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

发布者:邹立思发布时间:2019-04-22浏览次数:76

【药名】
红花

 

【异名】
红蓝花《金匮要略》,刺红花《四川中药志》,草红花《陕西中药志》 。

 

【释名】
《本草图经》:其花红色,叶颇似蓝,故有蓝名。《农政全书·种植》:红花,一名红蓝,一名黄蓝,以其花似蓝也。按:蓝为多种可制染料植物,引伸之,凡可染色之植物皆可称蓝。红蓝谓可染红之草;黄蓝谓能染黄之草。

 

【品种考证】
汉代张蹇从西域得红蓝花,种以为染。后用于医药,张仲景《金匮要略》在妇人杂病篇中载有红蓝花酒。《开宝本草》云红蓝花生梁、汉及西域。  红花之名则始见于《本草图经》,谓:今处处有之。人家场圃所种,冬而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下作汇多刺,花蕊出上,圃人承露采之,采已复出,至尽而罢。中结实,白颗如小豆大。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及作胭脂。《纲目》曰:红花,二月、八月、十二月皆可以下种, 雨后布子,如种麻法。初生嫩叶、苗亦可食。其叶如小蓟叶。至五月开花,如大蓟花而红色。结合《本草图经》附图,茎直立、上部分枝、叶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头状花序多数等特征与红花基本一致,但茎枝上有毛则与红花不符。《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四所载红花图,可确定为Carthamus tinctorius  L.

 

【来源】
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

 

【原植物】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又名:黄蓝《博物志》,红蓝 (崔豹《古今注》),红花草《履砏岩本草》,红花菜《救荒本草》。

越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直立,上部分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无毛。叶互生;无柄;中下部茎生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5cm,宽2.5~6cm,边缘具大锯齿、重锯齿、小锯齿或全缘,稀羽状深裂,齿顶有针刺,刺长1~1.5mm,向上的叶渐小,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顶针刺较长,可达3mm;全部叶质坚硬,革质,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为苞叶所围绕;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连先端针刺长2.5~3cm,边缘有或无针刺;总苞卵形,直径2.5cm;总苞片4层,外层竖琴状,中部或下部有收缢,收缢以上叶质绿色,边缘无针刺或有篦齿状针刺,收缢以下黄白色;中内层硬膜质,倒披针状椭圆形至长倒披针形,长达2.2cm,先端渐尖;全部苞片无毛,无腺点;小花红色、桔红色,全部为两性,花冠长2.8cm,细管部长2cm,花冠裂片几达檐部基部。瘦果倒卵形,长5.5mm,宽5mm,乳白色,有4棱,无冠毛。花果期5~8月。

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浙江、贵州、四川、西藏等地广泛栽培。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干燥气候,耐寒、耐旱、耐盐碱、耐脊薄。发芽最适温度25℃,幼苗能耐-5℃。南方秋播生育期200~250d,北方春播生育期120d。以选向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中等肥力、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花期忌涝。前作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可与蔬菜间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选种可用单株混合选择法,选生长健壮,高度适中,分枝低而多,花序多,管状花桔红色,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留种植株。北方以栽无刺红花为主,南方以栽有刺红花为主。近年来新疆和西北地区引进油红花栽培。播种前一般用52~54℃温水浸种10min,转入冷水中冷却后,取出晾干后播种。亦有用30% 菲醌拌种进行种子消毒或用退菌特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量的0.3%拌种后,放塑料袋内闷1~2d,再行播种。播种期南方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初,北方春季3~4月,宜早不宜迟。穴播或条播。穴播按行株距40cm×25cm开穴,穴深6cm,每穴播种5~6颗。每1hm²用种量22.5~30kg。条播按行距40cm开条沟,沟深5~6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稍加镇压。每1hm²用种量30~45kg。约经15d左右出苗。

田间管理 苗高6~8cm时定苗,每穴留苗2株。条播按株距10~15cm间苗,遇有缺株,应及时补苗。生长期需中耕除草3次,结合追肥培土。施肥应施足基肥,早施春肥,重施抽苔肥。基肥施用完全腐熟的堆肥或厩肥。苗期追施两次粪肥,3~4月施人粪尿及过磷酸钙;4月上旬现蕾时施硫酸铵,过磷酸钙;开花前用1%的尿素,3%过磷酸钙浇施。亦可根外追肥,用0.1%~0.3%磷酸二氢钾单一或混合喷施,可促使花蕾多而大。苗期和开花期遇旱,需要浇水保持土壤一定的湿度;多雨季节要及时开沟排水。抽苔后摘除顶芽,促使分枝和花蕾增多,如栽培过密或土地脊薄则不宜摘心去顶。

病虫害防治 红花炭疽病,发病部位茎、叶、花蕾。5月发病, 出现紫红色或褐色纺锤形病斑,逐渐扩大,稍凹,并有橙红色粘性物质,使茎枝枯萎,花蕾不能开放。防治方法,实行水旱轮作。发病时可用代森锌500~600倍或可湿性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喷射。锈病,高湿易发病,应选地势高燥处实行轮作,种子进行消毒。发病时喷15%粉锈宁500倍液。红花枯萎病,为害茎部或主根,使输导组织破坏而枯萎。5月发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或50%多菌灵500~600倍液灌根部。另有菌核病等为害。虫害有红花实蝇,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射。红花指管蚜, 为害茎叶及嫩梢,4月下旬吸取植株汁液,用化学药剂或用鱼藤粉700~800倍液喷射。亦可用烟草浸在水中(1∶10)24h,加热煮沸, 过滤去渣,取澄清液稀释使用,最好加些洗衣粉,增加粘着力,又可延长药效。现用食蚜蝇作天敌进行防治。

 

【采收加工】
 5月下旬开花,5月底至6月中、下旬盛花期,分批采摘。选晴天,每日早晨6~8时,待管状花充分展开呈金黄色时采摘,过迟则管状花发蔫并呈红黑色,收获困难,质量差,产量低。采回后阴干或用40~60℃低温烘干。

 

【药材及产销】
红花 Flos Carthami  主产于河南延津、封丘,浙江慈溪、余姚,四川简阳、遂宁等地。现各地多有栽培,以四川、河南产量最大,销全国,并出口。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为不带子房的筒状花,长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以花冠长、色红、鲜艳、质柔软无枝刺者为佳。

显微特征 粉末特征:橙黄色。分泌细胞呈长管状,常位于导管旁,直径约至66μm,含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 ②花冠裂片顶端表皮细胞外壁突起呈短绒毛状。 ③柱头及花柱上部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单细胞毛,先端尖或稍钝。 ④花粉粒深黄色,类圆形、椭圆形或橄榄形,直径约至60μm,具3个萌发孔,外壁有齿状突起。 ⑤草酸钙方晶直径2~6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理化鉴别 取本品1g,加70%乙醇10ml,浸渍。倾取浸出液,于浸出液内悬挂一滤纸条,5min后把滤纸条放入水中,随即取出,滤纸条上部显淡黄色,下部显淡红色。 (检查红花甙)

商品规格  一等,表面深红色、鲜红色、微带黄色。质柔软。二等,表面浅红,暗红或淡黄色。

品质标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

(1) 杂质不得过2%

(2) 水分不得过13%

(3) 总灰分不得过15%

(4) 吸收度  ①黄色素:水浸液在41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低于0.40红色素:80%丙酮溶液的浸出液在518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低于0.20


【炮制】
1.红花 《简要济众方》:捣为末。《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洗。《朱氏集验方》:细擘。《汤液本草》:搓碎用。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花萼及花柄,筛去灰屑。

2.炒红花 《圣济总录》:微炒。现行,取净红花置锅内, 用文火炒至略有焦斑时,取出放凉。

3.红花炭 取净红花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红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4 .  醋红花 《圣惠方》:一十二两以好醋二升浸二宿,漉出,火焙令干,又入醋内,又焙令干,以醋尽为度。现行,取红花加醋喷匀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焦红色时,取出放凉。每红花100kg,用醋20kg

饮片性状:红花参见药材鉴别项。炒红花形如红花,色泽加深,略有焦斑。 红花炭形如红花,红褐色。醋红花形如红花,焦红色,略具醋气。贮干燥容器内,醋红花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红花炭散热防复燃。

 

【药性】
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1.《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2.《珍珠囊》:苦,阴中微阳,入心。

3.《汤液本草》:辛而甘、温、苦。

4.《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5.《本草汇言》:味辛、苦、甘,气寒、平。为手少阴、足厥阴经血分药也。

6.《本草正》:味甘、微苦、微辛,气微凉,阴中微阳。

7.《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8.《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9.《萃金裘本草述录》:入手足厥阴经血分。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主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胸痹心痛,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瘫,斑疹。

1.《新修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2.《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3.《珍珠囊》:入心养血。

4.《医要集览·珍珠囊补遗》:其用有四:逐腹中恶血,而补血虚之虚;除产后败血,而止血晕之晕。

5.《本草蒙筌》:惟入血分,专治女科。喉痹噎塞不通,捣取生汁旋咽。

6.《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7.《本草汇言》:活男子血脉,行妇人经水。

8.《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9.《本经逢原》:治小儿薝耳,解痘疔毒肿。

10.《医林纂要·药性》:补肝行血,泻心去瘀。

11.《药性考》:生新破瘀,经闭便难,消肿止痛,口噤风瘫,喉痹热烦。

 

【应用与配伍】
用于血瘀诸证。红花辛散温通,功能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为行血和血之要药。凡因瘀滞所致血气不和,经络不利诸证,皆可应用。

用于妇女血瘀所致经闭、痛经,可配桃仁、当归、川芎等同用,共奏活血通经之效,如《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若热病经水适来适断,热入血室而寒热谵语,则加用凉血散瘀之丹皮;治妇女滞产或产后胞衣不下,急用红花酒煮浓汁饮,并可与牛膝、川芎、当归相伍,方如《景岳全书》脱花煎;治产后瘀滞腹痛,或血晕,血崩,每可与干荷叶、蒲黄、当归等合用。

用于血瘀气滞之胸痹心痛,多与赤芍、丹参、瓜蒌等同用,以宣痹活血止痛;若肝失条达,血瘀气滞所致胁肋疼痛,可配柴胡、白芍等疏肝止痛,如《经验方》健肝汤;寒凝血瘀之胃脘疼痛,痛有定处,遇寒痛甚者,可与丁香、木香、五灵脂等合用,以温中理气,活血止痛。治癓瘕积聚,可配当归、穿山甲、牡蛎,以活血祛瘀,软坚消。 治历节四肢疼痛,则常与白芷、防风、威灵仙相伍,以活血通痹,祛风止痛, 如《医学从众录》红花白芷防风饮;中风偏瘫,肢体不遂属气虚血瘀者,可配黄芪、当归等益气活血通络,如《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治跌打损伤瘀肿作痛,配川芎、乳香等,可增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如《外科大成》活血止痛汤;亦可与没药、大黄、麝香等共为细末,醋熬成膏,外敷患部,如《医宗金鉴》混元膏。治热郁血瘀而斑疹色暗者,常配伍清热凉血透疹之当归、紫草、大青叶等同用,方如《麻科活人全书》当归红花饮。此外,用红花  治疗丹毒痈肿亦有较好的疗效。

1.张元素:佐当归,生新血。(引自《纲目》)

2.《用药心法》:和血,与当归同用。(引自《汤液本草》)

3.《药品化义》:同苏木逐瘀血,合肉桂通经闭,佐归、 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气刺痛,此其行导而活血也。

4.《药性考》:治风治肿行血,俱宜用酒佐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养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服。

1.《本草经疏》:本行血药也,血晕解、留滞行即止,过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毙。

2.《得配本草》:产后勿宜用。

3.《陕西中药志》:无瘀滞及孕妇忌用。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