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苍术

时间:2019-04-21浏览:112

【药名】
苍术

 

【异名】
山精《神农药经》,赤术《本草经集注》,马蓟《说文系传》,青术(张衮《水南翰记》),仙术《纲目》。

 

【释名】
本品与白术皆作术,后分苍、白二种。《纲目》言其根苍黑色;且药材断面有红黄色油腺点,习称“朱砂点”,苍术、赤术之名当得于此。仙术,《纲目》:“《异术》言术者山之精也,服之令人长生辟谷,致神仙,故有山精、仙术之号。”

 

【品种考证】
古本草文献中苍术与白术常不分,统称为术,始见于《本经》,列为上品。据《本草崇原》载:“《本经》未分苍白。而仲祖《伤寒》方中皆用白术,《金匮》方中又用赤术,至《别录》则分为二,须知赤,白之分,始于仲祖,非弘景始分之也。”《本草衍义》中正式出现苍术之名。曰:“苍术其长如大小指,肥实,皮色褐,气味辛烈。《本草图经》曰:“术今处处有之,以嵩山(《大观本草》)、茅山者为佳。春生苗,青色无桠……茎作蒿杆状,青赤色,长三二尺以来,夏开花,紫碧色,亦似刺蓟花,或有黄白色者。入伏后结子,至秋而苗枯。根似姜而傍有细根,皮黑,心黄白色,中有膏液,紫色。“《纲目》载:“苍术,山蓟也。处处山中有之。苗高二三尺,其叶抱茎而生,梢间叶似棠梨叶,其脚下叶有三五叉,皆有锯齿小刺。根如老姜之状,苍黑色,肉白有油膏。”上述各家本草记载与现今药用苍术品种一致。

 

【来源】
为菊科植物茅北苍术的根茎。

 

【原植物】
北苍术 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var.chinensis (Bunge) Kitam.[A. chinensis (DC.)Koidz.Atractylis chinensis (Bunge)DC.] 又名:华苍术《辽宁药材》,辽宁苍术(东北),枪头草(东北、西北、内蒙古),山刺儿菜(河北、陕西、宁夏、青海),山苍术(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大七七菜(烟台)

叶片较宽,卵形或长卵形,一般羽状5深裂,茎上部叶3~5羽状浅裂或不裂,叶缘有不规则的刺状锯齿,通常无叶柄;头状花序稍宽,总苞片5~6层,较茅苍术略宽;退化雄蕊先端圆,不卷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低山阴坡灌丛、林下及较干燥处。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河南等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气候,耐寒、耐旱,忌积水。最适生长温度15~22℃,幼苗能耐-15℃左右低温。以半阴半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根茎繁殖。种子繁殖:8~10月待种子外被的软毛呈黄棕色时,分批采摘花序,放阴凉处干燥,脱粒、扬净,装入布袋贮藏备用。用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法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按行株距20cm×10cm开穴,每穴播4~5粒,覆薄细土,以盖满种子为度,浇水。育苗移栽法,撒播,覆稻草一层,浇水保湿。种子发芽率50%左右,温度在16~18℃时约经10~15d出苗。培育1~2年,3月上旬移栽,按行株距20cm×20cm开穴,穴深6~8cm,随挖随栽,每穴2~3株。根茎繁殖:结合收获,挖取根茎,将带芽的根茎切下,其余作药用,待切口晾干后,按行株距20cm×20cm开穴栽种,每穴栽一块,覆土压实。

田间管理 幼苗期勤除草松土,施稀人粪尿或硫酸铵1~2次,5月施一次提苗肥,7~8月增施磷、钾肥,开沟环施,结合培土,以防倒伏;6~8月抽苔开花时,要摘除花蕾,促进根茎肥大;多雨季节要清理墒沟,排除田间积水,以免烂根。10月培土保苗越冬。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56月发病,要注意开沟排水,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石灰水灌浇,亦可用50%托布津800倍液喷射。虫害有蚜虫为害叶片和嫩梢,尤以春夏季最为严重,可用化学药剂,或用1∶1∶10烟草石灰水防治。另有小地老虎为害。

 

【采收加工】
栽培2~3年后,9月上旬至11月上旬或翌年2~3月,挖掘根茎,除净残茎,抖掉泥土,晒干,去除根须或晒至九成干后用火燎掉须根,再晒至全干。

 

【药材及产销】

北苍术 Rhizoma Atractylodis Chinensis 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等地。主销北方各省。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北苍术根茎多呈疙瘩块状,有的呈结节状圆柱形,常弯曲并具短分枝,长4~10cm,直径0.7~4cm。表面黑棕色,外皮脱落者呈黄棕色。质轻、疏松;断面带纤维性,散有小的黄棕色油室,放置后不析出结晶。香气较弱,味苦辛。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北苍术油室较少且小,长径200~360μm,短径120~270μm;韧皮部可见纤维或纤维束,草酸钙针晶较短,长约12μm

粉末特征:北苍术棕黄色。①石细胞边缘不平整,层纹偶见。②韧皮纤维多呈粗短梭形、末端钝圆或分叉,有的中部膨大或尖突,层纹细密,初生壁易与次生壁分离,有的次生壁出现断层状。

 

【炮制】
1.苍术《博济方》:刮去皮。《活人书》:洗净、切片。《圣济总录》:铜刀刮去黑皮。《朱氏集验方》:削成小块子。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过筛。生品辛温,苦燥,以祛湿发汗为主。

2.制苍术《经验方》:用米泔水浸三二日,逐日换水,候满日取出,刮去黑皮,切作片子,暴干,用慢火炒令黄色,细捣末。《局方》:糯米泔浸三日,逐日换水,去粗皮,切,焙。《本经逢原》:泔水浸,晒露一月。现行,取净苍术片,用米泔水浸泡片刻,取出,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3.炒苍术《普济方》:去皮,锉碎,炒黄。现行,取净苍术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

4.焦苍术《外科全生集》:炒焦。现行,取净苍术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取出放凉,筛去灰屑。炒焦后辛燥之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5.苍术炭《普济方》:刮去黑皮,炒黑色。现行,取净苍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炒干取出晾透。

6.麸炒苍术《医宗必读》:糠炒。现行,取麸皮撒入锅内,炒至表面深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苍术片100kg,用麸皮10kg。麸炒后缓和燥性,气变芳香,增强健脾燥湿的作用。

7.土炒苍术《校注妇人良方》:土炒。现行,先将灶心土粉置热锅内炒松,倒入净苍术片,用中火炒至闻到苍术固有香气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每苍术片100kg,用灶心土30kg

8.盐苍术《瑞竹堂方》:盐水浸一宿。《景岳全书》:一斤,用斗子青盐半斤同炒黄色。现行,取净苍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放凉。每苍术片100kg,用盐5kg

研究表明,苍术经清炒、麸炒、米泔水炙后其挥发油含量均减少,并以麸炒及米泔水炙效果为佳,去油效果分别为39%47%,饮片性状也佳。

饮片性状:苍术为不规则的厚片,边缘不整齐,切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的油点(朱砂点),久置有白色毛状结晶析出(习称起霜)。周边灰棕色或棕黑色,有皱纹和须根痕。质坚实,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制苍术形如苍术片,表面带有黄色斑或显土黄色。略有香气。炒苍术形如苍术片,表面微黄色。焦苍术形如苍术片,表面焦褐色。苍术炭形如苍术片,表面黑褐色。麸炒苍术形如苍术片,表面深黄色,气焦香。土炒苍术形如苍术片,表面土黄色。盐苍术形如苍术片,外皮焦黑色,微有咸味。

贮干燥容器内,制苍术、炒苍术、焦苍术、麸炒苍术、土炒苍术、盐苍术等均宜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泛油;苍术炭散热防复燃。

 

【药性】
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1.《本草衍义》:气味辛烈。

2.《珍珠囊》:甘、辛。阳中微阴。足阳明、太阴。

3.《医学启源》:气温,味甘。

4.《品汇精要》:味苦、甘,性温缓。味厚气薄,阴中阳也。臭香。无毒。

5.《纲目》:甘而辛烈,性温而燥,阴中阳也,可升可降。入足太阴、阳明,手太阴、阳明、太阳之经。

6.《本草新编》:入足阳明、太阳经。

7.《本草再新》:入脾、肝二经。

 

【功能主治】
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胸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湿胜,肢节酸痛重着,痿頢,夜盲。

1.《本草经集注》:除恶气,弭灾疹。

2.刘完素:明目,暖水脏。(引自《纲目》)

3.《珍珠囊》:诸肿湿非此不能除,能健胃安脾。

4.李东垣:除湿发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药。(引自《纲目》)

5.朱丹溪:散风益气,总解诸郁。(引自《纲目》)

6.《纲目》: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

7.《玉楸药解》: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癖除症,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混浊。

8.《本草求原》:强脾止水泻,飧泄,伤食暑泻,脾湿下血。

 

【应用与配伍】

用于湿困脾胃证。苍术之味辛苦,性温气香,功能燥湿以健运脾气。凡湿困脾胃,健运失常,胸痞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肢体倦怠,舌苔浊腻者,是为常用之品,常与厚朴、陈皮、甘草同用,以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如《局方》平胃散。若脾为湿困,清浊不分,大便泄泻,小便短少者,常与厚朴、茯苓、泽泻等同用,以健脾燥湿,利小便而实大便。如《丹溪心法》胃苓汤。治小儿泄泻,现常有用苍术炒焦研末服,并可随证配以有关药物煎汤调服,如食滞者配山楂,湿热者配滑石,虚寒者配干姜等。若脾湿积久而成饮癖,胁痛,食减,吐酸者,可单用苍术为末,枣肉为丸服,以燥湿健脾而化痰饮。如《本事方》苍术丸。

用于诸郁证。苍术辛苦而芳香,可升可降,常与川芎同用。朱丹溪谓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如气郁加香附等;湿郁加茯苓、白芷等;痰郁加南星、瓜蒌等;热郁加炒山栀、青黛、香附等;血郁加桃仁、红花、香附等;食郁加香附、山楂、神曲等。用药出入,随证所宜,如《丹溪心法》六郁汤。

用于湿邪在表诸证。苍术辛散苦燥,能除湿发汗以散邪。治风寒挟湿,侵袭肌表,寒热无汗,头身重痛者,常与羌活、白芷、川芎等同用,以祛风胜湿,解表发汗。如《局方》神术散。又如湿温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者,《湿热病篇》常用苍术皮与香薷、藿香、羌活等以散在表之湿。若湿热证壮热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脉洪大而长者,《湿热病篇》用白虎加苍术汤以清热散湿。

用于风湿痹证。苍术祛风湿以蠲痹。常与羌活、独活、秦艽等同用。若湿邪偏胜,肢体酸重而痛,常与防己、萆薢、薏苡仁等同用。若足膝疼痛因湿热者,常与黄柏同用,如《丹溪心法》二妙散。

用于痿证。苍术常与黄柏相须而用,除湿清热,为治痿要药。并随证配伍有关药物,如《丹溪心法》治痿,视证之属湿热、湿痰、气虚、血虚等,分别配以清湿热、化湿痰、补气、养血之品。而苍术与黄柏配伍,亦常用治下焦湿热所致的带下及下部湿疮等。

用于雀盲或两目昏涩。苍术有明目之功,可单味研末,用猪肝或羊肝切破,将药末纳入,煎服。如《圣惠方》抵圣散。亦可与滋补肝肾之熟地、枸杞、女贞子等同用。

1.《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

2.《本草图经》:服食家多单饵之。或合白茯苓,或合石菖蒲,并捣末,旦日水调服,晚再进,久久弥佳。

3.《得宜本草》:得防风则发汗,得黄柏则胜湿,得香附快中下之焦,得山栀解术性之燥。

4.《得配本草》:得熟地、干姜治面黄食少;得川椒醋丸治飧泻久痢;得川柏治痿頢(加牛膝更好),得米泔浸一宿,焙为末,蒸饼为丸,治好食生米;配香附解六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禁服。

1.《药性论》: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鱼。

2.《品汇精要》:忌胡荽、大蒜。

3.《医学入门·本草》:血虚怯弱,及七情气闷者慎用。误服耗气血,燥津液,虚火动而痞闷愈甚。忌桃、李、雀、鸽肉。

4.《本草经疏》: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齿衄,咽塞,便秘滞下者,法咸忌之。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