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

时间:2019-04-21浏览:129

【药名】
苍耳

 

【异名】
裛《楚辞》,粆耳、地葵《本经》,白胡荽(郑玄《毛诗传笺》),常思《别录》,常思菜、羊负来《本草经集注》,进贤菜《记事珠》,喝起草《斗门方》,佛耳《履砏岩本草》,缣丝草《证治要诀及类方》,野缣丝《摘玄方》,野茄、猪耳《纲目》,痴头婆《生草药性备要》,虱麻头《广州植物志》,粘粘葵《福建民间草药》,白痴头婆《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刺儿棵《中药志》,假矮瓜、白猪母络《广西中药志》,疔疮草《浙江民间草药》,野落苏、狗耳朵草《上海常用中草药》,苍子棵《山东中草药手册》,青棘子(江苏),菜耳(甘肃)

 

【释名】
本品原名粆耳,或作耳。《纲目》云:“其叶形如粆麻,又如茄,故有粆耳及野茄诸名。”《本草经考注》云:“枲耳、常粆、常思,并粆之缓言。”《广雅疏证》云:常枲,一作常思。思、枲古声相近。胡枲,一作胡葸,葸与枲同音。按思,古作“舁”,《字汇补》:舁,古文思字。《本草经集注》云:“昔中国无此,言从外国逐羊毛中来。”故有羊负来、胡粆等名。地葵,《纲目》:其味滑如葵,故名地葵。而《本草经考注》则云:葵犹云地菜,非味如葵之义。地肤亦名地葵,与此义同。

 

【品种考证】
《救荒本草》苍耳条云:苍耳叶青白,类粘糊菜叶。秋间结实,比桑椹短小而多刺。据上所述形状及对照《本草图经》附图,与今所用苍耳原植物相符。

 

【来源】

为菊科植物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 带总苞的果实。


【原植物】
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 X.strumarium L.]

一年生草本,高20~90cm。根纺锤状,分枝或不分枝。茎直立不分枝或少有分枝,下部圆柱形,上部有纵沟,被灰白色糙伏毛。叶互生;有长柄,长3~11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心形,长4~9cm,宽5~10cm,近全缘,或有3~5不明显浅裂,先端尖或钝,基出三脉,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被粗糙或短白伏毛。头状花序近于无柄,聚生,单性同株;雄花序球形,总苞片小,1列,密生柔毛,花托柱状,托片倒披针形,小花管状,先端5齿裂,雄蕊5,花药长圆状线形;雌花序卵形,总苞片2~3列,外列苞片小,内列苞片大,结成囊状卵形,2室的硬体,外面有倒刺毛,顶有2圆锥状的尖端,小花2朵,无花冠,子房在总苞内,每室有1花,花柱线形,突出在总苞外。成熟的具瘦果的总苞变坚硬,卵形或椭圆形,连同喙部长12~15mm,宽4~7mm,绿色,淡黄色或红褐色,外面疏生具钩的总苞刺,总苞刺细,长1~1.5mm,基部不增粗,喙长1.5~2.5mm;瘦果2,倒卵形,瘦果内含1颗种子。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沟旁、田边、草地、村旁等处。分布于全国各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苍耳喜温暖稍湿润气候。以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4月按株距45cm×45cm开穴,穴深6~8cm,每穴播8颗左右,覆土,稍加镇压,浇水。育苗移栽法:3~4月育苗,播种后待苗高10cm左右移栽,每穴3~4株。

田间管理 苗高10cm时间苗、补苗,每穴留苗2~3株。每年松土除草2~3次,结合追施人粪尿或尿素。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菜青虫、苍耳虫、地老虎等为害。

 

【采收加工】
夏季割取全草,去泥,切段晒干或鲜用。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成中段,干燥,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茎、叶、花、果混合的段片状。茎圆柱形,表面棕褐色,具纵棱,散生黄白色点状皮孔和暗紫色条斑。叶片暗绿色,两面被短粗毛。气清香,味微咸。苍耳头状花序较小,钩刺较短而软,瘦果顶端具内合的喙。蒙古苍耳头状花序椭圆形,总苞坚硬,表面疏生硬钩刺。瘦果两枚,顶端具叉开的喙。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药性】
味苦、辛,性微寒,小毒。归肺、脾、肝经。

1.《别录》:味苦、辛,微寒,有小毒。

2.《药性论》:味甘,无毒。

3.《千金·食治》:味苦、辛,微寒、涩,有小毒。

4.《食疗本草》:温。

5.《品汇精要》:泄。

6.《草木便方》:凉,苦、辛。

7.《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性凉,微苦。

8.《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微平。

9.《四川常用中草药》:入肺、脾二经。

10.《山西中草药》:有毒。

11.《青岛中草药手册》:入肺、大肠经。

12.《福建药物志》:苦、辛,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散热,除湿,解毒。主治感冒,头风,头晕,鼻渊,目赤,目翳,风湿痹痛,拘挛麻木,风癞,疔疮,疥癣,皮肤瘙痒,痔疮,痢疾。

1.《别录》:治膝痛,溪毒。

2.《药性论》:主肝家热,明目。

3.《新修本草》: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令人省睡,除诸毒螫,杀疳湿匿。久服益气,耳目聪明,轻身强志。主腰膝中风毒。亦主猘狗毒。

4.《本草拾遗》:叶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黄好睡。

5.《履砏岩本草》:去风活血。

6.《本草蒙筌》:痔发肛门,煎汤熏妙。

7.《得配本草》:治诸风攻脑,头晕闷绝。大风疠疾。伏硇砂。

8.《草木便方》:发散风湿,清头目。治牙疼,鼻渊,肢痹痛,痈疽,疔疡。

9.《天宝本草》:去风解毒。治肚大青筋,皮肤瘙痒,风湿症。

10.《东北药用植物志》:茎叶捣汁为涂布疥癣、湿疹、虫伤药。

11.《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对麻风病及恶性痢疾均有显著疗效。

12.《杭州药用植物志》:有发汗利尿及镇痉镇痛作用,可用以治疗肌肉神经的麻痹及关节炎等。

13.《广东中药》:治血癣,痰火核(淋巴结核、淋巴腺肿),感冒,大肠热毒。

1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寒感冒,与槟榔治血吸虫病。外敷乳疮、外伤出血,煎水外洗荨麻疹。

15.《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对恶性疟疾有显著疗效。

16.《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子宫出血,深部脓肿。

17.《河北中草药》:对梅毒性神经痛有效。

18.《浙江药用植物志》:止血。

19.《云南抗癌中草药》:(全草和果实)治脑肿瘤,鼻咽癌,甲状腺癌,骨肉瘤,淋巴肉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大剂量30~60g;或捣汁;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敷。

 

【使用注意】
内服不宜过量;气虚血亏者慎服。

1.《千金·食治》:不可共猪肉食。

2.《新修本草》:忌米泔。

3.《纲目》:最忌猪肉及风邪,犯之则遍身发出赤丹。

4.《本草从新》:散气耗血,虚人勿服。

5.《得配本草》:忌马肉。

6.《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此药有毒,内服不可过量。

7.《山西中草药》:苍耳幼苗剧毒,切勿采食。

8.《云南抗癌中草药》:血虚头疼,肾功能不佳慎服,过量易致中毒。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