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宝盖草
【异名】
接骨草、莲台夏枯草、毛叶夏枯、灯笼草《滇南本草》,珍珠莲《植物名实图考》,佛座《植物学大辞典》,风盏、连钱草、大铜钱七《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蜡炽扦草(苏医《中草药手册》),莲台接骨草(广西)。
【品种考证】
《植物名实图考》云:“宝盖草,生江西南昌阴湿地,一名珍珠莲,春初即生,方茎色紫,叶如婆婆纳叶微大,对生抱茎,圆齿深纹,逐层生长,就叶中团团开小粉紫花。”其描述与附图,均与本品相吻合。《滇南本草》之接骨草,亦为此种。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宝盖草的全草。
【原植物】
宝盖草Lamium amplexicaule L.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cm。茎丛生,基部稍斜升,细弱,四棱形,常带紫色,被倒生疏毛。叶对生;有短柄,向上渐无柄,抱茎;叶片肾形或近圆形,先端圆,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有圆齿或浅裂,两面均被细毛。轮伞花序6~10花,其中常有闭花授精的花;除基部一对叶外,其余叶腋部均有花,花外被长毛;花萼管状,裂齿5,长而锥尖;花冠紫红色或粉红色,管部细长,近直立,内无毛环,上唇亦近直立,长圆形,稍盔状,下唇平展,有3裂片,中裂片倒心形,先端有深凹;雄蕊4,与花柱近等长,均内藏,花药平叉开,有毛。小坚果长圆形,具3棱,褐黑色,有白色鳞片状突起。花期3~5月,果期7~8月。
生于路边、草丛、庭园等处。分布于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和西南等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及产销】
宝盖草 Herba Lamii Amplexicaulis 产于东北、江苏、浙江、四川、江西、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西藏等地。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茎呈方柱形,长5~45cm,表面略带紫色,被稀疏毛茸。叶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肾形或圆形,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具圆齿或小裂,两面被毛;茎生叶无柄,根出叶具柄。轮伞花序。小坚果长圆形,具3棱,先端截形,褐黑色,表面有白色疣突。质脆。气微,味苦。
【药性】
味辛、苦,性微温。
1.《滇南本草》:味苦,性温。行十二经络。
2.《滇南本草图说》:气味温,辛,平。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络,解毒消肿。主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面瘫,黄疸,鼻渊,瘰疬,肿毒,黄水疮。
1.《滇南本草》:治筋骨痰火疼痛,手足麻木不仁,祛周身游走之风,散瘰疬手足痰核,治跌打损伤,接骨,止脑漏鼻渊,包痰火红肿疼痛。
2.《滇南本草图说》:治跌打损伤,骨碎筋断,酒下如神,或左瘫右痪,四肢不仁,服之即愈。
3.《植物名实图考》:养筋活血,止遍身疼痛。
4.《贵州草药》:清热利湿,驱风,解毒,化瘀镇痛。
5.《湖南药物志》:通络,祛痰,开窍。
6.《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黄疸型肝炎,高血压,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