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延胡索
【异名】
延胡《雷公炮炙论》,玄胡索《济生方》,元胡索《药品化义》,元胡(通称)。
【释名】
《医学入门·本草》:“玄胡索生胡国。玄,言其色;索,言其苗交纽也。”按:《说文》:“黑而有赤色者为玄。”古代Corydalis属植物作延胡索药用的有多种,其块茎栓皮颜色从黄色到棕色不等。玄色(赤黑色)大抵与棕色近,“玄”或言其色。“玄”通“元”,故又名元胡索、元胡。又,《纲目》云:“好古曰: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玄为延也。”按:“宋真宗讳恒,此当为避宋始祖赵玄朗之讳而改。”
【品种考证】
延胡索始载于唐《本草拾遗》。五代《海药本草》云:“生奚国,从安东道来。”宋《开宝本草》云:“根如半夏,色黄。”按奚为隋唐时的游牧民族,分布在以今承德为中心的河北省东北部,旁及内蒙古、辽宁的毗邻地区。安东指唐代安东都护府,其辖区屡有变迁,大体以今辽宁省为主并包括河北省东北部和内蒙古东南一角。说明当时延胡索药材主要来自今东北地区。
明代以后,延胡索药材的应用情况起了变化,弘治《句容县志》土产栏即载有延胡索。《本草蒙筌》虽载延胡索来自安东,生从奚国,但所附二种药材图却分别注明为茅山玄胡索和西玄胡索。《纲目》延胡索条下除重述《海药本草》、《开宝本草》的产地、形态外,并谓:“今二茅山西上龙洞种之,每年寒露后栽,立春后生苗,叶如竹叶样,三月长三寸高,根丛生如芋卵样,立夏掘起。”《本草原始》则不提安东延胡索,其药材图亦系茅山玄胡索和西玄胡索两种,图注前者云皮皱形小而黄,后者云外黑内黄,并指出以茅山者为胜。清初的《本草述》云:“延胡索今茅山上龙洞、仁和笕桥亦种之。”康熙《重修东阳县志》载:“延胡索生田中,虽平原亦种。”按:'容在今江苏省西南部,茅山分布于句容一带;仁和,今并入杭州;东阳在今浙江省中部。由此可见,自明代以来,关内地区所用者,多为江浙一带所栽培的延胡索,至今仍为延胡索正品,其形态与《纲目》、《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
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原植物】
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 [ C.turtschaninovii Bess.f.yanhusuo Y.H.Chouet C.C.H su]
多年生草本,高9~20cm,全株无毛。块茎扁球形,直径7~15mm,上部略凹陷,下部生须根,有时纵裂成数瓣,断面深黄色。茎直立或倾斜,常单一,近基部具鳞片1枚,茎节处常膨大成小块茎,小块茎生新茎,新茎节处又成小块茎,常3~4个成串。基生叶2~4枚;柄长3~8cm;叶片轮廓宽三角形,长3~6cm,宽4~8cm,二回三出全裂,一回裂片具柄,末回裂片近无柄,裂片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20~30mm,宽5~8mm,全缘,少数上半部2深裂至浅裂;茎生叶常2枚,互生,较基生叶小而同形。总状花序顶生,长2~5cm,疏生花3~8朵;苞片卵形至狭卵形,位于花序下部者长约10mm,先端3~5栉裂,位于上部者全缘;萼片2,细小,早落;花冠淡紫红色,花瓣4,2轮,外轮上瓣最大,长15~25mm,上部舒展成宽倒卵形至宽椭圆形的兜状瓣片,边缘具小齿,先端有浅凹陷,中下部延伸成长距,下瓣较短,形同上瓣,基部具浅囊状突起,内轮两瓣长10~15mm,合抱裹于雄蕊外,上部宽倒卵形,中、下部细长成爪;雄蕊6,略短于内轮花瓣,每3枚合生成束;子房条形,长8~10mm,花柱细短,柱头近圆形,具乳突8个。蒴果条形,长1.7~2.2cm,花柱、柱头宿存,熟时2瓣裂。种子1列,数粒,细小,扁长圆形,黑色,有光泽,表面密布小凹点。栽培品常只开花,果不及成熟即凋落。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于低海拔旷野草地、丘陵林缘。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等地。浙江东阳、磐安、永康、缙云等地及江苏通地区有大量栽培。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旱、怕涝、怕强光照。浙江产区年平均气温17~17.5℃,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适宜气温12~18℃;年降雨量1350~1500mm。地下块茎分布较浅,多集中于土层下3~7cm处,每块茎具1~2个芽,多者3~4个。9月上旬~10月上旬栽种,幼芽从芽眼长出但不出土;11月上旬地温在5cm处有23~25℃时块茎从下部生根;地温在18~20℃萌芽开始,沿水平方向伸展成细长匍匐茎,习称行鞭;12月上旬形成第1个茎节,生有2~4支地下茎。气温在4~5℃时茎开始出土,尤以7~10℃为宜。2月上旬出苗展叶,幼叶呈淡红色,逐渐变成绿色。3月上旬地下茎在节处膨大形成淡黄色光滑的块茎。4月中旬种块茎腐烂萎缩。以选地势高燥、向阳、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或壤土栽培为宜。前茬地以甘薯、小麦、水稻、玉米、豆类、白术、粟等作物为宜;亦可水旱轮作或与薏苡轮作。
栽培技术 用块茎繁殖。栽种期9月中、下旬~11月上旬,尤以9月下旬~10月上旬为适期。选当年生块茎呈扁球形、色淡黄、芽眼多、健壮无病虫伤疤、横径约1.4~1.6cm、组织较幼嫩者作种用。栽种前块茎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5min,稍晾干,随即栽种。条栽或穴栽,以条栽为好。按行距20cm开浅条沟,沟深6~7cm,块茎交互栽种2行。芽头向上,栽种不宜过浅或过深,以免影响出苗。边种边覆土,上盖草木灰或土杂灰一层。每1hm2用种量900~1125kg。
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及时拔除杂草,不宜中耕。可用除草剂绿麦隆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射,再盖薄层草木灰,以免药液挥发。亦可用绿麦隆250g拌土25kg制成毒土,栽种后撒施畦面,再盖草木灰1层,除草效果较好。遇旱时应及时灌溉,遇雨季及时排水。施肥要施足基肥,重施腊肥,巧施苗肥。11月下旬~12月上旬施腐熟饼肥或腐熟厩肥,促使地下茎生长,节间增多,又可防冻保苗;幼叶展开后追施人粪尿或硫酸铵,亦可用氮、磷、钾复合肥料,提高生物碱总量,促使新块茎形成。或可在3月下旬用2%过磷酸钙澄清液进行2~3次根外追肥。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霜霉病,3月开始发病,多发生在叶部,叶初生褐色斑点,渐在叶背产生1层霜霉状物,使叶片枯死,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0%瑞毒霉5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射。菌核病,3月中旬发病,为害茎基部,初呈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水渍状梭形病斑,严重时茎基腐烂,地上部位倒伏枯萎,土表可见菌丝及菌核,可用3%菌核利或1∶3石灰和草木灰混合后撒入畦面,或用5%氯硝铵粉剂撒施。锈病,3月上、中旬发病,在初期叶现黄绿色病斑,后变黄褐色,叶背或茎上病斑隆起,散出锈色粉末,可用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射,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射。还有白绢病为害。虫害有地老虎为害幼苗及块茎,另有蝼蛄、金龟子幼虫、种蝇为害。
【采收加工】
栽种第2年5月上旬至下旬,地上部分枯萎后,选晴天挖掘块茎,摊放于室内,除去须根,擦去老皮,洗净,过筛,分级,倒入沸水中煮烫,不断搅拌,大块茎煮4~5min,小块茎煮3min,煮至无白心为度,捞起,晾晒。宜勤翻晒,晒3~4d,堆放室内2~3d,反复2~3次即可干燥。亦可用50~60℃烘干。
【药材及产销】
延胡索Rhizoma Corydalis主产于浙江东阳、磐安,销全国并出口;湖北、湖南、江苏等地的栽培品,多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块茎扁球形,直径5~18m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网状细皱纹;底部微凹处为茎痕或根痕,其周围有数个小突起;上部或侧面有数个大小不一的疙瘩状侧块茎,主、侧块茎上部中央凹陷处有茎痕及芽。有的块茎成分瓣状或上部分成2~3瓣。质坚硬,难折断,破断面黄色或黄棕色,角质,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以个大、饱满、质坚实、断面色黄者为佳。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表皮偶有残存。下皮为1~2列厚壁细胞,扁平,长条形,壁厚3~4μm,木化,纹孔较大,有的纹孔较密形成网状;皮层细胞数列,甚扁平。韧皮部宽广,筛管群散在;韧皮薄壁细胞较大,充满淀粉粒。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常单个或2~4个相聚,略径向排列,导管直径约至54μm。髓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粉末特征:黄白色或淡黄色。①淀粉粒众多,商品多已糊化。未糊化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5~30μm,脐点较明显,点状、星状、短缝状或人字形,位于中央或偏向一端,大粒层纹明显;复粒由2~5(~6)分粒组成,以2~3分粒为多见。②下皮厚壁细胞成片,黄绿色,长条形或类多角形,有的一端弯曲,直径21~72μm,长约至230μm,壁厚5~14μm,木化,纹孔细点状,较密,孔沟较短而密,有的呈连珠状。③皮层厚壁细胞单个散在或少数2个成群,黄绿色,类多角形、纺锤形或类长圆形,边缘不平整,直径25~90μm,长36~216μm,壁厚5~16μm,木化,纹孔细点状,较密,孔沟较短。④石细胞黄绿色,类方形、类圆形或类多角形,有的边缘凹凸不平,直径12~40μm长45~135μm,壁厚12~18μm,有的一边较薄,木化,纹孔点状,有时不明显,孔沟短而密。⑤螺纹导管直径18~53μm,有的导管边缘不平整,螺状加厚壁互相联结呈网状螺纹导管。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约1.0g,甲醇回流提取2h,回收甲醇,残渣用甲醇定容3ml作样品液,并以延胡索乙素甲醇溶液(1mg/ml)为对照液。吸取样品液和对照液各3μl,点于同一硅胶G-CMC薄层板上,以正己烷--氯仿--甲醇--二乙胺(5∶3∶0.5∶1)展开15cm,取出,晾干,喷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显相同橘红色斑点。另取一硅胶G薄层板,点样品液及去氢紫堇碱甲醇溶液(1mg/ml)各3μl,以氯仿--甲醇(5∶1,氨饱和)展开10cm,取出,晾干,喷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饮片性状:延胡索为圆形薄片或不规则的碎颗粒。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具蜡样光泽。气微,味苦。炒延胡索片形如延胡索片,表面深黄色。醋延胡索形如延胡索,深绿色,略有醋气。酒延胡索片形如延胡索片,深黄色或黄褐色,略有酒气。延胡索炭,表面呈焦黑色,内呈焦褐色。贮干燥容器中,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性】
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
1.《海药本草》:味苦、甘,无毒。
2.《开宝本草》:味辛,温。
3.《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味苦、辛,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之阳也。
4.《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5.《本草蒙筌》:专入太阴脾、肺,一云又走肝经。
6.《纲目》:味苦、微辛,气温。入手足太阴、厥阴四经。
7.《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脾、胃四经。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主治胸痹心痛,脘腹疼痛,腰痛,疝气痛,痛经,经闭,瘕,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
1.《雷公炮炙论》:(治)心痛欲死。
2.《海药本草》:主肾气,破产后恶露及儿枕。
3.《日华子》:除风,治气,暖腰膝,破癖,扑损瘀血,落胎及暴腰痛。
4.《开宝本草》: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血晕,暴血冲上,因损下血。
5.《汤液本草》:止心气痛,小腹痛。
6.《医学入门·本草》:善理气痛及膜外气块,止心气痛及小肠、肾气、腰暴痛,活精血。又破血及堕落车马疼痛不止。
7.《纲目》: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
【应用与配伍】
广泛应用于血瘀气滞,心腹及肢体疼痛。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之功,用之可使气血通畅,通则不痛,为止痛要药,尤为心腹痛所常用,故《雷公炮炙论》谓心痛欲死,速觅延胡。可单味研末服,若随证配伍更佳。如治卒然心痛,或心痛经年不愈者,配甘味缓急之甘草同用,以缓急止痛,如《世医得效方》玄胡索散。脘痛连及两胁,因肝郁化热者,常配金铃子同用,以疏肝泄热,行气止痛,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铃子散。心腹冷痛,因寒凝气滞者,常配附子、木香同用,以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如《重订严氏济生方》玄附汤。因血滞而心腹刺痛,常配五灵脂、没药等同用,以散瘀止痛,如《医宗必读》手拈散。若胸痹心痛,可将本品加入通阳泄浊之栝楼薤白半夏汤中以活血引气,益增止痛之功;现代临床常以此法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佳。身体疼痛,四肢拘挛,因风淫血滞,常配当归等同用,以和血祛风,舒筋止痛,如《直指方》舒筋散。若腰腿疼痛,因肝肾亏虚者,常配牛膝、当归,破故纸同用,以补肝肾,强腰膝,活血止痛,如《海上方》之玄胡索散。疝痛,因寒滞肝脉者,常配茴香、吴茱萸等同用,以疏肝行气,散寒止痛;若疝气睾丸肿硬,痛引脐腹,因寒湿蕴于肝肾,气滞血瘀者,常配橘核、桃仁、昆布等同用,以行气活血,散结止痛,如《重订严氏济生方》橘核丸。本品又为妇产科所常用,如经前腹痛,以胀为甚,因气滞而血瘀者,常配乌药、香附等同用,以行气而消胀痛,如《医宗金鉴》加味乌药汤;若以痛为甚,因血瘀而碍气者,常配三棱、莪术、当归等同用,以破瘀止痛,如《医宗金鉴》琥珀散。产后恶露不净,腹内满痛,《圣惠方》用延胡索末温酒调下,以散瘀止痛;若产后因寒而小腹痛者,常配当归、桂心同用,以和血散寒而止痛,如《普济方》延胡散。跌打损伤,血瘀作痛,可与桃仁、红花等同用以散瘀止痛;亦常以延胡索单味研末,用酒调服,如《圣惠方》治堕落车马筋骨疼痛不止方。
1.《海药本草》:与三棱、鳖甲、大黄为散,能散气通经络。
2.《本草经疏》:君当归、生地黄、牛膝、益母草、童便,则主产后血晕有神;得四物汤、白胶、香附,则主妇人经阻、少腹作痛或结块。
3.《本经逢原》:与当归、桂心,治一身上下诸痛及经癸不调。
4.《本草经解》:同当归、陈皮为丸,治经水不调腹痛;同归身、桂心为末,治冷气腰痛。
5.《得宜本草》:得川楝子治热厥心痛,得茴香治小儿盘肠痛。
6.《得配本草》:得乳香、钩藤,治盘肠气痛;配全蝎,治疝气危急;配益母草,行产妇恶血。破血生用,调血炒用,行血酒炒,止血醋炒;上部酒炒,中部醋炒,下部盐水炒。虚人血逆,当兼补药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研末服,1.5~3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孕妇禁服,体虚者慎服。
1.《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2.《本草经疏》:经事先期,及一切血热为病,法所应禁。
3.《本草正》:产后血虚,或经血枯少不利,气虚作痛者,皆大非所宜。
4.《本经逢原》:经事先期,虚而崩漏,产后血虚而晕,咸非所宜。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