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景天三七
【异名】
费菜《救荒本草》,土三七《植物名实图考》,八仙草《南京民间药草》,血山草《山西中药志》,马三七、白三七、胡椒七、晒不干《湖南药物志》,吐血草(苏医《中草药手册》),见血散、活血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墙头三七、养心草《浙江药用植物志》,回生草、七叶草(福建),九头三七(江西)。
【释名】
为景天属植物,功类三七,故名景天三七、土三七、见血散。性耐旱,可生长于墙头之上,俗称墙头三七。
【品种考证】
《植物名实图考》山草类载有3种土三七,其三曰:“广信、衡州山中有之。嫩茎亦如景天,叶似千年艾叶,无歧有齿,深绿柔脆,惟有淡白纹一缕,秋时梢头开尖细小黄花。”按上所述,并观其附图三,所指即为本品。
【来源】
为景天科植物费菜的根或全草。
【原植物】
费菜 Sedum aizoon L.又名:六月淋、收丹皮、石菜兰、九莲花《秦岭植物志》,长生景天、细叶费菜《经济植物手册》,乳毛土三七、多花景天三七《东北植物检索表》,还阳草、金不换、豆瓣还阳、六月还阳《湖北植物志》,汉三七《山东经济植物》。多年生肉质草本,高20~80cm,全株无毛。根状茎粗短,近木质化。茎直立,圆柱形,粗壮,不分枝,有时从基部抽出1~3条,基部常紫色。叶互生或近于对生;叶片长3.5~ 8cm,宽1.2~2cm,先端钝或稍尖,基部楔形,几无柄,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聚伞花序顶生,花枝平展,多花,花下有苞叶;萼片5,线形至披针形,不等长,长约为花瓣的1/2;花瓣5,黄色,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6~10mm,先端有短尖;雄蕊10,2轮,均较花瓣短;鳞片5,正方形或半圆形;心皮5,稍开展,卵状长圆形,长6~ 7mm,先端突狭成花柱,基部稍合生,腹面凸起。華裚果,黄色或红棕色,呈星芒状排列。种子细小,褐色,平滑,椭圆形,边缘有狭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生于温暖向阳的山坡岩石上或草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又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砂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生长较好。
栽培技术 采用分株和扦插繁殖。分株繁殖:适宜于春季和秋季进行,分株后按行株距30cm×30cm栽种,每穴1株。扦插繁殖:北方可在7~8月,截取地上茎,插于扦插床中,扦插过程中要保持土壤湿润,温度在20~30℃,约4~5d生根,生根后可移于大田。生长期间注意松土除草,雨季宜注意排水。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根部,冼净晒干。全草随用随采,或秋季采后晒干。
【药材及产销】
费菜 Herba Sedi Aizoonis 产于四川、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宁夏,以及东北等地。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费菜 根茎短小,略呈块状;表面灰棕色,根数条,粗细不等;质硬,断面暗棕色或类灰白色。茎圆柱形,长15~40cm,直径2~5mm;表面暗棕色或紫棕色,有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常中空。叶互生或近对生,几无柄;叶片皱缩,展平后呈长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3~8cm,宽1~2cm;灰绿色或棕褐色,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锯齿,下部全缘。聚伞花序顶生,花黄色。气微,味微涩。
显微鉴别 费菜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棕色。皮层较薄。韧皮部宽广。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类圆形,直径约至56μm,多单个散在,分布较密。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4g,加水适量,煮沸1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6ml,加等量醋酸乙酯提取,提取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2ml使溶解,溶液分为2份,一份加碳酸钾少量,片刻后显黄绿色;另一份加浓氨液2滴,显橙红色。(检查没食子酸)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软,切成小段,干燥。
饮片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小段。根茎、茎、叶、花混合。根茎表面暗棕色。茎圆形,表面暗棕色或紫棕色,中空、质脆。叶皱缩,灰绿色或棕褐色,边缘上部有锯齿。花小,黄色。气微,味微酸。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药性】
味甘、微酸,性平。归心、肝经。
1.《救荒本草》:味酸。
2.《福建药物志》:甘、微酸,平。
3.《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微涩,平。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宁心安神,解毒。主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紫斑,外伤出血,跌打损伤,心悸,失眠,疮疖痈肿,烫火伤,毒虫螫伤。
1.《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
2.《草药新纂》:作强壮药,治虚弱。
3.《福建药物志》:止血凉血,平肝宁心。
4.《浙江药用植物志》:散瘀止血,安神。
5.《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安神镇痛。主治吐血,衄血,便血,月经过多,白带,心悸,失眠,跌打损伤,烫火伤,虫蝎咬伤,外伤出血,疮疖痈肿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鲜品绞汁,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禁服。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