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

时间:2019-04-21浏览:86

【药名】
补骨脂

 

【异名】
胡韭子(徐表《南州记》),婆固脂、破故纸《药性论》,补骨鸱《本草图经》,黑故子、胡故子《中药志》,吉固子《江西中药》,黑固脂(云南)

 

【释名】
补骨脂,乃梵语“Vakuci”的音译名。婆固脂、破故纸、补骨鸱等皆为音近字异之译名。《纲目》:“胡韭子,因其子之状相似,非胡地之韭子也。”

 

【品种考证】
补骨脂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开宝本草》云:“生广南诸州及波斯国,树高三四尺,叶小似薄荷,其舶上来者最佳。”《本草图经》谓:“今岭外山坂间多有之,不及番舶者佳。茎高三四尺,叶似薄荷,花微紫色,实如麻子,圆扁而黑,九月采。”《纲目》亦有记载。从所述形态来看,与我国现广为栽培的豆科植物补骨脂相符。

 

【来源】
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果实。

 

【原植物】
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

一年生草本,高60~150cm。枝坚硬,具纵棱;全株被白色柔毛和黑褐色腺点。单叶互生,有时枝端侧生有长约1cm的小叶;叶柄长2~4cm,被白色绒毛;托叶成对,三角状披针形,长约1cm,膜质;叶片阔卵形,长5~9cm,宽3~6cm,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具粗锯齿,两面均具显著黑色腺点。花多数密集成穗状的总状花序,腋生;花梗长6~10cm;花萼钟状,基部连合成管状,先端5裂,被黑色腺毛;花冠蝶形,淡紫色或黄色,旗瓣倒阔卵形,翼瓣阔线形,龙骨瓣长圆形,先端钝,稍内弯;雄蕊10,花药小;雌蕊1,子房上位,倒卵形或线形,花柱丝状。荚果椭圆形,长约5mm,不开裂,果皮黑色,与种子粘贴。种子1颗,有香气。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栽培或野生。分布于山西、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宜向阳平坦、日光充足的环境。苗期虽喜欢潮湿,但忌水淹。喜肥,基肥充足,土壤肥沃则生长茂盛。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地都可种植,但以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最好,粘土较差。种子在20℃左右,有足够湿度的土壤中,约7~10d出苗。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播种,播种前,土地于前年秋季结合秋耕,施足底肥,1hm²施厩肥45000~60000kg,过磷酸钙225kg。春季耙平后播种,条播,行距30~50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覆土1~2cm,稍镇压后浇水。每1hm²播种量15~22.5kg

田间管理 苗期注意管理,及时松土除草,勿使土壤表层板结,植株封垄后可停止松土。如土干时,应及时浇水。苗高10cm左右,间苗,株距15~20cm。定苗后,1hm²追施过磷酸钙225kg,钾肥75kg,沟施,施后覆土浇水。

病虫害防治  根腐病,雨季发生,应选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发病期间可用多菌灵浇灌病株。虫害有地老虎,苗期为害。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随熟随收,割取果穗,晒干,打出种子,除净杂质即可。

 

【药材及产销】

补骨脂 Fructus Psoraleae 主产于四川合川、江津、金堂、都江堰、广元,河南商丘、新乡、博爱、信阳,安徽六安、阜阳,陕西兴平等地亦产,销全国。江西、云南、山西等地均自产自销。商品将主产于四川者称“川故子”,主产于河南者称“怀故子”。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果实扁圆状肾形,一端略尖,少有宿萼。怀补骨脂长4~5.5mm,宽2~4mm,厚约1mm;川补骨脂较小。表面黑棕色或棕褐色,具微细网纹,在放大镜下可见点状凹凸纹理。质较硬脆,剖开后可见果皮与外种皮紧密贴生,种子凹侧的上端略下处可见点状种脐,另一端有合点,种脊不明显。外种皮较硬,内种皮膜质,灰白色;子叶2枚,肥厚,淡黄色至淡黄棕色,陈旧者色深,其内外表面常可见白色物质,于放大镜下观察为细小针晶;胚很小。宿萼基部连合,上端5裂,灰黄色,具毛茸,并密布褐色腺点。气芳香特异、味苦微辛。

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果皮波状起伏。表皮细胞1列,有时可见小形腺毛;表皮下为薄壁组织,内有众多碗形壁内腺(内生腺体)沿周边排列,内含油滴;并散有维管束。种皮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壁略呈倒V字形增厚,其下为1列哑铃状支持细胞,向内为数列薄壁细胞,散有外韧型维管束;色素细胞1列,扁平。种皮内表皮细胞1列。子叶细胞类方形、多角形,充满糊粉粒与油滴。

粉末特征:灰黄色。①种皮表皮栅状细胞断面观径向34~66μm,切向7~14μm,侧壁上部较厚,下部渐薄,内壁薄,光辉带位于上侧;顶面观多角形,胞腔极小,孔沟细而清晰;底面观类多角形或类圆形,壁薄,胞腔内含红棕色物。种皮支持细胞断面观哑铃状,长26~51μm,上端较宽大,侧壁中部厚2~5μm;表面观类圆形,可见环状增厚壁(侧壁增厚部分)果皮表皮细胞壁皱缩,细胞界限不清,表面观可见密集的大型内生腺体及少数小腺毛。气孔小,退化。内生腺体自果皮表皮向内着生,形大,常破碎。完整者断面观略呈半球形,由10数个至数十个纵向延长细胞放射状排列而成,表面观类圆形,中央由多数多角形表皮细胞集成类圆形细胞群(腺体基部)小腺毛头部4~5细胞,有的细胞界限不明显,直径10~32μm;无柄。草酸钙小柱晶成片存在于中果皮碎片中。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5ml,水浴温浸3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新配制的70%盐酸羟胺甲醇溶液2~3滴,2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滴,水浴加热1~2min,加10%盐酸至酸性,再加入10%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溶液呈红色。(检查香豆精)

(2)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针状、簇针状结晶。(检查香豆精)(3)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5g,加醋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8∶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蓝白色荧光斑点。

 

【炮制】
1.补骨脂《奇效良方》:拣,洗净。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炒补骨脂《雷公炮炙论》:凡使补骨脂,用酒浸一宿后,漉出,却用水浸三日夜,蒸,从巳至申出,日干用。《圣惠方》:微炒。《圣济总录》:炒令黄焦。现行,取净补骨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发出爆裂声时,取出放凉。

3.盐补骨脂《局方》:以盐同炒令香,去盐用。《寿世保元》:盐水洗,微炒。现行,取净补骨脂,加入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每补骨脂100kg,用食盐2kg

饮片性状:补骨脂参见药材鉴别项。炒补骨脂形如补骨脂,具白色裂口。盐补骨脂形如补骨脂,微鼓起。色泽加深,气微香,味微咸。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盐补骨脂密闭。

 

【药性】
味辛、苦,性温。归肾、脾经。

1.《雷公炮炙论》:性本大燥,毒。

2.《药性论》:味苦、辛。

3.《开宝本草》:味辛,大温,无毒。

4.《品汇精要》:气之厚者,阳也。臭香。

5.《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6.《本草经疏》:阳中微阴,降多升少。入手厥阴、心包络、命门、足太阴脾经。

7.《本草汇言》:味辛、气香,性热,无毒。

8.《本草经解》:入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

9.《本草撮要》:入足少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
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主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腰膝冷痛,阳痿滑精,尿频,遗尿;肾不纳气,虚喘不止,脾肾两虚,大便久泻;白癜风、斑秃、银屑病。

1.《药性论》: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

2.《日华子》:兴阳事,治冷劳,明耳目。

3.《开宝本草》: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

4.《品汇精要》:固精气。

5.《纲目》: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

6.《玉楸药解》: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肝脾,收敛滑泄、遗精、带下、溺多、便滑诸证。

7.《医林纂要·药性》:治虚寒喘嗽,能纳气归肾。

 

【应用与配伍】

用于腰痛。补骨脂补肾阳、益精髓而暖腰膝,故肾虚精髓不足,或痹久肾亏,腰痛不已者,本品是常用之药,可单用或与补肝肾、强筋骨之胡桃肉、杜仲等同用,如《局方》青娥丸。若妊娠因劳伤肾而致腰痛,即与胡桃肉相须而用;外伤腰痛,瘀血凝滞者,亦可用本品配以温肾散寒之茴香、肉桂为末服。

用于阳痿,遗精,尿频,遗尿。补骨脂能温肾阳以固精缩尿,治肾虚封藏失职,精关不固者,常与温肾之茴香相须同用,如《圣惠方》补骨脂散;若肾亏精血不足,阳痿早泄,用本品以兴阳事,并与补精生血之鹿角胶、熟地黄、菟丝子等同用,其效更佳,如《医学正传》之青囊斑龙丸。治肾气虚寒,小便频数或遗尿者,可单用补骨脂,或与温肾缩尿之益智仁等为末服。

用于虚寒喘嗽。补骨脂温肾阳而纳气定喘,治肺肾两虚之喘嗽,常以本品加入人参胡桃汤中,共奏补肺肾和加强定虚喘之功。

用于虚寒泄泻。补骨脂能温肾命之火以运脾阳,主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或五更泻(肾泄),不思饮食,或食而不化等,常与温中、涩肠之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同用,如《内科摘要》四神丸。

1.《本草图经》:补骨脂,今人多以胡桃合服,此法出于唐郑相国。()弥久则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添筋骨。

2.《纲目》:得胡桃、胡麻良。

3.《得宜本草》:得菟丝子,治下元虚惫;得杜仲、胡桃,治肾虚腰痛;得茯苓、没药,能定心补肾;得茴香,治小便无度;得韭子,治肾漏茎举;得肉果,治脾肾虚泄;得粟壳,治洞泄久利。

4.《玉楸药解》:同青盐、乳香,搽日久牙瘘。

5.《得配本草》:得肉果、大枣为丸,治脾肾虚泄(或加木香);得山栀、茯神,治上热下寒;配茴香、肉桂,治血瘀腰痛;配胡桃、杜仲,治风寒腰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酒浸涂患处。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者禁服。

1.《海药本草》:恶甘草。

2.《本草图经》:禁食芸薹、羊血。

3.《纲目》:忌诸血。

4.《本草经疏》:凡病阴虚火动,阳道妄举,梦遗,尿血,小便短涩及目赤,口苦、舌干,大便燥结,内热作渴,火升目赤,易饥嘈杂,湿热成痿,以至骨乏无力,皆不宜服。

5.《得配本草》:阴虚下陷,内热烦渴,眩晕气虚,怀孕心胞热,二便结者禁用。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