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

发布者:邹立思发布时间:2019-04-24浏览次数:90

【药名】
何首乌

 

【异名】
首乌、地精《何首乌传》,赤斂《理伤续断方》,陈知白《开宝本草》,红内消《外科精要》,马肝石、疮帚、山奴、山哥、山伯、山翁、’山精《纲目》,夜交藤根《药材学》,黄花污根、血娃娃、小独根《云南药用物名录》、田猪头、铁称陀《中药志》,赤首乌、山首乌、药首巪、何相公《中药材品种论述》。

 

【释名】
《日华子》云:“其药本草无名,因何首乌见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为名耳。”交茎、 交藤、夜合等均由此传说得名。《纲目》:“汉武时,有马肝石能乌人发,故后人隐此名,亦曰马肝石。赤者能消肿毒,外科呼为疮帚、红内消。《斗门方》云: 取根若获九数者,服之乃仙。故名九真藤。”赤敛之名亦得于外科功用。桃柳藤者于叶形相似言之。山奴、山哥、山伯、山翁、山精诸名,因其生山中,并据生长年限之长短而分别命名。

 

【品种考证】

唐代李翱著有《何首乌传》,云:何首乌“苗如木藁光泽,形如桃柳叶.其背偏.独单.皆生不相对。有雌雄者,雌者苗色黄白,雄者黄赤。其生相远,夜則苗蔓交或隐化不见。“《开宝本草》曰,“本出顺州南河县,今岭外江南诸州皆有。蔓紫,花黄白,叶如薯蓣而不光,生必相对,根大如拳。'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本草图经〉谓疒今在处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县者为胜。春生苗叶·叶相对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壁间,夏秋开黄白花,似葛勒花,结子有似荞麦而细小,才如栗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从以上记载,古代何首乌的原植物有混淆情况。《本草图经》所述的“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如栗大的特征与本品相符,《植物名实图考》所载何首乌附图可确认为本品。

 

【来源】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原植物】

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又名:野苗、交茎、交藤、夜合、桃柳藤《何首乌传》,赤葛、九真藤《斗门方》、芮草、蛇草《汉英韵府》.金香草《新本草纲目》.多花蓼《中国北部植物图志》多年生缠绕藤本。根细长,末端成肥大的块根,外表红褐色至暗褐色。 茎基部略呈木质,中空。叶互生;具长柄;托叶鞘膜质,褐色;叶片狭卵形或心形,长4~8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箭形,全缘或微带波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光滑无毛。圆锥花序。小花梗具节,基部具膜质苞片;花小,花被绿白色,5裂,大小不等,外面3片的背部有翅;雄蕊8,不等长,短于花被;雌蕊1,柱头3裂,头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色,光亮,外包宿存被,花被具明显的3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生于草坡、路边、山坡石隙及灌木丛中。分布于华东、中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潮湿气候。忌干燥和积水,以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粘土不宜种植。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直播为主,也可育苗移栽。3月上旬子4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30~35cm,施人畜粪水后将种子均匀播入沟中,覆土3cm。苗高5cm时间苗,株距30cm左右。扦插繁殖:3月上旬至4月选生长旺盛、健壮无病虫植株的茎藤,剪成长25cm左右的插条,每根应具节2~3个。行距30~35cm,株距30cm左右,穴深20cm周一,每穴放2~3条,切忌倒插。覆土压紧,施舍、人畜粪肥。

田间管理 播种和扦插均应保持田间湿润。生长期应注意除草,5月追施人畜粪水1次。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块根纺锤形或团块状,一般略弯曲。长5~15cm,直径4~10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的纵沟和致密皱纹,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粉性,皮部有类圆形的异型维管束作环状排列,形成云锦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药性】
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1.《何首乌传》:味甘,温,无毒。

2.《开宝本草》:味苦、涩,微温。

3.《品汇精要》:气厚于味,阳中之阴。臭朽。

4.《纲目》:足厥阴、少阴药也。

5.《本草汇言》:有微毒。入通于肝,外合于风,升也,阳也。

6.《本草经解》: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7.《本草再新》:入脾、肺、肾三经。

 

【功能主治】
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1.《何首乌传》: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气心痛,积年劳瘦,痰癖,风虚败劣,长筋力,益精髓,壮气,驻颜,黑发,延年,妇人恶血痿黄,产后诸疾,赤白带下,毒气入腹,久痢不止。

2.《日华子》:久服令人有子,治腹脏宿疾,一切冷气及肠风。

3.《开宝本草》:主瘰疬,消痈肿,疗头面风疮,疗五痔,止心痛,益血气。

4.王好古:泻肝风。(引自《纲目》)

5.《本草元命苞》:常饵明目,轻身。

 6.《滇南本草》:涩精,坚肾气,止赤白便浊,缩小便,入血分,消痰毒。治赤白癜风, 疮疥顽癣,皮肤瘙痒。截疟,治痰疟。

7.《药品化义》:益肝,敛血,滋阴。治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截虚疟,止肾泻,除崩漏。

8.《本草述》:治中风,头痛,行痹,鹤膝风,痫证,黄疸。

9.《药性通考》:养血祛风。

10.《药性切用》:为平补阴血之良药。

11.《本草再新》:补肺虚,止吐血。

 

【应用与配伍】

用于血虚及肝肾阴虚证。何首乌味甘而涩,微温不燥,能养血滋阴,补益肝肾,收敛精气,为平补阴血之良药。治血虚证,见头昏目眩,心悸失眠,常配当归、白芍等补血药以提高疗效;治肝肾阴虚证,见腰膝酸软,头昏耳鸣,遗精滑泄,须发早白,常配地黄、菟丝子等,以补益肝肾,如《良方集腋》秘传延寿丹、《积善堂经验方》七宝美髯丹。

用于肠燥便秘。何首乌苦则能泄,甘则能润,凡血虚津亏而大便燥结者,常配当归、火麻仁等,以润肠通便。若单味煎服,可治痔血便难;研末内服,亦治肠风下血。

用于疟疾。何首乌具有截疟和补益之功,治疗气血两虚之久疟不止,常配人参、当归等,以补气养血止疟,如《景岳全书》何人饮。若阴血亏虚,热多寒少者,可以本品与鳖血、朱砂同用,如《赤水玄珠》何首乌丸。

用于皮肤瘙痒,疮疹。何首乌可养血润燥,治疗血燥生风之皮肤瘙痒、疮疹等,常配防风、荆芥等,以养血祛风止痒。

用于疮痈,瘰疬。何首乌生用性寒,解毒散结。治疮痈肿毒,常配玄参、连翘等,以清热解毒;治瘰疬,常配昆布、夏枯草等,以解毒散结。

此外,近年来何首乌常与桑寄生、灵芝、丹参等药同用,以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

1.《何首乌传》:茯苓为使。

2.《医学入门·本草》:得牛膝则下行。

3.《得宜本草》:得胡麻,治七风疬疾。

4.《得配本草》:佐牛膝治软风;和艾叶煎浓汁洗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涂。养血滋阴,宜用制何首乌;润肠通便,祛风,截疟,解毒,宜用生何首乌。

 

【使用注意】
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慎服。忌铁器。

1.《何首乌传》:忌猪肉、血、无鳞鱼。

2.《开宝本草》:忌铁。

3.《宝庆本草折衷》:恶萝卜。

4.《纲目》:忌葱、蒜。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