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柽柳
【异名】
柽《诗经》,河柳《毛诗传》,殷柽(《尔雅》郑玄注),雨师(陆玑《诗疏》),人柳《三辅旧事》,赤柽木《日华子》,三春柳《开宝本草》,春柳《本草图经》,三眠柳《本草衍义》,长寿仙人柳《履砏岩本草》,观音柳《卫生易简方》,垂丝柳、雨丝、蜀柳《纲目》,西河柳《本草汇言》,赤柽柳《本草备要》,山柽柳《山西中草药》。
【释名】
《纲目》曰:“按罗愿《尔雅翼》云:天之将雨,柽先知之,起气以应;又负霜雪不凋,乃木之圣者也。故字从圣。又名雨师。或曰得雨则垂垂如丝,当作雨丝。又《三辅旧事》云:汉武帝苑中有柳,状如人,号曰人柳,一日三起三眠。则柽柳之圣,又不独知雨、负雪而已。今俗称长寿仙人柳。亦曰观音柳,谓观音用此洒水也。”《本草衍义》云:“今人谓之三秀柳,以其一年三秀,故名。”其皮赤,故名冠“赤”、“红”字样。
生于水旁,故有溪河柳、西河柳、西湖柳诸名。
【品种考证】
本品本草记载始于《日华子》,名赤柽木。《开宝本草》云:“生河西沙地,皮赤色,叶细。”以柽柳为名则见于《本草图经》柳华条下,云:“赤柽木,生河西沙地,皮赤,叶细,即是今所谓柽柳者,又名春柳。”《纲目》曰:“柽柳,小干弱枝,插之易生。赤皮,细叶如丝,婀娜可爱。一年三次作花,花穗长三四寸,水红色如蓼花色。”综上所述并参考《植物名实图考》之附图,特征与柽柳属(Tamarix)植物一致。
【来源】
为柽柳科植物柽柳的嫩枝叶。
【原植物】
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 T.juniperina Bunge] 又名:西湖柳、红筋条《中国树木分类学》,桧柽柳《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华北柽柳、钻天柳、溪河柳、香椿柳《中药大辞典》,西湖杨(江苏),红荆条(山东),红柳(新疆)。
灌木或小乔木,高3~6m。幼枝柔弱,开展而下垂,红紫色或暗紫色。叶鳞片状,钻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mm,半贴生,背面有龙骨状脊。每年开花2~3次;春季在去年生小枝上侧生总状花序,花稍大而稀疏;夏、秋季在当年生幼枝顶端形成总状花序组成顶生大型圆锥花序,常下弯,花略小而密生,每朵花具1线状钻形的绿色小苞片;花5数,粉红色;萼片卵形;花瓣椭圆状倒卵形,长约2mm;雄蕊着生于花盘裂片之间,长于花瓣;子房圆锥状瓶形,花柱3,棍棒状。蒴果长约3.5mm,3瓣裂。花期4~9月,果期6~10月。
喜生于河流冲积地、海滨、滩头、潮湿盐碱地和沙荒地。野生于辽宁等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强,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耐碱,耐旱。在粘壤土、砂质壤土及河边冲积土中均可生长,常栽于河边、路边、沟边、庭院等处。
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扦插育苗繁殖。种子繁殖:3~4月播种育苗,行距15~18cm,开沟条播,覆土约1cm,苗高15cm时,按株距12cm间苗。春秋季时按行株距(1~2)m×1m,穴深1m移栽,栽后浇水。扦插育苗繁殖:在早春未发芽前,选2~3年生枝,剪成17~20cm长的插条。畦面按行距33cm开深15cm的横沟,再按株距10cm把插条插入沟中,上端露出3cm左右,覆土压实,保持土壤湿润并适当追肥。2年后移栽,宜在早春发芽前进行,按行株距1m×1cm开穴,每穴栽种1株,成活后浇人畜粪水。
田间管理 移栽后,夏季应松土除草,冬季施土杂肥。第2年夏、冬季再松土除草,追肥各1次。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蓑衣虫、蚜虫等。
【采收加工】
未开花时采下幼嫩枝梢,阴干。
【药材及产销】 柽柳Cacumen Tamaricis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广东、福建、云南等地。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枝细圆柱形,直径0.5~1.5mm,表面黄绿色,节较密,叶鳞片状,钻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mm,背面有龙骨状脊。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心有髓。气微,味淡。以枝叶细嫩、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枝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皮层窄,近木栓处有2~4列厚壁细胞,壁稍厚,木化。中柱鞘纤维壁木化;纤维束周围细胞含硫酸钙结晶,形成晶纤维。韧皮部较窄,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髓射线宽2~3列细胞。髓部小。
粉末特征:灰绿色。①叶表皮细胞横断面观类方形,外壁稍隆起,有的(叶缘)呈乳头状突起,角质层厚6~9μm,内缘细齿状;表面观类方形、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细密连珠状增厚,有的可见半月形角质突起。气孔下陷,副卫细胞4~6个,有的特小。②硫酸钙结晶直径5~34μm,棱角大多明显,另有少数呈方形或小针状结晶。③纤维(枝)直径8~25μm,壁稍厚,木化或微木化;纤维周围细胞含硫酸钙结晶,形成晶纤维。④髓薄壁细胞类圆形,有的含硫酸钙结晶,此外,有薄壁细胞及叶柄基部纤维和导管等。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提取20min,滤过,滤液供以下试验:①取滤液1ml,加镁粉少许,加盐酸3~4滴,在水浴上加热,显橘红色。(检查黄酮)②取滤液分别滴在滤纸片上,用氨蒸气熏显黄色,喷1%三氯化铝乙醇液,显明显黄色。(检查黄酮)③取滤液1ml,置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加饱和硼酸丙酮试液1ml,10%枸橼酸丙酮试液1ml,在水浴上蒸干,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可见强烈的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
(2)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5ml,在水浴上回流1h,滤过,滤液回收甲醇。残渣溶于2ml甲醇中,滤过,滤液供点样用。以槲皮素为对照品。同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用苯-甲醇(8∶2)为展开剂,展距10cm,用氨熏后紫外光灯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处显相同颜色斑点。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老枝,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小段,枝、叶混合。嫩枝呈圆柱状,表面灰绿色,有多数互生的鳞片状小叶;稍粗的枝,表面红褐色,叶片多脱落而残留突起状叶基。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味甘、辛,性平。归肺、胃、心经。
1.《日华子》:温。
2.《开宝本草》:无毒。
3.《履砏岩本草》:凉,无毒。
4.《品汇精要》:性温。气之厚者,阳也。臭朽。
5.《纲目》:甘、咸,温。无毒。
6.《本草经疏》:浮而升,阳也。入足阳明,手太阴、少阴经。7.《本草汇言》:味苦微咸。
8.《本草从新》:甘、咸,平。
9.《医林纂要·药性》:甘、辛、咸,寒。
10.《本草求原》:入肺、肾、脾、胃。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透疹,解毒。主治风热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1.《开宝本草》:主剥驴马血入肉毒。
2.《纲目》:消痞,解酒毒,利小便。
3.《东医宝鉴·汤液篇》:主疥癣及一切恶疮。
4.《本草汇言》:凉血分,发痧疹,解痧毒。
5.《本草备要》:治痧疹不出,喘嗽闷乱。
6.《本经逢原》:去风,煎汤浴风疹身痒效。
7.《得配本草》:解瘟疫之躁乱,开肌肉之邪结,一切风火疠气,非此不能达表。
8.《药性切用》:疏风解毒,能使痧疹、斑邪外达。
9.《现代实用中药》:为解热利尿药,治急性或慢性关节风湿。
【应用与配伍】
用于麻疹。柽柳具开发升散之性,善于达表透疹,为治麻疹初期,透发不畅的常用药。可单味煎服,亦常与荆芥、薄荷、牛蒡子等同用,益增透疹之效。
用于感冒咳嗽,风湿痹痛。治感冒发热头痛,可配荆芥、防风或羌活、板蓝根等以助解表,伴咳嗽咽痛者,加配牛蒡子、蝉衣。用于风寒湿痹,历节风痛,一般与羌活、独活、薏苡仁、威灵仙等祛风湿药同用,如与忍冬藤、鸡血藤、丹皮、赤芍、地龙等相配,又可用于关节红肿疼痛之风湿热痹。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肾炎水肿、慢性气管炎。煎汤熏洗治风疹瘙痒。《医学广笔记》:砂糖调服,可治疹后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煎汤擦洗。
【使用注意】
麻疹已透及体虚多汗者禁服。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