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火麻仁
【释名】
《说文》:“麻,与林同。人所治,在屋下。从广,从林。为会意字。”《三农纪》:“火麻,言其众长朋生,协茂同荣也。一名夥麻,谓结实多而果多也。”《纲目》:“云汉麻者,以别胡麻也。其种子较大,故称大麻子、大麻仁。因种子外包有黄褐色苞片,亦称黄麻仁。”
【原植物】
大麻 Cannabis sativa L. 又名:麻《诗经》,粆《尔雅》,汉麻《事物纪原》,火麻《日用本草》,山丝苗《救荒本草》,黄麻《纲目》,夥麻《三农纪》。
一年生草本,高1~3m。茎直立,表面有纵沟,密被短柔毛,皮层富纤维,基部木质化。掌状叶互生或下部对生,全裂,裂片3~11枚,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两端渐尖,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有粗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毡毛;叶柄长4~15cm,被短绵毛;托叶小,离生,披针形。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疏散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雄花具花被片5,雄蕊5,花丝细长,花药大;雌花簇生于叶腋,绿黄色,每朵花外面有一卵形苞片,花被小膜质,雌蕊1;子房圆球形,花柱呈二歧。瘦果卵圆形,4~5mm,质硬,灰褐色,有细网状纹,为宿存的黄褐色苞片所包裹。花期5~6月,果期7~8月。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也有半野生。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采收加工】
10~11月果实大部分成熟时,割取果株,晒干,脱粒,扬净。
【药性】
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润燥滑肠,利水通淋,活血。主治肠燥便秘,风痹,消渴,风水,脚气,热淋,痢疾,月经不调,疮癣,丹毒。
【应用与配伍】
用于肠燥便秘。火麻仁体润多脂,功能润燥滑肠,可随证配伍,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大便秘结之证。伤寒阳明病,胃强热盛,脾不散精,津液不能四布,但输膀胱,因而肠燥,大便硬结难解,小便频数者,常配杏仁、枳实、大黄等药,以润降泄热通便,如《伤寒论》麻子仁丸;若脾胃中有伏火,大便秘涩不通,全不思食,以及因风热肠燥所致风秘,血虚有火而肠燥之血秘,则宜配当归、桃仁、羌活、大黄等药,以和血润燥,疏风通便,如《兰室秘藏》润肠丸。若阴亏血虚,津液枯涸,以致肠燥便秘者,则宜配伍熟地黄、当归、阿胶、肉苁蓉等药,以滋阴养血而通便,如《类证活人书》之益血润肠丸。《本事方》之麻仁苏子粥,用麻仁配苏子,取汁,煮粥,治产后便秘,及老弱体虚之气秘、风秘。用于风痹。如《本草拾遗》用火麻仁炒香研末,小便浸汁服,去风痹皮顽,取其润燥祛风而通血脉之功。
用于热淋,小便赤,茎中疼痛。火麻仁滑利下行,有逐水、利小便之功,故《普济方》冬麻子粥,以麻子仁配冬葵子、米、葱白煮粥食,用治小便淋涩疼痛。
此外,单用火麻仁捣烂外敷,能治疖肿、丹毒;配以银花、甘草内服,又可用治脾胃蕴热所致之口疮溃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脾肾不足之便溏、阳痿、遗精、带下者慎服。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