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

发布者:邹立思发布时间:2019-04-22浏览次数:76

【药名】

凤仙透骨草 Fengxiantougucao 《中药材品种论述》

 

【异名】

透骨草《本草正》,凤仙梗、凤仙花梗《疡医大全》,凤仙花秸、凤仙花杆《江苏省植物药材志》。

 

【品种考证】

本品原植物形态描述始见于《救荒本草》,名小桃红。《本草正》云:(凤仙花)善透骨通窍,故又名透骨草。《纲目拾遗》谓:凤仙花,一名透骨草,以其性利,能软坚,故有此名。又于透骨草条下记载:汪连仕《采药书》:透骨草仿佛马鞭之形,大能软坚。取汁浸龟板能化为水……按凤仙白花者亦名透骨白,追风散气;红花者名透骨红,破血堕胎,亦有透骨之名,非一物也。可见,古代已将凤仙花作透骨草使用。由于古代透骨草来源不止一种,今将凤仙花科凤仙称为风仙透骨草,  以茎入药。现江苏一带以白凤仙花作本品药用来源,他色者不用,也与《纲目拾遗》所载相一致。

 

【来源】

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 Impatiens balsamina L. 的茎。

 

【原植物】

凤仙花 Impatiens balsamina L. 又名:小桃红、夹竹桃、海萹、染指甲草《救荒本草》,凤仙、旱珍珠《纲目》。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肉质,直立,粗壮。叶互生;叶柄长约1~3cm,两侧有数个腺体;叶片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锯齿,侧脉5~9对。花梗短,单生或数枚簇生叶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红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片2,宽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圆,先端凹,有小尖头,背面中肋有龙骨突;翼瓣宽大,有短柄,2裂,基部裂片近圆形,上部裂片宽斧形,先端  2浅裂;唇瓣舟形,被疏短柔毛,基部突然延长成细而内弯的距;花药钝。蒴果纺锤形,熟时一触即裂,密生茸毛。种子多数,球形,黑色。

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夏秋间植株生长茂盛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叶及花果,洗净,晒干。

 

【药材及产销】

风仙透骨草 Caulis Impatientis Balsaminae 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新疆、湖北、四川等地。产地自销,并销北京、上海、天津、湖南等地。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茎长柱形,有少数分枝,长30~60cm,直径3~8mm,下端直径可达2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干瘪皱缩,具明显的纵沟,节部膨大,叶痕深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或有白色、 膜质髓部。气微,味微酸。以色红棕、不带叶者为佳。

显微鉴别  (1) 茎横切面:表皮外被薄的角质层,并有非腺毛。厚角细胞4~5列。皮层少数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内皮层细胞有时有淀粉粒。中柱鞘由1~3列薄壁细胞组成。韧皮部狭窄,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髓宽阔,约占茎半径的2/3,少数细胞含草酸钙针晶。(2) 茎表面观:表皮细胞外侧平周壁微显角质纹理;无气孔。非腺毛由1~8~20个细胞组成,直径24~42μm,有的具短分枝,表面有角质线纹。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浸泡2h,并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2ml,加2%铁氰化钾-2%三氯化铁试剂(两种溶液临用时等量混合)2~3滴,显蓝色。(检查酚类)

 

【化学成分】

茎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  3-gluc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蹄纹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m-3-glucoside),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及飞燕草素-3-葡萄糖甙(delphinidin-3-glucoside)等 [1]。全株还含芹菜素-4′-O-β-D-呋喃木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甙〔apigenin-4′-O-β-D-xylofuranosyl(1→4)-O-β-D-glucopyranoside)〕 [2]

 

【药性】

味苦、辛,性温,小毒。

1.南药《中草药学》:辛,温,有小毒。

2.《浙江药用植物志》:苦、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湿,活血止痛,解毒。主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闭经,痛经,痈肿,丹毒,鹅掌风,蛇虫咬伤。

1.《本草正》:透骨通窍。

2.汪连仕《采药书》:合金创,入骨补髓,兼治难产。

3.《纲目拾遗》:白花者,追风散气;红花者,破血堕胎。

4.南药《中草药学》:祛风湿,活血,止痛。

5.《湖北中草药志》: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经闭痛经,痈肿疔疖,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

孕妇禁服。

 

【附方】

1.治风湿关节痛  透骨草、木瓜各15g,威灵仙12g,桑枝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2.治寒湿气袭于经络血脉之中为痛,痛于两臂两股腰背环跳之间  凤仙梗(捣汁)、老姜汁、蒜汁、葱汁、韭汁各等分。熬至此膏滴水成珠,用蓖麻子油同黄蜡收起。每以此膏烘热贴上,追出湿气水液自愈。(《疡医大全》蠲痛五汁膏)

3.治跌打损伤  透骨草、当归、赤芍各9g。水煎服。如伤处未破,并可用鲜透骨草适量,捣烂敷伤处,1~2h后,局部皮肤起小泡时,立即除去敷药。《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癣  土大黄、凤仙花梗、枯白矾(水飞)。共捣,麻布包扎,蘸醋擦之。(《疡医大全》)

5.治鹅掌风  透骨草、一枝黄花各60g。蒸汤温浸患处,每次浸半小时,每日3~5次,连浸7~10d

6.治疮疖痈肿,蛇虫咬伤  鲜透骨草适量,捣烂外敷。(5~6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 Charles W.Hagen JrC  A1966(64)∶16275c

[2] Yadava R Net al.C  A1992117∶230110z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