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女贞子
【异名】
女贞实《本经》,冬青子《济急仙方》,爆格蚤《分类草药性》,白蜡树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鼠梓子《广西中药志》。
【释名】
《纲目》云:“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贞女状之……今方书所用冬青,皆此女贞也。近时以放蜡虫,故俗呼为蜡树。”《山海经》加木旁作桢木;冻青乃冬青之音转。
【品种考证】
女贞子原名女贞实,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本草经集注》云:叶茂盛,凌冬不凋,皮青肉白。《新修本草》云:女贞叶似枸骨及冬青树等,其实九月熟,黑似牛李子……叶大,冬茂。《蜀本草》曰:《图经》云:树高数丈,花细,青白色。《纲目》称:女贞、冬青、枸骨,三树也。女贞即今俗呼蜡树者……东人因女贞茂盛,亦呼为冬青,与冬青同名异物,盖一类二种尔。二种皆因子自生,最易长。其叶厚而柔长,绿色,面青背淡。女贞叶长者四五寸,子黑色;冻青叶微团,子红色,为异。其花皆繁,子并累累满树,冬月眕鹆喜食之,木肌皆白腻。今人不知女贞,但呼为蜡树。参看《本草图经》女贞附图,本草所指女贞,应为本种。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果实。
【原植物】
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又名:桢木《山海经》,女贞木:《典术》,冬青、蜡树《纲目》,小叶冻青《医林纂要》,水蜡树《植物名实图考》,鼠梓木《新本草纲目》,青蜡树、白蜡树、大叶蜡树《中国植物志》。
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25m。树皮灰褐色。枝黄褐色、灰色或紫红色,圆柱形,疏生圆形或长圆形皮孔。单叶对生;叶柄长1~3cm,上面具沟;叶片革质,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6~17cm,宽3~8cm,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基部圆形,有时宽楔形或渐狭。圆锥花序顶生,长8~20cm,宽8~25cm;花序梗长达3cm;花序基部苞片常与叶同型,小苞片披针形或线形,凋落;花无梗或近无梗;花萼无毛,长1.5~2mm,齿不明显或近截形;花冠长4~5mm,裂片长2~2.5mm,反折;花丝长1.5~3mm,花药长圆形,长1~1.5mm;花柱长1.5~2mm,柱头棒状。果肾形或近肾形,长7~10mm,径4~6mm,深蓝黑色,成熟时呈红黑色,被白粉。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生于海拔2900m以下的疏林或密林中,亦多栽培于庭院或路旁栽培养殖。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荫,不甚耐寒。对大气污染的抗性较强,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及铅蒸气均有较强抗性,也能忍受较高的粉尘、烟尘污染。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栽培为宜,但在红、黄壤土上亦能生长。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下,剥取种子,随即播种育苗,苗床宽1.3m,按沟心距0.3m开横沟,深约1cm,播幅10cm,把种子匀播沟内,施稀人畜粪,再盖细土。每1hm2用种子量300~375kg。育苗期每年中耕除草4次,在4、6、8、11月进行,并在4月和11月中耕除草后各追施人畜粪水1次,培育2年移栽。在4~5月,按行株距3m×3m左右开穴,每穴栽种1株。
田间管理 栽后每年4、10月各松土1次。结合追施肥1~2次。为了综合利用,有条件地区,可在树上放养白蜡虫。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天牛幼虫为害树干,可用棉球蘸5倍90%敌百虫液塞进虫孔毒杀。
【采收加工】
女贞移栽后4~5年开始结果,在每年12月果实变黑而有白粉时打下,除去梗、叶及杂质,晒干或置热水中烫过后晒干。
【药材及产销】
女贞子Fructus Ligustri Lucidi主产于浙江金华、兰溪,江苏淮阴、镇江,湖南衡阳。此外,江西、福建、湖北、广西、四川等地亦产。主产地商品多销上海、天津和北京等地,其他生产地一般多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果实呈卵形、椭圆形或肾形,长6~8.5mm,直径3.5~5.5mm。表面黑紫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果梗痕或具宿萼及短梗。外果皮薄,中果皮稍厚而松软,内果皮木质,黄棕色,有数条纵棱,破开后种子通常1粒,椭圆形,一侧扁平或微弯曲,紫黑色,油性。气微,味微酸、涩。以粒大、饱满、色黑紫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细胞,外壁及侧壁加厚,其内常含油滴。中果皮为12~25列薄壁细胞,近内果皮处有7~12个维管束散在。内果皮为4~8列纤维组成棱环。种皮最外为1列切向延长的表皮细胞,长68~108μm,径向60~80μm,常含油滴。内为薄壁细胞,棕色。胚乳较厚,内有子叶。
【炮制】
1.女贞子《纲目》:去梗叶……布袋擦去皮。《得配本草》:洗去衣皮。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叶,抢水淘洗,干燥。用时捣碎。生品用于清热通便。
2.酒女贞子《医学广笔记》:酒拌,九蒸九晒。《本草汇》:酒浸,蒸透。现行,取净女贞子,用黄酒拌匀,稍闷后置蒸罐内密封,隔水炖或置适宜容器内蒸,至酒被吸尽,色泽黑润时,取出干燥。每女贞子100kg,用黄酒20kg。酒女贞子改变寒滑之性,增强补肝肾作用。3.盐女贞子《得配本草》:淡盐水拌炒。现行,取女贞子,加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干,取出,放凉。每女贞子100kg,用盐0.6kg,水10kg。4.醋女贞子现行,取女贞子加醋拌匀,置容器内蒸上气后,取出,晒干。每女贞子100kg,用醋12kg。
【饮片性状】
女贞子参见药材鉴别项。酒女贞子形如女贞子,色泽黑润,表面附有白色粉霜,略具酒香气。盐女贞子形如女贞子,有咸味。醋女贞子形如女贞子,略具醋香气。贮干燥容器内,酒女贞子、盐女贞子、醋女贞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药性】
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
1.《本经》:味苦,平。
2.《别录》:甘。无毒。
3.《品汇精要》:味厚于气,阴中之阳。
4.《纲目》:温。
5.《本草正》:味苦,性凉。
6.《本草经疏》:甘,寒。气薄味厚,阴中之阴,降也。入足少阴经。
7.《本草从新》:甘、苦,凉。
8.《医林纂要·药性》:兼入血分。
9.《本草再新》:入肝、肺、肾三经。
10.《药论》:入肝、肾。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主治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须发早白,骨蒸潮热,目暗不明。
1.《本经》: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
2.《本草蒙筌》:黑发黑须,强筋强力……多服补血去风。
3.《纲目》:强阴,健腰膝,变白发,明目。
4.《本草经疏》:凉血,益血。
5.《本草正》:养阴气,平阴火,解烦热骨蒸,止虚汗,(治)消渴及淋浊,崩漏,便血,尿血,阴疮,痔漏疼痛。亦清肝火,可以明目止泪。
6.《本草从新》:益肝肾。
7.《医林纂要·药性》:坚补肾水,安养阳气。
8.《得配本草》:善行水。
9.《药性切用》:为阴虚有火,不胜腻补之良药。
10.《本草再新》:养阴益肾,补气舒肝。治腰腿痛,通经和血。
11.沈文彬《药论》:清肺火肠红有验,补肝血。
12.《江苏省植物药材志》:治颈淋巴腺结核,肺结核潮热,水肿腹水等。
13.《广西中药志》:治老人大便虚秘。
14.《广西本草选编》:主治肾虚腰痛,慢性肝炎,神经衰弱,眩晕,遗精,月经不调。
15.《安徽中草药》:治白细胞减少症。
16.《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慢性苯中毒。
【应用与配伍】
用于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骨蒸潮热等。女贞子甘苦而凉,既善补益肝肾,又能清虚热,尤适用于肝肾亏损,虚热内生之证。用于头晕目眩,腰酸遗精,脚弱无力,常与旱莲草同用,方如《医方集解》二至丸,亦可配入六味地黄汤中应用;用于肾虚精亏,须发早白,可与熟地、当归、枸杞子、何首乌等配用;阴虚兼有内热,表现为头昏腰酸、潮热心烦者,可配伍龟版、鳖甲、地骨皮、白薇等滋阴清热。
用于目暗不明之症。女贞子能益阴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亏乏所致视力减弱、目暗不明,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等品同用;若兼肝火上炎者,则可加入决明子、青葙子清肝明目之品。现多用于中心性视网膜炎、早期老年性白内障、视神经炎等。
沈文彬《药论》:“伴地黄、首乌能补肾虚;同益智、金樱滑精堪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敷膏点眼。清虚热宜生用,补肝肾宜熟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慎服。
1.《本草经疏》:变白家,当杂保脾胃药及椒红温暖之类同施,不则恐有腹痛作泄之患。
2.《本草汇言》:如命门火衰,肾间阳气虚而脾胃薄弱,饮食不增,腹痛泄泻者,又当禁用。
3.《得配本草》:脾胃虚寒,肾阳不足,津液不足,内无虚热,四者禁用。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