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鉴 | “好色”本草染

发布者:邹立思发布时间:2020-12-25浏览次数:50

▲染色流苏(左起染色植物分别为乌饭叶、乌梅、紫草、青黛、苏木、五倍子)

早在商周便有关于植物染色的文字记载,掌管印染植物的官员称为“染人”。《诗经》中“青青子衿”、“青青子佩”、“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均是描述服装染色。荀子《劝学》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亦源于植物染色的生活场景。

▲染色流苏(左起染色植物分别为姜黄、苏木、茜草、红花、水栀子、黄芩、侧柏、紫苏)

在隋唐元明清时期,植物染色作为主流染色方法达到了空前的兴盛,植物染色技术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伴随丝绸织物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清代的《雪宦绣谱》将传统绣线的颜色归为青、黄、红、黑、绿、赭、紫、葱9大类,又按深浅分成700余色,足见植物染色的发达和兴盛。清末化学染料涌入,植物染色迅速没落。

 ▲本草染液一

在植物染料中有大量是中草药,如蓝色系的菘蓝、马蓝,黄色系的栀子、红花、黄芩、姜黄、大黄等,红色系的茜草、红花、苏木等,紫色的紫草,茶色和棕色的侧柏、紫苏、乌梅、虎杖等,灰色和黑色系的五倍子、野葛等。

 ▲本草染液二

中药植物不仅可染色,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其染色成分大多为多酚类、蒽醌类、萘醌类或黄酮类衍生物,常含有多个酚羟基、羧基、甲氧基或氨基等结构,容易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络合作用,且不同金属离子配位的颜色不同,可以丰富颜色谱系。

青黛

 ▲青黛

 ▲青黛染色成品

上图为青黛染色,手帕为月白色,流苏为蓝灰色,染液为乙醇与青黛浸泡得之。


青黛源于菘蓝、马蓝、蓼蓝的叶,《救荒本草》记载:“菘蓝可以为靛染青,其叶似菘菜,故名。……救饥采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油盐调食。” 青黛的染色成分为靛蓝。菘蓝叶在发酵过程中经还原得到中间体吲哚酚,其经过空气的氧化形成染色成分靛蓝。

栀子

 ▲栀子

 ▲栀子染色成品

上图为栀子染色,明黄色,取新鲜的栀子果实,破碎后加水煎煮,取煎液染之。


栀子和水栀子的果实均可染色,其色素集中在种子团中,其染色成分为藏红花苷、藏红花酸、黄酮类。自秦汉来,栀子为中原地区应用最广泛的黄色染料,用于染黄色的物质为藏红花酸,通过酸碱度的调解可以控制栀子的颜色深浅,如果想要得到深黄色,应增加染液的酸性。

水栀子

 ▲水栀子

 ▲水栀子染色成品

上图为水栀子染色,手帕和流苏均为深浅不一的明黄色。


栀子中为可食用的天然色素,除了染布料,也广泛用于米饭、糕点的着色,我记得小时候过年时,父母会制作栀子黄年糕,鲜黄的年糕增添了不少食欲和享受。同时栀子是一味清热、泻火、除烦、利湿、凉血的常用中药,可治疗多种热症,如心肝之火、烦躁难入睡,肝胆湿热导致的黄疸,实火血热导致的流鼻血、便血等。

黄芩

 ▲黄芩

 ▲黄芩染色成品

上图为黄芩染色,左手帕为米黄色,取黄芩加水煎煮,得煎液,扎布浸染;右手帕为浅灰色,取黄芩煎液加媒染剂皂矾,扎布浸染。


黄芩染色主要成分为黄芩苷,《节序同风录》中记载了用黄芩染纸后书写。黄芩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将黄芩浓缩液与黄凡士林制成的黄芩油膏可用于热疮、粘膜感染、溃疡及各种皮肤干性炎症。

姜黄

 ▲姜黄

 ▲姜黄染色

上图为姜黄染色,柠檬黄色,取姜黄加水煎煮,得煎液,扎布浸染。


姜黄主要染色成分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为食品天然添加剂,其味辛香可防虫杀菌,由它所染成的布料常用作为产妇及婴幼儿衣物,也用于包裹丝织品及古书画,它是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染色植物之一。《古今钱略》中记载,制造假币时用栀子和姜黄染洗制作的铅币,可以假乱真。

大黄

 ▲大黄

 ▲大黄染色成品

上图为大黄染色,土黄色,取大黄加水煎煮,得煎液,扎布浸染。


大黄中的染色成分主要是蒽醌类,如大黄素、大黄酚。《多能鄙事》中记载:“染木作绛真色,大黄浓煎汁刷上,晒干,又刷,凡五七次,用石灰淹之,干则用水调匀,色成,擦去其灰。” 此处石灰为媒染剂。大黄外洗或涂抹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

茜草

 ▲茜草

 ▲茜草染色成品

上图为茜草染色,桔红色,取明矾加水溶解,将布浸泡30-60min后取出,拧干稍晾,扎布后再放入茜草煎液中浸染。


茜草中主要染色成分为茜素、紫茜素,其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染色历史,根部富含茜素,茜草根的煎煮染液,和媒染剂结合形成鲜亮的红色,适当地增加酸性不仅可以提高染液的提取量,还可以增加颜色的深度。

红花

 ▲红花

 ▲红花染色成品

上图为红花中的黄色素染浸而成,流苏为金黄色,取红花煎煮,取煎液,冷却,放入流苏浸染。手帕为红黄相间色,用红花煎煮液热染而成。若用红色素浸染则成红色。


红花染色成分为醌式红花苷。在距今约5500年之前,埃及已经开始种植红花并将其作为染料使用,可见红花染色历史悠久。根据研究,红花中含有黄色和红色两种色素,古人采用“杀花法”,即将红花舂烂,加少许清水渗透,绞去黄色汁液,剩下的“花泥”中大部分是红色素,再用已发酸的淘米水冲洗,进一步除去残留的黄色素,最后即可得到鲜红的红色染料。黄色素溶于水和酸性溶液,染色价值较低;而红色素易溶解于碱性水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可产生沉淀,形成鲜红的色淀。

苏木

 ▲苏木

 ▲苏木染色成品

上图为苏木染色,左手帕为淡粉色,用苏木煎液,扎布,冷浸着色;右手帕为绛红色,取用明矾媒染过的布放入苏木煎液中,热浸着色。左流苏为灰紫色,用苏木煎液加少许皂矾同浴媒染而成;右流苏为橙红色,用苏木煎液直接浸染而成。


苏木中主要染色成分为苏木红素。《南方草本状》中记载:“苏木,树类槐花,黑子,出九真,南人以绛,渍以大庚之水,则色愈深”。可见当时在西晋的南方地区,苏木已经作为染料普遍使用。在改革官服制度时,其中四品官员所穿的朝服便是苏木和明矾媒染所得的色彩,被称之为绛色或绯色、红色、赤色、朱色等。

紫草

 ▲紫草

 ▲紫草染色成品

上图为紫草染色,紫色,取新疆紫草加乙醇浸泡,扎布,浸染。


紫草染色成分为萘醌类,春秋时期,紫草染色在齐国十分盛行,因为齐国盛产紫草,且齐桓公好服紫,故“一国尽服紫”。由于紫草的有效成分紫草醌及其脂肪酯衍生物都很难溶解于水,故染液的溶剂应用乙醇或油等。


紫草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将紫草与麻油浸制而成的紫草膏可用胞疹、烧烫伤、蚊虫叮咬等的治疗。

虎杖

 ▲虎杖

 ▲虎杖染色成品

上图为虎杖染色,左手帕为虎杖煎液直接浸染而成,黄色;右手帕为虎杖煎液加皂矾同浴媒染而成,灰色。


虎杖染色成分为蒽醌类,如大黄素、大黄酸。有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外用能促进创面结痂块,收敛及抗感染力强。

乌梅

 ▲乌梅

 ▲乌梅原植物

上图为乌梅染色,浅茶色,取乌梅加水煎煮,取煎液,扎布浸染。


乌梅染色成分为黄酮类。《三农纪》记载:“梅五月实熟收制,焙干为乌梅,取汁可入染色。”由乌梅制成的乌梅膏可用于治疗鸡眼、牛皮癣、小儿头疮的治疗。

紫苏

 ▲紫苏叶

 ▲紫苏染色成品

上图为紫苏叶染色,草绿色,取紫苏叶加水煎煮,取煎液,将缝好图案的布浸染。


紫苏叶含有丰富的花色素苷类成分,属于水溶性黄酮类色素,是稳定性较好的天然染料。紫苏叶具特殊香气,其所染布料有淡淡的香气。

侧柏

 ▲侧柏

 ▲侧柏染色成品

上图为侧柏叶染色,淡黄绿色,取新鲜侧柏叶,与水煎煮,取煎液,扎布浸染。


侧柏染色成分为槲皮苷。侧柏叶具凉血止血,止咳祛痰,祛风湿,散肿毒的功效。外用可治疗脱发和须发早白。

 ▲侧柏染色成品

上图为侧柏染色,灰绿色,取适量蜂蜡加热溶解,在布上绘制图案后晾干,取侧柏叶煎液,加蓝矾,将布浸染。

▲侧柏叶拓染敲打之后图案

 ▲侧柏叶拓染图案

取一枝新鲜侧柏叶放在布上,敲打使之着色,再放入皂矾水溶液中浸泡得之。

五倍子

 ▲五倍子

 ▲五倍子染色成品

上图为五倍子染色,紫黑色,取五倍子煎煮,取煎液,将缝好图案的布浸染60min左右,取出稍晾,再放入皂矾水溶液中浸泡30min即得。


五倍子染色成分为鞣质,是古代最常用的黑色染料,在近现代社会也用于染发剂、蓝黑钢笔墨水制作。五倍子根据《本草纲目》中记载,叫做皂色。皂,即使黑色之意。

乌饭叶

 ▲乌饭叶染色成品

上图为乌饭叶染色,手帕为浅灰白色,取新鲜乌饭树叶揉搓加水浸泡,取滤液,扎布浸染;流苏为浅灰色,取乌饭树叶滤液加皂矾混匀,浸泡得之。


乌饭叶的染色成分为多酚类物质,虽然多酚类物质本身颜色较浅,但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色素会对蛋白、蛋白质及淀粉类产生极强的附着性,同时发生褐变。乌饭叶对纤维的着色性较差。《本草拾遗》记载:“九浸、九蒸、九曝后,乌饭久贮不坏”。乌饭叶制作乌米饭在苏南及浙北地区至今仍十分盛行。


清末化学染色技术进入我国后,因其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可工业化生产及耐洗耐晒等优点,导致植物染色迅速没落,然而现今我国经济日渐发达,国民对于传统文化、天然、安全、健康的需求导致植物染色在各地日渐兴起。


本文选取了部分中药植物进行染色展示,实际上还有更多的植物未能涉及,加之染色经验不足,每种植物的染色未能得到丰富的色系,有待今后的实践当中进一步提高。

结语

 ▲苏木染手作心形荷包

这是2020年最后一篇推文,与上篇相隔一月之久,主因年底繁忙,也借此停下思考和整理,以便更好地前行。最后,我们用苏木染手帕,手作心形荷包一个,装上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英国医大师的抗疫香囊方药,把这份心意传送给所有一路同行的朋友,预祝大家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