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锦鸡儿
【异名】
金雀花、金鹊花、阳雀花《滇南本草》,黄雀花《纲目拾遗》,斧头花《浙江中药手册》,娘娘袜子《湖南药物志》。
【释名】
《花镜》云:“仲夏开黄花,其形尖,旁开两瓣,势如飞雀可爱。”由此而名金雀花。《百草镜》云:“白花者名银雀,最难得。”音转为阳雀。
【品种考证】
本品首载于《救荒本草》,云:“坝齿花本名锦鸡儿,又名酱瓣子,生山野间,中州人家园宅间亦多栽。叶似枸杞子叶而小,每四叶攒生一处,枝梗亦似枸杞,有小刺。开黄花,状类鸡形,结小角儿,味甜。”《植物名实图考》云:“ 白心皮生长沙山坡。丛生,细茎,高尺余。附茎四叶攒生一处,叶小如鸡眼草叶,叶间密刺,长三四分。自根自梢,叶刺四面抱生,无着手处。横根无须,褐黑色。”根据以上叙述及附图考证,与今之锦鸡儿相符。
【来源】
为豆科植物锦鸡儿的花。
【原植物】
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Buchoz) Rehd.[ Robinia Sinica Buchoz; Caragana chamlagu Lam.] 又名:千口针《湖南药物志》,锈花针(江西)。
灌木,高1~2m。小枝有棱,无毛,黄褐色或灰色。托叶三角形,硬化成刺,长达8mm或更长。叶轴脱落或宿存并硬化成刺,长达2~2.5cm;小叶2对,羽状排列,上面一对较大,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1~3.5cm,宽5~15mm,先端圆或微凹,有针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下面网脉明显。花单生,长2.8~3.1cm,花梗长约1cm,中部有关节,节上有极细的小苞片;花萼钟形,长12~14mm,基部偏斜;花瓣黄色带红色,凋谢时为褐红色,长达3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旗瓣狭倒卵形,具短爪,翼瓣长圆形,爪长为瓣片之半,耳短,龙骨瓣比翼瓣短;雄蕊10,二体;子房无毛。荚果圆筒形,长3~3.5cm,宽约5mm,褐色,无毛,稍扁。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山坡或栽培于庭园。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
【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土壤要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可利用房屋前后、土坎等边角隙地栽培。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头年冬季,结合中耕,把母株四周根部挖伤 或挖断,第2年从伤口处生出新苗,第3年2~3月移栽,按行窝距各约50cm开窝,每窝栽苗1株。
田间管理 在幼苗发出新叶时,可施人畜粪水,促使生长。以后每年夏冬各中耕除草1次,并在冬季中耕后追肥1次,使第2年蕾壮花多。
【 采收加工】
锦鸡儿栽后3~4年才能开花,在4~5月花盛开时采摘,晒干或炕干即成。
【药材及产销】
锦鸡儿花 Flos Caraganae Sinieae 主产于河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为蝶形花,呈长形,花冠黄色或赭黄色;花萼钟状,基部具囊状凸起,萼齿5裂;花冠旗瓣狭倒卵形,基部粉红色;翼瓣顶圆钝,基部伸长呈短耳状,具长爪;龙骨瓣宽而钝,直立;雄蕊10,二体,(9)+1。气微,味淡。以干燥色新鲜,无霉变、无杂质为佳。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枝叶及灰屑。
饮片性状:参见药材鉴别项。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性】
味甘,性微温。归脾、肾经。
1.《滇南本草》:味甜,性温。
2.《纲目拾遗》:性平,入肝脾二经。
3.《草木便方》:甘。
4.《陕西中草药》:味甘,性微温。
【功能主治】
健脾益肾,和血祛风,解毒。主治虚劳咳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气虚,带下,小儿疳积,痘疹透发不畅,乳痈,痛风,跌扑损伤。
1.《滇南本草》:主补气补血,劳伤气血,寒热痨热,畏凉发热,咳嗽,妇女白带日久,气虚下陷者良效。头晕耳鸣,腰膝酸疼,一切虚劳伤损,服之效。或煨笋、鸡、猪肉食亦可。
2.《纲目拾遗》:和血祛风,亦入乳痈药用。大能透发痘疮,以其得先春之气,故能解毒攻邪。
3.《植物名实图考》:滋阴,补阳。蒸鸡蛋,治头痛。
4.《草木便方》:明目除风泪,利肾窍,治耳鸣。
5.《天目山药用植物志》:祛风活血,通经络。治跌打损伤,痛风,寒咳,小儿疳积,劳伤乏力,口腔糜烂。
6.《陕西中草药》:补血健脾,活血祛风,止咳。治干血劳,小儿疳积,神经衰弱,头晕头痛,耳鸣眼花,风湿疼痛,虚劳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研末。
【使用注意】
《陕西中草药》:忌生、冷及酸味饮食。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