用,以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如《伤寒论》旋覆代赭汤。用于胸痞胁痛。旋覆花主结气,通血脉,行痰水,凡因气血郁滞,痰水内停,胸脘痞闷,两胁胀痛者,每常用之。治肝郁气滞血瘀,胸痞不畅,两胁疼痛,捶击则舒,常与青葱管、新绛(现多以茜草或红花等活血药代之)同用,以散结气,通肝络而止痛。如《金匮要略》旋覆花汤;《临证指南医案》治肝络凝瘀,胁痛,在此方中加归须、桃仁等,以增化瘀通络之功。若感时令之邪,与里水相搏,胁肋疼痛,病根未固者,常与香附等同用,以疏通肝络而行里水。如《温病条辨》香附旋覆花汤。《得宜本草》:得代赭石、半夏治噫气,得葱、新绛治半产漏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纱布包煎或滤去毛)3~10g


【使用注意】
阴虚劳嗽,风热燥咳者禁服。

1.《本草衍义补遗》:病人涉寒者不宜多服,利大肠,戒之。

2.《本经逢原》:阴虚劳嗽,风热燥咳,不可误用。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