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通草
【别名】
宽肠;通花根;紫金莲;花草;白龙须;大木通;大通;大通草;大通花;通根;寇脱;天麻籽;通(大)根;通打根;倚商;通大根;大通塔;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山木通;离南;通六根;泡通;木通树;天麻子;通草;五角加皮;五加通;五加风;万丈深;土黄芪;蓪草;通木;通心草;通堂树;通花、通草;老人虚。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
【原植物】
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 (Hook.) K.Koch[Aralia papyrifera Hook.f.]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5米,基部直径6-9厘米;树皮深棕色,略有皱裂;新枝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明显的叶痕和大形皮孔,幼时密生黄色星状厚绒毛,后毛渐脱落。叶大,集生茎顶;叶片纸质或薄革质,长50-75厘米,宽50-70厘米,掌状5-11裂,裂片通常为叶片全长的1/3或1/2,稀至2/3,倒卵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通常再分裂为2-3小裂片,先端渐尖,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密生白色厚绒毛,边缘全缘或疏生粗齿,侧脉和网脉不明显;叶柄粗壮,长30-50厘米,无毛;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锥形,长7.5厘米,密生淡棕色或白色厚绒毛。圆锥花序长50厘米或更长;分枝多,长15-25厘米;苞片披针形,长1-3.5厘米,密生白色或淡棕色星状绒毛;伞形花序直径1-1.5厘米,有花多数;总花梗长1-1.5厘米,花梗长3-5毫米,均密生白色星状绒毛;小苞片线形,长2-6毫米;花淡黄白色;萼长1毫米,边缘全缘或近全缘,密生白色星状绒毛;花瓣4,稀5,三角状卵形,长2毫米,外面密生星状厚绒毛;雄蕊和花瓣同数,花丝长约3毫米;子房2室;花柱2,离生,先端反曲。果实直径约4毫米,球形,紫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次年1-2月。
生于海拔数10~2800m的向阳肥厚的土壤中,或栽培于庭园中。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而又有阳光照射的环境,不甚耐寒,越冬温度在5℃以上。适于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比重、扦插或早春根插,早春用种子育苗。通脱木的地下茎萌发力很强,冬季挖伤部分地下茎,刺激第2年生出新苗,到第三年早春萌芽前移栽这些新苗,按行株距各1.3m定植。
【采收加工】
秋季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割取地上茎,切断,捅出髓心,理直,晒干。
【药材及产销】
通草Medulla Tetrapanacis 主产于贵州、四川、广西、云南等地;湖南、福建、台湾等地亦产。销全国并出口。
【药性】
味苦、辛,性平。干。
【功能主治】
清热利水,通乳。主治淋症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后乳少,经闭,带下。
1、《本草拾遗》:“主虫病。
2、《本草图经》:“主盅毒,利小便。””
3、《医学启源》:“通阴窍涩不利,利小便,除水肿,癃闭,五淋。《主治秘要》云:泻肺。”
4、汪机:“明目退热,下乳催生。”(引自《纲目》)
5、《仁术便览》:“通气。”
6、《雷公炮制药性解》:“退热行经,下乳通结。”
7、《本草备要》:“治目昏耳聋,鼻塞失音。”
8、《长沙药解》:“通经闭,疗黄疸,消痈疽,除心烦。”
9、《得配本草》:“能使经络流行,营卫通畅。”
10、《药性考》:“清金降火,去风明目。”
11、《本草再新》:“和脾胃,调经水,理血分,清头目虚火。”
12、《现代实用中药》:“治热病烦渴,肺热咳嗽。”
【应用与配伍】
用于淋症涩痛,小便不利,水肿及湿温,尿赤。通草甘淡微寒,清泄渗利,功能清热利水渗湿。其气味俱薄而力缓,一般适用于湿热内蕴,水湿停滞的轻症,临床每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疗膀胱湿热之淋症涩痛,常配滑石、冬葵子、石韦等药,以增强清热利尿之通淋之功,方如《普济方》通草饮子。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茯苓皮、防己、大腹皮等药,共奏利水消肿之效。治湿温症湿与热合蕴蒸气分之胸闷不畅、小便赤涩,常合薏苡仁、白蔻仁、滑石等药,以达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目的,方如《温病条辨》三仁汤。
用于产后乳少,乳汁不下。通草入胃经,能通气上达而下乳,治妇女产后乳少及乳汁不下。属气血虚弱者,常与猪蹄同用,或再配穿山甲、川芎、甘草等,以增强补虚通乳之力,方如《杂病源流犀烛》通乳汤。属血虚肝郁气滞者,又当伍当归、柴胡、香附等药,以养血疏肝通乳。
1、《本草经疏》:“佐番降香、红曲、鲮鲤甲、山楂、没药,治上部内伤。”
2、《得宜本草》:“得琥珀、茯苓,泻火利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g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