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莲

发布者:邹立思发布时间:2019-04-21浏览次数:98

【药名】
半边莲

 

【异名】
急解索《纲目》,蛇利草《岭南采药录》,细米草《中国药用植物志》,蛇舌草《福建民间草药》,鱼尾花《江西中药》,半边菊、半边旗《广西中药志》,奶儿草、半边花《浙江民间草药》,箭豆草《四川中药志》,顺风旗、单片芽《岭南草药志》,肺经草、小莲花草、绵蜂草、吹血草、腹水草、疳积草、白腊滑草、金菊草《湖南药物志》,金鸡舌《闽东本草》,片花莲、偏莲、瓜仁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蛇啄草《上海常用中草药》,长虫草(河南)

 

【释名】
半边莲,《纲目》:秋开小花,淡红紫色,止有半边,如莲花状,故名。急解索者,因其能疗蛇伤也。叶形狭长,而名蛇舌草;南方一带讳蚀,因将其同音字改为利,故亦称为蛇利草。鱼尾花,以花形相类而得名。

 

【品种考证】
本品始载于《滇南本草》,云:“半边莲,生水边湿处,软枝绿叶,开水红小莲花半朵。”《纲目》云:“半边莲,小草也。生阴湿塍堑边。就地细梗引蔓,节节而生细叶。秋开小花,淡紫红色,止有半边,如莲花状。”《植物名实图考》云:“其花如马兰,只有半边。”根据上述描述及《纲目》、《植物名实图考》附图可知,半边莲是因花冠形状而得名,其原植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的半边莲相符合。

 

【来源】
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带根全草。

 

【原植物】
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L.radicans Thunb.]

多年生矮小草本,高仅达10cm。茎细长,多匍匐地面,在节上生根,分枝直立,无毛,折断有白色乳汁渗出。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狭披针形或条形,长8~25mm,先端急尖,全缘或有波状疏浅锯齿,无毛。花两性,通常1朵,生分枝的上部叶腋,基部有长约1mm的小苞片2枚、1枚或无,小苞片无毛;花萼筒倒长锥状,基部渐细与花梗无明显区分,长3~5mm,无毛,裂片5,狭三角形;花冠粉红色或白色,长10~15mm,背面裂至基部,喉部以下具白色柔毛,裂片5,全部平展于下方,呈一个平面,2个侧裂片披针形,较长,中间3枚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较短;雄蕊5,长约8mm,花丝上部与花药合生,花药位于下方的2个有毛,上方的3个无毛,花丝下半部分离;雌蕊1,子房下位,2室。蒴果倒圆锥状,长约6mm。种子椭圆状,稍扁平,近肉色。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长于水田边、路沟边及潮湿的阴坡荒地。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潮湿的沟边、河滩湿地易生长。怕旱,耐寒,耐涝。以疏松肥沃的粘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4~5月挖掘老株丛,分成几小株丛,按行株距15cm×8cm开穴栽种。亦可扦插繁殖:将茎枝剪下,扦插于苗床,床土经常保持湿润,约经10d左右即能生根。翌年春季移栽。

田间管理 幼苗期注意松土除草。栽种后施1次稀人粪尿;夏季收获后追施1次人畜粪或硫酸铵、尿素等;冬季施腐熟肥或堆肥。遇干旱季要灌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生长。

 

【采收加工】
栽种后可连续收获多年。夏、秋季生长茂盛时,选晴天,带根拔起,洗净,晒干。鲜用,随采随用。

 

【药材及产销】

半边莲 Herba Lobeliae Chinensis 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以安徽安庆地区产量最大。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全体长15~35cm,常缠结成团。根细小,侧生纤细须根。根茎细长圆柱形,直径1~2m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具细纵纹。茎细长,有分枝,灰绿色,节明显。叶互生,无柄;叶片多皱缩,绿褐色,展平后叶片呈狭披针形或长卵形,长1~2.5cm,宽2~5mm,叶缘具疏锯齿。花梗细长;花小,单生于叶腋;花冠基部连合,上部5裂,偏向一边。气微,味微甘而辛。以茎叶色绿、根黄者为佳。

显微鉴别 (1)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微波状,气孔稍突出,不定式,副卫细胞3~7个。

(2)根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细胞;外被角质层呈细波状弯曲。皮层宽广,细胞内含菊糖及少数草酸钙簇晶;内皮层明显。中柱小,韧皮部散有乳汁细胞;木质部导管束略呈径向排列。有髓。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沥去水,切段,干燥。

饮片性状:半边莲为不规则的小段,根、茎、叶、花混合。根细小,外表黄色。茎细,灰绿色,有节。叶多破碎皱缩,绿褐色。花冠淡紫红色,花冠筒内有白色茸毛。气微特异,味微甘而辛。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味甘,性平。归心、肺、小肠经。

1.《滇南本草》:气味苦、甘、淡,性平,无毒。

2.《纲目》:辛,平。

3.《本草汇言》:味辛、苦。

4.《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平。

5.《药性考》:入肺。

6.《本草求原》:甘,平,淡。

7.《安徽中草药》:性微寒,味甘、苦、辛。

8.南药《中草药学》:入肝、肺、小肠经。

9.《福建药物志》:微甘,凉。

10.《广西民族药简编》: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毒蛇咬伤,痈肿疔疮,扁桃体炎,湿疹,足癣,跌打损伤,湿热黄疸,阑尾炎,肠炎,肾炎,肝硬化腹水及多种癌症。

1.《滇南本草》:主治血痔、牡痔、牝痔、羊乳痔、鸡冠痔、翻花痔及一切疮毒最良;枝叶熬水,洗诸毒疮、癣,其效如神。

2.《纲目》:治蛇虺伤。又治寒齁气喘,及疟疾寒热。

3.《本草汇言》:治蚖蝮及诸虫所伤。

4.《生草药性备要》:敷疮,消肿毒。

5.《药性考》:行痰。

6.《本草求原》:消肿散毒,治恶疮、蛇伤。

7.《中国药用植物志》:治血吸虫病腹水。

8.《福建民间草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9.《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治风湿性神经痛,头晕。

10.《湖南药物志》:祛风散寒,消肿止痛。主治抽搐,目翳,疟疾,狗咬伤,小儿惊风,血吸虫病,肝硬变腹水。

11.《福建药物志》:主治阑尾炎,肝炎,肝硬化腹水,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肺痈,扁桃体炎,肠炎,小儿高热,乳腺炎,闭经,跌打伤痛,毒蛇咬伤,外伤出血,蛇头疔,带状疱疹,漆过敏,鹅口疮,化脓性感染。

 

【应用与配伍】
用于毒蛇咬伤,痈肿疔疮。半边莲清热解毒,尤长于解蛇毒,治疗毒蛇咬伤,有谚语云:识得半边莲,不怕共蛇眠,对眼睛蛇、蝰蛇、青竹蛇等蛇咬伤,可单味煎服,或鲜品捣汁加酒服,并用本品捣烂或配生半夏同捣烂和鸡蛋清调敷伤口周围,也可与黄芩、黄连、田基黄等清热解毒药同用。治疗痈肿疔毒,既可外用,亦可配金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煎服。半边莲煎浓液湿敷,可治湿疹、足癣,亦治跌打损伤。用治扁桃体炎,可以鲜品捣汁加黄酒含漱。

用于湿热黄疸,水肿,臌胀。半边莲利水作用较强,常用于内有湿邪、水饮之证。湿热黄疸,可配茵陈、大黄,以清热利湿。水肿、腹水,单用或与茯苓、猪苓、胡芦壳等利水消肿药同用。

此外,半边莲还可用于多种癌症,多随证配伍,如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等配伍,可治胃癌、直肠癌;与七叶一枝花、三棱、莪术等配伍,可治肝、胆、胰腺等肿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调涂。

 

【使用注意】
虚证水肿禁服。《广西中药志》:脾胃虚寒者慎用。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