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水飞蓟
【异名】
水飞雉、奶蓟、老鼠鷚《全国中草药汇编》。
【来源】
为菊科植物水飞蓟的瘦果
【原植物】
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 (L.)Gaertn.[Carduus marianus L.]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20cm。茎直立,多分枝,有棱条。基生叶大,莲座状,具柄,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5~40cm,宽6~14cm,羽状深裂,缘齿有硬刺尖,叶上面具光泽,有很多乳白色斑纹,下面被短毛,脉上被长糙毛,中脉于叶背显著凸出;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头状花序,直径4~6cm,顶生或腋生,弯垂;总苞宽,近球形;总苞片多层,质硬,具长刺,或外层的先端突尖;花托肉质,具硬托毛;花全为管状花,两性;淡紫色或紫红色,亦有白色。瘦果,椭圆形,长约7mm,宽约3mm,棕色或深棕色,表面有纵纹,腺体突起;冠毛白色,刚毛状。花果期5~10月。
生于通风、凉爽、干燥和阳光充足的荒滩地、盐碱地等处。现华北、西北地区有引种栽培。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晒干。
【药性】
味苦,性凉。《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凉。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疏肝利胆。主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保肝,利胆,保脑,抗X射线。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变、脂肪肝、代谢中毒性肝损伤、胆石症、胆管炎,及肝、胆管周围炎等肝、胆炎病均有良好疗效,可使肝脏病患者自觉症状和某些生化指数如血清胆红素、白朊及球朊系数、凝血酶原、谷丙转氨酶等迅速改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制成冲剂、胶囊、丸剂。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