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语音讲解
【药名】
山药 《药谱》
【异名】
署预《山海经》,薯蓣、山芋《本经》,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吴普本草》,(《山海经》郭璞传),山《别录》,王《杂要诀》,薯药《清异录》,怀山药《饮片新参》,蛇芋《浙江中药志》,白苕《四川中药志》,九黄姜、野白薯《湖南药物志》,山板薯《广西中药志》,扇子薯、佛掌薯《药材学》。
【释名】
《广雅》云:王延、,署预也。《疏证》云:今之山药也。根大,故谓之,之言储与也。因音近字变而有、署预、薯蓣、署豫、薯药诸名。《山海经》郭注云:今江南单呼为,语有轻重耳。玉延,谓其根肉洁白如玉。《广雅》作王延似误。修脆者,修者长也,其根长而脆也。《本草衍义》云:薯蓣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署,改为山药。尽失当日本名。而《广雅疏证》云:此谓药字改于唐,山字改于宋也。案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云:'山药煮可掘。'则唐时已呼山药,别国异言古今殊语,不必皆为避讳也。然唐代宗、宋英宗后则薯蓣之名渐隐,而山药名得专行,共情形亦与避讳改名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