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草

时间:2019-04-24浏览:90

【药名】
荔枝草

 

【异名】
水羊耳《生草药性备要》,过冬青、天明精《经验广集》,凤眼草、赖师草、隔冬青(汪连仕《采药书》),雪里青《慈航活人书》,皱皮葱《纲目拾遗》,癞子草、野芝麻、癞客蚂草、野卜荷《草木便方》,虾蟆草《药物图考》,膨胀草、沟香薷《中国药用植物图鉴》,麻麻草、青蛙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野猪菜《上海常用中草药》,雪见草(江苏、江西、湖北、贵州)

 

【品种考证】
荔枝草之名,见于《纲目》草部有名未用类,但无植物形态描述。《纲目拾遗》在“荔枝草”条引《百草镜》云:“枝草,冬尽发苗,经霜雪不枯, 三月抽茎,高近尺许,开花细紫成穗,五月枯,茎方中空,叶尖长,面有麻累,边有锯齿,三月采。”赵学敏谓本品:“叶深青,映日有光,边有锯齿,叶背淡白色,丝筋纹辍, 绽露麻累,凹凸最分明,凌冬不枯,皆独瓣,一丛数十叶。”考其形态描述,所指即为本品。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荔枝草的全草。

 

【原植物】
荔枝草 Salvia plebeia R.Br.

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15~90cm。多分枝。主根肥厚,向下直伸,有多数须根。茎方形,被灰白色倒向短柔毛。基生叶丛生,贴伏地面,叶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叶面有明显的深皱折;茎生叶对生,叶柄长0.4~1.5cm,密被短柔毛;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2~6cm,宽0.8~2.5cm,先端钝或锐尖,基部楔形渐狭,边缘具小圆齿或钝齿,上面有皱折,被柔毛,下面密被微柔毛及金黄色小腺点,纸质。轮伞花序有2~6朵花,聚集成顶生及腋生的假总状或圆锥花序,花序轴被开展短柔毛和腺毛;苞片细小,卵形或披针形,略被毛;花萼钟形,长约3mm,外面密被黄褐色腺点, 沿脉被开展短柔毛,二唇形,上唇半圆形,先端有3小尖头,下唇2裂片,为三角形,萼筒长约2.5mm;花冠紫色或淡紫色,长5~6mm,冠筒直伸,内面基部有毛环,上唇盔状,长圆形,长1.8~2.5mm,先端微凹,外面被有短柔毛,下唇长约1.7~2mm,有3裂片, 侧裂片半圆形,中裂片大,倒心形,先端浅波状;能育雄蕊2,花丝长约1.5mm,药隔长1.5~2mm,伸直或略弯,上、下臂近等长,2下药室不育,膨大,互相粘合; 花柱与花冠等长, 先端不等2裂,子房4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部。 小坚果倒卵圆形,直径0.4mm,褐色,光滑, 有小腺点。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山坡、路旁、荒地、河边湿地上,海拔可至2800m。除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外,几乎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
 6~7月割取地上部分,除净泥土,扎成小把,晒干或鲜用。

 

【药材及产销】
荔枝草 Herba Salviae Plebeiae    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 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长15~80cm,多分枝。茎方柱形,直径2~8mm,表面灰绿色至棕褐色,被短柔毛,断面类白色,中空。叶对生,常脱落或破碎,完整叶多皱缩或卷曲,展开后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5~6cm,边缘有圆锯齿或钝齿,背面有金黄色腺点,两面均被短毛;叶柄长0.4~1.5cm,密被短柔毛。轮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具花2~6,集成多轮的假总状或穗状花序;花冠多脱落;宿存花萼钟状,长约3mm,灰绿色或灰棕色,背面有金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内藏棕褐色倒卵圆形的小坚果。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壁较平直;下表皮细胞略小, 壁弯曲。气孔直轴式为主,以下表皮为多。上下表皮均有多数非腺毛,由2~3细胞组成,长116~160μm,基部的细胞膨大,直径约40μm,上部细胞缢缩变狭而渐尖,外壁有小刺状突起。非腺毛基部附近的表皮细胞壁常增厚。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适量,热提1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煮沸,趁热滤过。取滤液 1ml,加镁粉少许,盐酸数滴,溶液显樱红色。(检查黄酮类)

 (2) 另取上述滤液,加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呈鲜黄色。(检查黄酮类)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淋清水,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荔枝草为不规则的小段,根、茎、叶、花、果实混合。 根为暗红色小段。茎为规则小段,直径2~8mm,外表被灰色小粗毛。叶片破碎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状卵形或披针形,边缘有钝齿,两面疏被柔毛,花蓝紫色,小坚果倒卵圆形,黑褐色,有腺点,味苦、辛。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味苦、辛,性凉。归肺、胃经。

1.《本草从新》:苦,大寒。

2.《纲目拾遗》:性凉。

3.《草木便方》:苦,寒。

4.《分类草药性》:性辛,温,香。

5.《江西草药》:性凉,味苦、辛。

6.《青岛中草药手册》:性平,味苦、辛。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利水消肿。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咳血,吐血,尿血,崩漏,痔疮出血,肾炎水肿,白浊,痢疾,痈肿疮毒,湿疹瘙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1.《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伤,去瘀,洗痔疮。

2.《本草从新》:治咽喉急闭。

3.汪连仕《采药书》:凉血,止崩漏,散一切痈毒。

4.《纲目拾遗》:《葛祖遗方》治咽喉十八症,消痈疡,杨梅、痔疮。

5.《草木便方》:解毒。白秃、疮癞、风癣除,脚胫疮痒黄水止,杀虫,干水。

6.《天宝本草》:专治咳嗽,耳边疮黄水相得,拔疔去毒黄糖捣,肺金火胜能消克。

7.《分类草药性》:治一切久年癍疮,洗痔疮、痒疮。

8.《江苏省植物药材志》:水煎服,治腹胀。

9.《江西草药》:活血,凉血,止血,消肿。

10.《广西本草选编》:治扁桃体炎,咽炎,支气管炎,高血压,膀胱结石,急性肾炎,肺结核咯血,胃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疹,荨麻疹,漆过敏,流行性腺腮炎。

11.《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用于痈肿疮毒,痔疮,咽喉肿痛,肺热咳嗽。

 

【应用与配伍】
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热毒等症。荔枝草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作用。咽喉肿痛,可用鲜品捣汁,开水冲服或含漱,也可与土牛膝、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同用以增强疗效。痈肿热毒,用鲜品捣敷外,并配以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煎汤内服。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荔枝草有利水消肿之功,近年来用治肾炎水肿,常配杠板归、六月雪、玉米须等清热利尿消肿之品。亦可用鲜品捣烂,加食盐少许,敷于脐部,并除臌胀病腹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鲜品15~60g),或捣绞汁饮。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含漱及滴耳,亦可煎水外洗。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