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枫

时间:2019-04-26浏览:60

【药名】
八角枫根

 

【异名】
白龙须《简易草药》,白金条《分类草药性》,白筋条《四川中药志》。

 

【释名】
叶大如盘,常有五角或八角,故有八角枫、八角金盘、五角枫诸名。

 

【品种考证】
八角枫始载于《本草从新》,称八角金盘,谓:“八角金盘……树高二三尺,叶如臭梧桐而八角,秋开白花细簇。”《纲目拾遗》称之为木八角,云:“木八角,木高二三尺,叶如木芙蓉,八角有芒,其叶近蒂处红色者佳,秋开白花细簇。”《植物名实图考》载:“江西、湖南极多,不经樵采,高至丈余。其叶角甚多,八角言其大者耳。”按以上所述,并参照《植物名实图考》之附图,所指其原植物与今八角枫类同。

 

【来源】
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的根、须根及根皮。

 

【原植物】
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 [Stylidium chinense Lour.]又名:八角金盘《本草从新》,木八角《纲目拾遗》,五角枫《简易草药》,华瓜木《中国植物图鉴》,水芒树《岭南校园植物名录》,木《经济植物手册》,八角将军、野罗桐《全国中草药汇编》,八两枫《湖南省中药资源名录》,八角梧桐、六角金盘、花冠木、五角枫《浙江药用植物志》,一杯醉(福建),二珠葫芦(河南),勾儿茶(湖北),包子树(广东、海南),八角王(广西),鹅脚板(四川),白荆条(贵州)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3~5m。小枝略呈之字形,幼枝紫绿色;冬芽锥形,生于叶柄基部内。叶互生;叶柄长2.5~3.5cm;叶纸质,近圆形或椭圆形、卵形,顶端锐尖或钝尖,基部阔楔形或截形,稀心形,两侧不对称,长13~19(~26)cm,宽9~15(~22)cm,不分裂或3~7(~9)裂,裂片短锐尖或钝尖,叶上面无毛,下面脉腋有丛状毛,基出脉3~5(~7),成掌状,侧脉3~5对。聚伞花序腋生,有7~30(~50)花,花梗长5~15mm;小苞片线形或披针形,常早落;花冠圆筒形,长1~1.5cm;花萼先端分裂为6~8枚齿状萼片;花瓣6~8,线形,长1~1.5cm,初白色,后变黄色,基部粘合,上部开花后反卷;雄蕊与花瓣同数而近等长;花盘近球形;子房2室,柱头头状、常2~4裂。核果卵圆形,长约5~7mm,直径5~8mm,先端有宿存的萼齿和花盘,种子1颗。花期5~7月和9~10月,果期7~10月。

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地或疏林中。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台湾、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土层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种子繁殖:长江以南于2~3月播种,黄河以北在4~5月播种,按行距30cm开浅沟条播,每1hm2用种量75~90kg,播后覆土1cm或用草木灰覆盖,出苗后逐次间苗,保持株距7~10cm。当苗高80~90cm时,可出圃移栽,于冬季落叶后或春季萌发前起苗,带土定植,行株距2.5m×2m。分株繁殖:在冬季或春季挖取老树的分蘖苗栽种。

田间管理  移栽后,应结合中耕除草,施厩肥和化学肥料。冬季剪去下垂枝和过密枝条。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取根或须根,洗净,晒干。

 

【药材及产销】

八角枫根Radix Alangii Chinensis主产于南方各地,多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细根呈圆柱形,略成波状弯曲,长短不一,长者可至1m以上,直径2~8mm,有分枝及众多纤细须状根或其残基。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栓皮纵裂,有时剥离。质坚脆,折断面不平坦,黄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窄小,有时有石细胞。韧皮部外方为伴有纤维的石细胞群,石细胞椭圆形,类圆形;纤维类多角形,壁极厚,层纹明显,胞腔圆点状。韧皮部有单个纤维或小群纤维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列或3~5个成群,初生木质部3~4原型。木射线宽2~数列细胞,细胞内有直径25~30μm的草酸钙方晶。本品薄壁细胞多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以韧皮射线为多。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5g,加1%盐酸约30ml置水浴上加热20min,滤过。取滤液3ml分置2支试管中,A管加碘化铋钾试液2~3滴,发生橙红色沉淀;B管加硅钨酸试液2~3滴,发生乳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取上述滤液2ml,用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9~10,以氯仿2ml提取,吸取氯仿液1ml,置蒸发皿中加24-二硝基氯苯结晶少量,自然挥干后,加氢氧化钾乙醇液3~4滴,即显紫色,并迅速消失。(检查吡啶环)

(3)薄层色谱取八角枫根粉末5g,以0.5%氢氧化钠调节pH8~9,加氯仿50ml回流30min,浓缩氯仿液至干,残渣用1%盐酸溶解,蒸干,再加氯仿约5ml供点样用。以盐酸八角枫碱为对照。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1∶1)为展开剂。展距8cm。用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显色。样品与对照品在相对应位置处显橙红色斑点。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段,干燥。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段状。根表面浅棕色,常有纵纹或剥落,须根较多,黄白色。质坚脆,断面具纤维性,淡黄色。气微,味淡。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味辛、苦,性微温,小毒。归肝、肾、心经。

1.《本草从新》:苦、辛,温,毒烈。

2.《药性考》:辛、苦,平,无毒。

3.《纲目拾遗》:性热力猛,有毒,咀之味麻。

4.《分类草药性》:性凉,味辛,有毒。

5.《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性平,味辛,有小毒。

6.《云南中草药》:微苦、咸,温。

7.《青岛中草药手册》: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肠经。

8.《福建药物志》:辛、苦,微温,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1.《本草从新》:治麻痹风毒,打扑瘀血停聚。

2.《草木便方》:散风,()湿滞腰膝筋骨中,痰结瘀凝腹胀满,跌扑血积。

3.《分类草药性》:去风湿麻木,止吐血,兼治疟疾。

4.《贵阳民间药草》:驱风镇痛。治鹤膝风,伤后发寒。

5.《贵州草药》:驱风除湿,平喘止咳,接骨镇惊,补虚。治风湿痛,跌打损伤,虚弱,痨咳,喘咳,色弱,无名肿毒,小儿惊风。

6.《云南中草药》:治疟疾,过敏性皮炎。

7.《陕西中草药》:通淋止带。治月经不调,小便不利,白带。

8.《青岛中草药手册》:祛风散寒,消胀止痛。主治风湿疼痛,腰腿酸痛,食积。

9.《广西民族药简编》:根水煎服治便秘();根皮切碎放猪直肠内蒸6h1次服完,治痔疮(仫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须根1~3g,根3~6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使用注意】
内服不宜过量,小儿及年老体弱者禁服。

1.《本草从新》:八角金盘,其气猛悍,能开通壅塞,痛淋(一作麻)立止,虚人慎之。

2.《纲目拾遗》:此药性热力猛,有毒,咀之味麻,虽壮实人亦宜少用。服药后忌鱼腥、猪、羊、牛、马等肉,犯之令人癫狂,惟白莱菔可解。入药用近根皮,酒煎服,取汗即愈。力弱者,发作呕吐,病亦愈。

3.《贵阳民间药草》:八角枫,有剧毒和麻痹作用,服药后现麻痹萎软。孕妇忌服。药后忌鱼100d。白龙须每次不能超过3g,白金条每次不能超过6g。如多用中毒,用萝卜子60g煎水能解。

4.《云南中草药》:服后避风。忌食荞面、豆类、腥味及酸冷食物。多服则喉部不适,严重者用稀饭、盐水、铁锈水加红糖可解。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