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罗勒
异名:熏草《山海经》,燕草《南越志》,蕙草《别录》,西王母菜(陶弘景),兰香《齐民要术》,零陵香《本草拾遗》,香草《开宝本草》,香菜《嘉祐本草》,铃铃香、铃子香《梦溪笔谈》,翳子草《纲目》,矮糠《植物名实图考》,千层塔、九层塔、香花子《岭南采药录》,家佩兰《中国药用植物志》,苏薄荷、紫苏薄荷《广西中药志》,鱼香、薄荷树《广东中药》,省头草《江苏药材志》,香佩兰《山东中草药手册》。
释名:罗勒,为音译之名。《齐民要术》引《韦弘赋叙》曰:罗勒生昆仑之丘,出西蛮之俗,故用译音为名而称罗勒。《嘉祐本草》:北人呼为兰香,为石勒讳也。《纲目》引《邺中记》云:石虎讳言勒,改罗勒为香菜。亦因其香味浓郁而有此名。翳子草,《纲目》:今俗人呼为翳子草,以其子治翳也。其轮伞花序,花果层层而上,故称九层塔、千层塔。
品种考证:陶弘景已有关于罗勒的叙述,《嘉祐本草》则列专条,云:此有三种:一种堪作生菜;一种叶大,二十步内闻香;一种似紫苏叶。可见当时所用罗勒来源不是一种。《纲目》亦有记载,云:常以鱼腥水、米泔水、泥沟水浇之,则香而茂,不宜粪水。再考《本草拾遗》、《开宝本草》、《本草图经》对零陵香的描述及《本草图经》所附濠州零陵香图,均与罗勒形态特征相近,应为罗勒或罗勒属植物。《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零陵香及附图《中国植物志》认为即罗勒。可知古代罗勒及其同属植物亦作零陵香药用。古代所用罗勒亦可能包括其变种毛罗勒 Ocimum basilicum L.var. pilosum (Willd.)Benth.在内,参见毛罗勒条。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罗勒的全草
原植物:罗勒 Ocimum basilicum L.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芳香。茎直立,四棱形,上部被倒向微柔毛,常带红或紫色。叶对生;叶柄长0.7~1.5cm,被微柔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cm,宽1~3.5cm,全缘或具疏锯齿,两面近无毛,下面具腺点。轮伞花序有6,组成有间断的顶生总状花序,通常长10~20cm,各部均被微柔毛;苞片细小,倒披针形,长5~8mm,边缘有缘毛,早落;花萼钟形,长4mm,外面被短柔毛,萼齿5,上唇3齿,中齿最大,近圆形,具短尖头,侧齿卵圆形,先端锐尖,下唇2齿,三角形具刺尖,萼齿边缘具缘毛,果时花萼增大、宿存;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长约6mm,伸出花萼,唇片外面被微柔毛,上唇宽大,4裂,裂片近圆形,下唇长圆形,下倾;雄蕊4,二强,均伸出花冠外,后对雄蕊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物并且被微柔毛;子房4裂,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柱头2裂;花盘具4浅齿。小坚果长圆状卵形,褐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潮湿的气候。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佳。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4~5月上旬播种,条播,按行距30~45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覆薄土1层,以盖没种子为宜,播后浇水,约15d左右出苗。苗高10cm左右时间苗1次,按10~16cm留苗。育苗:2~3月于温床育苗,苗床宽1m左右,长可随意,铺1层厚10~13cm的马粪作酿热物,上覆土15cm,耙平。临播前浇1次大水,待水渗下后,撒播种子,覆以薄土,播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上罩玻璃窗或其他透光材料,晚间加盖蒲席防寒,约10d左右出苗。
田间管理 当育苗繁殖的苗高6~10cm时,间苗1次。苗高10~16cm时,选阴天或下午带土团移入大田,栽后浇水。并经常注意浇水、松土、除草、施肥等
采收加工:开花后割取地上部分,鲜用或阴干。
药材及产销 罗勒HerbaOcimiBasilici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性状鉴别 茎呈方柱形,长短不等,直径1~4mm,表面紫色或黄紫色,有纵沟纹,具柔毛;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叶多脱落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5cm,宽1~2.5cm,先端钝或尖,基部渐狭,边缘有不规则牙齿或近全缘,两面近无毛,下面有腺点;叶柄长约1.5cm,被微柔毛。假总状花序微被毛,花冠脱落;苞片倒针形,宿萼钟状,黄棕色,膜质,有网纹,外被柔毛,内面喉部被柔毛。宿萼内含小坚果。搓碎后有强烈香气,味辛,有清凉感。以茎细、无根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方形或下部横切面为圆形。表皮细胞1列,外具角质层,并见表皮或其残基。棱角处表皮下具厚角组织;皮层薄壁细胞数列。维管束排列成环。韧皮部外侧具韧皮纤维束,断续环列,纤维细胞壁木化。形成层连续成环。棱角处木质部较宽厚;次生木质部细胞均木化。髓宽大。
叶表皮特征: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下表皮细胞形同上表皮。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多为直轴式。非腺毛直生或弯曲,长38~1560μm,先端尖,壁具疣点。腺毛有两种,其一柄部单细胞,头部并生2(或1)细胞;另一为鳞状腺毛,柄部单细胞,头部常为4细胞。
炮制:现行,取原药材,拣去杂质,稍润后切段,晒干。
饮片性状:参见药材鉴别项。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药性:味辛、甘,性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1.《别录》:味甘,平,无毒。
2.《药性论》:味苦。
3.《千金·食治》:味苦、辛、涩,温平,无毒。
4.《海药本草》:味辛,温。
5.《嘉祐本草》:微毒。
6.《本草汇言》:可升可降,阳也。入手、足太阴,手、足阳明经。
7.《生草药性备要》:味辛、辣,性温。
8.《本草求真》:入肺。
9.《得配本草》:入足太阴、阳明经。
10.《海南岛中草药手册》:苦、辛,寒。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化湿和中,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主治感冒头痛,发热咳嗽,中暑,食积不化,不思饮食,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泻痢,风湿痹痛,遗精,月经不调,牙痛口臭,胬肉遮睛,皮肤湿疮,瘾疹瘙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1.《别录》:主明目止泪,疗泄精,去臭恶气,伤寒头痛,上气,腰痛。
2.《药性论》:能治鼻中息肉,鼻齆。
3.《千金·食治》:消停水,散毒气。
4.《海药本草》:主风邪冲心,牙车肿痛,虚劳疳*.。凡是齿痛,煎含良。
5.《日华子》:治血气腹胀,酒煎服。
6.《开宝本草》:主恶气疰,心腹痛满,下气,和诸香作汤丸用之。
7.《嘉祐本草》:调中消食,去恶气,消水气,宜生食。又疗齿根烂疮,为灰用甚良。又动风,发脚气,取汁,服半合定,冬月用干者煮之。
8.《生草药性备要》:专散风湿热,亦治小儿乳咳。
9.《岭南采药录》:治毒蛇伤,又可作跌打伤敷药。
10.《现代实用中药》:为产科良药,能使分娩前后血行良好;并治胃痉挛,肾脏病及跌打损伤。
11.《中国药用植物志》:有消暑解热效用。
12.《南京民间药草》:叶与丹参煎水服,可通经活血。
13.《广西中药志》:疏表,散风热。治外感头痛,发热咳嗽,皮肤瘾疹瘙痒。
14.《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茎叶有驱风,健胃作用,全草揉汁可治眼睛胬肉。
15.《广东中药》:止痛消肿。治风毒疮,风湿肿。
16.《江苏药材志》:能和血润燥,调中消食,除恶气,消水气。
17.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消肿,散瘀止痛。治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胃痛,肠炎腹泻,外感风寒,头痛,胸痛,跌打瘀肿,风湿痹痛,湿疹皮炎。
应用与配伍 1.《海药本草》:得升麻、细辛善。
2.《开宝本草》:得酒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
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亦可煎汤洗或含漱。
使用注意:气虚血燥者慎服。
1.《千金·食治》:不可久食,涩荣卫诸气。
2.《海药本草》:不宜多服,令人气喘。
3.《嘉祐本草》:不中过多食,壅关节,涩荣卫,令血脉不行。
药名:毛罗勒
异名:香菜《救荒本草》,假苏、姜芥《滇南本草》,罗勒《全国中草药汇编》,香草(通称)。
品种考证:本品以香菜之名始载于《救荒本草》,云:生伊、洛间。人家园圃种之。苗高一尺许,茎方,纞面四棱,茎色紫。稔叶似薄荷叶,微小,边有细锯齿,亦有细毛。梢头开花作穗,花淡藕褐色。采苗叶(熟,油盐调食。《滇南本草》云:花似扫帚,夏末采之。《植物名实图考》所载之罗勒附图,与《救荒本草》香菜之附图极为相近,边缘均具细锯齿及细柔毛,总状花序延长,特征与今毛罗勒较一致。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毛罗勒的全草。
原植物:毛罗勒Ocimum basilicum L.var.pilosum (Willd.) Benth.[O.pilosum Willd.;O.basilicumauct.non L.]又名:疏柔毛罗勒《中国植物志》,疏毛罗勒《浙江植物志》。一年生草本,高20~70cm。芳香。茎直立,多分枝上升,被极多疏柔毛。叶对生;叶柄被极多疏柔毛;叶片长圆形,长约在2.5cm以下,边缘有疏锯齿或全缘,有缘毛,上面疏生白色柔毛,下面散布腺点。轮伞花序,有6朵花或更多,组成有间断的较长的顶生总状花序,被极多疏柔毛;苞片狭卵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缘毛,早落;花萼钟形,长3~7mm,外面密被具节长柔毛,萼齿5,上唇3齿,中齿最大,近圆,具短尖头,侧齿卵圆形,先端锐尖,下唇2齿,三角形,具刺尖,萼齿边缘均具缘毛,果时花萼增大、宿存;花冠淡粉红色或白色,长6~9mm,伸出花萼,唇片外面密被长柔毛,上唇宽大,4裂,裂片近圆形,下唇长圆形,下倾;雄蕊4,二强,均伸出花冠外,后对雄蕊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物并且被短柔毛;子房4裂,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柱头2裂;花盘具4浅齿。小坚果长圆形,褐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在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东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也不耐旱。北方可在暖季种植,种子发芽的温度在15~30℃,在25~30℃时发芽率可达90%。宜选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种植。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播种,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可用条播或穴播。条播可按35cm左右的行距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0.7~1cm。播后浇水,温度14~17℃约2星期后出苗,温度21~25℃则8d左右可出苗。每1hm2用种子3.75kg左右。穴播按窝距25cm挖浅穴,播后盖一薄层细土。育苗移栽,北方一般3月份在阳畦内育苗,苗高10~15cm带土移栽。
田间管理 条播苗高6~10cm应间苗、补苗,按10cm左右留苗1株;穴播每穴留苗2~3株。生长期注意中耕、除草施肥。幼苗怕旱,应及时浇水。
采收加工:茎叶在7~8月采收,留种地可待种子成熟后再收割,除去杂质,切细,晒干或鲜用。
药材及产销 毛罗勒Herba Ocimi Pilosi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性状鉴别 茎呈方柱形,长短不等,直径约4mm,表面紫色或黄紫色,有柔毛;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中央有白色的髓。叶多已脱落,完整者展平后呈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2~2cm,宽0.5~1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或全缘,下面有腺点,略有疏柔毛;叶柄长0.7~2cm,密被柔毛。轮伞花序组成顶生假总状花序,被柔毛;苞片倒披针形;花已凋谢,宿萼筒状,膜质,外被疏柔毛,内面喉部被微柔毛。小坚果卵球形或矩圆形,长约2mm,暗褐色。气芳香,味辛,有清凉感。
药性:味辛,性温。
1.《救荒本草》:味辛香,性温,无毒。
2.《全国中草药汇编》:辛,温。
功能主治:健脾化湿,祛风活血。主治湿阻脾胃,纳呆腹痛,呕吐腹泻,外感发热,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皮肤湿疹。
1.《全国中草药汇编》:发汗解表,祛风利湿,散瘀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胃腹胀满,消化不良,胃痛,肠炎腹泻,跌打肿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蛇咬伤,湿疹,皮炎。
2.《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水煎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