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梧桐
【异名】
榇、梧《尔雅》,青梧《品汇精要》,桐麻、瓢羹树《草木便方》,耳桐、青桐《中国树木分类学》,春麻《湖南药物志》。
【原植物】
落叶乔木,高达16m。树皮青绿色,平滑。单叶互生,叶柄长8~30cm;叶片心形,掌状3~5裂,直径15~20cm,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基生脉7条。圆锥花序顶生,长约20~50cm,下部的分枝长达12cm,花单性或杂性,淡黄绿色;萼管长约2mm,裂片5,长条形,向外卷曲,长7~9mm,外面被淡黄色短柔毛,无花瓣;雄花由10~15枚雄蕊合生,花丝愈合成一圆柱体,约与萼片等长;雌花常有退化雄蕊围生子房基部,子房由5心皮联合,部分离生,花柱长,柱头5裂。叶纸质,有柄,长6~11cm,宽1.5~2.5cm,被短绒毛或几无毛,在成熟前每个心皮由腹缝开裂成叶状果瓣。种子4~5,球形,直径约7mm,干时表面多皱纹,着生于叶状果瓣的边缘。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药品鉴别】
性状鉴别 种子球形,状如豌豆,直径约7mm,表面黄棕色至棕色,微具光泽,有明显隆起的网状皱纹。质轻而硬,外层种皮较脆易破裂,内层种皮坚韧。剥除种皮,可见淡红色的数层外胚乳,内为肥厚的淡黄色内胚乳,油质,子叶2片薄而大,紧贴在内胚乳上,胚根在较小的一端。以饱满、完整、淡绿色者为佳。
【药性】
味甘,性平。归心、肺、肾经。
1.《纲目》:甘、平,无毒。
2.《本草汇言》:味苦,气温。
3.《本草再新》:味苦、辛,性温,无毒。入心、肺、肾三经。
4.《湖南药物志》:甘,寒。
5.《青岛中草药手册》: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
顺气和胃,健脾消食,止血。主治胃脘疼痛,伤食腹泻,疝气,须发早白,小儿口疮,鼻衄。
1.《纲目》:捣汁涂,拔去白发,根下必生黑者。又治小儿口疮,和鸡子烧存性研掺。
2.《食物考》:清心益肺,解热利咽,舒脾开胃。
3.《本草再新》:温中补气,保肺,固肾滋水。
4.《本草求原》:熟食开胃醒脾。
5.《随息居饮食谱》:润肺,清热,治疝。
6.《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顺气和胃。
7.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健脾消滞。
【使用注意】
1.《本草衍义》:炒作果,动风气。
2.《调疾饮食辨》:多食令人耳聋,素有耳病人不宜入口也。
3.《本草求原》:生食无益。
4.《陕西中药志》:咳嗽多痰者勿食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2~3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敷。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