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荞麦

时间:2019-04-27浏览:53

【药名】
金荞麦

 

【异名】
赤地利《新修本草》,赤薜荔《纲目》,金锁银开、天荞麦根《李氏草秘》,开金锁《本草从新》,贼骨头、透骨消《植物名实图考》,苦荞头、铁石子《天宝本草》,野荞子《分类草药性》,蓝荞头《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荞麦三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野荞麦根、苦荞麦根《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荞当归《陕西中草药》,铁拳头(江西)

 

【释名】
本品叶似荞麦,而根内部呈黄赤色,故称金荞麦。其余诸荞麦之名,皆因叶形相似而得名。汪连仕《采药书》:“能开锁缠喉风,因而称金锁银开、开金锁。”《植物名实图考》:“为治跌打要药,窃贼多蓄之,故俚医呼贼骨头。又根累结成团块,色黑赤,而有铁石子、铁拳头之名。以当归、三七称之者,皆因其有活血化瘀之功。”

 

【品种考证】
本品以赤地利之名始载于《新修本草》,云:“叶似萝雐蔓生,根皮赤黑,肉黄赤。二、八月采根,日干。”《本草拾遗》云:“生江东平地。花、叶如荞麦,根紧硬似狗脊,一名五蕺,一名蛇罔。”《本草图经》云:“在山谷有之,今惟出华山,春夏生苗,作蔓绕草木上,茎赤,叶青,似荞麦叶,七月开白花,亦如荞麦,根若菝葜。亦名山荞麦。”而《植物名实图考》在蔓草类赤地利条下云:“江西、湖南通呼为天荞麦,亦曰金荞麦。茎柔披靡,不缠绕,茎赤叶青,花、叶俱如荞麦,长根赭硬。”以上所述,考其文图,其原植物与药用金荞麦相一致。

 

【来源】
为蓼科植物金荞麦的根茎。

 

【原植物】
金荞麦 Fagopyrum dibotrys  (D.Don) Hara [Fagopyrum cymosum (Trev.) Meisn.]  又名:五毒草、五蕺、蛇罔《本草拾遗》,天荞麦《李氏草秘》,野荞麦《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万年荞《云南药用植物名录》,苦荞麦《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0.5~1.5m。主根粗大,呈结节状,横走,红棕色。茎直立,多分枝,具棱槽,淡绿微带红色,全株微被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具柄,柄上有白色短柔毛;叶片为戟状三角形,长宽约相等,但顶部叶长大于宽,一般长4~10cm,宽4~9cm,先端长渐尖或尾尖状,基部心状戟形,顶端叶狭窄,无柄抱茎,全缘成微波状,下面脉上有白色细柔毛;托叶鞘抱茎。秋季开白色小花,为顶生或腋生、稍有分枝的聚伞花序;花被片5,雄蕊82轮;雌蕊1,花柱3。瘦果呈卵状三棱形,红棕色。花期7~8月,果期10月。

生于路边、沟旁较阴湿地。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和陕西、甘肃等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气候,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30℃,在-10℃左右地区栽培可以安全越冬。土壤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好,粘土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宜种植。

栽培技术  用种子、根茎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春播或秋播均可,春播4月,秋播10月。根茎繁殖:在春季将根茎挖出,选取健康根茎切成小段,以根茎幼嫩部分及根茎芽胞作繁殖材料。扦插繁殖:在夏季剪取组织充实的枝条,长15~  20cm,具节2~3个,插条深2/3,行距12cm×9cm

田间管理  在苗期要勤除杂草,松土2~3次,追肥可在苗高  50~60cm左右或开花前施1次化肥,每1hm2 225~300kg。雨季注意排水,干旱时应适当浇水。

病虫害防治  桃蚜在发生期喷药液,冬季清园,将枯枝和落叶深埋或烧毁。病毒病可选无病株留种,注意防治虫害。

 

【采收加工】
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收,先割去茎叶,将根刨出,去净泥土,选出作种用根茎后,晒干或阴干,或50℃内炕干也可。

 

【药材及产销】

金荞麦 Rhizoma Fagopyri Dibotrydis 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亦产。多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团块状,常具瘤状分枝,长短、大小不一,直径1~4cm。表面棕褐色至灰褐色,有紧密的环节及不规则的纵皱纹,以及众多的须根或须根痕;顶端有茎的残基。质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淡黄白色至黄棕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央有髓。气微,味微涩。以个大、质坚硬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4~5列木栓细胞,均含棕色物。皮  层较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韧皮部有少数纤维散在。木质部呈内外两层,形似年轮;外层较宽,木薄壁细胞壁较薄,导管形大而稀少,木射线细胞狭长方形;内层较窄,木薄壁细胞壁较厚,导管形小,单列径向排列。髓部细胞圆形,壁较厚。粉末特征:淡红色。淀粉粒类圆形,直径4~30μm,脐点点状。草酸钙簇晶直径20~50μm具缘纹孔导管多见。韧皮纤维较为少见。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50ml回流提取2h,取乙醇提取液1~2滴,置试管中,加花色素试剂(正丁醇60ml40%盐酸40ml混合,再加入FeSO4·  7H2O 77mg溶解)2ml,在沸水浴上加热5min,溶液呈樱红色。(检查还原花色甙元二聚物)

(2) 电泳:取醇提液点在新华1号滤纸条上(5cm×30cm),用硼酸-硼砂缓冲液(pH8.8),电压200V,电流0.3mA,电泳7h,晾干,观察荧光后,喷对甲苯磺酸试剂(20%乙醇液)100℃5min,约在离原点17cm处有红棕色斑点。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片状。切面木部黄白色或淡棕红色,有放射状纹理。外表皮棕褐色,密布点状皮孔,可见横向环节,有凹陷的圆形根痕及残留须根。气微,味微涩。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味酸、苦,性寒。归肺、胃、肝经。

1.《本草拾遗》:味酸,平。无毒。

2.《本草从新》:苦,平。

3.《分类草药性》:性苦、淡。

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寒,味辛。

5.《陕西中草药》:味涩、微苦,性凉。

6.南药《中草药学》:辛,平。入肺、肝经。

7.《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凉。

8.《湖北中草药志》:涩、微辛,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消痈,祛风除湿。主治肺痈,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痢疾,风湿痹证,跌打损伤,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1.《新修本草》:主赤白冷热诸痢,断血破血,带下赤白,生肌肉。

2.《本草拾遗》:主痈疽恶疮毒肿,赤白游疹,虫、蚕、蛇、犬咬,并醋摩敷疮上,亦捣茎叶敷之;恐毒入腹,亦煮服之。

3.《李氏草秘》:治乳痈风毒,入诸散毒药内,取根二分,生姜一分,水煎服。治败血久病不痊,又洗痔血。(引自《纲目拾遗》)

4.《本草从新》:祛风湿。治手足不遂,筋骨疼痛,与苍术、当归同用甚效。

5.《纲目拾遗》:治白浊,捣汁冲酒服。治喉闭,喉风喉毒,用醋磨漱喉。

6.《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要药。治损伤,活血,止痛,通关节。

7.《草木便方》:解毒。()诸痢带疳,长肌肉。

8.《天宝本草》:治腰疼背痛,瘰疬,杨梅结毒,头风疼痛。

9.《分类草药性》:治气瘰,补中气,养脾胃。治疯犬咬伤。

10.《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消肿解毒。治喉痹,流火,乳痈,筋络伸屈不舒。

11.《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祛风湿。治筋骨酸痛,肝炎腹胀。

12.《陕西中草药》:调经止血,祛风湿。主治月经不调,腰痛,劳伤。

1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健脾利湿。主治咽喉肿痛,肺脓疡,脓胸,肺炎,胃痛,肝炎,痢疾,消化不良,盗汗,痛经,闭经,白带;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应用与配伍】

用于肺痈,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等肺经疾患。金荞麦性寒,能入肺而清热解毒。治肺痈热毒蕴肺,发热胸痛,咳吐腥臭脓痰,可单用本品置罐中加水,再隔水蒸服;如病情迁延,脓痰不易排出,则用黄酒隔水蒸服;亦可与桔梗、桃仁、薏苡仁、鱼腥草等同用,益增清肺解毒、化瘀排脓之功。治肺热咳喘,可与麻黄、杏仁、石膏等同用,共奏宣肺清热、止咳平喘之效。治咽喉红肿疼痛,可与桔梗、甘草、射干等,以清热利咽。

用于湿热痢疾。金荞麦能清肠道湿热,可与马齿苋、白头翁、山楂等同用,以清肠化湿,消积滞而止痢。

用于风湿痹证。金荞麦有祛风除湿之功,痹证筋骨疼痛,可与独活、当归、牛膝等同用,以祛风湿、活血通经。用于痈肿疮毒、蛇虫咬伤。亦取金荞麦解毒作用,每多外用。如痈肿疮毒,可用本品以醋磨汁涂敷患处,亦可用鲜品捣烂外敷;乳痈、流火及蛇虫咬伤,用之亦效,若同时煎汤内服,则其效尤佳。

此外,金荞麦与红糖煎服,或与当归、赤芍、桃仁等活血通经药同用,可治痛经、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汁或磨汁涂敷。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